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生活》

《戰爭生活》

《戰爭生活》這是Qatsi三部曲的最後一部。Qatsi是美國印第安土著Hopi語,意思是生活。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戰爭生活》《戰爭生活》
這是Qatsi三部曲的最後一部。Qatsi是美國印第安土著Hopi語,意思是生活。
1983年,受IRS(Institute of Regional Study)委託,導演雷吉奧拍出了一部非敘事性的電視片,在這基礎上,Qatsi系列第一部驚世之作《失衡生活》(Koyaanisqatsi)應運而生。在得到了包括盧卡斯、科波拉等人的大力支持與推廣之後,《失衡生活》在當時形成了轟動性的效果。5年以後,Qatsi系列第二部《變形生活》(Powaqqatsi)誕生,儘管沒有在第一部的基礎上取得大的突破,但也不失為水準之作。
《戰爭生活》的誕生經歷了許多坎坷。儘管《失衡的生活》與《變形的生活》都取得了相當好的評價,但在拍攝期間,導演仍然面臨嚴重的資金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儘管派拉蒙公司已經為前兩部電影發行了DVD,但是雷吉奧仍然堅持收回著作權,讓想要購買DVD的影迷單獨與他聯繫,單價150美金,作為對第三部影片拍攝費用的支持。最後在米拉邁克斯公司的支持下,由著名導演史蒂芬·索德伯格(《性、謊言、錄像帶》,《毒品網路》,《永不妥協》)出任執行製片,歷經10餘年,終於完成了這部作品。

關於影片

《戰爭生活》《戰爭生活》
核子彈,多利羊,世界地圖,股票市場,數字,遊行,

警察,棍棒,槍,子彈,拳擊手,本·拉登,電腦,爭吵,

閱兵,汽車,布希,輪盤賭,雲霄飛車,快餐,速度,網路,

死亡,爆炸,鍵盤,字母,汽車,光線,車燈,哭泣……
1975年,一個叫高弗萊·雷吉奧(Godfrey Reggio)的美國人,有感於當代人類生活的混亂狀態,打算拍攝一部紀錄片傳達這種感受。同時,他打算以一種全新的風格拍攝這部影片:完全拋棄故事情節、演員表演、人物對話、畫外解說甚至任何音響,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伴以音樂的、從現實生活中捕捉的、未經加工的、激動人心的、富於美感和衝擊力的畫面。
1983年,受美國IRS(地域研究學院)委託,雷吉奧拍出了一部非敘事性的電視片,在此基礎之上,第一部驚世之作[失去平衡的生活]應運而生。此後,[變形生活]和[戰爭生活]的完成組成了影史上不容遺忘的“生活三部曲”。其中,[失去平衡的生活]突出的是人類社會工業化進程中現代科技與環境的衝突;《變形生活》則展現了現代科技和全球一體化對自然、對古代文化、對第三世界國家文化的影響和蠶食;到了[戰爭生活],鏡頭聚焦到現代社會的暴力性。這裡的暴力不只是侵略與戰爭,而是指一切殘酷的、帶有暴力性質的侵略,甚至包括數字社會、媒體對於人類的侵害等。生活三部曲通過巧妙的剪接手段組成了一首由動態影像和交響音樂構成的敘事詩,帶來異乎尋常的震撼。
導演戈弗雷·瑞吉奧從日常現實中提取催眠般的意象,用高科技藝術手法對片段進行視覺上的提煉和改變,把一個由自然規則主導的世界幻化成技術合成及虛幻主導的世界,極度的誇張、隱秘、奇異、悲愴、荒涼、浩闊、逼仄、壓抑、放縱、狂歡、希望和絕望。在潮汐般的光影畫面和音樂中,他帶領我進入了一次詩歌的世界感的遨遊之旅。
1888年,美國喬治·伊斯曼發明膠捲,並於1894年與愛迪生合作製成“活動電影視鏡”。1895年,法國盧米埃爾兄弟製造出能將影象放映在白色幕布上的電影機後,真正的電影終告問世。早期電影有盧米埃爾兄弟拍攝的火車進站、工廠放工、街頭即景、嬰孩的午餐等,愛迪生則拍攝了動物表演、歌舞演出、拳擊比賽等,並為拍攝這類場面專門建立了攝影棚,請表演者在攝影機面前演出。儘管早期的影片僅僅展示出的是一項技術的發明,構成遊藝場的新奇節目,這畢竟是電影藝術最原始最初期的開端。
早期的電影比較簡單,只有視覺運動的組合。《生活如戰》完全可以看作是將電影最原始的部分做了一次充分的還原。
它同另一部電影《2001太空漫遊》有著不可解釋的共性。既是一次妙不可言的純視覺體驗,又是一首關於時光和歷史的組詩。一切的訴諸於文字的努力都顯得蒼白無力。由於它沒有具象的情節,更沒有直接的對白。除了碎片似的切片和貫穿始終的跌宕起伏的配樂。使《生活如戰》看起來很象一部漫長的MTV。
英國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與1968拍攝出一部非敘事性的電影《2001年太空漫遊》,他說:“在《2001環遊太空》這部電影裡,我想盡力去創造一種純粹的視覺感受。”從某種層面上說,《生活如戰》將大師的追求實現了。

