《摔三弦》

《摔三弦》

《摔三弦》是由原鐵嶺市民眾藝術館館長李忠堂、鐵嶺地區文工團(後改為鐵嶺市民間藝術團)副團長崔凱於1982年創作,由著名笑星趙本山主演的拉場戲,也是趙本山的成名之作。

基本信息

作品名:摔三弦

《摔三弦》《摔三弦》

作者:李忠堂、崔凱

作曲:鄧建明

類型: 拉場戲

表演者:趙本山、王秀芬、陳佩雲

出品: 1984年

劇情介紹

《摔三弦》的劇情是這樣的:故事發生在遼北某山村。迷信命運的劉大娘缺孫子、盼孫子,就從供銷社買來個大布娃娃當孫子抱。她迷信自己肯定有孫子命,說啥也不讓兒媳婦做“人流”。這天恰逢一算命先生路過劉家門口。劉大娘便熱情地請算命先生為她算命,結果恰好滿足了大娘的心愿——命里注定她有福氣抱孫子。大娘的女兒愛華是隊里的團支書,她見此情景,將計就計,巧妙地為算命先生算了一命,原來這算命先生竟然是愛華沒見過面的、未來的老公公張志老漢。愛華利用“反算命”算服了公公張志,教育了母親。後來,劉大娘支持了兒媳去做人流,回響計畫生育號召。張志老漢決心摔掉舊三弦不再算命,為四化建設唱新曲。

視頻

創作過程

《摔三弦》《摔三弦》
1982年鐵嶺市民眾藝術館館長李忠堂到鐵嶺縣阿吉鎮烏巴海大隊體驗生活。村里來了個算命先生,說那一年"懷揣柳陰淨是男",鬧得村裡的一些盼生男孩的育齡婦女爭著懷孕,干擾了村裡的計畫生育。李忠堂:"我回來就琢磨,一宿基本沒睡覺,構思了一個《摔三弦》的故事。民間藝術團副團長是崔凱,崔凱也是我的學生,從法庫轉來的。俺倆一合計,崔凱說,這個挺好,館長你寫吧,咱倆合寫,讓我寫,當時我寫了一稿,後來我們到黑龍江曲藝理論研討會,俺們倆在曲藝理論研討會上回來的路上,我把這個稿給他看一看,崔凱說還得研究一下,還得往深寫。俺倆在車上又研究路子,又往深寫,又寫了第二稿交給崔凱,崔凱最後把節目後部分完成的挺好……

選擇演員

誰演張志最適合呢?李忠堂想起了趙本山。他回憶起那次匯演,趙本山給他的印象太深了。那是在1980年冬季,鐵嶺地區文化局在開原縣威遠堡公社舉辦全區業餘文藝匯演比賽。李忠堂任評審會主任。趙本山代表蓮花公社宣傳隊演了一出傳統戲《包公斷後》和一出自編自演的拉場戲《攆媽媽》。後來李忠堂去西豐下鄉檢查文化站工作,又和侯英武、申麗萍一起觀看本山演傳統拉場戲《瞎子觀燈》。趙本山演盲人很絕。對趙本山的表演,李忠堂看在眼裡喜在心上。趙本山唱得很有味道且基本功紮實,有藝術細胞,也很有表演水平。從他外型到內在,都可以。特別是他在刻畫人物上,運用語言方面,都有獨到之處。趙本山在哪?能不能把他請來?李忠堂急切想讓趙本山演張志。李忠堂問王殿良知道不知道趙本山現在在哪演戲。王殿良回答說趙本山可能隨西豐縣劇團在鄉下演戲呢!李忠堂馬上叫館員給西豐縣劇團打電話說明情況。劇團業務團長鬍海軒找到趙本山把借調他的情況說了。趙本山心裡非常高興。他從西豐很快回到蓮花,把家安頓一下,就去二叔家把這個好訊息講了。二叔鼓勵他說:“好小子,你一定要下苦工夫演好戲。”告別家鄉親人,趙本山來到鐵嶺地區民眾藝術館找到李忠堂,見面就問:“找我幹啥呀?李館長!”“有出戲讓你演一下,你看行不?”李忠堂衝著趙本山說。“行,我試試。”趙本山顯得格外興奮,滿口答應。“限你三天學會,把這段唱下來,再給我表演一下。演好了,你就留下,演不好,你就走。”李忠堂把劇情向趙本山介紹完後,便把《摔三弦》劇本交給了趙本山,指著劇中人物張志的“算命調”唱詞說。

成名之作

《摔三弦》《摔三弦》
《摔三弦》參加全省小戲調演,趙本山扮演的盲人張志一出場,台下就開了鍋,人們笑著,驚嘆著趙本山逼真的表演,驚嘆著趙本山對生活的感悟。

一時間,人們知道鐵嶺出了個趙本山,稱他為"天下第一瞎"。《摔三弦》改變了趙本山的人生際遇。沒有《摔三弦》不會有今天大紅大紫的趙本山;《摔三弦》也奠定了遼北小品發展的基礎,不是這部小戲發掘出趙本山這樣一個喜劇天才,遼北的小品和中國的小品大概也不會有今天這樣一個繁榮的局面。

1982年,遼寧省農村小戲調演,主演拉場戲《摔三弦》,獲優秀獎。1984年 拍攝成電視戲曲片《摔三弦》,1985年 擔任男主角,1986年 獲首屆中國戲曲電視劇“鷹像”三等獎。

趙本山:“可以說這個戲成全了我一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