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書奇譚》

《天書奇譚》

《天書奇譚》根據中國古典神話小說《平妖傳》改編而成,是中國第三部動畫長片。是迄今為止美影廠六部經典動畫長片中唯一一部具有原創情節的動畫。講述天宮裡的袁公將天書傳給人間,向蛋生傳授法術造福於民的故事,充滿喜劇風格,節奏明快,娛樂性強。是國產經典動畫長片代表作。《平妖傳》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部長篇神魔小說,可謂神魔小說這一影響巨大的小說流派的先聲,是作者根據歷史事實的民間傳說、以及市井流傳的話本進行整理編撰而成。作為一部長篇動畫,《天書奇譚》情節曲折,充滿懸念。眾多人物的刻劃無不栩栩如生,蛋生、袁公、狐狸精、縣太爺、府尹、小皇帝都個性鮮明。

基本信息

故事摘要

《天書奇譚》《天書奇譚》

天宮“秘書閣”執事人員袁公乘玉帝赴瑤池聚會之際,擊開石龕門,私取天書下凡,將天書文字刻在雲夢山白雲洞的石壁上。袁公因泄露天機,觸犯了天條,玉帝罰他終身看守石壁天書。

一天,袁公踏雲巡山,路遇蛋生,為了將天書傳於人間,他囑咐蛋生等白雲洞口香爐升起彩煙,帶上白紙,拓下洞中石壁上的天書。蛋生按袁公囑咐拓下了天書。袁公又指點蛋生勤學苦練,運用天書為民造福。蛋生攻讀天書,治蝗救災,為民除害。狐狸精恨蛋生妨礙其作惡,耍陰謀竊去天書,勾結官府,繼續禍害百姓。蛋生追索天書,與狐狸精多次鬥法。

當蛋生與狐狸精爭奪天書時,袁公到來,他收回了天書,從懷中掏出白色石鏡,將狐狸精壓死在雲夢山下。袁公自料難逃天庭法網,把天書交給蛋生,囑他趕快把天書文字記在心裡。然後袁公用一把神火將天書燒盡。霎時雷電交加,玉帝聖旨下達,將袁公擒歸天庭問罪。

製作人員

動畫設計

范馬建 莊敏瑾 陸音潘積耀 徐鉉德 陳光明 薛梅君 秦寶宜 王進 陳明明 姚訴 沈如清 顧惠芳

攝影

王世榮 金志成

助理

樓英

繪景

李榮中 汪伊霓 張紀平 方澎年 徐庚生

動畫

黃文平 彭戈 顏景秀 陳玉清 張明達 李國忠 楊艾華 張曉琪 仲雲娣 韓秋芳 王光耀 徐祖明 陳鋒

描線

顧文琴 陸芬芬

袁公和蛋生袁公和蛋生

上色

葉友娣 孫梅華

調色

吳萍萍

錄音

陸仲伯

剪輯

李開基

擬音

張元浩

錄音助理

虞妙英

動畫檢驗

許松坡

製片主任

李慶吉

編輯

顧漢昌

演奏

中央樂團 上海交響樂團

指揮

韓中傑 曹鵬

演員配音

蛋生--丁建華

袁公--畢克

老狐狸--蘇秀

美女狐狸--程曉樺

獨腳狐狸--施融

老方丈--於鼎

小和尚--楊成純

玉帝--孫渝烽

土地--胡慶漢

知縣--尚華

村婦--劉廣寧

胖廚師--喬榛

小二--嚴崇德

地保--伍經緯

太監--童自榮

公差--程玉珠

小皇帝--曹蕾

角色介紹

《天書奇譚》劇照《天書奇譚》劇照
《天書奇譚》《天書奇譚》

蛋生

所謂時代在呼喚英雄,三個狐狸精禍害一方百姓,英雄必定誕生。蛋生的造型,頗具特點,和以往的英雄形象有很大的分別。他有一個圓圓的腦袋,上面有一雙烏黑的圓眼珠,不濃的眉毛被畫成三根短線,額頭上也有一個跟袁公一樣的月牙印記,暗示著他們注定的師徒情緣。在小鼻子下面是一張充滿自信的大嘴,兩團紅暈印在腮旁,頭上扎著成熟的髮髻,一身俠客黃衫和勁頭十足的小身子搭配在一起更顯得他人小鬼大。

