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道彎彎》

《山道彎彎》

《山道彎彎》是譚談著的中篇小說,也是譚談編劇的電影。小說發表在1981年第1期的《芙蓉》雜誌上。這部小說一發表,立即引起影視界注目。上十家電影製片廠和數家電視台蜂擁而至,約譚談改編電影和電視劇本。最後,由譚談改編的同名電影劇本,由西安電影製片廠搬上了銀幕,拷貝發行到許多國家。上海電視台和甘肅電視台同時攝製了電視劇。《山道彎彎》通過對一位普通農村婦女——金竹的生活遭遇的描述,歌頌了農村婦女的純潔心靈與崇高品德,鞭撻了社會習慣勢力。

基本信息

簡介

山道彎彎山道彎彎

《山道彎彎》是譚談著的中篇小說,也是譚談編劇的電影。小說發表在1981年第1期的《芙蓉》雜誌上。這部小說一發表,立即引起影視界注目。上十家電影製片廠和數家電視台蜂擁而至,約譚談改編電影和電視劇本。最後,由譚談改編的同名電影劇本,由西安電影製片廠搬上了銀幕,拷貝發行到許多國家。上海電視台和甘肅電視台同時攝製了電視劇。國內數十個地方劇種,把它改編成各種戲劇搬上舞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許多地方人民廣播電台,播放了據此改編的廣播劇、地方劇或小說連播。《文匯報》 、《解放日報》接連發表一些長篇通訊,報導了《生活中〈山道彎彎〉的故事》,宣傳生活中金竹似的人物。上百種報刊評價這部作品,不少雜誌、出版社轉載這部作品,或將其收入各種各樣的選集。作品榮獲全國第二屆優秀中篇小說獎。

故事梗概

《山道彎彎》《山道彎彎》

南方某山區一個風景秀麗的小村莊礦工王大猛的妻子金竹帶著女兒歡歡,正在為丈夫的生日準備著飯菜,突然傳來大猛不幸死亡的噩耗,她痛不欲生。賢惠的金竹甘願自己承受精神上和生活上的重擔,把礦領導安撫和照顧她的工作,推讓給丈夫的弟弟二猛。在二猛去礦山之前,她親自安排好二猛和本村姑娘、代銷店售貨員鳳月的未來婚事。一個月後,二猛為報答嫂嫂的恩情,用剛領到的工資,給金竹和侄女買了毛線和花布。而金竹卻把毛錢送給了鳳月,把剩下的錢為二猛存起來,等以後他結婚用。夜晚,二猛和鳳月在竹林里散步,這對戀人,想的卻迥然不同:二猛想要像哥哥一樣,下井為國家多採煤;鳳月想不讓二猛下井,怕出事故,自己不願當寡婦。結果,倆人談崩了。大猛去世後,金竹的生活十分艱難。二猛看到嫂嫂生活的艱辛,便產生與嫂嫂“成一家”的念頭,但出於對嫂嫂有的尊敬,他不敢貿然行事。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二猛在回礦之前,終於向嫂嫂傾吐了自己對她的愛慕這之情,沒想到,遭到嫂嫂的拒絕。二猛羞愧難當,冒雨返回礦山。過了一段時間,因惦念嫂嫂和歡歡,二猛以"賠罪"的心情,每逢公休日,便偷偷回村幫嫂嫂幹活。一天,金竹發現二猛在自留地里挖土種菜,她為此而受到觸動。但她仍將自己的感情埋在心底,希望二猛與鳳月繼續和好,早日成婚。誰知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由於鳳月工作上粗心大意,造成代銷店失火,二猛趕來撲救,從屋頂上跌下,把腿摔傷住進了醫院。鳳月在護理二猛時,聽說他可能要殘廢,便離開了他。在母親等人的撮合下,鳳月不顧年齡懸殊,嫁給一位剛剛喪偶的城裡幹部,善良的金竹在二猛最痛苦的時刻,毅然來到他的身邊,應允了二猛的愛情。

作者簡介

譚談,1944 年5 月生於湖南省漣源縣一個山村里。14 歲讀國中一年級時輟學,入一家煉鐵廠當學徒。1960 年鐵廠停辦,調到煤礦工作。1961 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4 年開始學習寫小說。1965 年在《解放軍文藝》發表處女作《聽到故事之前》。同年發表小說、散文等作品十一篇。 “文化大革命”開始,擱筆復員到湘中山區漣邵煤田,在那裡幹了11 年。當過礦工,礦報記者。1979 年5 月,調《工人日報》湖南記者站當記者,後調《湖南日報》任副刊編輯至今。1979 年出版小說散文集《採石場上》。1982年出版長篇小說《風雨山中路》。1983 年初出版小說、電影劇本合集《山道彎彎》,發表中篇小說《山霧散去》、《小路遙遙》等。1979 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湖南分會,1982 年加入中國作協。

