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的小康生活》

這是中國業餘經濟學家劉俊的另一本原創經濟學著作。著者依據西方經濟學供應學派的理論將研究重點放在保障中國大城市小康生活市場需求的供應上。根據中國大城市小康生活市場需求來研究社會的供應問題,從而建立了《大城市的小康生活》的有關理論。

版權資訊

作者:劉俊,網名liujungzchina(註:中國廣州劉俊)。

著作首次發表網址:1)http://liujungzchina.blog.163.com/blog/static/11173446320093481957504/;

2)http://liujungzchina.blog.163.com/blog/static/1117344632009358265591/;

3)http://liujungzchina.blog.163.com/blog/static/11173446320093692920816/;

4)http://liujungzchina.blog.163.com/blog/static/1117344632009489124930/;

5)http://liujungzchina.blog.163.com/blog/static/111734463200941610055352/;

6)http://liujungzchina.blog.163.com/blog/static/111734463201012891346668/;等。

著作權:作者個人所有

作者介紹

劉俊,男,本科學歷,學士,中共黨員。原籍江西省寧都縣的廣州人,定居在廣州市。
1993年在廣州鋼鐵集團公司工作期間脫產參加由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授課的廣鋼外經班培訓學習,國內培訓學習結束後到美國、香港短期培訓參觀學習。
1995年初在廣鋼機動處、外經處、廣鋼大廈、廣鋼人事處做外派出國到法國巴黎工作的準備。
1995—2001年10月,在法國巴黎廣鋼集團廣鋼法國公司和金鈞法國公司工作,任業務經理、總經理助理等職。( 其中:1996年從法國回到廣州參加廣鋼不鏽鋼指揮部從事中澳不鏽鋼公司的籌建工作,之後從廣鋼不鏽鋼指揮部到廣鋼集團工程建設公司工作,參加廣鋼高線等工程建設工作。)
2001年10月---完成本書期間,廣東省鹽業總公司中的下屬企業廣州鹽業公司工作,歷任業務科副科長、廣州鹽業公司黨支部黨群部副主任等職務。

目錄

目錄

概述………………………………………………………(4)
引子………………………………………………………(7)
第一章城市小康生活的元素

第一節什麼是中國人的小康或富裕的小康社會?……(16)
第二節城市小康社會的基本元素………………………(19)
第三節適宜生活的概念…………………………………(21)
第四節易於獲得經濟來源………………………………(23)
第五節有一定的文化娛樂生活…………………………(24)
第六節有一定的藝術素養………………………………(26)
第七節有比較豐富的精神生活…………………………(28)
第二章經濟比較發達地區大城市的城市建設以社會建設為中心

第一節城市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轉移到以社會建設為中心 ………………(29)
第二節城市社會建設的基本內容………………………(33)
第三節城市資源決定城市容量的極限…………………(37)
第四節城市的經濟來源---城市所需的最低限度工業或其他支柱產業…………………………(41)
第五節加快中小城市建設………………………………(43)
第六節迅速提高中小城市市民的日常生活質量………(45)
第七節按各階層市民的實際需要加速發展各種社會事業 ………………………(47)
第八節大城市重點提高市民的日常生活質量…………(53)
第九節大城市中間階層實際消費能力…………………(56)
第十節大城市社會公益事業……………………………(59)
第十一節城市的公益事業建設本質上是公共財政的支出問題 ………………………(61)
第十二節孕育城市發展的新經濟成長點…………………(63)
第三章大城市的小康生活

