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數據類型》

《基本數據類型》

本詞條針對高一信息技術《程式的選擇結構—條件語句》內容章節,採用“問題解決教學”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思路明確,按照“引入--分析問題--設計算法--編定程式--選擇結構條件格式分析-關係運算符學習--實踐練習――交流評價--作業”的流程完成教學過程的設計。

【說明】:此教學設計任務由南京曉莊學院現代教育技術課程老師yqiong參與教師·維基星光計畫進行wiki教學而發布。此詞條為範例詞條,由張璐禎選定主題並負責、參與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所有同學協作共同完成!

《基本數據類型》-基本信息:

科目:信息技術教學對象:大學一年級
課時:2教學環境:計算機網路教室

《基本數據類型》-學習者特徵分析:

在第一章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經歷了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領略了用計算機解題的奇妙之道,感悟了程式設計是其中的關鍵環節,對程式設計已經產生一定興趣。

然而數據是程式的必要組成部分,是程式中被處理的對象,基本每一個程式在編寫的過程中多少會涉及到數據的定義,輸入或輸出,學生還沒有足夠的相關知識儲備

雖然作為高一年級的學生,我班的學生整體學習成績在年級中屬於中等,思維敏捷活躍,肯動腦筋,能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動手能力強,有獨立的思維能力,接授知識能力較強,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但是對於數據的分類還是有點混淆。

這樣主、客觀兩方面的因素造成在進行“設計算法”、“編寫程式”環節教學,會存在一定困難,難以深入開展下去。

《基本數據類型》-學習內容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c語言程式設計教程》中的第2章《基本數據類型》,是在上兩課時(2.1—2.2)學習程式與程式設計語言、c語言及其標準、c語言程式概要等基礎上,學習程式的基本數據類型,其中包含基本數據類型的特徵、數據常量、數據類型轉換。本節課所講的內容為計算機數據知識的基礎,只有理解並能熟練運用,才能將以後的學習內容理解透徹,所以本節課所講的內容對於學生是重要的。

《基本數據類型》-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了解每種數據的取值範圍,即數據類型是數值的一個集合;了解每種數據類型對應不同規格的位元組空間;了解各種數據類型之間的運算方式。熟悉數據的輸入輸出

2、過程與方法:

通過任務引導學生經歷分析問題、設計算法、編寫程式、調試程式、點評學生作業等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初步學會使用各種基本數據類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不同類型數據的輸入輸出及程式調試等過程讓同學們迅速了解各種數據類型的特點及使用方法,為他們以後學好電腦程式打下良好的基礎。
體驗信息技術蘊含的文化內涵,形成和保持對信息技術的求知慾,養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參與信息活動的態度。

《基本數據類型》-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1.理解基本數據類型的格式、功能、使用範圍。
2.掌握基本數據類型特徵、種類、轉換形式等程式設計語言的基本知識。

難點:熟練掌握各種數據類型的輸入輸出;在理解基本數據類型的基礎上,如何利用計算機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基本數據類型》-教學策略的選擇與設計

本節課主要採用了講授法,小組合作式,自主探究學習方法,任務驅動法,強化練習法等。

討論策略:學生之間分組多次討論,如討論各種數組的特徵及運算方法。這種策略提高了學習的氛圍,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競爭策略:由於多次分組討論,並按小組回答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必定會存在一種競爭心理。利用這種心理,可以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

講授策略:通過課堂常規的細緻的教學讓學生熟練掌握知識,並學會套用到生活之中。

實習作業策略:通過布置彈性作業,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
自我評價策略:學生在學習了此次課程之後,利用評價測量表進行自我評價。

《基本數據類型》—教學過程與媒體資源

情景引入

教師活動:教師概括上節課學習的內容,同時引出本節課內容。

學生活動:同學們迅速會議上節課內容。

老師活動:將學生劃分為各個小組,展示各種類型的數據並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發現各個數據之間的區別。

學生活動:迅速展開討論,找出數據之間的差別,對照書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問。

設計意圖:通過同學們積極的討論、思考,提高學習的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集思廣益,培養合作精神。並且讓同學們通過比較更多的記住各種基本數據。

媒體資源:課件,黑板。

新課探究—基本數據類型的特徵

教師活動:通過課件講解C語言中將要涉及的各類數據類型,簡單介紹他們的名稱和特點;說明數據中什麼是“定點”,什麼是“浮點”。

學生活動:通過小組討論數據定點表示和浮點表述的區別。

老師活動:對學生的討論內容進行概括總結,特別介紹整數中的有符號類型和無符號類型;介紹各種類型數據的寬度及取值範圍,提出相關問題。

學生活動:回答老師的提問,嘗試通過計算機檢測各種數據的寬度及取值範圍。

設計意圖:通過與學生分析問題,引導學生經歷分析問題,設計算法、編寫程式,高度程式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
媒體資源:幻燈,黑板,粉筆,計算機。

