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懷舊》

這首記夢小詞,是李煜降宋被囚後的作品。抒寫了夢中重溫舊時游娛生活的歡樂和夢醒之後的悲恨。以夢中的樂景抒寫現實生活中的哀情。“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遊樂時環境的優美,景色的綺麗,傾注了詩人對往昔生活的無限深情。這首小詞,“深哀淺貌,短語長情”,在藝術上達到高峰。“以夢寫醒”、“以樂寫愁”、“以少勝多”的高妙手法,使這首小詞獲得耐人尋味的藝術生命。

基本信息

原詞

憶江南·懷舊憶江南·懷舊
多少恨,
昨夜夢魂中。
還似舊時游上苑,
車如流水馬如龍。
花月正春風。

詞牌題考

本調原名《望江南》 。
【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鎮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故亦名[謝秋娘]。
白樂天作[憶江南]三首,第一【江南好】,第二、第三【江南憶】,自注云:「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見【碧雞漫志】)於是又名[江南好],[江南憶];而[憶江南]本名,亦以此而起。
此外劉禹錫詞,首句作「春去也」;皇甫松詞,有「閒夢江南梅熟日」之句:因又名為[春去也]、[夢江南]、[望江南]。而【全唐詩】於李後主[憶江南]注又名[歸塞北];萬氏【詞律】,又有[夢江口]之名。至梁武帝與沈約之[江南弄]各曲,或以為亦[憶江南]之別名;此調異名,可謂伙矣。

格律

本調二十七字。首句為三字句。第二句為仄起平韻之五字句,句法上二下三。第三句為仄起仄收之七字句,第一、第三字平仄可不拘。第四句為平起平韻之七字句。第五句句法與第二句同,故第一字可平可仄。此調三、四兩句,其句法全與平起七言詩中之頷聯無異;是以作者多用對偶,以求工整,歷來詞家,正多其例也。
多少恨,
○⊙● (句)
昨夜夢魂中。
⊙●●○△ (平韻)
還似舊時游上苑,
⊙●⊙○○●● (句)
車如流水馬如龍,
⊙○⊙●●○△ (協平韻)
花月正春風。
⊙●●○△ (協平韻)

注釋

上苑:古代皇帝的花園。
車如流水馬如龍:極言車馬眾多。

譯文

我心裡有多少怨恨啊
在昨夜的夢中
好像還和以前一樣在皇家園林里遊玩
華麗的車子像流水一般川流不息,高大的駿馬仿佛蛟龍
鮮花簇擁著月亮,正是春風起的時節(,但我現在卻看不到了)

作者簡介

李煜李煜

李煜(937-978), 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別號蓮峰居士、鐘山居士。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稱南唐後主。即位後對宋稱臣納貢,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則窮奢極欲。 975年,宋軍破金陵,他肉袒出降,雖封作違侯命,實已淪為階下囚。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是他42歲的生日,據宋人王至《默記》,宋太宗賜牽機藥所毒斃,封為吳王。他精於書畫,諳於音律,工於詩文,詞尤為五代之冠。前期詞多寫宮廷享樂生活,風格柔靡;後期詞反映亡國之痛,題材擴大,意境深遠,感情真摯,語言清新,極富藝術感染力。後人將他與李璟的作品合輯為《南唐二主詞》。
詞風:前期綺麗柔靡,後期淒涼悲壯。
流派:南唐詞派
代表作:《虞美人》、《相見歡》、《浪淘沙》等。

創作背景

這首記夢小詞,是李煜降宋被囚後的作品。抒寫了夢中重溫舊時游娛生活的歡樂和夢醒之後的悲恨。以夢中的樂景抒寫現實生活中的哀情。
“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遊樂時環境的優美,景色的綺麗,傾注了詩人對往昔生活的無限深情。
這首小詞,“深哀淺貌,短語長情”,在藝術上達到高峰。“以夢寫醒”、“以樂寫愁”、“以少勝多”的高妙手法,使這首小詞獲得耐人尋味的藝術生命。

賞析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 開篇直抒胸臆,“多少恨!”下筆突兀,令人不覺一驚,“昨夜夢魂中”詞人滿腔悲恨都源自昨夜夢一場。
“ 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 仿佛昨日還在上苑中遊玩,遊園盛景分明還歷歷在目:南唐上苑,繁花似錦,鳳輿鸞架,車蓋相連,前後連綿數里,好一派熱鬧繁華的景象啊。“還似”引出夢境,“車如流水馬如龍” 為唐蘇頤《夜宴安樂公主新宅》詩中原句,出自《後漢書·皇后記》“馬後詔:車如流水,馬如游龍。”後主完全襲用,一字不改,卻也妥帖自然,不著痕跡。
“花月正春風。” 春風和煦,月明如水,如此花好月圓之夜,大家遊興甚酣,又怎忍馬上散去呢?“花月”、“春風”間著一“正”字,不僅道出時值遊玩的黃金季節,而且暗示此時亦是遊人興致淋漓的時刻。一句景語結詞,無形中又將遊樂推向高潮。全詞至此嘎然而止。讀者心中的期待在這個陡然收煞的結尾中突然落空。回歸開篇,原來起句中作者用力道出的恨竟隱藏於這樣一片繁華景色中。
全篇著眼於一個字“恨”,用“多少恨”引領全篇,從“還似”以下皆言夢境,不著力寫恨之如何,盡言昔日之歡樂熱鬧,於是今日的痛苦淒涼,自不待言。末句以景結詞,夢境就此收束,似乎預示等待詞人的,是夢醒後加倍的痛楚,詞頓時由字面的鮮亮,跌入餘音的無盡深沉之中。

品詞

張燕瑾《唐宋詞選析》:統觀這首小詞,構思新穎,環環相扣,通首都用白描手法,語言明淨流暢。
《唐宋詞鑑賞集》:李煜筆下這個歡樂而又使他悲苦的夢,可以使作品置身於唐宋詩詞作家創造的形形色色的“夢”的畫廊之中。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車水馬龍”句為時傳誦。當年之繁盛,今日之孤淒,欣戚之懷,相形而益見。
陳廷焯《別調集》卷一云:後主詞一片憂思,當領會於聲調之外,君人而為此詞,欲不亡國也得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