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峰時刻:華爾街頂級基金經理人的投資經驗》

《尖峰時刻:華爾街頂級基金經理人的投資經驗》

《尖峰時刻——華爾街頂級基金經理人的投資經驗》一書,是對美國五位傑出的基金經理人——比爾·奈格倫、安迪·史蒂芬斯、克里斯多夫·戴維斯、比爾·弗里斯和約翰·卡拉莫斯——的深度訪談,並在此基礎上所做的提煉。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亨斯勒金融集團總裁吉恩說:“很少能見到像這樣一本無論是對於久經錘鍊、業務嫻熟的基金經理,還是對於正在尋求確立自己的個人投資理念的業餘投資者來說都很有用的書。”晨星公司執行董事唐?菲利浦斯也認為:“無論足投資新手還是專業人士都可以在《尖峰時刻:華爾街頂級基金經理人的投資經驗》中發現許多有價值的東西。”的確,在投資的路途中,向過來人打聽一下前行的方向,會少走很多彎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當市場投資成為一種生活常態的時候,就不能不聽一聽華爾街的聲音。

內容簡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當市場投資成為一種生活常態的時候,就不能不聽一聽華爾街的聲音。
這些基金經理人的投資風格相_去甚遠,但他們的交集,即投資中均實踐和堅守的共同原則,卻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對於這些基金業的翹楚,作者均以一整章的篇幅來研究他們獨特的投資理念,並討論那些使他們成為同行中佼佼者的投資策略。《尖峰時刻——華爾街頂級基金經理人的投資經驗》制定了一個全面而簡潔的投資流程,該流程融合了五位投資大師共同的投資準則。投資者可以從大師們有關證券選擇、投資組合管理,以及如何在降低風險的同時增加收益等問題的坦率告白中,拾獲智慧的火花。
亨斯勒金融集團總裁吉恩說:“很少能見到像這樣一本無論是對於久經錘鍊、業務嫻熟的基金經理,還是對於正在尋求確立自己的個人投資理念的業餘投資者來說都很有用的書。”晨星公司執行董事唐·菲利浦斯也認為:“無論是投資新手還是專業人士都可以在本書中發現許多有價值的東西。”
的確,在投資的路途中,向過來人打聽一下前行的方向,會少走很多彎路。

作者簡介

斯科特·凱斯先生是雙日出版社(Doubleday)出版的《發揮你的理財潛力》(AchievingYourFinancialPotential)(1999年版硬面裝,2000年版軟面裝)一書的作者。該書於1999年3月被十字圖書俱樂部(CrossingsBookClub)評選為月度推介書籍(book—of—the—month)。此書目前已出版約43000冊。凱斯先生還是《如何管理一百萬美元或更少的資金》(HowtoManageOneMillionDollarsofLess)(Gainesville:Bridge—Logos出版社,2000)一書的作者之一。
除了寫書,凱斯先生還為《新人》(NewMan)、《單親家庭》(SingleParentFamily)和《婚姻夥伴》(MarriagePartnership)等雜誌撰寫了大量有關理財的文章。凱斯先生還是一位成功的公共講學家,他曾在IBM、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南方貝爾BellSouth)、考克斯企業(CoxEnterprises)、聯合控股(AlliedHoldings)等許多公司以及國民警衛隊(NationalGuard)、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forDiseaseControl)和緝毒署(DrugEnforcementAgency)等許多政府機構舉行講座,傳授理財知識,聽眾人次達數萬。

目錄

總序

致謝
第一章 理性的回歸
我們曾戰勝過困難
投資大師
投資者的心態正在發生變化
第章 安迪·史蒂芬斯——藝匠中盤股基金首席投資組合經理
個人背景
安迪的投資流程
構建成功的投資組合
投資組合管理的一般原則
創造價值
案例分析,西部無線
小結
第三章 比爾·奈格倫——奧克馬克基金的奧克馬克精選基金首席投資組合經理
個人背景
比爾的投資流程
成長型投資與價值型投資的劃分誤區
展現比爾投資風格的典型範例:家得寶
小結
第四章 克里斯多夫·C.戴維斯——精選美國股份投資組合經理
個人背景
戴維斯的投資流程
兩家公司的故事
成長型投資者與價值型投資者常犯的錯誤
拋售準則
風險管理
主題投資
錯誤牆
未被認識到的醜聞
