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夫人》

《息夫人》

息夫人,春秋時期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出生於陳國宛丘(今周口淮陽),陳莊公之女,因嫁與息國(今河南息縣)國君,又稱息媯。歸寧探親時,借道蔡國,卻被姐夫蔡侯糾纏戲弄。息侯聞知後與楚國設計報仇。楚文王藉機俘獲蔡侯,又知息夫人美貌,親征息國欲霸息夫人。危急時刻,息夫人甘以一己之身換息國百姓免遭塗炭,以驚人膽嫁入楚國,成了楚夫人。楚文王熊貲倍加寵愛,她愈加精進,成為文王的賢內助,休養生息、儲備重臣、重視教化、嚴治後宮等許多建議被文王採納。文王死後,傾力輔佐太子熊惲,除逆安邦,重外交、選賢才、赦天下、勸農桑,大膽改革,最後還政於君,為楚成王及後世楚王奠定了雄霸中原的基礎。息夫人有著拒絕以色事人、倡導女性自立的鮮明個性;她足跡幾遍河南省,促進了中原與楚地兩種文化的交融;她獨有與蔡侯、息侯、楚王虛實相映的三段感情;她建立了一身赴難、勸課農桑、推崇新政、輔幼稱霸的四項功勳。眾所周知,在河南的土地上,息夫人所經之處都建廟立碑,被尊為“平安神”,如今依然是河南省信陽市息縣的地域形象名片。

基本信息

1人物影響.

息夫人息夫人

又稱桃花夫人,是春秋時期陳國國君的女兒,因嫁給息國國君為妻又稱息媯,媯為陳國姓氏。
春秋時代的諸侯國,見於經傳的約有一百七十餘國,各自為政,互相攻伐兼併,中原一帶,更是擾攘不安;自從晉國與楚國“城濮之戰”以後,形成南北兩大壁壘,其餘小國不是依晉,就是附楚,端賴強國的保護而生存,稍有不同之處,隨時都有玉石俱焚的災禍降臨。
為了生存,列國之間經常勾心鬥角,彼此離離合合,全憑自己的利害為出發點,有些甚至為了一點芝麻綠豆大的小事,也能反目成仇,拼得你死我活,蔡侯與息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中間無辜被害,作出巨大犧牲的就是桃花夫人息媯。