影片看點

《戰爭生活》《戰爭生活》
首先,如果能夠拋棄那些客觀,冷靜的評論辭彙,我會說這一系列是絕對的經典,極品。對於任何有視覺感受的人來說,它帶來的都是一種異乎尋常的震撼。這樣的電影,絕對值得你為之購上一套正版DVD,焚香沐浴之後靜下心來反覆的欣賞。(註:本人與此DVD發行商沒有什麼業務往來。)
庫布里克曾經說:“在《2001環遊太空》這部電影裡,我想盡力去創造一種純粹的視覺感受。”從某種層面上說,Qatsi系列的出現將大師的追求實現了。
它是一次奇妙的視覺體驗,一切將之訴諸於文字的努力似乎都顯得徒勞。正如劇情簡介中能看到的那樣,這部電影中沒有肌肉俊男,沒有豐乳肥臀,沒有一萬發子彈,也沒有太空飛梭。它沒有恩怨情仇之類的“情節”,但是看完之後,我們卻能清晰的感受到這部影片想要傳達給我們的信息。這是一部真正“畫面化”的電影,組成它的元素只有一幅幅精美的動態“照片”。同時,它又是一篇論文,一篇關於人類生存困境的論文。與其他論文形式的影片(比如著名的越戰紀錄片《Hearts and Minds》)所不同的是,它沒有對主題進行集中的、轟炸式的論證;相反,它採取了一種看似舒緩的,散文式的方式表達。
法國著名導演戈達爾曾說:“現在的觀眾只知道從螢幕上被動的接受信息,卻忘記了主動的獲取信息的能力。”而雷吉奧在訪談中也談出了相仿的觀點。這部影片要傳達的信息,需要觀眾自己去整合那些美輪美奐的畫面,而每個觀眾通過自己不同的體驗,能夠對其產生個人不同的理解。
高佛雷·雷吉奧菲利普·格拉斯
這部影片還有值得一提的就是菲利普·格拉斯的配樂。從《失衡生活》開始,菲利普·格拉斯便開始了與雷吉奧的長期合作,至今為止,他包辦了Qatsi三部曲的所有配樂 (除了在最新的《戰爭生活》中,馬友友有一段精彩的大提琴獨奏)。也正是《失衡生活》,讓菲利普·格拉斯聲名鵲起。作為20世紀最有名的一位音樂家,他與斯蒂夫·雷奇(Steve Reich)、特里·瑞里(Terry Riley)、蒙特·揚(LA Monte Young)一起成為極簡主義的代表。除了Qatsi三部曲以外,他還大量的參與了其他電影的配樂,其中包括埃羅·莫里斯(Errol Morris)的著名紀錄片《細細藍線》馬丁·斯科西斯《Kundun》及金·凱瑞主演的《楚門的世界》
或許正是由於該片特殊的非敘事的形式,音樂元素在影片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甚至很多人(包括著名影評人羅傑·伊伯特)戲稱該片是一部90分鐘長度的MTV。在“畫面+音樂”這樣的形式單純的結合下,我們可以最大限度的看到音樂對觀眾心理的引領,暗示與影響。在很多看似冷靜的“中性化”的場景中,正是有了音樂的存在,使觀眾在觀看時產生情感的偏向,從而使得作者的意圖更加清晰,方便的表達出來。

