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黑夜》

《唐朝的黑夜》

《唐朝的黑夜》是由魏風華所著的一部歷史類書籍。該書於2008年由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作者: 魏風華 著
出 版 社: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唐朝的黑夜》唐朝的黑夜

出版時間: 2008-8-1 字數: 230000 版次: 1 頁數: 279 印刷時間: 2008/08/01 開本: 16開 印次: 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801738042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歷史 >> 歷史知識讀物 >> 中國古代史 編輯推薦 饒有趣味的歷史書。盛唐文化的旁門解讀。筆墨觸及盛唐王朝的絕密隱私,講盡恐怖、星象、宮廷、盜墓、鬼怪等令人口張目瞠的詭異故事。或許只有這本書知道:唐朝的黑夜原來是這樣。
一部潛藏於中國歷史深處的詭異奇書《酉陽雜俎》,一部令中國的作家魯迅、周作人、王小波、李敬澤等人無限迷戀的唐朝黑夜之書,一部令英美著名漢學家李約瑟、謝弗等人無比推崇唐文化史書,一部令明代的文學家吳承恩擊節嘆服並成為《西遊記》寫作靈感發源的靈異之書,宮廷逸史,坊間秘事,星夜異象,盜墓奇聞,仙劍神俠,道術怪談,佛法靈錄。
讀者對象:1. 本書購買的群體相當廣泛,喜歡看恐怖和盜墓小說的人都會是購買對象。2. 中、大學生:書中的內容也是他們所喜歡的。3. 歷史和傳統文化愛好者,本書是中國誌異小說的翹楚,很多這方面的愛好者,都會有興趣購買。

內容簡介

《酉陽雜俎》是部潛藏於中國歷史深處的詭異奇書,它仿佛是一份內容豐富的唐朝晚報,內容涉及天文、地理、珍寶、科技、民俗、醫藥、礦產、生物、政治,仙、佛、鬼、怪、道、妖、人、動物、植物、酒、食、夢、雷、盜墓、預言、娛樂、刺青、壁畫以及超自然現象,可謂包羅萬象。該書有前卷20卷,續卷10卷,風格詭譎,內容更是聞所未聞,讀後令人或目眩神迷,或心也神往,或恍然大司,或戰慄不已。
本書的解讀者用好奇的眼光和詩化的文筆透視著唐朝的黑夜和發生在黑夜裡的驚悚和驚訝。將筆觸控入歷史的深處,像剝竹筍一樣將一段段的詭異進行層層析離,讓我們去親身感受唐朝夜下的冰涼和神秘,同時也讓這種詭異如那漆色的黑夜一般,飄散到每個讀者的心底……

作者簡介

段成式,唐代文學家,字柯古,臨淄人。系唐朝開國功臣段志玄裔孫。會昌三年(843),為秘書省校書郎,精研苦學秘閣書籍,累遷尚書郎、吉州刺史。大中七年(853)歸京,官至太常少卿,鹹通初年,出為江州刺史。免官後寓居襄陽,與溫飛卿余知古韋蟾周繇等時相唱和。鹹通四年(863)六月卒。博聞強記,能詩善文,在文壇上與李商隱、溫庭筠齊名。因三人均排行十六,故時人號其詩為“三十六體”。一生著述甚多,有《酉陽雜俎》20卷、《續雜俎》10卷、《盧陵官下記》20卷、《漢上題襟集》3卷、《鳩異》1卷、《錦里新聞》2卷、《破虱錄》1卷、《諾臬記》1卷。其《酉陽雜俎》為唐人筆記中著名作品,被後世譽為“小說之翹楚”。其所著詩詞,《全唐詩詞》和《全唐詩》中,收錄30多首;其所著文,《全唐文》中,收錄11篇。清人輯有《段成式集》。
其父段文昌,唐穆宗時(812~824)宰相,著有《食經》一卷。其子段安節,唐代音樂家,官朝議大夫,著有《樂府雜錄》《琵琶故事》各1卷。安節小段公路亦躋身文壇,著有《北戶雜錄》3卷。

目錄

第一章 諾皋記Ⅰ:凶靈與冥跡
第二章 諾皋記Ⅱ:詭幻之花
第三章 諾皋記Ⅲ:妖談錄
第四章 屍穸:盜墓
第五章 盜俠:仙劍奇俠
第六章 壺史:道術奇談
第七章 貝編:佛法記
第八章 天咫:星夜異象
第九章 談資:坊間秘事
第十章 廣知:唐朝逸史

