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鐵椎傳》

描述了一位行蹤莫定,武功高強的行俠仗義之士,手法細膩。

《大鐵椎傳》,清代作家魏禧的代表作,作品描述了一位行蹤莫定,武功高強的行俠仗義之士,手法細膩。

原文

庚戌十一月②,予自廣陵歸③,與陳子燦同舟④。子燦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謀兵法⑤,因問數游南北,逢異人乎?子燦為述大鐵椎,作《大鐵椎傳》。

大鐵椎,不知何許人也,北平陳子燦省兄河南⑥,與遇宋將軍家。宋,懷慶青華鎮人⑦,工技擊⑧,七省好事者皆來學⑨。人以其雄健,呼宋將軍雲。宋弟子高信之,亦懷慶人,多力善射,長子燦七歲,少同學,故嘗與過宋將軍⑩。時座上有健啖客(11),貌甚寢(12),右脅夾大鐵椎(13),重四五十斤,飲食拱揖不暫去(14)。柄鐵摺疊環復如鎖上練(15),引之長丈許(16)。與人罕言語,語類楚聲(17),扣其鄉及姓字,皆不答。既同寢,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訖不見。子燦見窗戶皆閉,驚問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襪,以藍手巾裹頭,足纏白布,大鐵椎外,一物無所持,而腰多白金(18)。吾與將軍俱不敢問也。”子燦寐而醒,客則鼾睡炕上矣(19)。一日,辭宋將軍曰:“吾始聞汝名,以為豪(20),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將軍疆留之(21),乃曰:“吾數擊殺響馬賊(22),奪其物,故讎我(23)。久居,禍且及汝(24)。今夜半,方期我決鬥某所(25)。”宋將軍欣然曰:“吾騎馬挾矢以助戰。”客曰:“止!賊能且眾(26),吾欲護汝,則不快吾意(27)。”宋將軍故自負,且欲觀客所為,力請客。客不得已,與偕行。將至斗處,送將軍登空堡上,曰:“但觀之,慎弗聲(28),令賊知汝也。”時雞鳴月落,星光照曠野,百步見人。客馳下,吹觱篥數聲(29)。頃之,賊二十餘四面集,步行負弓矢從者百許人。一賊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揮椎,賊應聲落馬,馬首裂。眾賊環而進(30),客奮椎左右擊,人馬仆地,殺三十許人。宋將軍屏息觀之(31),股慄欲墮(32)。忽聞客大呼曰:“吾去矣。”塵滾滾東向馳去。後遂不復至。

魏禧論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鐵椎其人歟(33)?天生異人,必有所用之。予讀陳同甫《中興遺傳》(34),豪俊、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見功名於世者(35),又何多也!豈天之生才不必為人用歟?抑用之自有時歟?子燦遇大鐵椎為壬寅歲(35),視其貌當年三十,然則大鐵椎今年四十耳。子燦又嘗見其寫市物帖子(37),甚工楷書也。

注釋

①本文屬作者所謂“布衣獨行士”傳。鐵椎(chuí垂),古兵器。傳主姓名無考,傳其勇武,以其兵器名之,題曰《大鐵椎傳》。傳文主體部分採用傳中特定人物的視點,敘寫傳主之非常相貌、詭秘行動、搏鬥場面,活現一位隱身民間的豪俠形象,有神龍見首不見尾之致。結末論贊亦留有不盡之意。
②庚戌:康熙九年(1670)。
③廣陵:揚州古名。
④陳子燦:生平不詳。
⑤左氏兵謀兵法:指《左傳》中記述戰事的文字。
⑥北平:北京。明初改元大都為北平,成祖永樂元年改名北京。此用明初名稱。
⑦懷慶:府名,今河南沁陽。
⑧工技擊:擅長搏鬥術。
⑨七省:指河南及周邊相鄰各省。
⑩過:訪問。
(11)健啖(dàn淡):食量很大。
(12)貌甚寢:相貌甚醜陋。寢,貌醜。
(13)右脅:右腋下。
(14)“飲食”句:謂椎不離身。
(15)“柄鐵”句:椎之鐵柄可摺疊環繞,如同鎖鏈。練,通“鏈”。
(16)引:伸開。
(17)類楚聲:像湖北地方口音。
(18)白金:銀子。
(19)鼾(hān酣)睡:熟睡。鼾,打呼嚕。炕:用土坯搭制的床。
(20)豪:豪傑。
(21)疆:通“強”。
(22)響馬賊:結夥攔路搶劫的強盜,搶劫時先打呼哨,或放響箭,故云。
(23)讎:同“仇”。
(24)且:將。
(25)期:約定。
(26)能:有本領。
(27)不快吾意:不能讓我痛快搏鬥。
(28)慎弗聲:千萬勿出聲。
(29)觱篥(bìlì必栗):古簧管樂器,本出西域龜茲,又名羌管,其聲悲。
(30)環而進:圍攻。
(31)屏息:因恐懼不敢大喘氣。屏,抑制。
(32)股慄:兩腿發抖。栗,通“栗”,瑟縮。
(33)“子房”三句:謂大鐵椎與漢張良所得力士為一類人。子房,張良,字子房。秦滅韓,張良欲為韓復仇,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狙擊秦始皇於博浪沙,中副車。(參看《史記·留侯世家》)
(34)陳同甫:南宋陳亮,字同甫,文學家,著有《龍川文集》、《龍川詞》。其所著《中興遺傳》,為宋南渡前後大臣、大將、死節、能臣、能將各類人物立傳,其中有俠士、義勇兩門,人物類似大鐵椎,故言之,以引出下文之感慨。
(35)泯泯然:形容紛紛消亡。
(36)壬寅歲:康熙元年(1662)。
(37)市物帖子:購物單。