影評

《戰爭生活》《戰爭生活》
這是哪裡?這裡發生了什麼?是什麼力量導致的衰敗?是誰將這樣的空曠裝入你的視野?
每一天,一些人消失;每一天,一些人出生。
哭聲,是陪伴人類一生的聲音,心,在哭聲中浸泡、脆化,最後遺失在浩瀚的宇宙,微塵一粒,有始無終。
談論、解構《戰爭生活》圖像的意義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在看似紊亂的影像後面包含著大量政治學、人文學、社會學的訊息,它在你的生命場景中,又固執地遊蕩在你的可見之外,只有你個人的命運和影像相切,它才能散發出異彩。
戰爭是人類生活的附屬物,只要地球上還有著人,那么戰爭的硝煙就揮之不去,人類的歷史就是戰爭的歷史,人類一誕生,地球就遭殃!
我們聽見了心跳,說明我們的胸膛中還有著熱度,可是,那半截通天塔突兀地在流雲之下,人,狂熱而愚蠢的人呢?!
有限到無限的距離是“一”到“O”的間隔。中國的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
,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正是此理。
在我們的可視的世界了。探求的動機最終往往因為“智慧頭腦”的膨脹而走向事物的反面,正如老愛同志看到第一顆核子彈,他已經無法掌控科學技術的運用方向了,人類善良的願望總是被政客玩弄於掌故之間。
電子樂冰冷的音效(有一段竟和《追捕》中吃藥的一場相似。)伴隨著數位化的畫面,在五彩繽紛的後面,任何構成都可還原成兩進制的乏味,一個什麼都可以字串化的年代,想像已經被剝奪了,虛擬化正在源源不斷給你提供“精神鴉片”,而當我們想擁抱這一切的時候,猛然發現,我們站在文明的荒野,我們在虛幻中握手相歡,卻在真實的塵世中緊閉心門,疏於交流。
誰們的腳步踏過草地,他們讓我想到秦國的鐵蹄和寒光的兵器( 《荊柯刺秦》);他們讓我看到死亡的異色和絕望的人民(《戰艦波將金號》敖德薩階梯);他們代表著絕對的服從和效忠;他們的帽徽上閃爍著五角星。
人的死亡是一道冰涼的算式嗎?人的生命在數字中歸入死亡之地,他們凝視著天際,硝煙的穹蒼中只有炮火的弧光映紅我們的眼睛,我們無法辨清黑白,我們的眼中裝滿著千萬年人類的宿命。
兵士整齊的腳步總是連線著他人和自己的未來,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通向的往往是平民的死期,政客的血色是無辜平民的鮮血釀成,平民對於他們而言只是國家年鑑中一組可以容易刪去的枯燥數據。
這是知識爆炸年代,這是大師雲集的年代,他們用智慧發明了殺傷力更加大和強的殺人武器,當代科技使得一些高科技人員成為“惡魔”,他們冥思苦想的是遠距離殺人的藝術,冷兵器年代的肉搏為後工業時代的數位化按鈕所替代,經濟實力決定了當代的發言權。
他們不僅隨意踐踏地球的次序,他們更妄想用DNA技術重組人類,他們早已忘乎所以,他們看不到上帝的震怒,基因科學潛在的隱患、克隆技術的道德危機,垃圾食品日益替代了天然的美味,這一切他們將人類引向何方?!人類已經深陷得意忘形的黑洞中無法自拔。我們可以自豪宣布我們能夠熟知人類的每個細胞,卻無法打破心靈的隔牆,這是誰的悲哀。
看看那些剛出生的孩子吧!我們將給她們一個怎樣的世界。人子孕育於母腹,但是,那隻叫“多利”的羔羊卻將我們帶上了一個無法預測的時代,人類,在“更高、更強、更快”的精神指引下將奔向何方!
