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樂》

《戴高樂》

《戴高樂》不是這位歷史人物的詳而又詳,包羅萬象的平生,只是用比較短的篇幅提供給讀者一幅速描,凸現這位歷史人物對祖國、對民族命運的信念和為法國的獨立、主權和繁榮所作的鬥爭。

基本信息

簡介

《戴高樂》《戴高樂》

《戴高樂》講述戴高樂,1890年11月22日生於法國里爾的一個天主教愛國主義家庭。1909—1912年在聖西爾軍校學習,成績優異,被譽為“未來優秀軍官”。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戴高樂英勇作戰,曾三次受傷,在凡爾登戰役中一度被誤認為已陣亡。二戰期間,當法國政府準備同德國談判停戰時,戴高樂離開法國前往英國,並於1940年6月18日在倫敦發出著名的堅持抗戰號召。此後,他作為自由法蘭西武裝力量的領袖,帶領人民積極反抗納粹德國。1958年12月,戴高樂當選為法蘭西共和國總統。1965年他成為首任通過全民普選當選的總統。1968年5月由學生和工人發動的叛亂,動搖了戴高樂的領導地位。1969年4月,戴高樂在公民投票失敗後辭職。之後他隱居在科龍貝雙教堂村,直至1970年11月9日去世。

作者簡介

姓名:陳樂民著

作品:《書巢漫筆《20世紀的歐洲》《戴高樂》《春泥集》《歐洲文明十五講/名家通識講座書系》《冷眼向洋(上下卷)/百年風雲啟示錄》《書趣文叢(第二輯)10:學海岸邊》《歐洲文明十五講/名家通識講座書系》

目錄

第一章準備
1“法國是我的!”
2“大元帥”
3“戴高樂上尉有話要說”
4建立職業軍
5支撐巨人的女人
第二章為法蘭西而戰
1《法蘭西和她的軍隊》
2大顯身手的時刻
3掌握命運的人
4“我必須爬上高峰”
5“只有接受失敗的人才會失敗”
6“為了保衛法國行使我的職權”
7三次“米塞利埃事件”
8“母親,看看您那些戰鬥得那樣艱苦的兒子們!”
9“戰鬥法國的地位是任何人也否定不了的”
10“我們是不得已才這樣做的”
11戰鬥的法國人要團結一致
.12“如果我掌住舵,總會見到晴天的”
13一個翻天覆地的轉變
14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
15“我們的戴高樂將軍加來了!”
16“給我的朋友戴高樂將軍”
17走向法蘭西的目標
18“我要對國家的命運負責”
19“我必須告退”
第三章第五共和國

