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像花兒一樣》

《幸福,像花兒一樣》是由樓蘭曉禪所寫的隨筆。

由網路作家樓蘭曉禪寫的散文

基本信息

作者:樓蘭曉禪
作品類型:隨筆

簡介

幸福,你花兒一樣

內容欣賞

習慣性的,覺得每走一個地方,都該留點什麼。但一時之間,卻不知能說哪些。如此長的心靈過渡,不是沒有任何可說,只是突然感覺混亂。記憶一段一段,當我全心面對一個場景,一種聲音,心裡只有一個想法,一種感受時,我卻總是要奔赴另一種生活狀態,從而,那些匯集的思考,都在一瞬間,隨每一種狀態的逆轉而轟然坍塌。

但我心中有它的匯總。不管是在親人身邊,還是見朋友,還是開始旅程,我心裡一直都在形成一種描述。儘管混沌存在,儘管不能概括全部,但在我的意識中最為突顯的,只有它。也許只有它。

——幸福,像花兒一樣。

寫在前面。

一。

去北京,本不是我這次旅程安排的重心所在。我心目中的魅力之行,是我安排要在梅雨季節,一個人獨自前往的一個南方古鎮。為此做了充分的準備,做了最好的期待,然而卻依然未能成行。離北京24小時路程,一個在南,一個在北。最後只能實現前半的計畫,一個人從武漢,一直朝北的方向去,經12小時的睡眠,到了北京。最後,又是24小時的路程,經數個省市,到深圳。這讓我想起一個詞語,南轅北轍。而這一想法,使得我在回程的時候,依然不停念叨,覺得悵然。

但想必,這最大的遺憾,也將在我以後的日子裡,凝結成最大的期望。讓這個有故事的小鎮,留於我心中更久,也許,也只是上帝的安排,想讓它美麗更久。香醇更久。

就像很多地方,永遠都只是留在想像中要來的完美一樣。你可以把它的人,想的再淳樸一些,風景再美麗的一些,氣質再與眾不同一些,留與旅者的感覺,再溫婉一些,或者,再豪邁一些。只要你願意想像,每一個再微不足道的地方,都是美麗而獨一無二的另人嚮往的。但當然,我不是一個容易滿足的旅者。我不會止步於想像。

我不是一個極其挑剔的觀光者。而同時,我也不是一個擁有藝術家精湛眼光的欣賞者。

我說不出它們的宏偉,道不明它們的秀麗。解剖不了它們的歷史,洗不盡它們的纖塵。

二。

天安門,故宮,頤和園,還有那些走過路過,知或不知的地方,每次,我都用一種心安理得的姿態在看。我不知它們的淵源。我不是歷史學家。不知它們的滄桑,不知它們珍貴幾何。可恨的是,我也不是建築學家,描繪不出它們設計的精密,外形如何的精美絕侖。在我眼中,是望不盡的漢白玉,是雕龍刻鳳的圓柱,是彎折回沿的長廊,是無比尊貴的座椅,是眾多巍峨聳立的庭院。如若稱讚這些建築,我除去能說,好宏偉,好寬敞,好精緻等等毫無色彩的形容,再想不出華麗的詞藻來表達。所以如此一來,我選擇緘口,選擇心安理得。因為對我來說,不必再強行去了解更多。一路擠攘的中外遊人,就已經讓我能夠自足。不需要去了解那些發生在過去的榮辱,不需要知道那些宮廷的奢靡,不需要問詢建造這些宏大城牆所付出的血淚汗水,不需要聆聽那些戰鼓號角黑色硝煙後的吶喊。

我們能隨意踏上每一塊禁地,我們能站在當初皇帝召告天下臣民的地方,嬉笑、拍照,大聲歡叫。我們帶著好興致走在曾經專供皇帝前行的大道上,毫無忌憚。那些曾經讓人生畏怯步的殿宇,那些昂貴的器皿物件,那些蜿蜒陡峭的城牆,全都能毫無禁忌的坦露在我們面前。

