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2003年俄羅斯電影]

《回歸》[2003年俄羅斯電影]
《回歸》[2003年俄羅斯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本片是威尼斯金獅獎和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得主,也是導演的處女作。故事講述兩兄弟與父親失散多年後,某日一位男子突然出現,聲稱是他倆的父親,但兩兄弟對父親的記憶就只有一張10歲時的照片。他們與這位男子去到一個偏遠的小島,試圖尋找答案。於是三人一起踏上了一段為期七天的神秘旅程,在這段“重歸”旅途中父親的形象卻顯得如此專橫無理,最後父親在拯救小兒子時不慎意外身亡,兄弟倆只好將他埋葬在海中。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回歸》《回歸》

一對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的兄弟:伊凡和安德烈,在一次爭吵、追逐回家後,發現他們已經失蹤十二年的爸爸--一個只在一張褪色照片中出現過的男人突然回到家中。母親出於對兩個兒子教育的考慮,要求他們的父親和兒子們單獨相處幾天。於是晚餐之後,父子三人進行了一趟荒島之旅。

剛開始伊凡和安德烈不免都對能重新擁有父親感到好奇及興奮,但隨著旅程的行進,陌生父親漸漸顯露的專斷與暴躁,他只顧著看漂亮女人、脾氣不好、喜歡發火、蠻橫,要兩個孩子這樣那樣。最後還出爾反爾,居然中途讓他們自己回家。遇上一次又一次的困難時,老爸爸只是袖手旁觀,而且對兩個小孩老玩軍訓式的鍛鍊。倔強的幼弟對父親的行為非常不滿,以與父親唱反調為榮。他每時每刻都在反抗,都在爭取自己被愛的權利。

哥哥對父親的威嚴甚為崇拜,安德烈沒有去看父親表現出來的種種不是,父親中途要他們離開,他不是像伊凡那樣去責怪父親,而是在想是不是因為他做錯了事。不過他有個最大的毛病——毫無時間觀念,父親讓他去找一家餐館,結果他站在一家旅店門口傻看了三個小時。在表面平靜的荒島上,父子之間的矛盾一點都沒有緩和下來的意思,伊凡強烈的自我成長意識在每一次短暫的平靜中肆意滋生。最後不可挽回的結果終於發生了:為了抓住發了狂的伊凡,父親從燈塔上掉了下去。 

兩個小傢伙被這種突如其來的死亡震懾住了,恐懼和悲傷都還沒有來臨,這之前是異常的清醒。安德烈此時終於像一個哥哥了。雖然路途遙遙,但是他決定把爸爸搬回去。於是在長久的沉默中,兄弟倆艱難地挪動著父親的身體,直到上了船,直到過了海。但糟糕的事情再次發生,老爸的屍體最後還是隨船沉到水中。

失落的兄弟倆精疲力竭地回到車中,弟弟無意翻出那張褪色照片,可是那個原應存在爸爸位置的地方卻空無一人。而大兒子旅途過程中拍攝的很多張照片中也沒有任何一張出現過老爸的身影

導演介紹

《回歸》《回歸》
安德烈·薩今塞夫生於1964年,1990年畢業於莫斯科國立戲劇大學,主修表演,曾參與多部獨立電影的演員工作。2000年,擔任數部電視電影及連續劇導演,期間認識了電視台創辦人迪米哲里斯尼夫斯基,並邀請他開拍《回歸》。獲獎後,各地傳媒爭相採訪導演對此得意之作的看法時,他認為自己的詮釋會影響觀眾對該片的觀感並限制其想像力,所以拒絕回答相關問題,但由其親自撰寫的短文中指出,故事以寓言的方式透視人生的處境,觀眾只要循著這個方向欣賞,定會看出真正的意思。《回歸》是俄羅斯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個人執導的第一部電影。

幕後製作

影片有濃重的象徵色彩,表面上父子愛恨糾纏,但背後暗喻俄國人如何在家長制、極權的統治後步向民主的成長,但忽然間又要面對專權的重臨,不知如何自處,困惑兩難。本片帶有寓言式內容,蘊涵著蘇聯傳統的詩化電影韻味,而且還帶有神秘主義的神話意味,不但在影像風格上詩意盎然,充滿自然美感,而且折射出具深度和厚度的現實寓意。

本片是俄羅斯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個人執導的第一部電影。影片描述父子失散多年後再度面對彼此,所產生的親子衝突和情緒波動,讓人印象深刻。第一次參展就獲得第60屆威尼斯影展最高榮譽——金獅獎和最佳新人導演獎兩個獎項,世界各國電影界人士都對這位年輕導演驚艷不已!