第一節小康城市社會的基本內涵………………………(69)
第二節大城市中產階級的小康生活……………………(71)
第三節大城市小康生活…………………………………(75)
第四節讓不同層次人民民眾的儘快過上小康生活……(79)
第五節根據社會發展的實際推動小康生活進程………(82)
第六節努力幫助社會各階層獲得經濟來源……………(86)
第七節走向富裕的小康生活……………………………(91)
第四章建設優秀的城市文化
第一節小康城市文化的基本特徵………………………(94)
第二節小康城市各階層的文化特徵……………………(102)
第三節小康城市的世俗文化……………………………(106)
第四節建立優質城市消費文化…………………………(114)
第五節建立優質小康城市生活文化……………………(123)
第六節小康城市的文化娛樂活動………………………(127)
第五章提高城市藝術素養
第一節提高城市藝術素養………………………………(135)
第二節從現在開始提高城市各階層的藝術素養………(140)
第三節藝術知識普及……………………………………(145)
第四節藝術欣賞…………………………………………(148)
第五節發展民間藝術………………………………………()
第六章城市精神文明建設
第一節有的放矢的開展城市精神文明建設……………………………()
第二節根據城市實際建立良好的城市精神家園……………………………()
第三節城市精神……………………………()
第四節城市精神建設……………………………()
第五節將城市精神發揚光大 ……………………………()
第七章繼續提高城市人民民眾物質生活水平
第一節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城市人民民眾的綜合生活水平……………………………()
第二節積極推進城市經濟社會繼續發展……………………………()

