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拿菸斗的男孩》

《手拿菸斗的男孩》

《手拿菸斗的男孩》是畢卡索走過藍色憂鬱時期進入了粉紅時期的代表作。這個作品,被評論家譽為“具有達·文西《蒙娜麗莎》似的神秘,凡·高《加歇醫生》似的憂鬱的唯美之作。”隨著畢卡索名聲鵲起,這幅畫在巴黎幾經轉手,最後被德國的猶太富商格奧爾格先生收藏。

作品賞析

《手拿菸斗的男孩》《手拿菸斗的男孩》
這幅畫是畢卡索1905年創作的,當時他只有24歲,剛剛在巴黎著名的蒙瑪特高地——青年藝術家聚集的地方安頓下來。畫面集中展現了一位表情有點憂鬱的青春期男孩,他身穿藍色服裝,頭戴花冠,手裡拿著一支菸斗,畫面的背景是兩大束色彩艷麗的鮮花。專家評價說,這一作品色彩清新明快,筆法細膩,人物和景致都刻畫得非常生動逼真,是畢卡索一生中很有代表性、也很經典的作品之一。

畢卡索一生中有無數傑出的作品問世,其中《手拿菸斗的男孩》,被評論家譽為“具有達文西《蒙娜麗莎》似的神秘、梵谷《加歇醫生》似的憂鬱的唯美之作。”

作者簡介

巴伯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畢卡索出於生1881年西班牙的馬拉加,15歲進入巴塞隆納美術學校就讀,接著轉學到馬德里聖費爾南多美術學院。 西班牙畫家、雕塑家法國共產黨黨員。是現代藝術(立體派)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他是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藝術才能,他的父親是個美術教師,又曾在美術學院接受過比較嚴格的繪畫訓練,具有堅實的造型能力。

《手拿菸斗的男孩》畢卡索

畢卡索的作品,無論質還是量,都是驚人的,約達六萬件之數。這位天才橫溢的藝術家“在極其漫長的創作活動的每一刻,似乎想做的都讓他準確無誤地作到了。為何有此能耐?他自己都不能解答。結果是十八般武藝,他樣樣皆能。”

他一生中畫法和風格幾經變化:第一時期是:“藍色時期”;第二時期是:“玫瑰紅時期”;第三時期是: “黑人時期”;第四時期是:“立體主義時期”,分成分解和綜合兩種形式;第五時期是:“古典主義時期”;第六時期是:“超現實主義時期”,最後是“抽象主義時期”。
畢卡索一生是個不斷變化藝術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後期印象派、野獸的藝術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造為自己的風格。他的才能在於,他的各種變異風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獷剛勁的個性,而且在各種手法的使用中,都能達到內部的統一與和諧。他有過登峰造極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論是陶瓷版畫繪畫雕刻都如童稚般的遊戲。
在他一生中,從來沒有特定的老師,也沒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紀活躍的畫家,沒有一個人能將畢卡索打開的前進道路完全迂迴而過。他說過:“當人們以忘我的精神去工作時,有時人們所作的事會自動地傾向人們。不必過分煩惱各種事情,因為它會很自然或偶然地來到你身邊,我想死也會相同吧!” 

他靜靜地離去,走完了九十一歲的漫長生涯,他如願以償地度過了一生。 

來歷

《手拿菸斗的男孩》畢卡索作品
2004年5月5日,在倫敦舉行的蘇富比拍賣會上,畢卡索粉紅時期的代表作《手拿菸斗的男孩》以一億四百萬美金的天價成交。這個價位創造了世界名畫拍賣史的最高記錄,收藏界一片譁然,這幅名畫的神秘收藏者立即成了世界媒體追蹤的目標。2004年11月20日,德國一位富商的辭世終於使得這位神秘收藏者浮出水面,直到這時,人們才驚奇地發現那幅名畫背後有一個悽美無比的愛情傳奇……
“拿菸斗的男孩”相戀鄰家女
畢卡索一生中有無數傑出的作品問世,其中《手拿菸斗的男孩》是他走過藍色憂鬱時期進入了粉紅時期的代表作。這個作品,被評論家譽為“具有達·芬奇《蒙娜麗莎》似的神秘,凡·高《加歇醫生》似的憂鬱的唯美之作。”隨著畢卡索名聲鵲起,這幅畫在巴黎幾經轉手,最後被德國的猶太巨富格奧爾格先生收藏。