小結
附錄:再投資回報率的計算
第五章 比爾·弗里斯——桑伯格價值基金和桑伯格國際價值基金投資組合經理
個人背景
弗里斯的投資流程
小結
第六章 大約翰·卡拉莫斯——卡拉莫斯成長基金投資組合經理
個人背景
約翰的投資流程
小結
第七章 五位投資專家的五大共同原則
投資框架
五大共同原則
小結
第八章 藝術家與技術師的組合——確立投資理念和制定投資流程
流程來自於理念
確立投資理念
理念範例
制定投資流程
小結
第九章 找出限時特賣
價格與價值
飛碟、大腳怪和折價股
價值型投資與成長型投資
將公司視為投資機會加以分析
小結
第十章 評估股票價值
資金的未來價值
未來收入流的現值
建立估值模型
小結
第十一章 橙色店鋪中的巨大價值
市盈率
價值成長率
內含報酬率
高成長性公司的額外風險
股價隱含的增長率
小結
第十三章 行動起來!
進行篩選
食品,金融和咖啡因
最後一點說明
作者按語
附錄一 投資信息來源
附錄二 股票篩選結果
作者簡介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理性的回歸
20世紀90年代後半期,投資者製造了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股市泡沫之一。最初只是牛市後期大家湧向積極成長股的常規行為,後來卻演變成貪慾的無休止釋放。市場參與者像是被科技股施了催眠術一般,將常識性的投資原則拋到了九霄雲外,最終將股價抬到不可思議的高度。“時代不同了”成了他們的口頭禪。
隨著科技股泡沫的膨脹,個人投資者甚至將自己的養老金作為賭注,投入到危機四伏的股票市場。就像旅鼠無視前方的懸崖,投資者僅僅因為股價高漲,就爭先恐後地湧向這些價值已被極大地高估的股票,企盼這場盛宴能持續足夠長的時間,好讓他們大賺一筆,然後再離場。但是,一旦賺到了錢,想要賺得更多的誘惑就會令他們著魔,使他們的“舞步”不知不覺持續到落幕的時光。
只有極少數人抵制住了這股洪流,並向大家發出了災難即將降臨的警報。但是,大部分投資者卻對他們的意見充耳不聞,認為他們太過迂腐,無法理解已經到來的新經濟和數字時代所包含的潛力。競爭的力量已不再適用,“收益”已成為過時的概念,第一批進駐數字王國的公司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將占據統治地位。
後來,投資常識又開始流行起來。在牛市末期,許多投資者意識到整個科技類股票的價值都被極大地高估了,他們決定鎖定已經到手的豐厚利潤。隨著股價的暴跌,拋售遇到了阻力。由於那些極度渴望獲得更多利潤的投資者拒絕接受失敗,市場還在周期性地試圖反彈,但是遲到者的盲目熱情,無法戰勝一場典型泡沫的冷酷規則。
科技產業的預言者並沒有輕易放棄,隨著股價的下跌,他們又開始大肆宣揚:“科技股多年來從未下跌過10%,現在正是絕無僅有的買入時機!”“科技股下跌20%可是前所未聞的,馬上買入吧!”然而,他們的努力最後全是徒勞,投資者投資熱情的逆轉淹沒了他們推波助市的吶喊。
除了股票價值被高估的問題,另一些因素對經濟風暴的到來也“功不可沒”:一場角逐激烈、最終只有幾票之差的總統大選將美國人牢牢吸引在電視機前,抽不出時間去商場中消費;“9·11”事件的影響以及對恐怖主義的空前恐懼摧毀了人們的消費熱情;油價大幅飆升,嚴重拖累了經濟;數家大公司公開承認賬目造假,人們對知名執行長被銬上手銬帶走的情形已習以為常,一連串的財務醜聞和公司造假事件沉重打擊了投資者對股票市場的信心。這一切還沒來得及結束,股市便徹底崩盤了,瘋狂的拋售幾乎席捲了每一家公司。
在2000年3月之後的兩年半中,投資者損失了他們在之前的五年中積累起來的數萬億美元的財富。在這次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股市低迷中,曾一度被認為是激發未來經濟潛力之關鍵的那些科技企業被壓垮了。大量網路公司破產了,大型科技及電信公司也在為求生存而苦苦掙扎。許多基本面良好、估值合理的公司的股票也隨投機企業的股票一起跳水了。甚至像家得寶(HomeDepot)和通用電器(GeneralE1ectric)這樣的在這一整個時期收益持續增長的公司,最終也損失了超過一半的市值。
在股市達到谷底時,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了一半,而主要由科技股構成的納斯達克指數則下跌了72%。道一瓊斯網際網路(DowJonesInternet)指數不久前還是股市中的超級明星,此時卻重創了93%。
當投資者反思泡沫破滅後的慘劇時,他們自問了很多問題:“我們是怎樣讓這一切發生的?”“我們為什麼沒有意識到它的到來?”“我們應怎樣阻止類似事情的再次發生?”