概述

《實用新經濟學》一書,著者依據西方經濟學需求學派的理論對市場需求進行研究,將重點放在分析研究中國溫飽和小康家庭生活的市場需求上,通過對中國溫飽和小康家庭生活市場需求的分析尋找出了發展新經濟的起點和具體途徑。
在本書中,著者依據西方經濟學供應學派的理論將研究重點放在保障中國大城市小康生活市場需求的供應上。根據中國大城市小康生活市場需求來研究社會的供應問題,從而建立了《大城市的小康生活》的有關理論。
著者根據《實用新經濟學》中研究得出有關中國大城市小康生活的市場需求的相關結論和新經濟發展的路徑,從市場供給的角度尋找最快滿足中國大城市小康生活市場需求和新經濟發展的最佳供給路徑。
本書的具體研究方法是站在大城市的社會角度對大城市現有市民的小康生活進行研究,通過研究尋找出大城市小康社會的發展的基本路徑,從而找出已有大城市實現市民小康生活的的起點和具體途徑。
站在大城市的社會角度,本書主要研究大城市小康社會的社會建設路徑問題。社會建設路徑涉及的內容、範圍較廣,表面上看社會建設似乎和新經濟並不相關,但只要深入思考就會發現大城市小康社會的社會建設必然帶動大城市經濟的發展,不同的是這種大城市經濟的發展是通過社會建設的路徑來帶動實現而已。
從經濟學的本質上說,站在大城市小康生活的社會角度分析得出的需要進行的各種大城市的社會建設的結論,實際屬於城市社會建設的消費和投資拉動城市新經濟的發展問題。所以說本書本質上還是一本經濟學著作,不過具體研究的是通過城市社會建設帶動城市新經濟發展的問題。
本書研究問題的出發點是大城市小康生活,大城市小康生活的依據(或標準)則是借鑑我所看到和實際生活中經歷過的已開發國家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考慮到不能完全按照已開發國家高標準的小康生活來作為中國大城市小康生活依據(或標準),本書中的中國大城市小康生活的依據(或標準)已經按照中國人的生活習慣和對小康生活的理解進行過很大的修正,修正後本書中只是按照中等已開發國家普通百姓(大致相當於中等已開發國家中產以下階層)的日常生活來作為我們國家大城市小康生活的實際依據(或標準)。
就是說按照中等已開發國家普通百姓(中產以下階層)的日常生活標準並按照我們自己的生活習慣進行修正之後作為大城市小康生活的依據(或標準),按照這個大城市小康生活的依據(或標準)可能發生的大城市小康生活的社會需求進行大城市的社會發展步驟和路徑的研究。
本書中的重要概念是城市小康社會的基本元素。在基本元素中首先明確物質生活能夠達到相當於中等已開發國家中產(或以下)階級的水平,其次是在物質生活達到一定程度後也追求文化、精神生活。
為了能夠在物質上過上相當於中等已開發國家中產(或以下)階級的水平的小康生活,本書提出了城市建設以社會建設為中心,並在此基礎上逐步展開。同時站在城市大多數市民的角度提出了大城市小康生活的具體內涵,並就為實現大城市小康生活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在此基礎上,本書提出了建設優秀的城市文化、提高城市藝術素養、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問題,由於本書著述的立足點在於提供可供城市直接使用的新經濟學的操作手冊,所以並不追求這幾方面的高深,而在於可供實際套用。
著者當然沒有忘記第二章提出的“孕育城市發展的新經濟成長點”的問題,所以在本書的最後一章專門討論“繼續提高城市人民民眾物質生活水平”的問題。
從理論上說本書依然是西方經濟學供應學派的派生。
由於本書是從已有大城市的社會角度出發研究城市小康社會的發展步驟和路徑,得出結論都是具體和可操作的,書上所提出的各種問題都是不同程度的現實生活,所以說本書更似一本可供直接使用的新經濟學的操作手冊。
本書的貢獻並不是在經濟學理論的突破,本書的價值在於提出和解決實際生活中大城市小康生活社會建設的可供實際操作路徑。這本書在經濟學理論中依然屬於實際操作的範疇,不過本書提出和解決了怎樣將西方經濟學理論套用於中國實際生活中的大城市社會建設的根本問題。
如果說《實用新經濟學》主要的是解決了尋找出發展新經濟的起點和具體途徑的問題,那么《大城市的小康生活》解決的是怎樣根據《實用新經濟學》找出的具體途徑在大城市社會建設中進行實施的問題。《實用新經濟學》和《大城市的小康生活》兩書綜合在一起系統的研究了中國為代表的開發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基本途徑、具體的操作手段問題。
所以說《大城市的小康生活》更似一本新經濟學的操作手冊。作為一本操作手冊,他的價值不在於其理論的高深,更重要的是實際解決問題中的適用性,在於他開啟了新經濟的引擎並一直保持暢順運轉。
本書第一至第三章的主要內容完成於2001年11月之前在廣鋼集團境內外工作期間,部分內容起源於利用在廣鋼集團工作期間的資料所寫的論文《有的放矢地幫助國企員工實現現階段的人文訴求》。本書第四至第七章主要內容完成於2001年11月之後在廣州鹽業公司工作期間,部分內容起源於《休閒文化是適宜生活的城市文化的應有之義》。當然在成書過程中補充歸納了其他時間段的相關內容,使其充實。
本書既是工作成果,也包含了大量的業餘心血。由於書中的許多內容在工作期間無法完成,只能利用業餘時間來補充,這是大多數著作者們所遇到的通常問題,我也不能另外。
本書大量的文字成稿於2007年之後,2009年春節前後整理成書。
本書解決的是城市小康生活問題,著者立足於提供一個可供實際使用的城市小康生活或者說發展城市新經濟的操作手冊,這是本書的核心。
著者
2009年2月於廣州

