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佛教》

《圖解佛教》

《圖解佛教》是由田燈燃所作,於2007年9月1日由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是講述佛教相關事件的書籍。

作 者: 田燈燃
I S B N: 9787561340073
《圖解佛教》圖解佛教的封面

頁 數: 317
開 本: 大16開
封面形式: 簡裝本
出 版 社: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7-9-1

特點

本書的最大特點是採用了一種全新的“圖解”形式的編輯手法,可以讓您的閱讀變為一場輕鬆愉快之旅。其特點是:
①用更貼近生活的語言,為您解決宗教術語的限制和障礙。
②用圖像、流程表、表格將您的閱讀視角從線性的文字方式帶進三維的立體空間。
③將文字、圖表等豐富卻零碎的各種視覺元素,綜合成一個完整而有機的體系。

內容簡介

佛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並稱為當今世界的三大宗教。尤其是在亞洲,佛教具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可謂是東方文明的代表。比如,在中國佛教已經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三教合一)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中國的西藏地區更是如此,佛教的一支(藏傳佛教)早已溶入到藏族人的全部生活中了。從早到晚,從生到死,無不深深地烙上了佛教的印記。日本人口稠密,土地稀缺,但即使是在東京、大阪這樣的大城市裡卻有著許多占地極廣的佛教寺廟。據統計,現在一億兩千萬的日本人中,約有九千萬都是佛教徒。為什麼佛教這樣一個古老的宗教會在物質極其繁榮、信息飛速發展的21世紀繼續譜寫新篇,像一隻慾火重生的鳳凰般依舊翱翔於人們的心中呢?答案恐怕只能從佛教自身中去尋找。
佛教誕生於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他原是古印度的一個邦國——迦毗羅衛國的太子。因在一次出遊時分別見到人類的老、病、死等自然狀態,感到生命的無常和人世間的痛苦,遂而出宮修行,立誓拯救眾生脫離苦海。六年之後,喬達摩·悉達多覺悟了,自稱為“佛”。“佛”是梵語音譯,意譯為“覺者”或者“覺悟的人”,其所建立的宗教也因此被稱為“佛教”,意思是“使人覺悟的宗教”。因為喬達摩·悉達多是釋迦族人,所以人們也尊稱他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佛教思想博大精深、義理玄奧複雜,且極具思辨性,可謂是一部古代東方世界哲學的“百科全書”。與其它宗教相比,佛教具有如下特點:
《圖解佛教》佛教

首先,佛教是無神論。世界各大宗教無一不是宣揚神創論,即認為世界是由一個主神所創造的。但佛教卻從緣起的理論出發,認為世界只是在一系列的條件下自然生成的。當然,佛教中也有神的存在,但這裡的神已不是創造者,而只是一個被創造者。
其次,佛教主張眾生平等。佛教認為,既然世界只是一系列自然運動的產物,那么眾生自然與生俱來就是平等的。這與其它的許多宣揚不平等的宗教哲學也是具有進步意義的。
最後,佛教提倡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擺脫痛苦,獲得圓滿幸福,即“我命由我不由天”。
此外,早期佛教還不主祭祀、不拜偶像,以民間流行的語言傳教。總之,佛教發展到今天產生這樣的影響與上述這些特點是密不可分的。
中國在二十幾年的改革開放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繁榮、物質文明發展迅速。但也許這一切都來得太快也太深刻了,以至於大多數的人在思想上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他們在這絢爛的、充滿誘惑的物質世界面前徹底迷失了自己,找不到自己的歸宿,就像是片片浮萍,在物慾的海洋里隨波逐流。可時間久了,人們就會發現完全物化的生活並不美麗,而精神的歸宿則更容易使人獲得幸福。其實兩千多年以前,釋迦牟尼捨棄王位轉而追求一種心靈的寧靜就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於是,有些人猛醒了,他們開始換用一種現代的、辯證的眼光看待佛教,重新發現了佛教中對於我們現實生活所具有的積極的一面。無疑,這一發現的意義是巨大的。近年來,在社會上持續出現的佛教熱就是其中的一個表現。
如前所述,因為佛教思想博大精深、極具思辨性,況且還有大量艱深晦澀的宗教術語。所以往往使得許多初學者望而卻步。還有的人,甚至對佛教產生了誤解,這些對佛教的健康發展都是極為不利的。為了滿足現代社會的這種文化需要,我們編輯出版了這本《圖解佛教》,以使讀者在了解、學習佛教知識時少走彎路。
本書共分九章,以專題的形勢從九個方面對佛教做一個較全面的介紹。其中涉及到佛教發展的歷史、佛教的教義理論、僧侶的日常生活、佛教的藝術以及現代佛教國家的文化特點等內容。看完這九章,相信您就會對佛教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本書目錄