翻譯

庚戌年十一月,我從揚州回家,與陳子燦同船。子燦時年二十八歲,愛好弄槍使棒,我給他講授《左傳》中的兵謀兵法時,趁機問:“你走南闖北,碰到過奇異之人嗎?”子燦向我講述了大鐵椎的事,於是我寫了《大鐵椎傳》。

大鐵椎,不知是什麼地方人。北平陳子燦到河南去看望他的哥哥,在宋將軍家裡遇見了大鐵椎。宋是懷慶青華鎮人,擅長搏擊,七省愛好技擊的人都來向他學習武藝,人們因他長得雄偉健壯,所以叫他宋將軍。宋將軍的徒弟高信之,也是懷慶人,力氣大,善射箭,比陳子燦大七歲,小時候同學,因此陳子燦曾經與他一同訪問過宋將軍。

當時座上有個飯量很大的客人,容貌很醜陋,右腋下夾著個大鐵椎,有四五十斤重,吃飯以及拱手行禮時,一刻也不放下它。大鐵椎柄上的鐵鏈折迭圍繞著,象鎖上的鏈子,把它拉開有一丈多長。他很少跟人們交談,說話象湖北一帶的口音。問他家鄉在哪,姓甚名何,都不作回答。

我們同住一個寢室,到半夜,客人說:“我走了。”話音剛落,人就不見了。陳子燦見窗門都關著,就吃驚地問高信之。高信之說:“客人剛來時,不戴帽子,不穿襪子,用藍手巾包著頭,腳上纏著白布,除了大鐵椎外,什麼東西都沒有攜帶,而腰帶中裹著很多銀子。我和宋將軍都不敢問他。”陳子燦一覺醒來,客人卻已打著呼嚕睡在床上了。

有一天,客人向宋將軍告辭說:“我當初聽到你的大名時,把你當作英雄豪傑,但是現在看來你和你的門徒不能委以重任,我將走了。”宋將軍竭力挽留他,他就說:“我曾屢次打殺攔路搶劫的強盜,奪取他們的財物,因此他們很恨我。我若久留此地,災禍將會牽連到你。今晚半夜,強盜們正約我到某處決鬥。”宋將軍高興地說:“我騎著馬帶著弓箭來助戰。”客人說:“不要去,強盜本領強且人又多,我想要保護你,就不能殺個痛快。”宋將軍向來自以為了不起,並且也很想看看客人的本領,就竭力請求客人同往。客人沒辦法,就帶他一起走。將要到達決鬥的地方,客人送宋將軍登上一座荒廢無人的堡壘,說:“你只許觀看,千萬別作聲,(以免)讓強盜們發覺你。”

這時,雞叫月落,星光照著空曠的原野,百步之內能夠看見人。客人騎馬飛馳而下,吹了幾聲觱篥。一會兒,二十多個騎馬的強盜從四面擁集過來,徒步行走背著弓箭跟在後面的有一百多人。一個強盜提著刀縱馬沖向客人,客人大喊著揮舞起鐵椎,強盜應聲墜落馬下,馬頭也被砸得碎裂。那伙強盜圍成環形向前進逼,客人奮力揮舞鐵椎左右猛擊,強盜們連人帶馬栽倒在地,三十多人被殺死。宋將軍屏住呼吸觀看這場惡戰,嚇得兩腿發抖,幾乎從堡壘上掉下來。忽然聽到客人大聲呼喊道:“我走啦!”塵灰滾滾,朝著東方飛奔而去。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