引子

引子

1993年廣鋼外經班學習結束後,由廣鋼集團公司統一組織安排參加外經班學習的絕大多數同事去美國、香港參觀學習。
我們的行程安排是先去美國,結束在美國期間的參觀學習後到香港繼續參觀學習,完成香港的行程安排後從香港回廣州。
我們到美國的第一站是落杉磯,當時從廣州到落杉磯沒有直飛的國際航班,從廣州去落杉磯只能到香港轉機。
坐在從廣州飛往香港的航班上俯瞰香港,維多利亞港灣海水蔚蘭,香港高樓林立。和國內比較,美麗香港的令人折服。
到了美國之後,我們先在落杉磯培訓學習,而後參觀了拉斯維加斯、紐約、華城頓、底特律、…等美國許多大城市。
無論是落杉磯的城市建設、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還是從落杉磯前往拉斯維加斯一路上的沙漠治理,抑或是紐約、華城頓的城市帶,或者是胡佛水壩,或者是汽車城底特律,或者是整個美國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草地和綠化帶,…等等,諸如此類以前我們在國內從未聽過、從未看過的經濟建設成就深深的震撼了我的心田。
同行的同事們也被美國的經濟成就所震撼,在美國處處都是一望無際的綠茵茵草地上,同事們開玩笑地說:(這么好的生活環境)如果能夠在這裡生活,就是給個議員都寧願不乾。
當然誰也沒有真的想留在美國生活。只是美國的經濟成就深深的震撼了那個年代相對閉塞的我們這班同事。
結束美國的參觀學習後,我們從落杉磯回到香港並在港停留了一周。在港期間,除了參觀廣鋼在香港的金鈞集團公司外,還由金鈞集團公司組織我們在港參觀學習,並安排一點時間給我們自由活動。
回國內比較,香港的經濟成就同樣令人讚嘆,不過由於我們才從美國回來,香港就沒有那么令人震撼。
我們是坐船從香港回到南海平洲港的,自然廣鋼安排了汽車到碼頭接我們回家。
回國之後,鑒於國內和國外的落差太大,當時出過國的人不多,國內同伴對國外了解不多,所以不方便在國內過多的介紹國外情況,因此很少和家人同事提及國外的實際情況。但在當時出過國的人員之間、在出國回來之後的工作中,還是多多少少受到國外的經濟成就的影響的。
1994年底,廣鋼集團黨委組織部找我談話,告訴我組織上決定派我到法國巴黎工作,去剛剛成立不久的廣鋼法國公司擔任業務經理。此後,根據組織的安排我在廣鋼機動處、廣鋼外經處、廣鋼大廈、廣鋼人事處等單位做了很長時間的行前準備。並將一些必須安置的家事做了安排,做了長期在國外工作的家庭準備,也為自己到國外長期工作準備了服裝、日常用品、一大一小兩個皮箱等隨身行李。
1995年春,我和廣鋼集團派往廣鋼法國公司擔任副總經理的同事一起取道香港到達巴黎。
法國和美國是兩個不同類型的國家,美國的成就主要集中在經濟上。法國除了有著美國一樣的國內無法相比的經濟成就外,別具特色的悠久歷史文化也深深震撼了我的心靈。
在巴黎除了日常生活體味法國文化外,當然會去巴黎聖母院、羅浮宮、巴黎鐵塔、凱鏇門、…等過去我只在書上、小說和畫報中才看到過的地方和去處參觀,這是我1993年到美國開拓視野之後又一次開拓了視野。對於1990年代的我來說,巴黎的生活使我對法國文化有了認識、印象和很深的記憶。我第一次認真的觀看和思考文化在生活中的地位,也接續起以往膚淺和表層的唱卡拉OK、跳舞等文化生活深入持久地發展下去。
在法國我只是一個匆匆過客,美麗的巴黎並不屬於我。雖然我也在巴黎生活,也能夠去看看那些過去只能在書上、小說和畫報中才能看到的東西,但我永遠也不能象普通的巴黎市民那樣生活、那樣能夠隨時隨地的享受巴黎文化。
在《歲月---從小城鎮到大城市生活》一書的“巴黎工作”中曾經介紹過在巴黎的工作情況,那是一段既緊張又滿載收穫的日子。在法國工作後期,我因為在巴黎得了一場大病後回國治療,在廣州治了幾個月病。
大病一場之後我對自己的身體有點擔心,也對自己一個人長期在法國工作擔憂,醫生也勸我說最好是不要去法國工作。
病好之後,我又一次單獨一個人回到法國巴黎GISHOTEL,不過因為回巴黎前已經和領導聯繫過,所以這次在巴黎主要是等待廣鋼集團和廣鋼香港金鈞集團公司對我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最後並沒有象我所希望的那樣將我從法國調回香港工作,而是決定我的組織關係保留在廣鋼香港金鈞集團公司和廣鋼法國公司,人則回國到廣鋼不鏽鋼工程指揮部工作,參加中澳不鏽鋼公司的籌建。
我從廣鋼香港金鈞集團公司辦理以廣鋼法國公司總經理助理身份回國參加工作的工作介紹信回廣鋼人事處報到。
在法國參加GISHOTEL酒店收購和恢復經營以及經營分析的過程中,我對項目可行性分析的完整和準確對項目成功的作用有著切身體會。回國參加廣鋼不鏽鋼工程指揮部工作參與中澳不鏽鋼公司籌建過程中,對不鏽鋼項目的可行性分析進行了認真的探討,提出了不少問題。
由於中澳不鏽鋼項目不成熟,廣鋼人事處將我調到廣鋼集團工程建設公司工作,先後起草廣鋼珠鋼工建維修公司籌建方案、參加廣鋼高線等項目建設的工作,一直工作到2001年底。
2001年10月前後,我從廣鋼集團調到廣東省鹽業總公司內工作,這時候通過廣鋼組織部門將我的組織關係正式從香港金鈞集團公司和法廣鋼法國公司調回國內轉到廣東省鹽業總公司。
在廣東省鹽業總公司內先在廣東省鹽業運銷(企業)集團公司參加紙箱項目的工作,後來正式調入廣州鹽業公司擔任業務科副科長,其後擔任廣州鹽業公司黨支部黨群工作部副主任,之後一直在廣州鹽業公司內工作至今。
根據前面所提及的1993年參加廣鋼外經班學習之後一直到廣東省鹽業總公司內工作的各階段工作實踐和體會,我著述了本書。
除了前面所提及的引子外,本書還包括利用在廣鋼集團工作期間的資料所寫的論文《有的放矢地幫助國企員工實現現階段的人文訴求》(見附屬檔案一)和在廣州鹽業公司工作期間所寫的論文《休閒文化是適宜生活的城市文化的應有之義》(見附屬檔案二)的內容。