袁公

懷才不遇,中國動漫史上的悲壯人物。一個身材消瘦,渾身白袍的仙人,在他長方形的紅臉上,有著更為鮮紅的鬍鬚與眉毛,只見他濃眉上挑,額上有個上弦月的印記,單鳳眼下面一條下弧線直至腮部,使他倍感滄桑,直直的鼻子下面一張小嘴,連鬢的紅鬍子垂到胸前,整個五官的設計昭示著袁公正直無畏的性格也酷似京劇中的紅臉關公。

狐精

自左至右:三個狐精與蛋生、袁公黑狐狸被設計成了一位年過半百的老婆婆。有些佝僂的身體上裹著一個恐怖的腦袋,嘴突,呈“八”字的一雙大黑眼圈嵌在臉上,眼圈裡有著一雙詭計多端的小眼睛,一襲黑衣,滿頭銀髮的她顯然是三狐中的頭。粉狐精被設計成一位妖媚無比的年青女子,盤著講究的髮髻,鳳眼、櫻嘴、瓜子臉。臉蛋上各有一個大大的紅暈,儼然是京劇中的花旦,見她翹起蘭花指、扭著楊柳細腰、忸怩作態、造作無比,卻也有著獨特的媚惑力。藍狐精被設計成一個年輕的白面書生,雖身著書生衣裳,卻有著簡單的頭腦。因貪吃而斷掉的那條腿使他的性格更加豐滿,方方的臉上長著一雙圓圓的眼睛,那張貪吃的嘴憨憨地笑著,白臉中間有一圈很大的紅暈,這個京劇小生一樣的人物,三個狐精無疑成為了動畫史上最惹人喜愛的妖怪之一。

和尚

劇中的師徒是一對歡喜冤家,老和尚被設計成一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在他飽經滄桑的臉上滿是皺紋,沒牙的嘴巴向里凹陷、下巴向前突起、芝麻大的小眼睛,隱藏著冷漠與勢力。頭戴僧帽一身袈裟的他應該修佛多年,卻六根未淨。傻傻的小和尚被設計成一個背有些駝,圓頭大耳的年輕人。他有著一張慘白嚇人的臉,額頭上的六點“香疤”之下是一雙看上去毫無精神並且上下都有“雙眼皮”的大眼睛,再加上一張時常微笑的大嘴,一個和師傅同樣自私滑稽的小和尚便栩栩如生了。所謂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師徒二人最後總算冰釋前嫌。

帝王

傳說中的玉皇大帝被設計成了一個平凡的老年人,他身著官袍,頭頂燈籠坐在椅子上,一張矩形的臉、濃濃的眉毛、一雙小眼睛、大大的腦袋,臉上的贅肉掉在了下巴上,鼻子下面青色的胡荏與白色的臉產生鮮明的對比,他平庸的相貌和他昏庸的頭腦同樣讓人反感。人間的小皇帝被設計成了一個嬌生慣養、被寵壞了的小孩,他有著圓圓的頭,白色的臉上有兩個小紅暈,八字眉、小眼睛、朝天鼻、時常因為不如意而嘟起的小嘴,他的五官幾乎湊在了一起。只見他頭上帶著配有紅絨球的帝冠,身著龍袍,三角形的身體加上圓頭整體感覺就像一個跳棋,或許這也是對當時眾多家庭中的“小皇帝”所進行的一種諷刺。