賞析

摘要

淋漓盡致的形象摹畫,真摯深沉的人生感慨

詳解

清初重要古文家魏禧是頗有民族氣節的。他早年舉家遷居寧都縣西北的翠微峰,起先是為逃避明末戰亂,求得一方淨土,後來則為反清復明。隱居期間,專攻經史,著述頗豐,尤以古文成就最高,“文風凌厲雄健”,“慷慨激昂”。其為人與為文一樣,豪放得開,瀟灑得起。在《吾廬記》中,他對其弟季子禮“舉債冒險危而游”的壯舉持讚賞態度,認為季子禮“南極瓊海,北抵燕”,“沖危難,冒險阻”是“得行其志為適”,季子禮“舉債而飾其廬”也是如此。魏禧本人也曾步下翠微峰,到江淮一帶遊歷,既為廣交隱逸之士、明朝遺民,又為籌集活動經費。正因為他終生不忘復明,故康熙17年(公元1678年)清政府開博學鴻詞科,打算選拔他去作官,他絕意仕進,託病不就。當時很有資望的李翰林及其好友閔賓連先生不僅尊重他的為人,也很賞識他的文章。王慶麟也深愛其文,盛讚“魏叔子之文,最長人見識。”(王慶麟《書<魏叔子集>後》)魏禧以寫人物傳記見長,他曾為眾多的俠客、高士、君子、烈婦縱情放歌過,他筆下的人物“個個呼之欲出,赫然如立眼前”。(徐起雲語)《大鐵椎傳》是魏禧傳記文中獨具特色的一篇,他將自身的追求與感慨寄寓文中,讓人“觀其文,想其人德。”(鍾嶸《詩味》)
《大鐵椎傳》分序文、正文、評論三部分。序文主要交代寫作時間與材料來源,其中作者對陳子燦的一句發問“數游南北,逢異人乎?”是傳文的引子。這說明作者是喜歡“異人”,特別讚賞“異人”的,也說明他與“異人”具有某些相通性,為“異人”立傳能自然地抒寫自己的志趣、抱負。
作者在正文的開頭部分,有意布設一個又一個迷魂陣,簡筆勾勒出主人公大鐵椎“異”的種種表現。“健啖”寫其食量之異。“貌甚寢”寫其容貌之異。右脅之下的大鐵椎“重四五十斤”、“柄鐵摺疊環復,如鎖上練,引之長丈許”從重量、形狀與構造上寫其武器之異。“右脅夾大鐵椎”、“飲食拱揖不暫去”寫其對武器的態度之異。還有“不知何許人”底細之異,“與人罕言語”、“扣其鄉及姓字,皆不答”,言談之異,以及初來乍到時的裝束之異,夜半時分的詭秘行動之異。作者定要讀者疑團滿腹之後才去將疑案一一揭開,讓讀者睜眼將“異人”的廬山真面目看個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給人種種神秘感的大鐵椎到底是何樣人物呢?作者先通過人物的簡潔對話揭示其性格特徵,將其光彩照人的形象刻劃得淋漓盡致,感人肺腑。“吾始聞汝名,以為豪,然皆不足用。”這番辭行前的內心表白道出了他投奔宋將軍的原因,將軍“工技擊,七省好事者皆來學”,將軍威名遠播,雄健有加,他是慕名而來,必有所圖的。“皆不足用”的結論絕非輕率作出的,大鐵椎考察不全面,論據不充分,判斷不準確,就不會當面向將軍下如此斷語,否則,將軍想必也不會允許的。事實上,將軍顯然是默認了大鐵椎的看法。“強留之”便是“固自負”的將軍在大鐵椎面前無可辯駁、自慚形穢而藉以掩飾自己窘態的表現。因此,“皆不足用”一語,既說明大鐵椎極有抱負,想尋找真正英雄乾一番大事,又表現他有知人之明,豪放而坦誠,足令將軍佩服。“吾去矣”三字,語氣何其堅決,感情何其沉鬱!它交織著大鐵椎頻頻失望於現實而又執著於理想追求的複雜情感,也寄寓著作者對其現實遭遇的深切同情,對其矢志不渝、奮發自圖的深情禮讚。這裡面何嘗沒有作者自己復明心態的曲折流露呢?大鐵椎要離去,有些話是不便明說的,由於“將軍強留之”,才迫不得已道出自己的隱秘:“吾數擊殺響馬賊,奪其物,故仇我。”