附屬檔案一

附屬檔案一:

有的放矢地幫助國企員工實現現階段的人文訴求

劉俊
一、有的放矢地幫助國企員工實現現階段的人文訴求
現階段的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年齡的國企員工在城市內有不同的人文訴求。應該看到,不管員工有怎樣的訴求都需要時間和通過員工、城市兩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
城市不可能在短時間實現員工的人文訴求。每一項人文訴求的實現都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少則幾年,多則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所以,從一開始城市就要讓員工認識到人文訴求實現的長期性,戒除浮躁和急於求成的情緒。
再則也要讓員工認識到員工人文訴求的實現除了城市的努力外,和員工的自身條件和努力是分不開的。國企的管理層和黨群部門要通過各種思想政治工作讓員工理解到,城市的資源和各種經濟實力是有限的,很難同時滿足和實現每個員工的所有訴求。由於每個員工的訴求不同,匯集到城市就有了各種需要幫助員工實現的訴求。城市要兼顧各方面員工的利益,因此,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只能幫助部分員工實現最迫切的訴求。城市的資源在兼顧各方利益的前提下也會向大多數員工急迫需要實現的訴求傾斜,員工要理解城市的這種選擇。
由於同一時間往往只能滿足員工的一個或少數幾個訴求,所以員工除了自身努力外,還需要認真分析自身實際情況,理清頭緒,不要受外界的影響,確定自己在某一時段最急迫和急需實現一個或少數幾個訴求。當然城市管理層和黨群部門也應該幫助員工分析員工的實際情況,幫助員工確定某一時段急需實現的訴求,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幫助國企員工實現現階段的人文訴求。
二、正確分析國企員工現階段的人文訴求