官員

沒有比這些更形象的人物了,或許“自私”是這些當權者的一種亘古不變的品質,並且源遠流長。九品芝麻官有著一張瘦長的瓜子臉,尖嘴旁的鬍子和他的臉型搭配在一起就像“鼠輩”一般,膚色發暗的臉蛋中間有一圈白粉,如同京劇中的丑角一樣,在白色部分的中間位置,還有一雙類似“十”字的小眼睛,再上面是一對細細的八字眉,烏紗帽兩邊的裝飾被設計成了兩個碩大的的銅錢,把縣官見錢眼開的本色表露無遺。骨瘦如柴的身體上穿著一套量身打造的官服,兩隻長長的袖子快要落到地上,這些細節放在一起讓他有了十足的“奴才”相。相較於縣官表現出身的小家子氣,府尹顯然高明的多,他追求的並不是暫時的“蠅頭小利”而是將能帶給長遠利益的狐精娶到手,那樣就一勞永逸了。因此他被設計成了一個身材中等大腹便便,肥頭大耳的中年人,在他看似葫蘆一樣的胖臉上,有著兩條濃重的“立眉”,眉宇中間的一小塊粉紅色的裝飾上有一個“s”形的圖案,鼻子兩邊有一雙可以隨意鏇轉的圓眼睛,兩腮的長鬢角與其長鬍子形成有趣的圖案,沒有脖子的他只能將肥大的腦袋鑲在胖胖的身體裡,身著官服,頭戴官帽讓他看起來像是一尊發了福的財神爺,更像是一個在官場遊刃有餘的“不倒翁”。

市井人物

這些配角的設計也同樣出色,光著上身頭戴廚帽矮個的胖廚子,只見他寬額頭,八字眉、小眼睛還留著絡腮鬍子,腰上扎著圍裙,肩上搭著手巾,著實一個憨厚老實的廚師模樣。店小二被設計成了一個瘦高個,長長的尖臉上也有塊小丑白,八字眉毛和大眼睛聚在臉中央,八字鬍下邊是一張小嘴,下面是長長的下巴,他穿著一身夥計的行頭,戴著高高尖尖的帽子,肩上同樣搭者毛巾,時不時還秀一下他“轉盤子”的絕技,只見他的眼珠一轉,計上心來,比廚子聰明許多。地保的形象被設計成了一個深韻世事的中年男人,他的個子不高肥頭大耳,酒糟鼻子,挑著濃眉,八字小眼睛留著山羊鬍,右面的臉上還有顆大大的黑痣,穿著一身地主一樣的行頭,至此一個趨炎附勢的地保形象便鮮活起來。那個給蛋生餅吃的老奶奶,被描繪的慈祥善良,她有著高高的額頭和顴骨,向前突起的下巴,圓圓的黑眼珠在她胖胖的臉上顯得更加和藹可親,一頭銀髮上面扎著黑色的頭巾,身著樸素的老奶奶微駝著背,手上挎著一個菜籃子,無疑這是劇中讓人感到最親切的一個角色。還有縣官的那個壽星老太爺,走起路來步履蹣跚,拄著拐杖還要用手拎著長長的白鬍子……

美術風格

在經歷了《大鬧天宮》《哪咤鬧海》裝飾味道極濃的美術風格之後,《天書奇譚》則採用了更為細膩的工筆重彩的藝術風格,更有“吳門畫派”的影響貫穿始終,影片中的高山、田野、池塘、柳樹、寺廟、街市、皇宮等等,無論濃墨重彩或是輕描淡寫都是與影片的風格配合得天衣無縫,創造出了一個如詩如畫的古代江南景象。中國味十足的美術設計在這部影片裡也達到了頂峰。

國畫材料的大面積運用,大背景的灰色國畫與人物身上漂亮的圖案飽和顏色形成和諧的對比。畫面的每一個元素,亭台樓閣、山澗細水,都表現的十分民族化,突出了中國特有的文化氛圍。每個畫面的構圖也非常的勻稱。鏡頭的運用也比較簡單,基本上也是採用一種固定的攝影運動方式,突出對場景的介紹,保持了攝影機一種平穩的狀態。