原來他幹的是仗義除暴、劫賊濟貧的大事,這種正義之舉非有超人的膽識、過人的勇力是絕對行不來的。讀者由此可以解開心中一連串疑團,領悟前文所寫食量之大、武器之奇乃暗示其有超群的武藝,武器隨身攜帶、片刻不離,是寫其高度的警惕性,其言談之異則是表現其深沉的性格。儘管將軍不是自己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大鐵椎仍有“久居,禍且及汝”之慮,他對朋友的關心,行事敢作敢當、不連累他人的大丈夫氣慨令人肅然起敬。
將軍聽說“今夜半”有決鬥,摩拳擦掌慨然請戰“吾騎馬挾矢以肋戰”,大鐵椎則以“賊能且眾,吾欲護汝,則不快吾意”阻止他。於此可以想見大鐵椎與豪賊必定有過多次交鋒,對對方的所作所為與人員實力當了如指掌,也足見大鐵椎在強敵面前凜然無畏、樂觀自信的大將風度。由此想來,一個“止”字便是高度濃縮了作者對大鐵椎諳識兵謀兵法、知己知彼、膽識超人的讚賞與欽佩。將軍在遭到拒絕後仍是“力請客”。迫於無奈,大鐵椎只得帶他前去,卻是“送將軍登空堡上”,並叮囑“但觀之,慎弗聲,令賊知也”。關心朋友,辦事負責的態度令人倍感親切。
作者深深地喜愛大鐵椎,他要讓大鐵椎永遠活在天地人間,活在讀者心中。曠野決鬥便是作者精心描寫的驚心動魄、以寡敵眾的一場撕殺,它栩栩如生地再現了大鐵椎的威武雄姿。作者先以“雞鳴月落,星光照曠野,百步見人”的陰森環境渲染肅殺的氣氛,烘托大鐵椎從容上陣、沉著應戰的姿態,再以豪賊人員之眾、來勢之凶從側面反襯大鐵椎“大呼揮椎”的非凡氣慨和“奮椎左右擊”勢不可擋的神威。而威名遠播的將軍“屏息觀之,股慄欲墮”的反應也從側面寫出了這場決鬥之兇險慘烈、天昏地暗、驚心動魄,同時也形象地應證了大鐵椎的知人之明與泣天神威。惡戰之中,大鐵椎大呼一聲“吾去矣”,話音才落,人已潰圍而出,眨眼間消失在茫茫夜色中,行動神速得給人以神龍見首不見尾之感。這一句“吾去矣”不僅是大鐵椎對豪賊的蔑視,寫出他挫敗眾豪賊的陰謀、得勝而去的雄姿,也是大鐵椎對將軍的告別,傳達出對將軍好自為之、善加保重的祝願,更深含著作者對大鐵椎尋找志同道合者之不易,實現抱負、施展才能之艱難的沉重嘆惋。
如果說作者在正文中淋漓摹畫大鐵椎的威武形象,還只是曲折隱晦地抒寫自己的志趣,那么評論部分則是明顯地坦露了自己的心跡。作者花了相當的精力研讀《左傳》,寫了十卷《左傳經世》探討治道與兵謀兵法,又曾廣泛結交復明志士,但終無回天之力,難酬復國之志,只好在翠微峰築易堂講學讀書來打發時光,其內心難以平靜是必然的。“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一句實是作者復明願望之強烈的真情流露。大鐵椎是他心目中的“力士”,是能幹大事的真正英雄,他極為敬佩。然而由大鐵椎身懷絕技而終不能為世所用,淪落街頭靠“寫市物貼子”為生的不幸遭遇,回頭來看自己的蹉跎人生,難免心生哀戚。捧讀南宋愛國作家陳亮的《中興遺傳》,也就難免要產生深深的感慨了,作者借評論大鐵椎而在抒發自己的真摯情懷。總之,作者神化大鐵椎,美化大鐵椎,以極大的讚賞熱情淋漓盡致地刻劃大鐵椎膽識過人、豪放坦誠、威武深沉的形象,就是要在大鐵椎這個終生蹉跎、難酬報國之志的人物身上寄寓自己真摯深沉的人生感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