戴高樂生平

夏爾•安德烈•約瑟夫•馬里•戴高樂(CharlesAndreJosephMarieDeGaulle,1890—1970),法國軍人、作家、著名政治家、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創建者。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自由法國運動”的領袖。1959年至1969年為共和國總統。
1890年11月22日,戴高樂出生於法國北方里爾市一個世代殷實的市民和下層貴族家庭。篤信天主教但思想又比較開明的家庭氛圍鑄就了戴高樂的性格。少年時期的戴高樂就堅信不疑報效祖國的最好途徑就是成為一名出色的軍人。在他14歲的時候,戴高樂就鄭重其事地對家人說:“我打定主意了,我準備考聖西爾,我要當個軍人。”
少年戴高樂少年戴高樂
1909年8月,戴高樂考進聖西爾軍校,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他以維克托•雨果的“風格簡潔,思想精確,遇事果斷”作為座右銘,性格卻多少有些落落寡合,冷淡孤傲。1912年10月,戴高樂從聖西爾畢業,以少尉軍銜服務於貝當麾下。1913年10月,戴高樂晉升中尉。?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戴高樂在凡爾登作戰,三度負傷,三次在戰報中受到表彰。1916年3月,他因大腿被子彈擊中而被俘,在俘虜營中被囚禁了將近3年。其間曾數次逃跑,均未成功。1918年11月11日,停戰使他重獲自由。1919年5月,戴高樂作為法國志願人員赴波蘭參與對俄國紅軍的作戰。1921年4月,戴高樂與伊馮娜•旺德魯成婚。
1921年10月,戴高樂調聖西爾軍校任戰爭史講師。1922年至1924年,入法國軍事學院深造,傾向於快速機動的運動戰思想。畢業後赴總參謀部運輸供給局任職。1925年10月,法國陸軍總監貝當元帥委任他為參謀。1927年至1929年,戴高樂在萊茵區的駐防部隊任少校。1929年底至1931年底,戴高樂在中東服役兩年。此後晉升中校,在國防委員會擔任秘書達四年之久。
 戴高樂一直致力于軍事理論的研究。30年代法國政局動盪不安,世界戰爭的威脅日益增長。戴高樂與法國的一些有識之士努力喚起法國公眾輿論的警惕,竭力主張建立一支由職業軍人組成的、配備坦克、飛機和機械牽引的新型大炮等先進武器裝備的機械化部隊,以抵禦可能來自萊茵河彼岸的進攻。1934年5月,戴高樂出版《建立職業軍》一書。1936年,德國進軍萊茵之際,戴高樂主張法國“應該迅猛而突然地採取行動”。1937年底,戴高樂晉升上校,擔任駐梅斯的第507坦克團團長,“他大搞坦克戰和快速出擊演習,並終於有機會在實際中去檢驗他的理論”。1938年,戴高樂出版《法國及其軍隊》。1939年11月初,戴高樂上書總參謀部,闡述他建立機械化部隊的主張。1940年1月,戴高樂又寫成備忘錄“機械化部隊的產生”。戴高樂提出:“任何守軍如果只局限於使用舊式武裝進行靜止防禦,是注定要失敗的。只有使用機械化部隊對付機械化部隊,……用大規模的空中和地面部隊進行反擊……(才)是現代防禦戰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1940年5月10日,德國軍隊侵入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11日,戴高樂受命指揮第4裝甲師在拉昂、阿布維爾一帶進行阻擊。17日,戴高樂調集3個坦克營投入戰鬥,打死德軍數百名,俘虜130名。25日,晉升為準將。27日,戴高樂的第4裝甲師在1個步兵師的增援下,在10英里寬的戰線上對阿布維爾展開激烈進攻,迫使敵軍後退大約9公里,俘虜500人,並繳獲大量戰利品。6月初,雷諾總理任命戴高樂為國防部副部長。6月14日,巴黎淪陷。6月16日,雷諾辭職,貝當組閣,法國停戰求和。在國內繼續作戰無望的情況下,戴高樂毅然於17日飛往英國。6月18日,戴高樂通過英國廣播公司電台向法國人民發表首次廣播演說,宣稱“無論發生什麼情況,法蘭西抵抗的火焰決不應該熄滅,也決不會熄滅”。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它標誌著法國抵抗運動的新開端,戴高樂率先舉起了維護法蘭西民族獨立、抗擊法西斯德國的旗幟。從那以後,特別是在法國,戴高樂一直被稱為“六一八英雄”。
戴高樂將軍戴高樂將軍