基本數據類型基本數據類型

新課探究—數據常量

教師活動:

(1)課件展示用變數存儲數據的方法。

(2)由整型常量的講解過渡到字元類型及其常量,實型常量符號常量 。
(3)著重詳細講解字元類型及其常量,了解字元數據與對應ASCII碼對應的東西。
(4)向同學們介紹幾個常用的轉義字元,並要求同學們能在自己的程式中靈活運用。
(5) 講解之後就這類數據提出一個小小的程式,有學生自己解決。

(6)觀看學生編寫的程式,適當做出點評。
學生活動:

(1)仔細看書,對書中的基礎知識在短時間內儘量掌握。

(2)分清幾種常用的轉義字元,並能靈活運用。
(3)練習老師布置的題目。
設計意圖:通過講解、練習、點評,讓學生充分理解並運用數據常量。
媒體資源:黑板、粉筆、課件

新課探究-數據類型轉換

老師活動:

(1)介紹數據類型轉化的幾個概念,引出不同數據類型之間的轉化。

(2)通過轉化中出現的問題提出隱式與顯示轉化之間的區別。

(3)向同學們展示一個關於職工信息輸入輸出的程式,讓同學們討論並解釋程式的輸出結果。

(4)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並進一步講解。

學生活動:

(1)同學之間展開討論,詳細了解該程式的執行過程。

(2)向老師解釋該程式,並提出自己的疑問。

設計意圖:
(1)通過探究,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將基本數據放在例題中進行講解,讓學生更容易理基本數據之間的轉換以及輸入輸出過程。
(3)提問的目的是為了加深學生對邏輯運行值的理解
媒體資源:幻燈,黑板,粉筆,計算機

拓展學習:

教師活動:
(1)布置自學:通過剛才的例題,我們知道了基本數據類型的特徵,並能夠自由轉化各種類型的基本數據,實現數據的輸入和輸出。可是我們都知道,有時候需要整理的數據並不會劃分好了給你,而是混雜在一起,現在我們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指導學生遵循分析問題,設計算法,編寫程式,調試運行這個步驟學習多種數據類型之間熟練轉化。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3)請某小組代表介紹小組的學習情況,並演示程式運行效果。請其他小組評價該小組學習效果。
(4)小結該小組學習效果。
學生活動:
(1)學生以小組形式按分析問題,設計算法,編寫程式,調試運行這個步驟學習基本數據類型自由轉化輸出。
(2)某小組代表講解自己小組的學習經驗,展示算法和程式代碼,並調試運行。
(3)學生對該小組學習形成、效果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
(1)將數據分散混放在一起,是問題難度加深,引起學生探索的興趣。
(2)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在已有科研部範圍內學習新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存疑設懸念

教師活動:剛才我們只是涉及到了各種類型的基本數據,但是,如果數據之間還有一定的運算關係,可能無法直接實現輸入輸出,該怎么辦呢?我們下節課會介紹C語言的流程控制。
設計意圖:留一個懸念給學生,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為下節課創造學習條件。
小結
教師活動
:小結本課時所學的內容:基本數據類型特徵,數據常量,基本數據類型之間的轉化、輸入及輸出。
生活動:學生與教師一起小結本課時內容。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對本課時個總結,進一步鞏固本課時內容。
課後拓展
師生活動:布置課外閱讀,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到下列網站進行學習,
http://www.enet.com.cn/eschool/video/vb/
設計意圖:提供好的網站讓有興趣的同學作進一步的學習。

以表格顯示教學過程與媒體資源

教學階段

老師活動

學生活動

創設問題情境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概括上節課學習的內容,同時引出本節課內容。

將學生劃分為各個小組,展示各種類型的數據並提出

問題,讓學生自己發現各個數據之間的區別。

同學們迅速會議上節課內容。
迅速展開討論,找出數據之間

的差別,對照書本,提出自己

的看法或疑問。

新課探究—基本數

據類型的特徵

通過課件講解C語言中將要涉及的各類數據類型,簡

單介紹他們的名稱和特點;說明數據中什麼是“定點”