影片的分鏡處理流暢自然,毫不拖沓,也無累贅。畫面構圖極大的發揮了國畫的形式美:仙氣繚繞的雲夢山,雨霧蒙蒙的江南鄉野,還有如同《清明上河圖》一樣壯闊的市集街道等等。例如獨腿狐精偷雞一幕:畫面中心是一座拱形的石橋,遠景是繁華的街市,橋的左邊是一棵古松,橋與松在此構成了一副極富美感的畫面。(空鏡1-2second)獨腿狐精自左面入畫跳到橋上,瀟灑的滑到橋下並跳出畫面。鏡頭切換到城牆邊街市的空地上,獨腿狐精在遠處自左向右跳著。(連鏡)跳了幾步,轉向畫面,滑稽的左搖右晃向畫面跳出來。鏡頭再次切換到一家熟食店裡,透過掛著熟食和忙碌老闆的剪影,獨腿狐精跳著停下,貪婪地望著這一切,直到老闆揮刀斬肉,獨腿狐精被嚇得誇張的腦袋飛起,便急著跳開出畫面,這時鏡頭又切換到俯視的繁華街市全景,獨腿狐精從下面街道的入口向畫面中心跳去,這一組鏡頭的運用不僅表現出了獨腿狐精貪吃貪玩的性格更將古韻十足的江南美景展現殆盡。

配音配樂

完美的配音也為這部影片的成功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例如嗓音略帶磁性,沉著穩重的袁公;童音優美的小蛋生;慢聲慢語,詭計多端的老狐精;細聲細氣,拿腔捏調的女狐精;說話沒頭沒腦蠢得可愛的男狐精;語氣老氣橫秋,愛裝腔作勢的老方丈;還有一著急就結巴的小和尚;貪玩調皮,說話喘氣的小皇帝等等,每個人無論主角配角,都把聲音塑造得生動鮮活,各得其位。

影片的配樂活潑靈動,民族樂器的套用,對氣氛的渲染洽到好處。

敘事結構

《天書奇譚》也是運用傳統的戲劇敘事結構,根據主人公蛋生的命運形成線形的發展趨勢。蛋生在戲劇中是善的代表,狐狸精是惡的代表。蛋生與狐狸精為天書爭奪的衝突關係是明顯的,而袁公與玉帝之間違反天條的衝突關係是暗的。在這兩條線索中又展開了很多的小矛盾,環環相扣,形成因果鏈,具有很強的連貫性。狐狸精耍陰謀竊去天書,勾結官府,禍害百姓。蛋生追索天書,與狐狸精多次鬥法。這便形成一個很強的因果關係,天書被盜,蛋生也一定要索回,之間必定會有激烈的爭鬥。給人一種即能想到下一步的發展,但又會有出乎意料的偶然。縣太爺的貪心導致他戲劇性的有了很多爸爸;知府大人的貪色導致他生命的消失;蛋生被從天上仍下來,掉進井裡,卻又救了小和尚。這種給人以偶然感覺的情節設定,使故事的發展更有意思。

人物造型

《天書奇譚》的人物比較多,但他們的感覺是很到位的,充分運用了自己民族的形象來表現,能夠體現出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及特色。因為人物的性格塑造對影片的結構也是很重要的。袁公的白衣高大形象,就充分的突出他敢作敢為,又深思熟慮的性格,表現出他在凡人面前是非常神聖的。但在天宮卻只是一個“秘書閣”執事人員,連赴瑤池聚會也沒有他的資格。寺廟裡的師徒二人,都是貪在一個“色”字上,在這一方面人物表現的淋漓盡致,小和尚給狐狸精開門時,美貌與醜陋的敲門者,給予的態度也是不一樣的。還有開酒店的夥計,也有他特定的肥頭大耳的形象,和店小二的瘦奸特點。

獨腿的小狐狸精雖然不是主要人物,但他在整個的影片中,卻也占了一定量的部分。更加豐富了故事的情節,他在成人形後,一條腿蹦來蹦去的,但也不忘去偷雞吃,仍然不改狐狸的本性。他每次的出場總是壞事,卻又很戲劇性的溜掉了,隨後便引出了新故事的發展,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在他變成的知府的時候,沒有隱藏好他的尾巴。被蛋生活捉後,又聰明的施展本性技能逃跑,隨後便引出蛋生追至皇宮與狐狸精做最後一次爭鬥的精彩場面。獨腿的小狐狸精成了整個影片的配角亮點。

