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夫》

《屠夫》是由新浪潮奠基人夏布洛爾去導演的影片,分別在多個國家上演,故事講述漂亮的畫廊東家艾蓮娜下嫁一位著名的指揮家丹尼爾以及相關故事。另有1981年在奧地利 / 西德上演的同名電影,本詞條以介紹前者為主。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屠夫》《屠夫》

《屠夫》的上映/發行日期:

國家/地區理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法國France 1970年2月27日......(premiere)

美國USA 1970年9月12日......(New York Film Festival)

瑞典Sweden 1970年10月30日

芬蘭Finland 1971年3月26日

美國USA 1971年12月19日

西德West Germany 1974年5月

更多中文片名:

雙天門至尊

更多外文片名:

Boucher, Le

The Butcher

Tagliagole, Il.....(Italy)

《屠夫》的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克勞德·夏布洛爾 Claude Chabrol

編劇 Writer:克勞德·夏布洛爾 Claude Chabrol

演員 Actor:

史蒂芬妮·奧德安 Stéphane Audran ....Helene讓·雅南 Jean Yanne ....PopaulAntonio Passalia ....AngeloPascal Ferone ....Père CahrpyMario Beccara ....Leon HamelWilliam Guérault ....CharlesRoger Rudel ....Police Inspector Grumbach製作人 Produced by:

André Génovès ....producerFred Surin

製作公司:

Euro International Film (EIA) S.p.A. [義大利]

Les Films de la Boétie [法國]

發行公司:

Connoisseur Video [英國] (1971) (USA) (subtitled)

Cinerama Releasing Corporation [美國] (1971) (USA) (subtitled)

Filmways Australasian Distributors [澳大利亞] (Australia) (theatrical)

Pathfinder Pictures (Australia) (theatrical)

影片類型:驚悚 / 劇情

片長:93 min

國家/地區:法國 / 義大利

對白語言:法語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混音:單聲道

級別:Australia:PG / Singapore:PG / Argentina:13 / Finland:K-16 / Iceland:16 / Norway:15 / Sweden:15 / UK:15 / USA:GP

拍攝日期:1969年9月 - 1969年10月

攝製格式:35 mm

洗印格式:35 mm

《屠夫》1970

內容簡介

故事講述漂亮的畫廊東家艾蓮娜下嫁一位著名的指揮家丹尼爾。丈夫丹尼爾到外地演出之際,艾蓮娜竟然不自覺地愛上了肉店老闆般奴。一天,般奴在她的電話留言:我明早會登門造訪,若不歡迎我,請不要留在家裡。第二天早晨,他來到女主人家,見到艾蓮娜正躺在沙發上期待他的出現,在般奴挑逗之下,令艾蓮娜春心蕩漾,背著丈夫紅杏出牆,可憐的丹尼爾卻仍然陶醉在他的音樂世界裡…… 然而令人意料不到是,般奴卻是個十足的殺人狂,而且有性變態。

幕後花絮

影片對心理驚悚的把握極為高超,控制得當,恬靜的田園風光與即將到來的危險和犯罪形成鮮明對照,在氣氛和懸念的處理上獨具匠心。

相關資料

法國新浪潮奠基人夏布洛爾去世享年80歲。

同名電影

基本資料

《屠夫》《屠夫》

更多外文片名:

O sfaktis.....Greece

Der Bockerer

導演:弗蘭茲·安特爾 Franz Antel

Rainer C. Ecke

編劇:

Ulrich Becher ....play

Kurt Nachmann

Peter Preses ....play

H.C. Artmann ....additional writer

主演:

卡爾·麥卡茨 Karl Merkatz ....Bockerer

伊達·克羅滕多夫 Ida Krottendorf ....Sabine (Binerl) Bockerer

格·舒赫特Regina Sattler ....Elisabeth等。

影片類型:劇情 / 歷史

國家/地區:奧地利 / 西德

對白語言:德語

色彩:彩色

內容簡介

1938年德意志帝國併吞奧地利,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在維也納的一個普通家庭里——肉鋪老闆伯克勒和他的妻子比內爾、獨生兒子漢斯,也被捲入法西斯專政的政治漩渦中。由於迫害猶太人的紐倫堡法律規定,忠厚而耿直的伯克勒不得不和牌友布拉特分手。而漢斯由於參加了納粹的衝鋒隊,成了希特勒的忠實信徒。伯克勒父子間產生了裂痕。

4月20日這一天,伯克勒興致勃勃地準備為自己慶祝生日,哪知今天也恰是希特勒的誕辰。伯克勒的個人活動受到干涉,他在這不尋常的節日裡,聞到了血腥的氣味。

由於到車站為布拉特送行、同時又和鐵路工人赫爾曼說了幾句話,伯勒克被秘密警察備了案。此後不久,伯克勒和赫爾曼在酒店相遇,談話中涉及了一些政治問題,與納粹黨徒發生了毆鬥。正在執勤的漢斯率衝鋒隊員前來糾察,漢斯打傷了伯克勒。念於 “父子之情”漢斯放了伯克勒和赫爾曼,然而幾天后,赫爾曼還是被關進集中營並死亡在那裡,而伯克勒也遭到了蓋世太保的審訊。漢斯因告密有功,晉升為衝鋒隊中隊長,伯克勒父子徹底決裂。

1940年6月,希特勒占領巴黎,要舉國為之歡慶。伯克勒把反抗情緒發泄在對 卍 字旗的嘲弄上。

戰爭越來越殘酷。在東線戰場上,希特勒開始失利,漢斯被征赴前線。當他從前線來人那裡得知死亡等待著他時,已後退無路。結果,就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送了命。與此同時,伯克勒的房子住滿了被炸得無家可歸的德國人。而當天晚上,維也納也遭到了飛機轟炸。

1945年夏,希特勒垮台自殺。同盟國慶祝勝利。一個貌似希特勒的精神病人闖進伯克勒的家裡。伯克勒又受了一場虛驚。緊接著,布拉特隨盟軍回到維也納,伯克勒又能和朋友們在一起玩牌了。然而,他們卻意識到,這種和平、幸福的氣氛能維持多久呢?因為戰爭的威脅還存在著……

影片點評

《屠夫》以其鮮明的現實主義風格,描繪了處於納粹鐵蹄蹂躪下的市井小人物的生活、命運,是一部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反思戰爭的代表作品。該劇由彼得·普列瑟斯和烏爾利希·貝希爾奧德兩國編劇共同創作而成。故事以二次世界大戰中德意志帝國統治下的奧地利為背景,在維也納的一個普通家庭里——肉鋪老闆伯克勒和他的妻子比內爾、獨生兒子漢斯被捲入法西斯專政的政治漩渦中。由於迫害猶太人的紐倫堡法律規定,伯克勒身邊的幾位好友都遭到納粹的迫害,妻子比內爾為追求個性解放而上當受騙,成了納粹婦女協會會員,而漢斯則參加了納粹的衝鋒隊,成了希特勒的忠實信徒……劇中表現了父與子對信仰選擇的衝突、猶太人遭受的迫害,通過伯克勒一家的凡人瑣事反映出戰爭帶給全人類的災難。

《屠夫》的高明之處在於把一場驚心動魄的戰爭史實,濃縮在一個普通的奧地利市民家庭中,並著力塑造了一個純樸、善良、幽默詼諧而又生性耿直的肉鋪老闆——伯克勒形象,圍繞他的眼光、倫理、邏輯來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嚴酷現實,巧妙的把悲劇性的主題,寓於誇張的德國式黑色幽默中,使人們看清了橫行一時的龐然大物到頭來不過是一個小丑般的瘋子,並最終發現最平凡的小人物身上卻蘊藏著堅不可摧的力量。

國內外戲劇書籍盤點(三)

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藝術的總稱。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即劇本。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本任務主要盤點國內外著名的戲劇書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