特色

《山道彎彎》連環畫《山道彎彎》連環畫

古老的山路,曲曲彎彎;人生的旅途,坎坎坷坷。生活的艱辛,事業的挫折;疾病的煎熬,飛來的橫禍;婚姻的苦惱,戀愛的折磨,猶如一條條荊棘叢生、崎嶇不平的荒山野路,排列在人們的面前。當不幸襲來的時候,有的人經受不住打擊,倒下了。有的人,則沒有在命運面前低頭,頑強地活了下來。然而,不論結局怎樣,從中受苦、受辱、受累最多的還是婦女。她們的不幸,她們的坎坷,她們的毅力,她們的品格,往往構成了一部作品的主鏇律,讀者也正是從這樣一些普普通通的女性身上,看到了中華民族優秀女性的高尚品德和無私的精神。

《山道彎彎》所描寫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普通的農家婦女在貧困和不幸中苦苦抗爭的故事。

從題材上看,這部作品的農村題材並無引人之處。

從內容上看,這部作品中的男婚女嫁的情節亦無大的突破。從技巧上看,這部作品所使用的描寫手法實為常見。

從作品中的人物看,本書中的男男女女則是中國十億農民中的滄海一粟。題村是普通的,內容是通俗的,技巧是常見的,人物是平凡的。《山道彎彎》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它沒有從人們所熟知的政治事件和歷史風雲的變幻中去描寫女主人公金竹的命運,而是把鏡頭拉向遠離塵囂、遠離政治浪潮的偏僻小山村,獨辟新徑地從道德的角度,從她身邊的生活小事和家庭內部關係,去探討她心靈深處的道德觀念。“人不能只為了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要盡一份責任”.這是金竹做人的準則,也是作品剖析人物靈魂所依據的道德準繩。

人物形象

《山道彎彎》影視作品《山道彎彎》影視作品

小說精心選擇了幾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情節,為我們塑造了一個犧牲自我,以利他人的金子一樣純潔和堅貞的女性形象。對父母,要盡到子女的責任;對丈夫,要盡到妻子的責任;對弟妹,要盡到兄嫂的責任。

金竹正是帶著這樣一種古老的傳統道德準則,走進了大猛的家。然而,五年來,不幸接連在這個家庭降臨。先是婆婆有病,不僅花掉了為他們的婚事所準備的錢,而且欠了一大筆債。婆婆離去不到一年,公公又倒下了。臨終前,他把二猛的終身大事託付給了大猛和金竹。夫妻倆省吃儉用,不僅用兩年時間還清了債,而且又為二猛的親事儲備錢財。好不容易二猛和鳳月相愛了,可鳳月自進大隊代銷點當上了營業員以後,頓時身價倍增。剛直的二猛也再不登她家的門了。一件事壓一件事,一個煩惱接一個煩惱。日子本來就過得十分艱辛的金竹,又得到了丈夫葬身井下的噩耗。家庭的貧困,生活的坎坷,親人的故去,這多重的災難,沉重地壓在金竹的肩上。然而,這個美麗、善良的女人,為了二猛能早日同鳳月結親,竟毅然放棄了進礦山頂替丈夫當工人的機會,而把它讓給了二猛。可以說,作為一個傳統的農家女子,能做到的,金竹都做到了。然而,作者的創作意圖顯然不僅僅要塑造一個傳統的中國良家婦女的典型,而是要賦予她一種新的觀念和新時代的精神。作為一個生活在新時期,接受新式教育成長起來的年輕女子,才滿28 歲的金竹不能也不可能就這樣把自己的一生禁閉在這農家小院中。雖說她是大猛的妻子,二猛的嫂子,可她首先是一個人,一個女人,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欲望的女人。對公公婆婆,她己盡了孝心。對故去的丈夫,她堅守了自己的忠貞。

對還未成家的小叔子,她更是盡到了嫂嫂的責任。而對自己未來的生活方向,她有些朦朧。是二猛的關懷和照顧,撥動了她愛的心弦。是二猛的追求,激起了她對新生活的渴望。這渴望時時都在衝擊著她、折磨著她。她也曾試圖把它驅走,但是不能。於是,這欲望便伴隨著二猛的追求而強烈起來。雖然流言飛語曾使她傷心,雖然她也經歷了艱難而痛苦的思索,使她終於盪除了世俗的迷霧,摒棄了舊的傳統觀念,勇敢地面對新的生活。山路雖是古老的,金竹走的則是新時代的步伐。山道雖是彎彎的,可前面已露出了光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