歸納起來,國企員工現階段的人文訴求不外乎以下幾方面:1)對職業、工作和事業成功的訴求。主要表現為職位(職稱)的升遷和晉級、薪酬的增長、榮譽的獲取、工作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等等。2)渴望建立家庭的訴求。具體表現為戀愛、結婚(包括操辦婚禮)、購買家具、家電、住房...,建立家庭以及家庭的穩定和睦...等等。3)生育、撫養和教育子女,盼望子女事業有成的訴求。包括懷孕、生育、子女撫養和教育...以及盼望子女事業有成等等。4)親情、業餘生活和社交的訴求。包括就近照顧父母、經常和親人保持長期有效的親情聯繫、和親友保持良好的友情聯絡、令人滿意的業餘生活和社交等等。5)福利和個人健康的訴求。包括工作崗位的安全性、城市提供良好有保障的福利體系、個人身心的愉悅和健康等等。6)包括娛樂、體育、旅遊等在內的城市文化的訴求。
三、正確分析和看待現階段同一時段不同文化層次和不同時段同一文化層次的員工的不同人文訴求
應該看到,現階段同一時段不同文化層次的員工有不同的人文訴求。反之,現階段不同時段同一文化層次的員工也會有不同的人文訴求。國企管理層和黨群部門應該清醒地看到現階段員工的這種不同人文訴求並有效的幫助員工實現這些人文訴求和疏導員工希望實現這些人文訴求的心理情結。
根據我日常工作中的觀察,國企員工的這些人文訴求歸納表現為:
1)在城市中文化層次較高和家庭經濟基礎及本人條件較好、學歷雖不高但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員工在剛參加工作不久時,入黨不久年齡偏輕的黨員,文化層次雖然不高、但工作時間較長、積累了一定工作經驗的員工,家庭物質條件和家庭建設比較好、無後顧之憂有條件在工作和事業方面發展的員工往往表現得對職業、工作和事業成功的訴求比較強烈。
2)參加工作一段時間後文化層次較高的員工、適齡婚配又未婚配的年齡較大的女員工和其他適齡婚配又未婚配的員工往往表現得對建立家庭的訴求比較強烈。
3)婚後一段時間的女員工、剛生育子女不久的員工、子女在讀中國小的員工往往表現得對生育、撫養和教育子女的訴求比較強烈。本人在職業、工作和事業發展不很順利的員工往往表現得對子女事業有成的訴求比較強烈。
4)和親人分隔較遠、平時較少和親人團聚、家裡有需要照顧的親人的員工往往表現得對親情的訴求比較強烈。事業有所成就而各方麵條件比較好的員工往往表現得對業餘生活和社交的訴求比較強烈。
5)身體較差、年齡較大、薪酬較低和工作能力偏低的員工往往表現得對福利和個人健康的訴求比其他員工更強烈。
6)一般地說,從第一至第五項訴求都得到滿足的員工、部分對娛樂、體育、旅遊等有個人偏好的員工對包括娛樂、體育、旅遊等在內的城市文化的訴求較強烈。此外,其他員工在一定時期也會表現出對城市文化一定程度的歡迎。
國企管理層在對員工人文訴求全面掌握的基礎上,分清城市員工人文訴求的主要和次要矛盾,不同時期員工人文訴求的熱點,在兼顧各方利益的前提下,集中城市的資源在不同時期有側重地幫助員工實現訴求,就一定能得到員工的贊同。