用手去觸摸那些殘缺掉的欄桿,去撫摸那些厚實的門牆,拂去它們浸染的灰塵。我確定的認為,這一切的一切,就是歷史。它比史書來的更真切,更生動。

對於它們的威嚴,我們已經不再僅僅是仰望。我們可以變得堂而皇之。對於他們的幾多悲喜,可以心生憐憫。宮闈多少朝歌,曾何其招搖的奢華,而也不過如此。

雕欄玉器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它們的威嚴在被無數各色皮膚人的踐踏,這當年的錦衣良帛逃不過只是浮華一場,那些故去的人如若能了解,又會有怎樣的觸想。

烏鴉不斷在啼鳴,繁花依然在鬥豔,古樹傲然在伸延。朋友問我,坐在那把高貴的坐椅上,有沒有想當一回皇帝的欲望。我一時驚訝。由著去想,竟毫無盼念。比起我們如今的生活,能夠簇擁在人群間,去瞻仰過去,已經是一件極其幸福的事情。需要用任何去替代,卻也許什麼也替代不了自由。

三。

當初開始假期之前,特地查了一下,說是可去雍和宮看看。如願去了,轉了幾趟憋悶的捷運,但沒費什麼勁,直達雍和宮。去之前有太多遐想,真正去了,才大吃一驚。原來當初雍正逝去的地方,早年就已經成了巨大的寺廟。

每一處亭樓,都香火盛旺。香客雲集,他們的虔誠讓我都不敢再說一句不合適宜的評語。一直都不喜歡燒香的味道,一路戴了口罩,依然被煙燻的喘不過氣來。各路神仙皆露著猙獰的表情,香菸繚繞,在古老的氣氳和殿宇中,卻覺得說不出的陰沉。說對於佛的虔誠,我並不是極其不敬的,我亦有所畏懼,有所寄託。但不知道因為什麼,在雍和宮大院之中站立,在沉澱下來的歷史遺物里,看那些極其肅靜的香客,我一度覺得困惑,甚至突然有可笑的味道。

但不能指責,表達什麼。如果說有任何的難以理解,那么,每一個涉足此地的人,可以選擇悄然離開。

你如此,我亦如此。

離開雍和宮,帶一點悵然走出去,大門右拐,竟然看到地壇的標牌。均是與沉重有關,與拜祭和死亡有關的地方。高中里學過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就一直對它帶著嚮往。後來才知道地壇原來只是用來祭祀的場所。但史鐵生穩沉的字眼,使得未能消去它令人溫暖、令人思緒繚繞的魅力。但最後直至我站在地壇中央,我亦未能有半點文思涌動的奇妙感覺。在太陽之下,從一層層階梯望下去,從一道門眺過另一道門,我僅有的感覺,只是空曠。

當初史鐵生坐在輪椅上,不用去任何地方,僅僅只是凝望,就能寫出濃情深厚的文字來。而我,四肢健全,能走能跳,卻只有晦澀的思想。這也許就是名人與我之間的區別。有的人,能一眼看世界,而有的人,活了一輩子,卻什麼也看不清。

四。

日子快盡的時候,去看了鳥巢,水立方。再花一天,爬了長城。

2008年,是奧運年。來之前親人朋友都推薦我該去看看。坐了空氣昏濁的捷運去,趕上當時大霧,北京天氣恰好又很冷。奧運臨近,修建工程未完,會場用木板圍了一大圈,大橋和大路上都有很多人挎著相機在眺望。影影綽綽的輪廓似乎與天際連成一片混沌,看到眾多的男男女女懊惱不已,再看有人還背著單眼相機蹲著馬步,我也覺得好笑又無趣。也沒什麼可說。

一直以來,我都知道有句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所以,長城還是必須要去的。後來才知道流傳廣泛,又是名人效應。去長城立馬就能看到毛澤東的這句題詞,紅色大字,極其入眼,讓不想爬的人都覺得總有一天該去登一下。

當時坐火車到八達嶺長城,一路過雁山山脈,看到灰色的山脊之中到處都有星星的白色,以為看錯了,最後才證實確實是積雪。長年不見陽光,雪化的很慢,而此時,我知道南方已經穿上了單衣。夏感覺不了冬涼,冬感覺不了夏熱,也許就是這個樣子。幸而我長到現在,看雪也看的不少,也不需要極其訝異。