格奧爾格家族以經營瓷器、鐘錶起家,19世紀初又涉及金融、股票和運輸業,同時在萊茵河沿岸又擁有大量肥沃的土地。小斯帝夫·格奧爾格是這個家族的第四代單傳,從小就受到了父親精心栽培,才華過人。格奧爾格先生有一世交好友,名叫里查·霍夫曼,是一位來自美國的瓷器貿易商。他們兩家在柏林斯岡艾弗德大街的住所緊挨在一起,霍夫曼先生的愛女貝蒂比斯帝夫小一歲,兩人從小青梅竹馬。

那時,斯帝夫一直把美麗又有些怯弱的美國女孩當做親妹妹看待。從懂事以來,貝蒂一直以為她的兄長斯帝夫就是這幅《手拿菸斗的男孩》的模特,因為畫中的少年與斯帝夫無論是相貌還是神態氣質上太像了。直到貝蒂長到12歲才從父親的口中失望地得知,這畫中少年與斯帝夫沒有絲毫的關係。每當貝蒂有難言的請求時,她總會寫一個留給哥哥的小紙條,把它貼在那幅《手拿菸斗的男孩》的背後。那時,斯帝夫最大的樂趣就是“檢查”這幅畫的背面,看看小貝蒂有沒有什麼特殊的請求。有一次,為了滿足貝蒂想去維也納欣賞音樂會的願望,13歲的斯帝夫竟帶著貝蒂坐了十個多小時的火車去維也納。結果,兩個孩子在維也納車站被格奧爾格先生派去的人“抓獲”押回柏林,受到了父親嚴厲的懲罰。
貝蒂所畫的第一幅素描就是手拿父親的菸斗站在這幅畫前的斯帝夫。18歲時,貝蒂把自己的素描稿作為聖誕禮物送給了斯帝夫,斯帝夫第一次吻了他心儀的女孩。1935年初,戰爭的烏雲已經籠罩著德國上空,格奧爾格先生開始把家族的大量藝術藏品和財產轉移到瑞士,同時他力勸好友早日帶家屬到美國避難。但由於斯帝夫的母親不願離開故土而錯過了逃離德國的機會。1937年1月,歐洲局部戰場已經被開闢,而在柏林的猶太人更是被大批地送進了集中營。格奧爾格先生終於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決定用重金購買英國護照,全家以英國僑民的身份逃出德國。但是,格奧爾格先生在緊要關頭卻被人出賣了。最後,在霍夫曼的幫助下,只有斯帝夫一人以難民的身份獲得了英國某家庭養子的資格。

斯帝夫與貝蒂一家準備乘坐同一輛火車逃出德國,但是到了登車時才發現,斯帝夫的名字竟被調到了下一趟火車的旅客名單上。不管霍夫曼先生如何同軍方交涉,斯帝夫還是沒有被獲準與貝蒂登上同一輛火車。無奈,霍夫曼先生決定先到倫敦等著斯帝夫。一對少年情侶在車站灑淚告別,貝蒂哭泣不止。斯帝夫更是柔腸寸斷,但是他還是堅強地安慰他的小妹妹。火車漸行漸遠,斯帝夫把右手貼在了前胸,示意貝蒂無論發生什麼,他的心都永遠跟她在一起。可是,第二輛火車沒有開出柏林。

