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之夜》

《埃及之夜》

《埃及之夜》由中國致公出版社2003年出版。

基本信息

簡介

《埃及之夜》描述了彼得堡詩人恰爾斯基因不願在世俗的社交界中沉淪而拒絕與其他文學家往來。一次,他結識了一位來自義大利的即興詩人,這位詩人由於生活貧因來到俄國。通過觀察,恰爾斯基既了解到他有著過人的天賦,又看到他身上庸俗的習氣。他決定幫助即興詩人舉辦一場成功的即興演出……

評價

普希金就像一部辭書一樣,包含著我們語言的全部定期,力量和靈活性。……在他身上,俄羅斯的大自然、俄羅斯的靈魂、俄羅斯的語言、俄羅斯的性格反映得那樣純潔,那樣美,就像在凸出的光學玻璃上反映出來的風景一樣。
——果戈理

普希金是將浪漫主義文學同現實主義文學相結合的奠基人,這種結合……賦予俄羅斯文學以特有的色調和面貌。
——高爾基

作者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

亞歷山大·普希金(1799—1837),19世紀俄國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和劇作家,俄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和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14歲開始發表詩作,一生創作十分豐富,作品在俄國文學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本人因此被稱作“俄國詩歌的太陽”、“俄國文學之父”。1837年去世。主要作品有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長詩《高加索的俘虜》、《茨岡人》,短篇小說《釋站長》,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杜勃羅夫斯基》等。

普希金作品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年6月6日/俄歷5月26日)出生於沙俄莫斯科,1837年1月29日逝世於聖彼得堡,是俄國著名的文學家、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及現代俄國文學的創始人。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同時也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準俄語的創始人,被譽為“俄國文學之父”、“俄國詩歌的太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