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峰

翠微峰

翠微峰風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森林公園、江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古稱金精山,因道姑張麗英在此修煉而得名。其金精洞被北宗張君房所著《雲笈七籤》稱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三十五福地,並載入當代《中國名勝大辭典》。景區地處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東臨南豐,廣昌、石城三縣,西鄰永豐、興國,北望樂安、宜黃,南與於都、瑞金毗連。主要景觀有金線吊葫蘆、水城、錦繡湖、鰍簍洞、金字塔、神龜探水、龜嶺腦、太平洞、碧虛宮、青蓮寺等。

基本信息

翠微峰簡介

概述

翠微峰翠微峰
因“林木蔥蔚,蒼翠輝明”,故名翠微峰,又因東面峭壁平直,色如丹霞,俗稱赤面寨。山體南高北低,呈南北走向,長約800米,東西寬約110米,相對高度160-110米,海拔426.8米。山峰四周皆是懸崖絕壁,峰南端有一裂坼,明末邑人彭宦首度開鑿開蹬,築室於峰頂。清順治三年,寧都“三魏”(魏祥、魏禧、魏禮)、邱維屏、李騰蛟、曾汕、彭任、彭士望、林時益等九人出資購山,於峰頂建易堂、東房、芍庭、吾廬等,辦館興學,研究易經,潛心著作,時稱“易堂九子”。為除登峰之險,1986年,在坼縫中險要處增設鐵梯、護欄,使遊人攀登更安全。

地理位置

翠微峰:江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

翠微峰景區地處江西省東南部,贛州地區東北部,寧都縣縣城西北郊2.5公里處。南距贛州市162公里,北抵省會南昌市324公里。總面積為16.1平方公里。

人文歷史

水城入口水城入口

翠微峰景區古稱金精山,因傳道姑張麗英為金星之精於此修煉而得名。山中丹霞紅層地——奇特,氣候條件優越,是江南古今風景旅遊勝地之一。其中的金精洞被北宗張君房所著《雲笈七籤》稱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三十五福地,並載入當代《中國名勝大辭典》。景區所屬地寧都縣,東臨南豐,廣昌、石城三縣,西鄰永豐、興國,北望義安、宜黃,南與於都、瑞金毗連。省內近鄰的風景名勝有:東面的龍虎山風景區和三清山風景區,南邊的漢仙岩省級風景名勝區和九連山自然保護區,西邊的井岡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青原省級森林公園,北邊的廬山風景區和梅嶺國家森林公園。外省鄰近廣東、福建兩省,兩省的旅遊景點豐富,所有這些景區與翠微峰風景區連成一片,形成了面上的旅遊網路。

自然資源

翠微峰翠微峰
翠微峰公園總面積78平方公里。區內海拔多在250—500米之間,西南部的蓮花山海拔為953.8米。岩層多為紫紅砂岩,受內外應力影響後,故呈峭壁丹崖、石峰林立、瑰麗多姿的丹霞地貌。翠微峰動植物資源豐富,森林復蓋率達89.9%,有樹種59科189種,中草藥150多種,野生動物40餘種,是開展科普教育的重要場所。翠微峰為景區主峰,孤峰突兀,四周皆懸崖絕壁,山體呈南北向,長約800米,寬110米,高110多米,山體南端有一裂坼,是登峰獨徑。區內人文景觀豐富,金精洞列道家第三十五福地,有保存完好的自宋至清石刻二十餘方。明末清初,魏禧為首的易堂九子在翠微峰頂建築易堂,辦館興學,潛心著述。1949年9月,區內發生過解放軍渡江後最大規模的山地攻堅戰,電影故事片《翠崗紅旗》就是以此為背景拍攝的。主要景觀有金線吊葫蘆、水城、錦繡湖、鰍簍洞、金字塔、神龜探水、龜嶺腦、太平洞、碧虛宮、青蓮寺等。

翠微峰所在地江西寧都有很多特色土特產,諸如小吃就有各鄉鎮特色,如著名的雷茶、肉撮、還有贛南鮮美的臍橙、特色的黃園等等,真是不勝枚舉!