競技體育的產業化和政治化讓人類強身健體的體育成為了挑戰極限的酷刑和炫耀國力的手段,為了提高(為了獎金)、為了國家的形象(特別是專制國家),那些運動員將自己交給藥物,交給受資本家操縱和主宰的當代體育,如果,體育的結果是通向傷殘,那么我們人類就不配談“詩意的棲居”,更不配談體育精神。
《戰爭生活3》沒有旁白,有的只是一幅幅發人深思的畫面。普天之下,何處再有淨土?!那些速度和爆發力、耐力“神話”中,他們的成績是否白紙般乾乾淨淨?!
提琴嗚咽,琴聲控訴著人類的愚蠢和短視,森林被毀、湖泊污染、耕地退化、高聳著冒著濃煙的煙囪,這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或許,有一天我們再也看不到樹木,我們能夠看到的是數位技術建立起的鬱鬱蔥蔥。在家國的首都,人造的鮮花在深秋的寒意中怒放!
電影在繼續,各國的錢幣連線著數據,時代的輪盤賭上盯滿貪婪的眼睛,股票交易所每天準時上映大悲大喜的鬧劇,叮咚作響的錢幣早已腐蝕人類的心靈。“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亡”。一個沒有操守的年代,主義只是功利的遮羞布,為了利益,政客們早已出賣了人民和心靈,在他們的交易中多少人流離失所,多少人家破人亡……
真實早已不復存在,為了意淫和欲求,我們可以將數字夢露帶回家猛操,為了掩蓋,傳媒已經可以將一切真實虛化為白痴的玩笑。
好萊塢成就了世眾的夢想,也幫助政客扭曲真相和製造恐慌。
在歡喜和雀躍的背後,只是一場賭局的輸贏,我們對於“崇高”的認識是,只要能夠有利可圖,我們就要道貌岸然的“崇高” !
我們為數字壓迫,我們被數字量化,就連快樂也被數字左右,我們得意於股票的飆升,我們自喜在損人利己的快感中,我們謀算著他人也被他人謀算,只有一個是長生將軍,那就是死神!
科技讓我們可以瞬間知會於網路,卻讓這代人再沒有了隱私,國家,這個冰涼的名詞把我們攫取囊中,我們是被數位技術禁錮的囚徒,我們早已不存在私人空間。
馬友友悲涼的提琴聲中,我們一起回眸時代,那些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公眾人物,那些為當下定義為善與惡的人物,抑或在其中你能發現某些熟悉的面容。他們製造著令心顫抖的歷史,他們自己卻也無法逃避“成者為王敗者寇”的命運。
上帝,在另岸,而此岸,他們正上演著不可測的戲劇,他們是(自己看看,有幾個認識的)……
今天,資本家已經改變了他們的猙獰的面貌,他們用糖衣炮彈蠶食著人的物質和精神世界,那些著名的品牌後面有著多少第三世界小童的血淚,那些著名的品牌又使多少年輕人成為奢侈的奴隸。青年,在精神的異化中成長為道貌岸然的“兩足動物”。他們,在這樣的年代為時尚和奢華埋葬。
而政治也在醞釀死亡的土壤,地域衝突、種族衝突、宗教衝突、意識形態的衝突,無數虛虛實實的主義將地球造成了一個火藥桶,我們在死亡的陰影下膽戰心驚的存活!
明天,明天我們會得到安寧嗎?
那些觸目驚心的圖像惡夢般縈繞在我的腦海,那是同類的殘殺,那是同類的血腥。
它是父親之死!
它是母親之死!
它是歷史之死!
人,死去,而那些記憶殘存在了藝術史和政治史中。
我們 有著明天 我們 有著怎樣的明天
在一片紅色中,我們開始墜落!
在一片璀璨的星光中,我們聆聽天籟之音…
但是,我們看到了那行血色的大字NAQOYQATSI
據說這是印地安霍布族語言直譯為:互相殺戮(影片字幕顯示)
這是殺戮的記錄
一種戰爭作為生存方式
一場文明人間進行的戰爭

這是古老的告誡,這是神的告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