走了一段路到入口,登長城之後才發現路面已經變得很滑,有的必須以手扶欄桿才不至於向下傾倒。也許走過的人太多,有太多人想要領略這一種萬里登高望遠的風采。城牆之間,是嘯嘯風聲,而轉頭過來,大道之上,卻是不盡的汗水。當年威兵威將嚴陣以待的地方,當年錚錚鐵骨划過的每一塊磚石上,都沒有任一種閒情逸緻可言。於是我們不得不對它保持沉默,用腳步和手指去感受它每一塊石頭每一划痕的歷史。

無法想像那些陡峻的石階如何在山脈上築成,就像我無法去體會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悲泣一樣。歷史畢竟是歷史,那些硝煙,那些捍衛,那些悲壯,那些死亡和吶喊,都不是我們所能理解的。也不是區區文字就能夠記載的。相比歷史的天空,如今的這裡,更為安詳。將要延續的歷史,也更加漫長。

如果長城之上,少了那些說蹩腳英語的販賣者,少了那些五顏六色的地攤兜售,也許我們將能做一個更好的聆聽者。也許在爬過好漢坡,超越眾人,到達最高點時,又有另一番清靜感受。

我們不需要做歷史的偉人,不需要慷慨陳辭一番。當我們站在歷史的面前,遠眺一眼豪壯山河,就能理解,什麼叫詩人大氣。什麼叫江山遼闊。又是什麼叫滄海一粟。

五。

回想去北京最有記憶的是,如願的在北大未名湖走了一走,在水木清華下站了一站,在北影圈了一圈。但發現,走過的人,並未有任何不同,景致,並沒有特別的美。但依然沒有遺憾。也許有點情結的人,都願意到這些人文一點的地方走一走。它與爭奪,與權益,與沉重,都沒有任何關係。不用人云亦云的去參觀一回,即使去走一走,留戀一番,也絕不是譁眾取寵。走在林蔭道上,同樣的腳踏車,同樣的腳步,同樣的人,那就跟走在每一所大學校園是一樣。它只會使得自己頓感年輕,而不會隨追憶歷史而老去。而沉重。

並不需要有任何企羨,也絲毫不用輕薄自己。只是能站在別人的生活氛圍里,感受一番,已經覺得心滿意足。也亦覺得幸福。在腦中過一番歷史,而身在現代,我們能用一種審視的眼光去看待它們,去體驗它們,能在如今美好的地方又是身心健全的游上一遭,那亦是一種美麗。

記得在武漢時,朋友跟橫衝直撞的我帶路,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他說,你很久沒到過武漢了,你不是武漢人,你對武漢不熟悉的。他一臉的笑意,我突然就覺得非常想笑,因為覺得非常貼心,也覺得非常幸福。到武漢時沒有看到武大的櫻花,武大的同學說那些櫻花都開始長了葉子,已經完全不好看了。因幾年前有去過,也就省去了。但朋友們的悉心照顧,使我仍沒有半點遺憾,那種多年老朋友在一起的感覺,也是一種幸福的感覺,跟如今新朋友的味道不一樣。只是在很多親人朋友的生活中,對我的一種奇怪擔憂依然未變。而這是因為,在他們眼中,我還是比較不能自理的一個人。就像姐姐在我回深之後,斜著眼睛看著我說的一句話一樣。她說,對於我而言,在生活常識上,我就像是一片空白,智商為零。她斷定說我這是生活白痴。

以前從來沒有什麼感覺,被人呵護著,有人擔著,還覺得自得其樂。但當我耗掉的時間越來越多,受到的恩惠越來越多,見到有影響的人越來越多,想要走向外面的世界的欲望越來越強烈,我終於開始意識到,這一種幸福,就像花兒一樣美好,但也像花兒一樣柔軟易逝。這本不該是建立在來自他人的擔心上的。這種幸福,其實該需要自己的努力,自己強大。自己幸福,亦如他人幸福,自己給自己幸福,亦能給人幸福。

而旅途上的幸福,就像你看過的風景,走過的路,只有你自己親身去體會,才能感覺它的美好,才能永記於心,而別人的訴說,別人踏上過的路,永遠都將難以銘刻於心。

——幸福像花兒一樣。

知道不知道,總有一天,有人要離開。總有一天,幸福將到來。

2008.4.9Demi旅行雜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