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之門》[雕塑]

《地獄之門》[雕塑]

羅丹在1880年接受了製作《地獄之門》的艱巨任務。雕刻家為此耗費了近20年的時光。他為了表現那些運動中的生命,雕塑了186個分別為情慾、恐懼、理想而不斷爭鬥、折磨自己的形象。這當中,有雄健的軀體,也有柔美的裸身,其中的主要形象後來成為獨立的作品。《思想者》便是其中最傑出的作品之一。

概述

《地獄之門》《地獄之門》

羅丹在1880年接受了製作《地獄之門》的艱巨任務。雕刻家為此耗費了近20年的時光。他為了表現那些運動中的生命,雕塑了186個分別為情慾、恐懼、理想而不斷爭鬥、折磨自己的形象。這當中,有雄健的軀體,也有柔美的裸身,其中的主要形象後來成為獨立的作品。《思想者》便是其中最傑出的作品之一。

羅丹在設計《地獄之門》銅飾浮雕的總體構圖時,花了很大的心血塑造了這一尊后來成為他個人藝術的里程碑的圓雕《思想者》,它是被預定放在未完成的《地獄之門》的門頂上的。後來獨立出來,放大3倍。最初羅丹給這尊雕像命名為《詩人》,意在象徵著但丁對於地獄中種種罪惡幽靈的思考。為了這個形象,羅丹傾注了巨大的藝術力量。

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個強有力的勞動男子。這個巨人彎著腰,屈著膝,右手托著下頜,默視下面發生的悲劇。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頭觸及嘴唇的姿態,表現出一種極度痛苦的心情。他渴望沉入“絕對”的冥想,努力把那強壯的身體抽縮、彎壓成一團。他的肌肉非常緊張,不但在全神貫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惱之中。他注視著下面所演的悲劇,他同情、愛惜人類,因而不能對那些犯罪的人下最後的判決,所以他懷著極其矛盾的心情,在那深刻的沉思中,體現了偉大詩人但丁內心的苦悶。這種苦悶的內心情感,通過對面部表情和四肢肌肉起伏的藝術處理,生動地表現出來,例如那突出的前額和眉弓,使雙目凹陷,隱沒在暗影之中,曾強了苦悶沉思的表情,有如那緊緊收屈的小腿肌腱和痙攣般彎曲的腳趾,有力地傳達了這種痛苦的情感。這種表面沉靜而隱藏於內的力量更加令人深思。

關於羅丹為什麼要用這尊粗壯結實的裸體形象來創造《思想者》,並準備把它安放在他的大件浮雕門飾《地獄之門》的頂上,不妨用羅丹自己的幾句話來解釋,他說:“一個人的形象和姿態必然顯露出他心中的情感,形體表達內在精神。對於懂得這樣看法的人,裸體是最具有豐富意義的。”

賞析

雕刻家在這件作品中,一方面採用了現實主義的精確手法,同時表達了與詩人但丁相一致的人文主義思想,他們對人類的苦難遭遇寄予了極大的同情和悲痛《地獄之門》和以前雕刻家所做的建築性裝飾浮雕均不同,那些都是按照故事情節把構圖分割規整,布局有條有理的,如吉貝爾蒂的《天堂之門》,即在兩扇門上分十個均等框格,每個框格中雕刻一個故事情節。而羅丹的《地獄之門》則是不規整的,整個門就是一個大構圖,只表現一個主題——地獄的主題:

“你們來到這裡,放棄一切希望!”“這裡,嘆息聲,抱怨聲,悲啼聲,在沒有星光的空氣裡面應和著……空氣裡面騷擾不已,永無靜寂,好比風卷塵沙,遮天蔽日。”(但丁《神曲·地獄篇》第三章)。

羅丹的《地獄之門》雖有著精心的構思和布局,但整體看去,它似乎鋪天蓋地而來,在門的每一空隙處都雕刻了被打下地獄的人們。由於平面上起伏交錯著高浮雕和淺浮雕,形成了繁複而變幻莫測的暗影,整個大門顯得陰森沉郁、充滿運動感,並仿佛響徹著地獄的嘈雜之聲。門楣上方,三個一模一樣向地獄之門低頭垂手而立的男性人體,非常自然地把觀者的視線引向其下的“地獄”。它們被稱為《三個影子》。門楣之下有一條橫幅,這是地獄的頂端和入口處,一群即將被天使打下地獄的罪人們做著最後的痛苦掙扎。在它的中央,坐著一個尺寸比周圍人體稍大的男人體,他正托腮俯視,陷入沉思,因此被稱為《思想者》。在橫幅的下面,門的中縫把構圖自然切割成左右兩半,但在內容上它們是整體的,描寫的是數不清的罪惡靈魂正在紛紛向地獄墜落,他們絕望而徒勞地哭喊掙扎著。其中唯一沉默著的卻是一個最痛苦的靈魂——正餓極瘋狂、欲吃自己兒子之肉的烏谷利諾……所有這些人物,都被羅丹雕刻成裸體。有人好意警告過他:不要再用裸體去激怒公眾了。但羅丹完全置之不理。在羅丹看來,若要表現人及其思想感情,唯一有表現力的就是人體。裸體雕刻和道德無關。它是藝術的一種語言,美的一種符號。現在,讓我們仔細欣賞一下《地獄之門》中的幾座主要雕像,並通過他們來理解整個《地獄之門》。

盤點著名的雕塑作品

雕塑是指以立體視覺藝術為載體的造型藝術。雕塑是造型藝術的一種。又稱雕刻,是雕、刻、塑三種創製方法的總稱。雕塑作品中不僅有美,更有無盡的現實意義,讓我們來盤點那些著名的雕塑作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