6月22日,法德停戰協定簽字。戴高樂立即在倫敦發表廣播聲明,正式宣布發起“自由法國運動”,發誓要“把自由還給世界,把榮譽歸還祖國”。戴高樂加緊為自己建立一支戰鬥隊伍。當時,戴高樂惟一的資本就是正義、意志和品格。在6月18日的呼籲廣播以後的一星期之內,也只有幾百人集合到“自由法國”的洛林雙十字旗幟之下。但由於他的堅韌毅力和才幹,到1940年7月下旬,首批自由法國的飛行員就參加了對魯爾區的轟炸;到7月底,大約7000名願拿起武器為戴高樂和自由法國戰鬥的人們編成1個師。8月7日,邱吉爾—戴高樂協定達成,英國承認戴高樂為自由法國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9月,自由法國全國委員會成立。10月,以戴高樂為首的法蘭西帝國防務委員會成立,行使政府職權,宣布“要把戰爭一直打到解放為止”。11月,自由法國武裝力量擴展到3萬多人。1941年1月,自由法國開始出版自己的官方公報。
但困難、挫折和打擊仍然接踵而來。1940年9月,戴高樂為了爭取法國的非洲屬地,在英國的援助下擬在達喀爾登入,因走漏訊息而被維希法國的艦隊捷足先登,經過一場戰鬥,戴高樂只得宣布撤離,達喀爾計畫流產;1941年6月,英國和自由法國的聯合遠征軍,打著盟國的旗幟進抵敘利亞,結果遭到了維希法國守軍的抵抗。法國國內的抵抗運動,由於殘酷的鬥爭條件而處於極為分散的狀態,與國外的抗德力量也沒有聯繫。而在整個1941年,戴高樂和他的英國盟友之間以及和英國的盟友美國之間,發生了一場又一場風波;“自由法國運動”在盟國之間的地位不高,英美都不太情願自由法國在法國的海外殖民地行使獨立主權,故而戴高樂常為飩簧系墓鋁⒍械澆孤恰?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軍隊入侵蘇聯,結果使蘇聯和英國、自由法國結為盟友。9月底,蘇聯政府承認戴高樂將軍為自由法國的領袖。戴高樂則決定給英美施加壓力,以便儘快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1942年初,戴高樂派穆蘭去法國南部聯絡國內抵抗力量,力圖建立統一抵抗組織,並使其從屬於自由法國。在此之前,戴高樂通過自由法國的情報與軍事行動總局,使法國北部的“解放北方”等5個組織實現合併,同時承認自由法國。1943年5月,以穆蘭為主席的“民族抵抗委員會”成立,戴高樂被確認為法國抵抗運動的惟一領袖,從而實現了法國內外抗德運動的合流。不久,戴高樂把自由法國更名為“戰鬥法國”,不僅在政治上而且在軍事上進一步統一了國內外抗德運動。
戴高樂還勇敢地迎接來自美英(特別是美國)對法國主權以及他的領導地位的嚴重挑戰。美國為插足北非,決定讓軍銜高於戴高樂的吉羅將軍出面主持北非局面,配合盟軍在北非登入。戴高樂被完全撇在一邊,甚至對盟軍登入北非的“火炬”計畫都毫無所知。而當盟軍登入受到維希部隊抵抗時,美國又同維希政府的實權人物達爾朗海軍上將達成協定,臨時改由達爾朗掌握北非權力。戴高樂和“自由法國運動”的地位岌岌可危。在這關鍵時刻,戴高樂堅持抵抗德國和維護獨立主權的原則,依靠國內抵抗運動的支持,採取打擊達爾朗、爭取吉羅的正確方針。在達爾朗遇刺之後,戴高樂拒絕英美的調停,迫使吉羅邀請他於1943年5月底把“戰鬥法國”的最高領導機構從倫敦遷到阿爾及爾。6月,由7人組成的“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成立,並宣布它是“法國的中央政權。它將領導各地的法國作戰力量,並行使法國主權”。戴高樂和吉羅同任該委員會主席。10月,戴高樂成為該委員會的惟一主席,吉羅出任法國武裝部隊總司令。1944年6月,戴高樂將“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改為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聲明盟軍必須尊重法國主權,決不同意任何其他政府在法國存在,堅決抵制盟軍在法國建立占領區軍政府和強制發行貨幣的企圖。
1944年6月6日,法國解放戰役打響。戴高樂向法國人民發表演講:“對於法蘭西的兒女們來說,無論他們在哪裡,也無論他們是誰,他們惟一的神聖職責是用一切方法打擊敵人。……在我們的血和淚所凝成的烏雲後面,現在正在重新出現象徵著我們偉大的太陽!”經過四年艱苦卓絕、堅韌不拔的努力,戴高樂所領導的“雜煞ü碩笨際棧袷だ墓怠?月13日,戴高樂返回法國。8月19日,巴黎人民發動武裝起義,準備解放首都。戴高樂親自同艾森豪交涉,使法國勒克萊爾部隊在巴黎人民起義的關鍵時刻,趕來參戰,拔除了德軍的最後據點。8月25日,戴高樂在民眾的歡呼聲中進入闊別四年的首都。9月,戴高樂改組臨時政府,自任總理兼國防部長,並廣泛吸收各種政治傾向的人士參加,gcd人也被吸收參加政府。法國gcd參加政府,這在法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10月23日,美、英、蘇分別承認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至此,戴高樂創建的“自由法國運動”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戴高樂也完成了從鮮為人知的軍人變為聲譽卓著的政治家的過程,正式開始了全國範圍內的第一次執政。
戰爭的災難基本結束了。為了拯救和恢復法國經濟,戴高樂推行國有化,對全國經濟進行某種程度的計畫管理,並採取了某些社會改革措施。戴高樂在法國歷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社會保險和福利制度;在企業成立有職工代表參加的企業委員會;改革租佃制度,保證佃戶的長期租佃權和優先購買權,以利於發展農業生產和穩定農村人口。在外交和國際事務上,戴高樂自命為法蘭西的化身,發誓要讓法國重新躋身於大國行列。戴高樂曾於1944年11月(當時法國全境尚未解放)出訪蘇聯,並與史達林簽訂法蘇友好條約,從而擴大了法國在國際上的迴旋餘地,終於爭取到了戰後參加盟國的對德管制,並被邀請參加倫敦的四國外長會議討論對德和約的基礎。這是戴高樂的重大外交成就。1946年1月20日,戴高樂由於不滿於排他性的黨派制度無法貫徹他的政策而突然辭職。1955年至1958年,戴高樂在家鄉埋頭撰寫《戰爭回憶錄》。
第四共和國的政局長期動盪不定,政府頻頻更迭。到1958年,阿爾及利亞危機繼續發展,5月,阿爾及爾爆發起義,大有引起內戰的危險。時勢要求戴高樂再度出山。1958年6月1日,戴高樂出任總理,組成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的最後一屆政府。當政之後,戴高樂即提出加強總統權力的新憲法草案,經1958年9月公民投票通過,於10月生效。至此,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為戴高樂創建的第五共和國所代替,多黨議會制變為實際上的總統制。1959年1月,戴高樂就任第五共和國總統。
正當法國在戴高樂領導下向世界最已開發國家邁進的時候,1968年5月,突然爆發學生和工人運動,這使他極度震驚。5月24日和30日,戴高樂兩次向全國發表廣播演說。在隨後的選舉中,戴高樂派獲得重大勝利,但他的個人地位無疑受到民眾運動的影響。1969年4月,舉行公民投票表決,結果戴高樂失敗了。於是戴高樂再度引退,從此脫離法國政壇,回到家鄉科龍貝繼續寫他的《希望回憶錄》。
1970年11月19日,戴高樂因心臟病於科龍貝猝然去世,終年70歲。戴高樂堅韌不拔,為法蘭西民族的事業奮鬥終生,拯救了法國的榮譽,領導法國走向解放和勝利,“使今天的法國有了自己的制度、獨立和國際地位”。為紀念戴高樂,巴黎市議會將擁有凱鏇門的星形廣場改名為夏爾•戴高樂廣場。
戴高樂戴高樂

