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草原安魂曲》

《大草原安魂曲》

《大草原安魂曲》是2006年上映的比利時電影,由Peter Brosens、Jessica Hope Woodworth執導,Batzul Khayankhyarvaa、Tsetsegee Byamba等主演。

基本信息

發行日期

義大利 Italy2006年8月31日

加拿大 Canada2006年9月8日

希臘 Greece2006年11月18日

德國 Germany2007年2月12日

比利時 Belgium2007年2月21日

荷蘭 Netherlands2007年5月24日

美國 USA2007年10月12日

波蘭 Poland2007年10月14日

美國 USA2007年10月20日

德國 Germany2007年12月4日

匈牙利 Hungary2008年3月1日

德國 Germany2008年4月17日

概述

我把身體丟在了黑暗的角落

這裡出問題了

女孩在等待她母親的死亡

父親在等待他兒子的死亡

兄長在等待他弟弟的死亡

這裡出問題了

詩人在等待他的馬的死亡

婦女在等待她靈魂的死亡

孩子在等待明天的死亡

這裡這裡出問題了

河床在等待流水的死亡

天空在等待黎明的死亡這裡出問題了。。。。

這首詩,是影片中男主人公巴吉在臆想的一場盛大音樂會中,偷煤少女穿雲裂帛的歌聲過後一首能夠打通全身經脈的配樂詩朗誦。理解了這首詞也就理解了這部電影。在這部電影中兩位異鄉客憑著在外蒙古多年的觀察把外蒙的宗教、風俗、生態、發展、都寫進去了他們試著透過巴吉,喚醒那些已丟失靈魂的人們,但大家早對這個世界所發生的變化不聞不問,而巴吉也像他父親一樣被祖先召喚永遠不再回來。正如女巫預測未來:“人類索取的太多,沙漠移動,將消滅人類。”人類對自然和靈性的破壞要到幾時?故事在一種反對工業文明的芬圍下所發出的吶喊應該讓我們警醒了。

親近大自然的角落,能體驗上天的奇巧與神秘力量。少年巴之能聽到遠方動物的哀鳴,神醫認為他乃自己族類,但一場瘟疫,牧人被迫放棄羊群遷居礦場,巴之的天賦無端消失。他遇上偷煤少女,少女神秘的魅力卻令巴之甦醒。導演一個是人類學家,一個是新聞工作者,蒙古大草原多年生活的啟悟,令他們合拍出集神話、風俗與實驗手法於一身的奇美風格。大草原美得出神的畫面,不減故事的挑釁格局:人類對靈性的破壞要到幾時?獲威尼斯影展評審團特別大獎。幕後製作:在片中扮演巴吉和佐爾佐婭的男女青年是蒙古當地從沒演過電影的非職業演員,正是他們毫無斧鑿痕跡的演出令影片格外感人。導演在處理聲音和畫面時的詩意手法也令人印象深刻,雖然表達的是對古老文化習俗的緬懷,但絲毫沒有主題先行的做作之感。 這部電影從裡到外都如它的片名一樣妙,這部地點設在外蒙,全片由蒙古人演出、蒙古語發音的電影,是由一對長期旅居外蒙古的比利時男女所執導編寫的作品。電影內容就如同詩一般,神秘晦澀,處處充滿抽象手法和美到不真實的影像。

劇情

親近大自然的角落,能體驗上天的奇巧與神秘力量。少年巴之能聽到遠方動物的哀鳴,神醫認為他乃自己族類,但一場瘟疫,牧人被迫放棄羊群遷居礦場,巴之的天賦無端消失。他遇上偷煤少女,少女神秘的魅力卻令巴之甦醒。導演一個是人類學家,一個是新聞工作者,蒙古大草原多年生活的啟悟,令他們合拍出集神話、風俗與實驗手法於一身的奇美風格。大草原美得出神的畫面,不減故事的挑釁格局:人類對靈性的破壞要到幾時?獲威尼斯影展評審

幕後花絮

本片獲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評審團特別大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