2人物經歷

息夫人的姐姐是蔡國國君蔡侯的夫人,息夫人回陳國探親時路過蔡國,受到蔡侯的款待,不料蔡侯行為輕佻,息侯聞之大怒,設計報復。派使者往楚國,慫恿楚文王出兵假攻息國,息再向蔡國求救,誘其出兵。9月,楚兵於莘地(今汝南縣境)戰勝蔡國,俘虜蔡侯。蔡侯亦設計報復息侯,向楚王稱讚息媯容貌極美。楚王思蔡侯之言,欲得息媯,假以巡方為名來至息國。息侯款待至朝堂,楚王見息媯美色果然天上徒聞,人間罕見而夜不能寐。次日設宴答謝息侯,乘機以武力俘虜息侯,息媯聞變欲投井而死。被斗丹搶前一步牽住衣裙曰:夫人不欲存息侯之命乎?何為夫婦俱死?息媯黯然。
息媯入楚宮3年,生了兩個兒子,即堵敖和成王。但不願說話。楚王問她是什麼緣故,她回答說:“我一個女人,伺候兩個丈夫,即使不能死掉,又有什麼話可說的?”楚王道:“這都是蔡侯的過錯,我當為夫人報仇。”於是興兵攻打蔡國。
公元前676年(文王十四年)秋,巴師襲擊楚國權縣的所那自。楚國君臣輕視巴人,疏於防範,終至於釀成大禍。事出突然,權尹閻敖因無備而棄守,隻身泅水逃命以致巴師長驅北上,一度進逼郢都的南門。文王大怒,處死了閻敖留在那處的淨敖的族人不勝其忿,竟與巴事謀反叛,次年春,文王自將的原因,大概是彭仲爽等一流傑出的將領已不在人世了,遇大事謹慎的人遇小事可能鹵莽,善於將將的人未必了善於將兵。文王就這樣,他竟在一個名為津的地方(今湖北江陵縣或枝江縣)打了大敗仗。儘管如此,楚師尚未達到潰不成軍的地步,巴師則退走了,文王率楚師回到郢都,司官門守衛之責的大臣鬻拳拒不迎納。文王無奈,為了以功補過,自將伐黃。黃是淮河水上游的一個小國,公族為嬴姓,
西北與息縣為鄰,其故址在今河南潢川縣。文王接受了因輕敵而致的教訓,調將用兵又像先前那樣得心應手了,擊敗黃師之後,文王迅即撤兵,正是夏天六月,將郢都時,在一個名為淵的地方,暴病而死。
文王葬在楚俗稱為“夕室”的墓地中,葬畢,鬻拳自盡,葬在楚俗稱“經黃”的宮門內。
文王死後,楚國王室陷於儲位之爭,息夫人長子熊囏被立為王,稱楚王堵敖。堵敖三年(《史記》誤作五年),堵敖想殺死自己的弟弟熊惲。熊惲便逃到隨國,然後聯合隨國將堵敖殺死,自立為君,即位為楚成王。成王年幼,軍國大權落入文王弟弟子元手中。
子元以王叔自居,飛揚跋扈、不可一世。當時的楚國,論勢力,最強大的除子元之外還有若敖氏。若敖氏乃楚國國內一大世族,其先祖是兩周交替時楚君若敖的直系後裔,是楚王室的分枝。此家以先君之號為氏,故稱若敖氏;又因其被封在斗這個地方,所以其後人以斗為姓。若敖氏一族在東周初年可謂人才倍出,比如楚武王手下的一文一武兩位名臣:斗伯比和斗廉。此家族為武、文兩代楚國的崛起做出了無可爭議的巨大貢獻,家族勢力也日漸炙熱,是楚國內一股不可乎視的力量。
子元貪戀嫂嫂文王息夫人息媯的美色,《左傳》記載,子元竟在王母宮室旁邊建館舍,振鈴鐸,跳《萬》舞,惑以淫亂。豈料文夫人一聽此曲,就傷心地哭泣。她說:“先夫當初奏此樂舞,是用來操練軍事的呀。如今令尹不把它用來對付仇敵,卻在我這個寡婦面前演奏,豈不讓人奇怪嗎?”
《萬舞》是當時的武舞,用於演習軍事。
春秋公羊傳》中說:《萬舞》即“乾舞”,是手持乾、戚、揚、弓、矢一類武器起舞的,以表示威儀。子元表演《萬舞》,其本意是想討得嫂子的歡心。然而卻引起文夫人對其夫深切的思念,弄巧成拙,自討沒趣。但沒過多久,子元變本加厲,公然住進王宮,企圖挑逗文夫人。若敖氏的斗射師找到子元,痛斥他的無道,結果反被子元囚禁。若敖一族本就對子元的囂張跋扈隱忍太久,子元又做出此等有辱尊卑倫常之事,還囚禁諫阻的斗射師,更是怒不可遏。事已至此,若敖氏當機立斷,時任申公的斗班率眾闖宮,怒殺子元,平息了持續八年的子元之亂。
從此息夫人隱居深宮,不問政事,關於息夫人的結局也有多種不同版本。

3主要傳說

桃花廟
一說為息國亡國後,息侯被俘後成了楚國都城的守門小吏,息夫人在楚宮中備受寵愛,三年的時光一晃就過去了,媯氏為楚文王生下了兩個兒子,但卻始終不發一言,楚文王十分納悶,一定要媯氏說出道理來,媯氏萬般無奈,才淚流滿面地說道:“吾一婦人而事二夫,不能守節而死,又有何面目向人言語呢!”
轉瞬秋風送爽,桂子飄香,楚文王興高采烈地出城打獵,預計兩三天后才能回宮。媯氏趁此機會,悄悄地跑到城門處私會自己的丈夫,兩人見面,恍同隔世,媯氏邊哭邊說:“妾在楚宮,忍辱偷生,初則為了保全大王性命,繼則為了想見大王一面,如今心愿已了,死也瞑目。”
息侯心碎腸斷,安慰媯氏:“蒼天見憐,必有重聚之日,我甘任守城小吏,還不是等待團圓的機會么!”
媯氏認為與其痛苦地偷生苟活,不如慷慨地一了百了,於是奮力朝城牆撞去,息侯阻攔不及,眼看自己的妻子香消玉殞。息侯大慟,頓時萬念俱灰,為報答媯氏的深情,也撞死在城下。
楚文王打獵回來,聽說了這件事,黯然神傷,有感於二人的純情,竟也以諸侯之禮將息侯與媯氏合葬在漢陽城外的桃花山上。後人在山麓建祠,四時奉祀,稱為“桃花夫人廟”,又稱桃花廟。至今仍為漢陽府(今武漢市黃陂區)的名勝之一。唐代詩人杜牧途經漢陽時,曾到廟中憑弔,題詩道:
《息夫人》
《息夫人》
細腰宮裡露桃新,脈脈無言度幾春;
畢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墜樓人
息亡身入楚王家,回看春風一面花;
感舊不言常掩淚,只應翻恨有榮華。
這首詩溫柔敦厚地道出了千古艱難唯一死的況味。一個嬌弱的女子,要保全自己丈夫的性命,就只有含垢忍辱地面對殘酷的現實。而三年不言不語,就是對眼前的一切做了堅忍果敢的挑戰與抗爭。[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