《天書奇譚》的人物動作安排也是很成功的,很好的運用了舞台表演的流暢性與音樂的交叉。狐狸精施法及其高興時的歡快動作,都非常流暢,漂亮。老狐狸做法,周圍的元素,如花瓶等等,也都具有了人的動作特性,使整個的畫面更豐富,更有意思。蛋生在吃餅時的動作表現,更是精彩。先吃中間,然後再套在脖子上,轉著圈吃。靈巧,活潑即讓人逗樂,又表現了主人公的性格特色。知府的形象也別有特色,兩隻眼睛每轉一次,就有讓人吃驚的話語出來。而且沒有一句多餘的話。正如知府剛出場的時候,小眼睛一轉,便道:“我要請仙姑入府”。以及和知縣的對話,眼睛不停的在轉。轉動的越快,壞心眼就越多,當他和女狐狸精成親的時候,眼睛轉的就特別的順暢。眼睛轉動的同時也有“卡卡……”的配音,就像是一對色子發出的聲音,充分表現了知府的詭異與狡詐。

在故事最後,蛋生與狐狸精精彩鬥法的那一幕中,龍虎的形象設計運用了中國民間年畫的形象以及黑、黃、紅色彩的使用,充分表現出龍虎相爭的白熱化場面。動作的運動自然大方連貫,虎吃龍,龍纏虎,虎吐火,龍吐水,相爭相抗,引人入勝。

幕後花絮

《天書奇譚》《天書奇譚》

1983年王樹忱拍攝《天書奇譚》時,完全換了另外一副心腸,《哪咤鬧海》有悲壯色彩,造型美術都極其古典唯美,不乏瑰麗浪漫的幻想場面,而《天書奇譚》的氣質則完全草根,想像天馬行空,如在造型上面,年畫,京劇,紹興泥娃娃,凡是和民間文化有關的元素幾乎都被信手拈來的借用,王樹忱還是一位漫畫家,他的漫畫多用水墨,常從古典文化中選材,但往往立意詼諧,賦予漫畫現代意義,《天書奇譚》很像王樹忱漫畫的電影版。

這部電影嚴定憲沒有再參與,嚴定憲設計的動作京劇功底很深,一舉手一投足都充滿了儀式般的美感,《哪咤鬧海》中三頭六臂的哪咤與四海龍王交戰,其動作的繁複高難令人驚嘆。而沒有嚴定憲的《天書奇譚》,在動作設計上則出現了另外一種味道,沒有過於嚴謹和形式感的動作,而是設計出極為誇張和幽默的動作來,特別是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打鬥,簡直就是“功夫喜劇”,這正是王樹忱的風格。唯一與《哪咤鬧海》類似的,是王樹忱的改編劇本,電影改編自《平妖傳》的部分情節,同樣是一部《封神榜》般,想像力奇異,但並無甚人情味的小說,而王樹忱的改編。

使原來平面空洞的人物,變得真實難忘(畢克、丁建華等人的配音也功不可沒),使原本打來殺去的故事,變得生趣盈然,又不乏感染力。徐克一向以改編原著不拘一格著稱,但他所改編的神怪小說《蜀山》系列,個人覺得比起王樹忱對古典神怪小說的改編卻遠遠不如。王樹忱是個幽默的人,既使早期《過猴山》這樣的小品,也是令人捧腹,然而他最後的作品卻完全拋棄了與卡通片密不可分的幽默元素,拍出了以水墨為技法,將中國文化物我同一,高山流水的情懷以影像再現於銀幕的作品,充滿了東方美學氣韻的《山水情》。這部作品將“中國學派”的藝術性推到最高,獲得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獎大獎,三年後,仍抱有很多動畫計畫的王樹忱導演去世,年僅60歲。

