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夫人碑》

《孫夫人碑》

《孫夫人碑》,全稱《晉任城太守羊君夫人孫氏碑》,立於西晉武帝泰始八年(公元272年)。晉碑存世甚少,而婦女立碑者尤少,故此碑頗為世重。

簡介

《孫夫人碑》局部《孫夫人碑》局部
全稱《晉任城太守羊君夫人孫氏碑》,立於西晉武帝泰始八年(公元272年)。晉碑存世甚少,而婦女立碑者尤少,故此碑頗為世重。碑原立山西新泰縣新甫山下張孫莊,清乾隆五十八年(793年)江秬香(鳳彝)在新泰張孫莊訪得後始顯於世,時銘文已多磨滅。至清末又增補40餘字,使前半文意稍微貫通。l965年遷岱廟保存,時已磨滅327字。l983年10月移岱廟碑廊至今。

描述

此碑高250厘米,寬97厘米。碑陽文20行,滿行37字,凡707字,字徑3.5厘米,隸書。碑陰刻文9行,行16字,凡142字,字徑l.5厘米,隸書,為嘉慶三年泰安知府金棨和錢塘江鳳彝撰寫的題記,對此碑的立碑年代和發現經過等,均有詳細的考證和記載。碑首額下有穿,猶存古意。額隸書“晉任城太守夫人孫氏之碑”3行11字,字徑l5厘米,惜已殘毀。

特點

此碑結體嚴整、筆畫凝重,轉折峭拔。文辭古雅,猶存兩漢遺風;筆勢嚴謹,字畫方勁厚重,與魏黃初孔廟碑極相似。由於有些撇捺靈活,為整個碑刻帶來活潑氣氛。此碑和這個時期的許多碑刻一樣,已略乏漢碑雍容氣象,而確同曹魏時期的一些碑刻如《孔羨》、《上尊號》、《王基》等有一脈相承之處。這是由於隸書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書界的興趣已轉向新的楷書的創造。從這個時期的碑刻中可以看出由隸向楷過渡的軌跡。 清嚴可均謂:“文多剝落,而點畫嚴整,頗似《範式碑》筆意。”包世臣謂:“是《孔羨》法嗣,用筆沉著不減而體稍疏雋。”也有人認為,唐歐陽詢《房彥謙碑》出自此碑。

釋文

孫夫人碑孫夫人碑
夫人濟南孫氏之中女也,實日□姬。其先與齊同姓,支別降,族遂以為氏。父列卿光祿大夫,建德亭侯,以儒雅稱,世濟其休。夫人少有淑質,純靜不□,寬仁足以容眾,明敏足以辨物。九歲喪母,少為父所見慈撫,終喪哀毀,坐不易位,雖有隱括傅母之訓,罔以加焉。父時未立繼室,長沙人桓伯序有寡妻伏氏,魏文帝以用妻之。伏氏年少,有國色,父非所好,而顧違尊命,莫之能定。夫人謂父日:“何不以嘗同僚辭之。”父乃悟。文帝詔報之日:“生敬其人,死辭其室,追遠敬修,違而得道者也。”父悅,入謂之日:“昔藏武仲先犯齊莊,不令與己邑。今我不犯尊,而蒙優詔,同歸殊途爾。”其時代伯序為侍中,父為侍郎,此為同僚,故夫人發之。父為渤海太守十餘年,政化大行,孤寡悅服,□□統意。時夫人見□在家,止大令留而謂之□,乃感而退,雖天之道,然事君不懟,□能以儉聞。□□□為吏部尚書,多□老誠先帝舊臣,舉之□托,必不忘君,既而果舉君為侍中。夫人恕而容過,窮理盡情,為父所異,皆此類也。夫人在羊氏,深嚴有器度,承上接下,眾皆悅之。任城非夫人□□生,夫人由此相帥孝謹,加之謙勤,戰戰臨深,唯恐不逮,是以舅姑嘉其淑婉,娣姒宗其德音,以夫人為婦四十餘載,言無口過,行無怨惡故也。□□上感慈闈□□□□,下惟詩人刑於之言,瞻前顧後,率由弗違,以御於家邦,終始以孝聞,□□夫人之力。□□□□□□□二□小子宏明、宏哲,皆□□不幸早亡。子孫皆仁厚,振振有麟止之化,皆是義形□□□□□□□□□泰始八年庚寅□,十二月甲申□□,嗣子迅哀懷永絕,恩深罔極。追惟□□□□□□□□□力齊肅之訓,□爾嘆日:“古者鐘鼎紀銘,所以章君父之令德也,又有號謚褒□□□□□□□□,我先妣立言立德,同之不朽,可沒而無稱哉!於是,乃追而紀誦,為之銘曰:
奐乎文母,於我夫人,潛神內識,罔不彌綸。和樂色養,□□□□,□□□□,□□是勤。昧旦□□,令聞日新,喪難□多,仍羅□□。翼翼小心,惟憂用老,□□□□,□□□□。□□□惟,永世□□,忉忉遺孤,辟踴靡及。日古□□,□□月□,何以告哀,□□□□。

價值

此碑有年月可考的只有“八年十二月甲申”等字,“八年”上面的年號漫滅。但以乾支推測,當為泰始八年,此時晉尚未一統。晉代多短碣,此碑與掖縣郛休碑》、河南《齊太公呂望表》構成晉代三大豐碑,而此碑為保存較好者,是研究晉代書法和鐫刻藝術的寶貴資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