,什麼是“浮點”。
對學生的討論內容進行概括總結,特別介紹整數中的

有符號類型和無符號類型;介紹各種類型數據的寬度

及取值範圍,提出相關問題。

通過小組討論數據定點表示和

浮點表述的區別。
回答老師的提問,嘗試通過計

算機檢測各種數據的寬度及取

值範圍。

新課探究—數據常量

(1)課件展示用變數存儲數據的方法。
(2)由整型常量的講解過渡到字元類型及其常量,實

型常量,符號常量。
(3)著重詳細講解字元類型及其常量,了解字元數據

與對應ASCII碼對應的東西。
(4)向同學們介紹幾個常用的轉義字元,並要求同學

們能在自己的程式中靈活運用。
(5)講解之後就這類數據提出一個小小的程式,有學生

自己解決。
(6)觀看學生編寫的程式,適當做出點評。

(1)仔細看書,對書中的基礎

知識在短時間內儘量掌握。
(2)分清幾種常用的轉義字元,

並能靈活運用。
(3)練習老師布置的題目。

新課探究-數據類型轉換

(1)介紹數據類型轉化的幾個概念,引出不同數據類

型之間的轉化。
(2)通過轉化中出現的問題提出隱式與顯示轉化之間

的區別。
(3)向同學們展示一個關於職工信息輸入輸出的程式

,讓同學們討論並解釋程式的輸出結果。
(4)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並進一步講解。

(1)同學之間展開討論,詳細

了解該程式的執行過程。
(2)向老師解釋該程式,並提出

自己的疑問。

拓展學習:

(1)布置自學:通過剛才的例題,我們知道了基本數

據類型的特徵,並能夠自由轉化各種類型的基本數據,

實現數據的輸入和輸出。可是我們都知道,有時候需要

整理的數據並不會劃分好了給你,而是混雜在一起,

現在我們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指導學生遵循分析問題,

設計算法,編寫程式,調試運行這個步驟學習多種數據

類型之間熟練轉化。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3)請某小組代表介紹小組的學習情況,並演示程式

運行效果。請其他小組評價該小組學習效果。
(4)小結該小組學習效果。

(1)學生以小組形式按分析問題,

設計算法,編寫程式,調試運行這

個步驟學習基本數據類型自由轉化

輸出。
(2)某小組代表講解自己小組的學

習經驗,展示算法和程式代碼,並

調試運行。
(3)學生對該小組學習形成、效果

進行評價。

存疑設懸念

剛才我們只是涉及到了各種類型的基本數據,但是,

如果數據之間還有一定的運算關係,可能無法直接

實現輸入輸出,該怎么辦呢?我們下節課會介紹C語

言的流程控制。

留一個懸念給學生,能激發學生的

求知慾,為下節課創造學習條件。

小結

小結本課時所學的內容:基本數據類型特徵,數據

常量,基本數據類型之間的轉化、輸入及輸出。

學生與教師一起小結本課時內容。

《基本數據類型》-教學流程圖:

教學流程圖1教學流程圖1
教學流程圖2教學流程圖2

《基本數據類型》-教學評價

學生自評表:

知識評價:
我知道了基本數據類型的特徵。□
我掌握了基本數據類型中常量的表示。□
我能夠實現多種基本數據類型之間的自由轉換。□
學生課堂表現評價 :
認真、積極、自信、善於與人合作、思維的條理性、思維的創造性
□□□□□□
能力評價:
和自己比,這節課我能拿個“”(A、B、C、D)。

教師評價:

課堂表現評價:

評價我的學生A(優秀)B(良好)C(合格)選答
學生對基本數據類型的理解表達清晰能基本描述不能描述
學生練習的完成情況全部能完成大部分能完成少部分完成
學生對討論交流的態度非常投入較積極應付式
學生們小組合作情況分工明確合作有效有合作,但分工不盡合理

知識內容掌握程度評價:
(1)編寫一個程式,輸入和輸出多種基本數據類型。
(2)編寫一個程式,對於不同常量的表示及輸出。
(3)編寫一個程式,實現多種數據類型之間的自由轉化。
彈性作業:(供學有餘力的同學課後研究)
設計一個程式,輸出由老師列出的一系列基本數據,並按一定的順序區分開來。

《基本數據類型》-備註與反思

本課時從設定學生的成績等級出發,通過講授法、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法等,讓學生經歷分析問題,設計算法,編寫程式,調試運行的過程,學習條件句的基本格式和運用。設定的問題簡單,能幫助學生克服胃難情緒論,又從最貼進學生的成績入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要注重個體差異,學生程式不一,接收能力也會不一,對學生的評價要求就不能一樣。當個別學生因能力問題不能及時完成學習任務時,也要根據學生的進度給予適當的肯定,以增加學生的自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