我們曾戰勝過困難
進入新世紀以來出現的這些問題讓很多人斷定,股市不再是理想的投資場所。然而近些年我們所遇到的這些問題,儘管看起來非常糟糕,但與金融市場過去曾經歷的困難十分相似。自20世紀60年代早期以來,歷史曾見證總統暗殺事件,一場持續多年、不受歡迎的戰爭,使油價最終翻了20倍的兩次石油禁運,兩位數的通貨膨脹,醜聞總統的辭職,核戰爭的威脅,以及全球範圍內持續不斷的各種衝突。然而,由於我們的經濟體系是建立在自由企業原則的基石之上的,並且我們擁有勤勞智慧、富於創新的人民,因此我們經受住了過去的所有這些風暴的考驗,並在這些風暴中使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強盛。這次我們同樣能夠做到。
要點
股票市場對美國經濟體系的順利運行至關重要。如果我們相信我們的經濟會走出陣痛、繼續增長,我們就應當相信,由運營良好的美國公司的股票構成的投資組合仍然不失為一種可靠的投資選擇、應該考慮的不是我們是否應當通過股票積累財富,而是我們怎樣才能區分好的投資和差的投資。幸運的是,有人可以給我們一些指導。
投資大師
在體育、商務、音樂等所有需要付出努力的領域,其參與者一般都由三類人組成。
第一類人在所有參與者中占絕大多數,他們的水平構成了所在領域的平均水平,並且他們安於這樣的現狀。他們享受著自己所參與的活動,但這種享受從不會變成狂熱的愛好。這類人無法逾越成功者與平庸者之間的鴻溝。
第二類人在參與者中只占少數,他們的表現始終優於平均水平。這類人渴望成功,知道自己的能力始終有改進的餘地,因此他們在自己所在的領域刻苦鑽研,努力掌握那些能夠讓他們與眾不同的東西。他們明白,要想超越平均水平,僅靠運氣是無法做到的,必須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的技能。正是這類人將自己所從事的活動變成了一門藝術。
但是,幾乎可以斷定的是,還有極少數人甚至會超越第二類人的成就,成為所在領域的精英分子,構成高高在上的第三類人。這類人不僅僅突破了正常的極限,而且確立了全新的極限,譬如像鮑比·菲舍爾(Bobbyfis—cher)、韋恩·格雷茨基(WayneGretzky)和漢克·亞倫(}tankAaron)那樣的人,他們是真正的大師。
在投資界也是這樣。大部分人只是拿錢冒險,四處尋找熱門股經。他們不願意學習基本投資知識,他們投資於某家公司,僅僅因為“這家公司正受到追捧”。對他們來說,行動本身的刺激與賺取的利潤一樣重要。這些人投資的原因多種多樣,惟獨不包括長期最大化自己的收益。他們也許是為了尋求自己在周圍人中的地位,想通過某一次成功獲得鼓吹的資本。或者,也許僅僅因為給經紀人的佣金比飛往賭城維加斯(Vegas)的機票更便宜。這些人對投資知之甚少,但由於他們構成了投資者的主體,因此他們的集體觀點通常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第二類人會不斷努力學習投資技巧,以增長知識、提高技能。在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時,這些人會花時間去了解什麼是重要的。他們不會去賭博,而是會謹慎地進行有目的的投資,因此他們的表現往往比一般投資者好。
真正的大師,譬如像沃倫·巴菲特(WarrenBuffett)這樣的傳奇人物,則會制定新的標準,為他人提供可以實現的願景。在不景氣的光景中,當其他人在賠錢的時候,他們卻似乎總是知道應對之策。他們遵循鐵的原則,嚴格恪守自己長期形成的一貫理念。他們關注那些在其他人看來無關緊要的事態和詳情。最重要的是,不管反對的人有多少,他們總是相信自己的判斷甚於別人的觀點。