叱吒風雲領袖人物圖書盤點(三)

與世界歷史上任何類似的時期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年代,是一個瞬息萬變的時期。在超級大國崛起、相互對峙時,我們看到了巨人們之間所發生的衝突:在古老的帝國讓位於一大批新興國家時,我們看到了一系列社會和政治的大變動;在武器的發展甚至超出改變了人們想像的科學幻想時,我們看到了一個危險漸增的時期。時勢造英雄。動盪不定的時代既產生了最優秀的又產生了最惡劣的領袖人物。
《彼得大帝》
《拿破崙傳》
《已廢棄》
《拿破崙希爾成功學教程》
《火之翼:APJ阿卜杜爾卡拉姆自傳》
《毛澤東的人際世界》
《毛澤東和他的平民朋友》
《毛澤東:踏遍青山》
《軍事家毛澤東》
《毛澤東致韶山親友書信集》
《毛澤東的愛國情懷》
《毛澤東的科學預見》
《毛澤東矚目的文臣武將》
《毛澤東在延安》
《毛澤東評說文人墨客》
《毛澤東評說世界政要》
《毛澤東與文化界名》
《毛澤東的祖國山河情》
《史達林的兒子瓦西里:揭秘俄羅斯譯叢》
《百折不回的毛澤東》
《戴高樂傳》
《中外領袖之間》
《拿破崙三世和第二帝國》
《梅嶺:毛澤東在東湖客舍》
《毛澤東珍聞錄》
《美利堅雛鷹——小布希》
《毛澤東與彭德懷:也許真理在你那邊》
《毛澤東與周恩來:從周主毛輔到毛主周輔》
《我的希望:賴莎·戈爾巴喬娃回憶錄》
《毛澤東和省委書記們》
《一個人的振興——直面普京》
《沙漠梟雄薩達姆和他的王國》
《超越苦難——亞伯拉罕·林肯的成功專輯》
《走出國門的毛澤東——走出國門的領導叢書》
《戈巴契夫回憶錄》
《戴高樂》
《晚年何應欽:最後歲月》
《毛澤東和他的老師們》
《真相與自白:戈巴契夫回憶錄》
《完美的人——切·格瓦拉傳》
《毛澤東、鄧小平與中外政壇風雲人物》
《才智·膽略·人格的較量--戰場上的毛澤東與蔣介石》
《伊凡雷帝》
《開國領袖毛澤東逸事》
《薩達姆和他的伊拉克》
《最後的遺言——赫魯雪夫會議錄續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