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纂要》

唐代分四時按月列舉應做事項的月令式農書。五卷﹐內春令二卷﹐夏﹑秋﹑冬令各一卷。《新唐書?藝文志》題唐韓鄂撰。鄂事跡不詳。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知道他是唐玄宗時宰相韓休之兄的玄孫。休卒於開元二十七年(739)﹐下距唐亡178年﹐因此推測該書約成於唐末﹐或唐末至五代初。
《纂要》共六百九十九條﹐除占候﹑擇吉﹑禳鎮等雜有迷信色彩的事條外﹐其餘事條約可分為五類﹕農業生產﹐包括糧食﹑油料﹑纖維作物﹑蔬菜﹑染料作物及其採制﹑蠶桑﹑果樹﹑竹木﹑茶﹑牧養﹑獸醫方劑﹑養魚﹑養蜂等﹔農副產品加工和製造﹐包括漚麻﹑動植物纖維織造和染色﹑釀造﹑制餳﹑制乳﹑油脂加工﹑澱粉加工﹑動物膠﹑食物藏和貯存等﹔器物修造﹐包括生產工具﹑武器﹑油衣及漆器﹑皮毛衣物﹑書畫﹑筆墨﹑日雜器用﹑修葺牆屋等﹔貨殖經營﹐包括農副產品買賣﹑高利貸等﹔醫藥衛生﹐包括藥用植物栽培和收集﹑藥劑﹑藥物保藏﹐潤膚等。第一類農業生產技術的內容所占比重最大﹐涉及農﹑林﹑牧﹑副﹑漁各個方面。這是自6世紀初《齊民要術》以後至12世紀初《陳農書》以前﹐六個世紀中僅見的一部記載詳備的農書﹐也是研究唐至五代農業技術發展史和社會經濟史的珍貴資料。
該書資料雖多采自《泛勝之書》﹑《四民月令》﹑《齊民要術》等書﹐但也有不少屬於始見的記載。如種木棉法﹑種菌法﹑種茶法﹑棗樹嫁接葡萄法﹑養蜂法等﹐都不見於前此農書。釀造技術方面﹐該書首次記載的乾制“醬黃”法及醬油的加熱滅菌處理法﹐是生化工藝發展史上的一項重要資料。有關藥用作物的栽培技術也是最早見之於該書。
《纂要》一書在中國早已佚失。1960年日本發現的1590年(明萬曆十八年)朝鮮刻本﹐是據北宋至道二年(996)刻本的傳抄本重刻﹐是目前傳世的一個早期刻本﹐1961年日本山本書店影印出版此本。1981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繆啟愉的《四時纂要校釋》﹐即據日本影印朝鮮本整理而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