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又名《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記》,未題撰者姓名。是現存最早將唐代玄奘法師取經事跡演為神話故事的作品。全書分17節,內容長短不齊,長者千餘字,短者不滿百字。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正文

說經話本。又名《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記》,未題撰者姓名。此書國內早已佚失,日本有兩種藏本:一題《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小字巾箱本;一題《新雕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記》,大字本。兩本文字相同,互有殘缺。1916年,羅振玉將兩種本子影印出版,介紹回中國。卷末有“中瓦子張家印”字樣,無刊刻年代。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說:“張家為宋時臨安書鋪,世因以為宋刊,然逮於元朝,張家或亦無恙,則此書或為元人撰,未可知矣。”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是現存最早將唐代玄奘法師取經事跡演為神話故事的作品。全書分17節,每節有一標題,與宋代諸宮調作品《劉知遠傳》標題方式相同;其中的詩都極通俗,並以詩代替書中人物的語言。從各節內容長短不齊,長者千餘字,短者不滿百字來看,此書可能是南宋說話人家數中“說經”一類的話本提綱。
書中第1節缺,從第2節起,敘述猴行者幻化白衣秀才,途遇玄奘,願保護他去取經。玄奘又得大梵天王賞賜隱形帽、金環錫杖和缽盂,取經途中遇白虎精、九條馗頭鼉龍、深沙神等妖魔,均被猴行者降伏;又經過鬼子母國、女人國、王母池、沉香國、波羅國、優缽羅國、竺國,終於取回5048卷經文。返回途中又得定光佛賜予多心經。師徒7人回長安,唐王親自郊迎,然後師徒得乘天宮降下的採蓮船仙去。書中的猴行者自稱是“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八百歲時偷吃十顆(蟠桃),被王母捉下,左肋判八百、右肋判三千鐵棒,配在花果山紫雲洞”,顯然已具有《西遊記》小說中孫悟空的坯形。書中的深沙神也頗似沙僧的形象。但所敘的玄奘法師,雖然也膽小怯懦,卻又顯得機智、隨和,富於人情味。如過王母池時,聽說猴行者曾在此偷過蟠桃,便饞涎欲滴,極力竄掇猴行者再去偷桃,反是猴行者說以前受過懲罰,“至今肋下尚痛,我今定是不敢偷吃也”,表現出玄奘風趣開朗的性格。此書雖然語言粗糙簡略,但個別地方也有相當生動細緻的描寫。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有1954年排印本和1955年影印本兩種版本流行。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