要點
關於投資大師,極有意思的是他們的投資技巧其實都非常簡單。當被問及成功的秘訣時,他們往往會顯得迷惑不解。“沒有什麼秘訣,”他們會說,“只不過是堅定地奉行一些已被時間證明的基本原則而已。”
在投資的競技場上,許多複雜策略只會使投資者遠離真正重要的東西。股價線構成了哪種圖案?這隻股票上周的相對強度是怎樣的?大師們將這樣一些問題視為亳不相干的干擾。通過將精力集中在重要原則上,精英層基金經理們運用簡易的方法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偉大的投資有時需要果敢的行動,但更多的是需要用單純的熱情去遵循基本的原則。
令人惋惜的是,由於投資大師們的技巧過於簡單,因此,人們常常會忽視他們的策略。虔誠地恪守基本投資原則的行為往往無法打動投資者。相反,投資者通常會對一些華而不實、非比尋常的東西感興趣,希望藉助這些來形成自己的投資優勢。因此,他們不斷地搜尋著一些新穎、獨特的東西,而大師們卻在始終如一地運用那些多年來一直忠實地服務於自己的不變技巧,願意放棄短期潮流而堅定地追求長期目標。天真的人談論著接下來的幾周哪些股票會有出色的表現,而大師們卻在制訂長期計畫。
投資者的心態正在發生變化
在經歷了七十年來最低迷的熊市之後,就像棒球隊員重返春訓場一樣,投資者也開始重溫基本投資原則。隨著股票投資中理性的回歸,人們越發地渴望了解在選擇個股時,應著重考慮哪些因素,才能長遠地積累財富。
為了寫這本書,我走訪了五位美國頂級基金經理。這五位經理都是投資專家,他們的表現一直以來始終比同行出色。
在接下來的幾章中,我將詳細闡述他們的投資策略和投資理念,正是這些策略和理念使這幾位專家成為國內頂尖的投資高手。投資新手可以從專家們慷慨透露的策略中學習基本原則,投資老手則可以從大師們積累的智慧和經驗中探求真諦。讀者可以學習任一位專家的技巧;也可以了解所有專家策略的精要,並把它們融合到自己獨特的投資策略中去。
在了解了投資原則之後,投資者往往會因為不知道該如何運用而感到泄氣。因此,本書並未局限於僅探討一般投資原則,而是用後半部分的篇幅構建了一個步驟分明的投資流程,這一流程融合了五位大師投資策略的共同原則。該流程將這些原則分解為一系列的行為步驟,以確保投資者能對所有潛在投資對象給予同樣的關注,並按同樣的客觀標準對它們進行評級。
第二章 安迪·史蒂芬斯——藝匠中盤股基金首席投資組合經理
自1997年6月藝匠中盤股基金(ArtisanMid—CapFund)創立以來,安迪·史蒂芬斯(AndyStephens)一直擔任它的首席投資組合經理。2000年和2001年,巴倫氏(Barron’s)/價值線(ValueLine)年度基金調查連續兩年將安迪排在成長型基金213名投資經理的首位。
若在藝匠中盤股基金創立時投入10000美元,那么到2003年末便會增長到33253美元;同樣的金額投在標準普爾500指數上,也只不過能增長到13854美元。與許多成長型基金一樣,安迪的基金在1998年和1999年的股市泡沫期表現得異常出色,創造了110%的收益率,比標準普爾500指數高出54%,比羅素中盤成長股(RussellMid—CapGrowth)指數高出32%。而在接下來的三年熊市中,安迪對價值的注重使他繼續保持著相對優異的業績,其基金的收益率超過標準普爾500指數31%,超過羅索指數42%,這些數字著實令人震