《回歸》這部影片更被《紐約時報》評為:“……重新肯定及延續了塔可夫斯基所代表的俄國電影思維。”《洛杉磯時報》則認為這部電影是“電影中的經典……走進一個更深遠、更激昂的層次,遠遠超乎它表面所預示的。”

花絮

2003年6月25日(就在電影結束拍攝後不久),演員弗拉德米亞·沃洛迪亞·加林死在拍攝場景的同一個湖中。直到電影首映和後來在威尼斯電影節上大獲成功之後,他的死訊才被公布。

電影預算始終是一個秘密,雖然在一次採訪中,導演和製片人暗示成本至少低於五百萬美元。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還提到影片在威尼斯電影節被“發現”之前,製片方已經把成本賺了回來。

穿幫鏡頭

·連貫性:在島上,伊萬用繃帶綁著自己受傷的手,在接下來的鏡頭中,繃帶變到了他的另一隻手上。

一句話評論

影片中真正的回歸其實就是導演阿爾莫多瓦回歸到他16歲的夢想當中,通過影像拾起了童年生活中的碎片。
——《綜藝》雜誌

《回歸》講述了由佩內洛普·克魯茲出演的母親所受到的家庭危機的折磨,這雖是影片情節的支撐,但其可信度令人懷疑。——視覺周刊

在影片《回歸》中,場景總是在首都馬德里和西班牙郊區來迴轉換,而且每條街道、甚至每一個角落都充滿著炫目的色彩,使人感覺到處都充滿暴力、嫉妒和恐懼等種種不和諧的氣味。——紐約時報

獲獎情況

金球獎(GoldenGlobe)2004
最佳外語片(提名)
威尼斯電影節2003
SergioTrasattiAward安德烈·薩金塞夫
SIGNISAward安德烈·薩金塞夫
LuigiDeLaurentiisAward安德烈·薩金塞夫
GoldenLion安德烈·薩金塞夫
BestFirstFilm安德烈·薩金塞夫 棕櫚泉國際電影節2004
FIPRESCIPrize安德烈·薩金塞夫
凱撒獎2004
最佳外語片(提名)安德烈·薩金塞夫
Tromsø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2004
AudienceAward安德烈·薩金塞夫
ThessalonikiFilmFestival2003
ParallelSections安德烈·薩金塞夫
RussianGuildofFilmCritics(GoldenAries)2003
最佳攝影MikhailKrichman
最佳影片
RussianGuildofFilmCritics2003
BestDebut安德烈·薩金塞夫 MexicoCityInternationalContemporaryFilmFestival2004
最佳影片安德烈·薩金塞夫
LondonCriticsCircleFilmAwards(ALFSAward)2005
ForeignLanguageFilmoftheYear(提名)
Locarno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2003
GoldenLeopard(提名)安德烈·薩金塞夫
Ljubljana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2003
KingfisherAward安德烈·薩金塞夫
Gijón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GrandPrixAsturias)2003
最佳影片(提名)安德烈·薩金塞夫
Gijón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BestActor)2003
AleksandrNovototsky
VladimirMoiseyenko
最佳劇本
Gijón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2003
最佳男演員康斯坦丁·拉朗尼柯
SpecialJuryAward安德烈·薩金塞夫
最佳男演員弗拉迪米爾·加林
最佳男演員伊萬·杜布朗拉沃夫
FilmCriticsCircleofAustraliaAwards(FCCAAward)2004
BestForeign-LanguageFilm(提名)
FajrFilmFestival(CrystalSimorgh)2004
InternationalCompetition-BestFilm安德烈·薩金塞夫
CottbusFilmFestivalofYoungEastEuropeanCinema2003
AwardoftheEcumenicalJury安德烈·薩金塞夫
FeatureFilmCompetition安德烈·薩金塞夫
ChlotrudisAwards(ChlotrudisAward)2005
最佳攝影MikhailKrichman
BestMovie(提名)
ChlotrudisAwards2005
最佳導演(提名)安德烈·薩金塞夫
Camerimage(GoldenFrog)2003
(提名)MikhailKrichman
BusterInternationalChildren'sFilmFestival(Buster'sGrandPrix)2004
安德烈·薩金塞夫
AssociationofPolishFilmmakersCriticsAwards(GoldenReel)2005
BestForeignFilm

俄羅斯電影

新俄羅斯電影曾跌入空前的低谷。但近些年來,一些好影片開始出現,電影業狀態也比較活躍,這都算是復興的跡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