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府君斷冤家債主》

《崔府君斷冤家債主》

寫張善友的兩個兒子結算前生業債的故事。全劇四折一楔子。 此劇主要宣揚“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如同影響,分毫不錯”的思想。

簡介

題名:《崔府君斷冤家債主》
所屬朝代:元代
作品體裁:戲劇
主題詞或關鍵字:崔府君斷冤家債主
劇本長度:四折
作者:鄭廷玉

劇情

崔府君斷冤家債主崔府君斷冤家債主

寫張善友的兩個兒子結算前生業債的故事。全劇四折一楔子。
劇情是:張善友辛苦掙下五兩銀子,被賊人趙廷玉偷走。恰好五台山一僧人將募化所得十兩銀子暫存他家,張善友之妻李氏瞞著丈夫賴了這十兩銀子。後來趙廷玉和和尚死後投生為張善友的兩個兒子。大兒子乞僧辛苦掙錢,以償還前世偷盜債務,二兒福僧揮霍敗家,以了結被吞沒之財。款額相抵之後,二子相繼死去,李氏也忽然死去。張善友孤身一人,向結義兄弟崔子玉縣令訴苦,夢中被引到閻羅殿前,閻神讓他見到二子本來面目,其妻李氏被押入地獄受苦。張善友醒來後,又聽崔子玉詳說情由,終於省悟。
《冤家債主》又名《斷冤家債主》,全名《崔府君斷冤家債主》,現存版本有:明萬曆間脈望館鈔校本、《元曲選》庚集本、《元人雜劇全集》本。

詳情

崔府君斷冤家債主崔府君斷冤家債主

《斷冤家債主》也叫《冤家債主》、《崔府君》,全名《崔府君斷冤家債主》,主要寫張善友因失財、得財而招致興家、敗家後果的故事。
晉州古城縣的張善友平日看經念佛,修行辦道,為人良善。他被一個為埋葬亡母,表其孝心、出於無奈而做賊的趙廷玉偷去一生苦掙的五兩銀子,妻子叫喊捉賊,他制止說:“悄俏里緝訪賊人便了。”五台山和尚把抄化來的—卜個銀子暫時寄放他家,他去燒香時叮嚀妻子,假如和尚取銀,如數交還。其婁卻見財起意,於和尚取銀時賴而不還。
後來張善友從晉州古城縣搬到福陽縣居住,三十年中生了甫個兒子:大子乞僧,三十歲;二子福僧,二十五歲。大子乞僧每日披星戴月,早起晚眠,日夜籌畫,給家裡積攢起萬貫家財,且為人本分,孝順父母;二子福僧受母嬌慣,吃酒賭錢,眠花臥柳,破家敗業,怠慢父母。他經常欠人酒錢,“爺死錢”(父在世借給人債,父死後本利相對),都是兄長乞僧代為償還。張善友見他不可救藥,只好把家業分為三份,乞僧、福僧各一份,他兩口兒一份。可是福僧仍然與柳隆卿,鬍子轉等無賴終日鬼混,把一份家業嫖賭盡光。乞僧念兄弟之情,將福僧收留家中,福僧把乞僧的一份家業也使的沒了。乞僧一氣之下,染病在床,求醫無效,服藥無靈,一命歸天。福僧以祭奠為名,把家中壺瓶台盞交與柳隆卿、鬍子轉拿去了,其母當即被活活氣死。張善友子亡妻喪,家業散盡,二子福僧也帶病而逝,便吩咐兩個媳婦各自歸宗,自己去結義哥哥,磁州福陽縣崔子玉那裡狀告當境土地和閻神。崔子玉推說陰間神祗,自己斷不得;等到張善友第二次來告,昏沉而睡,崔子玉讓閻神把他魂靈勾去,閻神命鬼力將他兩個孩兒攝出和他相見,大子乞僧言說自己是鄭廷玉,為葬母偷了他家五個銀子,如今已加上幾百倍利錢還了他,和他張善友“不親不親”;二子福僧言說自己原是五台山和尚,因張妻賴了十個銀子,如今也加倍索還。閻神命鬼力押出張妻,張妻承認自己混賴五台山和尚十個銀子,死歸冥路,游遍十八層地獄。說畢向張求救,誰知閻神無情,命鬼力把她押入酆都。閻君最後讓張善友與一故人相見,張善友醒覺後,眼前的故人便是縣令崔子玉。張善友這才省悟過來:大子前生少他錢,二子今世來討本:婆婆作業自殃身,遺累及兒孫,“再休提世上無恩怨,須信道空中有鬼神”,“總不如安貧,落一個身困心無困,這便是修因,也免的錢親人不親”。崔子玉最後對張善友說的一席話說明了此劇的主旨:“犯天條合應受苦,則為你奉道看經,俺兩人結為伴侶,積攢下五個花銀,爭奈你命中沒福。大孩兒他本姓趙,做賊人將銀偷去;第二個是五台山僧,寄銀兩在你家收取。他到來索取之時,你婆婆混賴不與。捻指過三十餘春,生二子明彰報復。大哥哥幹家做活;第二個荒唐愚魯,百般的破敗家財;都是大孩兒填還你那債負。兩個兒命掩黃泉,你那腳頭妻身歸地府。他都是世海他人,怎做得妻財子祿。今日個親見了陰府閻君,才使你張善友識破了冤家債主。”

思想

此劇主要宣揚“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如同影響,分毫不錯”的思想,人物因此而設定,沒有什麼鮮明的特點;曲詞一般化,可取者少。

連結

鄭廷玉·崔府君斷冤家債主 http://www.my285.com/gdwx/xq/yzj100/081.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