翠微峰戰鬥

翠微峰,位於寧都城西北5公里處,山峰陡峭,道路崎嶇,易守難攻。以原國民黨豫章山綏靖區司令黃鎮中為首的股匪約2000人盤踞此山,構築堅固工事,並將發電廠、修械廠設備及大批糧物搬進翠微峰金精洞,企圖據險頑抗。8月29日,解放軍第46軍第144師解放寧都後,奉命圍殲該股土匪。30日,解放軍第144師完成包圍部署,隨即展開外圍戰鬥。進攻部隊採用小分隊夜間突襲戰術,逐個奪取匪外圍據點。該師第432團的幾個連隊先後攻占菜子山、蓮塘凹、太陽山、美抗、赤足寨,殲匪一個團部及各據點土匪大部。該師第428團強攻朝陽山,經一小時戰鬥,全殲頑匪。至9月19日,翠微峰的外圍據點被全部攻占,餘匪被壓縮在翠微峰等幾個孤立山峰上。9月23日6時30分,該師在軍山炮營、戰防炮營的支援下,向匪核心據點發起總攻。第428團第1連首先攻上翠微峰;第423團消滅母獅峰、三獻峰的土匪後,迅速增援第428團,將匪首黃鎮中圍困在金精洞內。至下午3時,黃鎮中被迫率殘部投降。

此戰共殲匪1960餘人,消滅了贛西南地區最大的股匪,翠微峰戰鬥被華中軍區譽為剿匪戰鬥中攻堅戰的範例。

著名景點

美輪美奐

到寧都必游翠微峰,游翠微峰必看"金線吊葫蘆"。大凡到過寧都的人,都有這么一說。此話雖不盡然,但翠微峰奇秀無比、美輪美奐的自然景觀,的確令人心馳神往。

別有洞天

翠微峰翠微峰
從寧都縣城出發,往西北方向驅車十幾分鐘,便是名聞遐邇的國家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和江西鄉村游十大美景之一的翠微峰景區。方圓二十公里景區以峰險、岩奇、洞幽、水秀揚名於世,身臨其中,一步一景,步移景換,目不暇接,美不勝收。走進上書"翠微峰國家森林公園"的大門,行走在幽靜曲折、濃蔭蔽日的水泥盤山公路上,沿途一邊是刀削般矗立的石峰,巍峨雄奇,一邊是古樹參天、霧氣繚繞的深谷,讓人感受出一種徜徉於人間仙境的美妙。盤山公路的終點,就是翠微峰景區的中心腹地--金精洞,一座東西走向的石峰橫亘於此,峭壁丹崖,蔚為壯觀,居中一洞口高約6米,寬20來米,中空通天,奇秀天成。洞口右側石壁上"金精福地"、"金精勝概"的崖刻為北宋皇佑年間所題和明朝何天德手跡,格外醒目,成為道家七十二福地中第三十五福地之見證。經洞口圓門進得洞中,豁然開朗,別有洞天,洞內兩側懸崖凌空伸展,上窄下寬。抬頭仰望,危崖高聳,險峰四合;憑欄遠眺,近山遠岱,綠色蒼茫;側耳細聆,飛泉潺潺,松濤陣陣……南宋紹熙右丞相崔與之所賦"翠壁丹崖倚碧穹,一壺天地畫圖中。青鸞有路三山遠,玉洞無塵萬境空"的美景妙意活脫脫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翠微名泉