大使夫人淚沾傳奇名畫
回到美國後的霍夫曼一家在時刻關注著戰局的變化,擔心著好友一家的命運。戰後,霍夫曼與女兒馬上奔赴德國,開始了尋找格奧爾格一家的艱難旅程。父女倆幾乎走遍了德國境內所有猶太人安置點,最後,他們在德國政府的公文中正式獲知,格奧爾格家族中除了少數幾個逃到非洲的零散成員外,其他成員無一逃脫魔掌。貝蒂再次帶著破碎的心離開了德國,並且發誓將永遠不再踏入故土。為了撫平心靈上的創痛,她於1949年嫁給了長她6歲的約克·格魯尼,一個來自波士頓的優秀青年。
1950年,貝蒂跟隨新婚的丈夫,以美國駐英國大使夫人的身份來到了倫敦。再次回到歐洲,貝蒂感慨萬千,她無法忘記自己曾經在倫敦火車站為了等待斯帝夫的到來,不吃不喝地站了幾天幾夜。而今,自己與初戀情人已是陰陽相隔。深知妻子心事的丈夫告訴她一個訊息,最近蘇富比拍賣行正在舉行拍賣,有許多猶太人為了籌備戰後重整旗鼓的資金,正把家族祖傳的藝術藏品奉出拍賣。格奧爾格家族是德國著名的巨富,藝術藏品甚豐,貝蒂也許能在那裡碰上格奧爾格家族的成員呢。這樣,她也許可以知道斯帝夫在集中營里的一些情況,也許能找回一些斯帝夫的遺物。得知這個訊息後,貝蒂馬上到了拍賣會現場。可是她並沒有得到任何斯帝夫的訊息。正當貝蒂準備回家的時候,她忽然驚異地聽到了一幅畫的名字:“畢卡索《手拿菸斗的男孩》,曾經的所屬人不詳,是盟軍從德國繳獲的戰利品,一萬美金起價,所籌款額將交給‘世界猶太人基金會’。”
貝蒂的頭“轟”的一聲漲得好大,透過蒙的淚眼望去,那幅畫雖然經歷過戰爭的創傷,卻依舊完好無缺。畫中的男孩依舊那么憂鬱,那么秀美;頭上的花冠依舊鮮艷,背景花束依舊芬芳;畫前兒時記憶依舊鮮明,可是,只有她還獨自活著,而另一個少年在哪裡?貝蒂想都不想就舉起了牌子。競拍的最後,價位被提到了2萬8千美金,就當時的世界名畫拍賣來說,這個價位已經到了無人問津的高價了。第三聲詢問過後,木棰落下,這幅畫終於落到了貝蒂的手中。貝蒂捧著畫回到家中。一路上,她的眼淚沒有斷過,她很清楚這幅畫的遭遇正是斯帝夫一家遭遇的縮影,自己捧著的,正是那少年的心。
從此,這幅畫一直被珍藏在格魯尼家族的私人書房,直到5年後,格魯尼先生結束了任期回到波士頓老家時,這幅畫才跟隨著格魯尼夫婦回到了美國。十年之內,貝蒂的三個孩子相繼問世。她成了一個快樂的母親,同時她活躍於美國上流社會的社交界,用自己和丈夫家族的聲望來影響更多的美國人關心猶太人的命運和他們戰後的重建事業。貝蒂自己親自擔任了“流亡美國猶太人委員會”的顧問。貝蒂的人生開始變得充實而快樂,戰爭的陰影正一點一點地從她的心裡驅散。雖然在夢裡她依舊會見到她兒時的戀人,但是,已經成為母親的貝蒂更希望斯蒂夫在天國里能夠幸福,快樂。
1965年10月里的一天,正在花園中修剪花草的貝蒂看見僕人帶著一位陌生客人到了自己的面前。貝蒂一下子就被他憂鬱的氣質和深邃的棕色眼睛吸引了。客人穿了一套考究的黑色西服,穩健又優雅。貝蒂眯起了眼睛,極力在自己的記憶中搜尋著對方似曾相識的影子。他用大海一樣深情的眼睛看著貝蒂,然後緩緩地摘下了帽子,微微地向貝蒂鞠了一個躬。他輕聲地對貝蒂說道:“你好嗎?我的小貝蒂。”
聽到他說的德語,貝蒂的臉失去了血色,手中的花剪掉到了地上。那聲音雖然已經不是她熟悉的少年的嗓音,但是那種稱呼她的方式,只屬於一個人的!只有斯蒂夫才會這樣叫,這是只屬於他們兩人之間的秘密。他還活著!貝蒂覺得28年前沒能從柏林火車站駛出的命運火車,今天開出來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