附屬檔案二

附屬檔案二:
休閒文化是適宜生活的城市文化的應有之義
------國企工會工作方式多元化的必要性探討
劉俊
適宜生活的城市文化包含我們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內容。包括:衣、食、住、行…等生存需要的生活文化,就業、投資…等獲得經濟來源的經濟文化,醫療、社保…等安全生活保障的社會文化,建立家庭、孩子成長…等人類繁衍的家庭文化,…。但不可否認,休閒文化也是適宜生活的城市文化的應有之義。
我國現階段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任務是解決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的需求和落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通俗地說,就是要讓人們過上好日子。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就業已經不再是個人和家庭獲得經濟來源的唯一手段。在現實生活中,一部分人通過多年的打拚,已經擁有足夠的金錢和財富;有的人通過財產繼承或其他原因也有了足夠的財富;還有的人通過投資、房地產出租等坐擁穩定的經濟來源;城鄉大量的退休人員(或稱為銀髮族)經濟來源有社會保障,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身體好、沒有任何負擔;…。總之,生活中有一個有足夠的金錢、財富或穩定經濟來源的群體,他們不再需要就業和工作、有足夠的空閒時間,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有錢又有時間。
這個有錢又有時間的群體不是以往人們所說的遊手好閒者。他們的金錢、財富或穩定經濟來源都是通過勞動或合法的手段取得。和其他勞動者比較,所不同的或者在於他們的勞動效率高,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獲得了其他勞動者一輩子甚至幾輩子也無法獲得的金錢、財富或穩定的經濟來源;或者是已經勞作了大半輩子,到了社會反饋奉養他們的時候;…等等。總之,他們已經不必再為金錢、生活的事情煩惱,擁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大量閒暇時間。
這個有錢又有時間的群體並不滿足於天天吃飯、睡覺、打麻將、旅遊,他們在不再需要就業和上班來獲取經濟來源的現狀下希望生活過得充實,希望在悠閒的生活中有所作為。這種要求既不過份也無過錯,社會應該滿足他們的要求。
社會的發展方向理所當然應該是讓社會成員的生活越來越舒適、社會成員有越來越多的閒暇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應該是讓社會成員生活過得越來越累、越來越辛苦。正常人不會贊同社會成員要做事越多拿錢越少、生活越苦越累、享受越少越好這樣的邏輯。
在現階段,從物質生活來看,有條件休閒階層當然比還在為生活奔波的階層好。在不必再為金錢、物質生活的事情煩惱之後,他們正在追求過上更高層次、更充實的精神生活。無疑,現階段有條件休閒階層的生活要求和發展方向才是未來社會發展前進的主流方向,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不能按照不正常的思維邏輯反過來:找點事給他們做,讓他們累一下、省得他們說要享受、要過休閒生活。
對現階段社會上的大部分人來說,就業和工作的首要目的還是為了獲得經濟來源和更好的生活。目前階段就業者群體中很少有人敢說:只要做自己喜愛的事情,可以不要報酬甚至可以在經濟上倒貼。而有條件休閒的階層則會說,有合適的休閒項目他們願意付費。所以說有條件休閒的階層比那些有一份喜愛的職業的就業階層生活得更舒適,更能代表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
社會的發展當然應該選擇正確的方向,只要按照正常的思維邏輯對現實生活進行一下比較,就得承認只有休閒生活才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也告訴我們,休閒生活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機器、大型成套設備、機器人、電腦、網路將代替人類的大部分勞動;科技的發展將使人類在獲得生活需要的物質資源方面花費的總勞動時間越來越少,家庭和個人花費在取得生活資源方面的總勞動時間也會越來越少,人類社會的閒暇和休息時間將越來越多,這是不可改變的社會發展趨勢。
所以說中國社會必須要有適合自己國情的休閒生活和休閒文化,城市當然應該在休閒生活上先行一步,所以我們說休閒文化是適宜生活的城市文化應有之義。