上映時間

cctv-14少兒台-《動畫狂歡曲》欄目首播

2005-春節動畫狂歡曲

2006-暑假動畫狂歡曲

2010-元旦動畫狂歡曲

2011-暑假動畫狂歡曲

2011-中秋動畫狂歡曲

影視評價

正面評價

整個故事精彩流暢,更難得的是,它具有國產卡通片甚至整箇中國電影中難得的幽默感。寺院裡為爭狐狸精大打出手的方丈和尚,聚寶盆里不斷冒出來的縣太爺爸爸,都叫人捧腹不已。無論在故事的原創,人物造型,動作設計,人物對白方面無不創下了一個中國動畫的高峰。即使以現在的眼光回過去看,也絲毫不比美系日系的動畫遜色。

反面評價

《天書奇譚》《天書奇譚》

政治本來是可以融入藝術的,可問題是本片太過了。淡化一些,也許就會好很多。而即使完全的拋開政治,我也並不認為本片在藝術上是優秀的。本片的拍攝製作只用了15個月,大概是美影廠出品的幾部動畫長片裡耗時最短的。這一點其實從畫面上就可以感覺出來,而它卻定格在了那個時代。這段時間央視在重播這些老動畫,《天書奇譚》和《大鬧天宮》我都看得津津有味很多背景和細節的繪製是相當粗糙的,畫面常常給人不飽滿的感覺,似乎除了主要人物撐住畫面,其他的道具都消失了。雖然名為“鬧”,但比起齊天大聖的那股鬧騰勁兒,本片顯得安靜了許多,動一下那可就得繪好幾張呀。

重溫童年舊事,天書奇譚吸引我的地方已經由神奇的法術和仙道變成了那優美的水墨風情。緊湊縝密的情節仍就引人入勝,可是去除童年的懵懂與好奇,除了優美生動的畫面,故事總是讓人有種失落感。故事中有好多孩子們的東西,看著有些許幼稚,可是還有許多東西,象官場中人那些可憎的面目,孩兒皇帝的無理取鬧,是當時作為孩童的我所不能理解而如今有些許體會的。就個人講我特別希望看到講中國人自己的傳說的動畫也好,電影也好,希望能看到質優純正的中國風情畫,看多了‘指環王’、‘那尼亞’、終於等到了功夫熊貓,可是這種中國元素美國製造的感覺總是讓人覺得有些缺憾。期待著更多的沉澱,更多精彩感人的中國風情動畫!

80後小時候看的卡通片

這幸福的一代有的也已到而已之年,成家,立業,婚姻。曾經的調皮、青澀都已蛻變成了穩重、成熟,可時代的烙印卻始終深深刻在這一代的心裡。他們是創新的一代,也是最喜歡懷舊的一代人,從衣著到生活方式,一邊在感慨歲月的無情,一邊在蒐集記憶中的點滴。
《鐵臂阿童木》[動畫]
《變形金剛》
《忍者神龜》
《聖鬥士星矢》
《太空堡壘》
《米老鼠和唐老鴨》
《巴巴爸爸》
《鼴鼠的故事》
《聰明的一休》[卡通片]
《丹佛-最後的恐龍》
《貓和老鼠》[卡通片]
《大力水手》
《美少女戰士》
《花仙子》
《魔神英雄壇》
《布雷斯塔警長》
《阿拉蕾》
《灌籃高手》
《花仙子》
《佐羅》
《奇探加傑特》
《足球小將》
《海底小精靈》
《魔神壇鬥士》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堂吉訶德》
《百變雄獅》
《三眼神童》
《阿爾卑斯山的少女》
《六神合體》
《藍精靈》[動畫劇集]
《怪鴨歷險記》
《小飛龍》
《大白鯨》
《宇宙的巨人希曼》
《華斯比歷險記》
《櫻桃小丸子》
《黑貓警長》
《神筆馬良》[卡通片]
《大鬧天宮》
《阿凡提的故事》
《神偷卡門》
《天鵝湖》
《葫蘆兄弟》
《小蝌蚪找媽媽》
《九色鹿》
《天書奇譚》
《雪孩子》
《三個和尚》
《舒克和貝塔》
《三毛流浪記》
《沒頭腦和不高興》
《東郭先生》
《邋遢大王奇遇記》
《希瑞》
《北斗神拳》
《太陽之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