安迪雖然外表保守、舉止沉靜,但內心的要強卻不亞於任何一位頂級投資專家。正是這種性格使他克服了艱苦的成長曆程,最終成為國內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之一。安迪一直在潛心構建可讓他始終勝過競爭對手的投資流程,為此他仔細研究了投資管理的幾乎每個方面,並形成了自己成功的投資風格。
個人背景
成為基金經理的成長2路
安迪的家鄉——威斯康星拉皮茲(WisconsinRapids)——對他獨特的基金管理方法的形成產生了很大影響,這是一個只生活著大約18000人的鄉間小鎮,位於威斯康星州中部。安迪在八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身為牙科護士的母親靠著微薄的工資艱難地支撐著一家五口人的生活。艱苦的環境慢慢培養了安迪對金錢的敬意,十六歲時他便發誓:“長大後我決不會再貧窮!”這一誓言深深影響著安迪每一次與職業生涯有關的抉擇,並最終引導他成為一名基金經理。
“我所說的決不再貧窮並不是指變得富有,”安迪解釋說,“而是獲得經濟保障。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總是買不起自己想要的東西。我必須連續兩天穿相同的衣服,並且從來都沒錢參加學校的旅行。我的母親對此感到非常難過,但這就是生活。”
威斯康星拉皮茲沒有一家可讓安迪了解如何投資和積累財富的財務規劃公司或理財公司。儘管這個小鎮上的大部分家庭收入比較低,但有少數家庭卻比較富有。安迪注意到比較富有的這些家庭都有一個顯著的共同特徵一一家中創造收入的人都是某個需求旺盛的重要領域的專業人士。由於他們是所在領域的專家,因此人們對他們的服務有很大的需求,這就導致他們的時間比普通公司職員的時間更值錢,從而使他們可以獲得更多收入。結論很明顯:要想實現自己的誓願,安迪就必須成為某一專業領域最優秀的人才之一。
十八歲時,安迪離開家來到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ofWisconsin-Madison)求學。他當時並不知道,這所大學設有全國歷史最長、名聲最響的套用證券學專業。當代好幾位頂級基金經理均從這裡畢業,包括奧克馬克(Oakmark)金和奧克馬克精選(OakmarkSelect)基金的基金經理比爾·奈格倫(Billygren),以及FMI焦點基金(FMIFocusFund)的基金經理瑞克·萊恩(RickLane)。
除了套用證券學外,這所大學還設有由著名房地產投資家詹姆斯·格拉斯坎普(JamesGraskamp)牽頭的房地產投資專業。該專業和它提供的職業機會深深打動了安迪,因此他選擇了師從格拉斯坎普攻讀房地產金融
學位。安迪曾認定房地產投資將是他終生從事的領域,而高年級時的一節證券分析課卻徹底改變了他未來的人生規劃。就像走在前往大馬士革(Damascus)路上的掃羅(Saul)一樣,安迪聽到了使命的召喚。
斯特朗-科內留遜
意識到自己將來想從事基金管理工作後,安迪便開始積極在該領域求職。畢業後,他接受了一家共同基金聯合企業——斯特朗一科內留遜資金管理公司(StrongCorneliusonCapitalManagement)——提供的一份市場行銷工作。“這不是分析師工作,”他說,“但它讓我有機會步入著名基金管理公司的大門。”
很快,安迪轉到了交易部門,不久便開始管理這一塊的工作。正是在管理這個部門的時候,安迪迎來了人生的首次重大轉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