如果就業的目的不是為了薪酬,那么工作的實質的意義和孩子們熱衷於遊戲或上網沒有質的區別,和有條件休閒的階層要求在休閒生活中過得充實、獲得成就也沒有本質的區別。所以就業者沒有理由用事業成就的藉口來反對社會為有條件休閒的階層提供在休閒生活中獲得成就的機會和場所。
無論從那個角度分析,社會都應該以市場為導向,引導城市在有能力的條件下合理分配社會資源,建設一些現階段有條件休閒階層的經濟能力可以承受的休閒場所,提供各種有品味的休閒方式。社會特別是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應該創造良好的休閒氛圍,讓現階段有條件休閒的階層先走一步,為整個社會未來的休閒生活摸索和創造經驗,讓他們在休閒生活中獲得成就(社會應該看到,正是美食家的存在才推動了飲食文化的發展;有了旅遊和探險家的工作才有那么多的旅遊線路、旅遊書籍和旅遊文化。同樣,只有那些先走一步的休閒階層的不斷探索才會有適合中國國情的休閒文化的發展)。
當然,現階段的休閒生活還是針對特定人群和一些群體在特定時間而言的,不能簡單地說中國社會都要休閒。我們說的休閒階層是有錢又有時間,兩者不能或缺。以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2007年第2期《國企黨建》第48頁有一個數據,在2006年投稿採用中,省國資委等11個單位投稿採用在2篇以上(多的52篇,中等的也有5篇),而省物資集團等13個單位投稿採用在1篇以下(有10個單位投稿採用為0篇)。在這種情況下,2006年投稿採用在5篇以上的單位2007年當然可以不把那么多的精力放在組稿和抓提高稿件質量方面,而2006年投稿採用在0篇的單位毫無疑問在2007年應該花較多的精力在組稿和抓提高稿件質量這件事情上。這樣自然就出現了有的單位重點抓,有的單位不怎么樣抓。同樣的道理,在休閒生活這件事情上,社會上有的群體和一些群體在某些時間內要求休閒,反之,有的群體還在為爭取就業機會努力、為生活而奔波,這些都是正常的。不要一說休閒,就說整個社會都具備條件休閒。
城市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城市的方方面面必然會在社會休閒生活觀念的確立和發展過程中互動。在職人員的生活理念在社會休閒生活和休閒文化的形成、發展中悄然發生著變化。現實生活中,部分國企和國企中的部分階層已經有經濟能力支持他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比社會整體走得更快,普通的歌舞、旅遊、體育…等活動也難以引起他們的興趣,所以說不僅是社會上有一個休閒的群體,在職者中也有休閒的需要。實際上現在國企員工一年中已經擁有帶薪休假、“五?一”、國慶、春節長假和周末等,國企中員工並不是沒有休閒時間、也不完全是沒有經濟能力,但現在仍然有不少國企員工不願意帶薪休假,不可否認,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社會缺乏有吸引力的休假方式,休假在家無聊不知道乾什麼好。事實上現實生活中國企員工正在和社會互動共同推動休閒生活和休閒文化的形成、發展。
國企工會應該對城市休閒生活和休閒文化的形成、發展有足夠的思想認識,正確看待城市員工在城市休閒生活和休閒文化的形成、發展過程中和社會的互動作用,充分認識到城市休閒生活和休閒文化形成、發展過程中對國企工會工作方式改革的推動作用,認識到在城市休閒生活和休閒文化形成、發展過程中國企工會工作方式多元化的必要性,積極參與城市休閒生活和休閒文化的形成、發展,和社會實現良性互動。在繼承國企工會工作的傳統方式方法和理念的基礎上與時俱進,探討國企工會工作在城市休閒生活和休閒文化的形成、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積極探索在城市休閒生活和休閒文化下國企工會工作的新途徑、新方式、新內容和有效載體,保證國企工會工作在城市休閒生活和休閒文化形成、發展過程中和社會同步發展,良性互動,根據和社會互動產生的城市休閒生活和休閒文化的理念、觀點探討實現國企工會工作多元化的有效方式。結合國企的實際情況認真分析和研究現實情況下不同層次員工的現實需求,除了原有的工會活動方式外,尋找國企工會工作在城市休閒生活和休閒文化的形成、發展過程中的途徑、方式、內容。在國企有經濟能力負擔的基礎上,鼓勵員工休假、休閒,積極支持和幫助員工實現休閒的願望,認真考慮員工帶薪休假、“五?一”、國慶、春節等長假和周末的不同休閒要求,探索向員工提供不同層次、多種方式的休閒方式,積極思考參與社會各種休閒方式的建設和管理的方式和途徑,保證國企員工在城市休閒生活和休閒文化的形成、發展過程中和社會同步發展,良性互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