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鐘聲》

《戰地鐘聲》

《戰地鐘聲》是一部美國戰爭片,上映於1943年。

基本信息

劇情

來自美國的大學老師羅勃跟白求恩一樣到西班牙幫助當地人民抗擊法西斯。他在完成炸火車任務後,被派一項新任務:跟自發組成的游擊隊聯手,炸毀峽谷上的鐵橋。

電影簡介

此部影片是1943年美國經典戰爭劇情片。根據美國作家歐內斯特.海明威同名小說拍攝的影片《戰地鐘聲》在1942年被好萊塢派拉蒙電影公司搬上了銀幕。海明威的名作中,改拍成電影的這部是最成功的。據說海明威在寫這本書時心裡就已想著好萊塢,所以它在敘事方式上是高度電影化的,即大量使用回敘和交叉剪接

片中飾演琵拉的卡蒂娜·帕西諾,榮獲第16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金像獎,影片獲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提名,為1943年全美年度十大賣座名片。

好萊塢對改編一事也大做宣傳,吹噓它將是繼《亂世佳人》之後的又一場面最壯觀的巨片。為此派拉蒙電影公司花了三年時間,有三萬餘名影迷投函推選人選,在公司試鏡室里試過鏡的名演員不計其數,最後還是按照作家本人的意願,由賈利.古柏和英格麗.褒曼(出資15萬美元從製片人大衛.塞爾茲尼克手中借來)分別飾演羅伯特.喬登和瑪麗婭。公司還出資350萬美元,聘請好萊塢最著名的編劇杜德萊.尼科爾斯負責改編。

派拉蒙為了使海明威滿意,下的工夫確實不小,僅僅為了使女主角的髮型符合作家在書中的細緻描寫,特別請了七名專家來改造褒曼的頭髮,搞出了在全美風靡一時,甚至還成了全世界婦女戰時的標準髮型的“瑪麗婭髮型”(關於褒曼的髮型還有另一件秩聞,當年影片《卡薩布蘭卡》中杜利.威爾森彈唱那曲“時光流轉”的經典一幕在試映時,華納公司的決策人曾打算將其刪去,後因褒曼拍攝影片《戰地鐘聲》剪去了頭髮致使這一場景無法重拍,這才讓這個經典的段落留名影史)。《戰地鐘聲》公映後,被列為1943年美國《每日電影》舉辦的十大佳片的第二名,獲得了1943年第十六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

海明威的作品

海明威,美國小說家。代表作有《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老人與海》。1954年獲得第五十四屆諾貝爾文學獎。

世界經典戰爭類電影

戰爭片是把戰爭作為影片中的主要行為,或者是以戰爭行為作背景的影片。因此,戰爭片不但會直接表現戰爭、戰鬥和實際的軍事行動,也包括了各種與戰爭生活相關聯的亞類型。戰爭是英雄馳騁的背景,戰爭是人性碰撞的舞台,戰爭是人類長久的傷痛,戰爭是陰魂不散的惡魔,戰爭給我們榮譽也給我們毀滅,戰爭在生與死之中讓我們反思生命的意義,民族的榮譽,人性的美好與陰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