釋迦牟尼佛會
編者序:佛教對今天的意義
本書閱讀導航
第一章 佛教概說
一、佛教的成立
1.百家爭鳴:佛教產生的歷史背景
2.佛的故事:釋伽牟尼的一生
二、佛教的基本教義
1.四聖諦:佛說四條真理
2.緣起論:佛說世界的起源
3.五蘊論:佛說人體的構成
4.無常與無我:佛說世界的存在形式
三、佛教的發展
1.佛教的“根本分裂”與“枝末分裂”:部派佛教的產生

《圖解佛教》佛教石雕

2.新的思想潮流:大乘佛教的興起
3.龍樹與提婆:大乘中觀派的始祖
4. 瑜迦行派及其主要論師:大乘佛教的繼續發展
5.密宗:印度佛教最後的形態
第二章 佛教的傳播
一、北傳佛教
1.朝鮮的佛教
2.日本的佛教
二、南傳佛教
1.斯里蘭卡的佛教
2.緬甸的佛教
3.泰國的佛教
第三章 佛教的教義
一、佛教的世界觀
1.一切事物都是運動和變化的——空
2.世界並非神所創造——無神
3.眾生的宿命——輪迴
4.佛徒追求的終極目標——涅盤
5.什麼人才可以成佛——佛性
二、佛教的方法論
1.凡事不要極端——中道
2.佛怎樣對待難以回答的問題——無記
三、佛教的倫理思想
1.人人生而平等——卑賤生賢達
2.佛告訴我們要這樣生活——克己
3.佛教倫理中的善與惡
第四章 佛教的修行
一、佛教的修行
1.修行的目的——一切為了成佛
2.佛教的基本修行方法——“八正道”與“戒、定、慧”三學
3.大、小乘佛教的修持——三十七道品與十波羅蜜
4.修行的過程與結果——四向四果菩薩果位
5.密宗的修持總法 ——三密相應
6. 密宗的獨特修行方法(一)——身密
7.密宗的獨特修行方法(二)——口密
8.密宗的獨特修行方法(三)——意密
9.密宗修行的四個階段——四部瑜伽
二、佛教的戒律
1.佛教信眾的種類——四眾與七眾
2.比丘、比丘尼所持戒律——具足戒
第五章 佛教典籍
1.佛教典籍的基本分類——經、律、論三藏
2.佛典是如何形成的——四次集結
3.漢文大藏經的形成——翻譯與原創
4.原始佛教的經典——阿含類經
5.部派佛教的師論——眾說紛紜
6.大乘對佛教的創新——新經典的誕生
7.密宗的根本——《大日經》和《金剛頂經》
第六章 僧侶的日常生活
1.佛教徒名稱考——名目繁多
2.僧侶出家的條件、程式和儀式
3.僧侶的服飾——三衣為本
4.僧侶常用的道具
5.出家人一天的生活
6. 漢傳佛教的僧團制度——叢林法則
第七章 佛教的藝術
第八章 漢傳佛教
第九章 藏傳佛教
附錄

相關詞條

書籍 佛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