經金精洞西出,沿鵝卵石鋪就的山徑蜿蜒而下往南十餘分鐘至谷底,便是幽險奇妙的"金線吊葫蘆"。深谷翠竹婆娑,輕歌曼舞,花草芳菲,清香四溢,山泉飛濺,沁人心脾。翠微峰有名的大小泉水有21處,都說翠微峰的泉美,最美莫過於"金線吊葫蘆"。此處為高約百米的石鼓峰、蓮花峰兩山合峙,一條夾縫直通雲天,一股清泉從天而降,涓涓細流沿著峭壁汩汩而下,猶如一根金絲直注谷底一個狀若葫蘆的石洞內,令人叫絕。"金線吊葫蘆"上方約3米高處有一平台,備有木凳數條,可供幾十人觀景、小憩。在這裡,遊人掬一把甘冽的泉水,聽一曲飛泉的吟唱,吹一陣涼爽的輕風, 聞一縷山花的清香,市井的塵囂、身心的疲憊蕩然無存,令人心曠神怡……自然造化孕育,天地日月滋養。這裡泉水清澈無比,水質奇特,用於沏茶,特為甘香,若將鎳幣平放於水面而不下沉,使得遊人興致盎然,流連忘返;這裡泉水四季如注,終年不竭,它那"嘀嘀嗒嗒"、"叮叮咚咚"的聲音,悅耳動聽,如訴如歌……

金精洞

翠微峰翠微峰
金精洞是由披髮峰與石鼓峰相夾而成的天然石洞,左邊這座就是石鼓峰,右邊這座就是披髮峰,這兩峰也屬十二峰。相傳漢朝時,山下樵夫之女張麗英,年芳十五,美貌出眾,一天,她同母親上山砍柴,遇到南極仙翁,仙翁送了兩顆仙桃給她,張麗英給了一顆與母親,她母親與仙道無緣,失手將桃掉在地上不見了,張麗英吃下另一顆仙桃,馬上忘了饑渴,飄然進山修煉去了。

長沙王吳芮征戰福建時路經此地,被她的美貌吸引了,想娶她為妾,張麗英不答應,於是使了一個緩兵之計,她對吳芮說:“這山裡有個石屋,另有天地,如果你能把它鑿通的話,我就嫁給你”,於是吳芮連夜發兵,鑿了三天三夜就把石壁打通了,吳芮興沖沖地走進山洞,只見一股紫氣涌動,張麗英騰著紫雲緩緩飛上天空,並留下話與吳芮說:“我是金星的化身,怎么可能嫁給你這個凡夫俗子”,情急之下,吳芮只抓住了麗英的幾縷髮絲,如今這些髮絲就留在這山壁之上供後人瞻仰,張麗英飛升後,山民為紀念她,就在這山洞裡建了一個靈泉觀,並供奉了她的仙像在此。自稱為“教主道君皇帝”的宋徽宗,聽說江南金精山靈泉觀每遇大旱之年應民求雨屢求必應,於是親書匾額一塊賜封張麗英為“靈泉普應真人”,從此,翠微峰名聲大振。南宋丞相崔與之來此地遊玩,陶醉其中,並賦詩一道“翠壁丹崖倚碧穹,一壺天地畫圖中;青鸞有路三山遠,五洞無塵萬境空;虛室尚留丹灶冷,靈泉直與海波通;客游到此應忘返,自覺仙丹迥不同”。這正是對洞中美景的真實寫照。

金精洞內洞中有洞,洞中有峰。這座修竹漫山的小山就是望仙峰,大家或許會覺得奇怪,明明是塊平地,怎么稱之為峰呢?其實它是東望成丘,西望成峰,這座山因與古時靈泉觀的仙龕相望,所以稱之為望仙峰,傳說張麗英就在此飛升的。望仙峰曾是張麗英的座騎,麗英外出時,老虎則騰空飛升,回來時就坐在洞口,守衛洞府,張麗英得道飛升後,老虎就化為石頭,伏臥不起,成了今天的望仙峰。望仙峰上明末清初時建有“百花亭”,是當年“易堂九子”吟詩作畫、談古論今的地方,百花亭幾度興廢,如今只留下幾塊青磚在此。

金線吊葫蘆

一條瀑布飛流直下,沿著小水槽流入那石形葫蘆里,所以稱之為金線吊葫蘆。這條飛流古時稱為“靈泉”,它是天然的山泉水,它的水質特別好,含有多種礦物質,曾有人試著將硬幣投入水中而硬幣不沉,用這兒的水沏上一壺翠微茶,其味道真是美極了。這裡地勢非常隱蔽,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豫章區綏靖司令部總部就設在這裡,當年解放軍就是在此地活捉了國民黨中將司令員黃鎮中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