媒體評論

此書或錄秘書,或敘異事,仙佛人鬼,以至動植,彌不畢載,以類相聚,有如類書……每篇各有題目,亦殊隱僻,如紀道術者曰“壺史”,鈔釋典者曰“貝編”,述喪葬者曰“屍穸”,志怪異者曰“諾皋記”,而抉擇記敘,亦多古艷穎異,足副其目也……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四十前讀段柯古的《酉陽雜俎》,心甚喜之,至今不變……
 ——周作人:《談鬼論》
無所不有,無所不異,使讀者忽而頤解,忽而發沖,忽而目眩神駭,愕眙而不能禁……
——(明)李雲鵠《酉陽雜俎序》
其收多詭怪不經之談、荒涉無稽之物,而遺文秘籍亦往往錯出其中,故論者雖病其浮誇而不能不相徵引,自唐以來推為小說之翹楚……
——(清)紀曉嵐:《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本陽雜俎》是一本秘密的書,經有一種魔鬼的性質,它無所不知,它收藏了所有黑暗、偏僻的知識……
——(當代文學批評家)李敬澤:《黑夜之書》

書摘插圖

第一章 諾皋記Ⅰ:凶靈與冥跡
恐怖夜
在《酉陽雜俎》中,記鬼怪故事的被歸在“諾皋記”門下。何為“諾皋”?這兩個字非常奇僻隱秘,很少在中國古代的典籍中出現。有人稱是道教用語,指的是太陰神(注意:非太陽神),宋人吳曾在《能改齋漫錄》中有此說法。他依據的是東晉葛洪在《抱朴子》中的記載:“諾皋,太陰將軍……”也有人說,此二字並無實際意義,只是一種具有玄奇色彩的文字拼接。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用了“諾皋記”,在這一門類下記載了眾多鬼怪故事,使其二字更為詭異。下面就有這樣一則故事,它帶有典型的《酉陽雜俎》風格:事件恐怖,敘述詭異,凶兆連現,令人毛骨悚然:
大曆中,有士人莊在渭南,遇疾卒於京,妻柳氏因莊居。一子年十一二,夏夜,其子忽恐悸不眠。三更後,忽見一老人,白衣,兩牙出吻外,熟視之。良久,漸近床前。床前有婢眠熟,因扼其喉,咬然有聲,衣隨手碎,攫食之。須臾骨露,乃舉起飲其五臟。見老人口大如簸箕,子方叫,一無所見,婢已骨矣。數月後,亦無他。士人祥齋,日暮,柳氏露坐逐涼,有胡蜂繞其首面,柳氏以扇擊墮地,乃胡桃也。柳氏遽取玩之掌中,遂長。初如拳,如碗,驚顧之際,已如盤矣。暴然分為兩扇,空中輪轉,聲如分蜂。忽合於柳氏首,柳氏碎首,齒著於樹。其物因飛去,竟不知何怪也。
在故事中,先是講到這家的男主人突然遇疾猝死長安,為故事籠罩上一層陰沉的背景。隨後一系列詭異的事情發生了:先是男主人在渭南莊園中的兒子於夏夜“恐悸不眠”,似乎在窗外看到了什麼。果然,午夜後有一個白衣獠牙者出現在屋裡,先是默默地望著,然後逼近床頭,有女婢在一旁熟睡,白衣撩牙者遂掐住女婢的脖子,一點點把她吃得露出骨頭,後又吞噬其五臟。此時孩子被驚醒,可以想像當時的場面,聽得驚叫一聲。等孩子的母親柳氏跑進來時,屋子裡除了她兒子和女婢的一堆骨頭外,什麼都沒有。事情並沒有結束。幾個月後,柳氏祭奠丈夫,完事後已是傍晚,突有胡蜂飛來,柳氏將其擊落,拾起來一看是胡桃,正在端詳著,胡桃一下子變大如磨盤,分為兩扇,在空中迅速鏇轉,隨後猛地合擊柳氏的腦袋,其頭粉碎,旁邊的樹上都連肉帶血地掛著柳氏的牙齒……
暗夜中的獠牙老人是誰?那類似於球形閃電的東西又是什麼?
在我們的傳統印象中,唐朝是明麗的,而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則為我們開啟了另一道大門,進入這道大門後,你發現的是一個黑暗、恐怖、充滿詭異事件的唐朝,一如此故事。在唐朝,涉及鬼怪的作品分為兩類,一是純正的“志怪筆記”,如《酉陽雜俎》、《宣室志》、《錄異記》;二是新誕生的一個品種“傳奇”,如《傳奇》、《甘澤謠》、《三水小犢》、《玄怪錄》。前者的特點是篇幅不長,不進行人物形狀的塑造,不賦予鬼怪太多的人性化因素,但越是這樣就越有味道;而後者的特點是故事篇幅長,多有單篇作品,注重細節描寫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這已是小說的路數了。到了後來蒲松齡寫《聊齋志異》時,實際上走的並不是志怪筆記的路子,而是傳奇的路子,儘管故事曲折,人物性格突出,但恐怖和奇幻色彩已大不如唐朝的志怪筆記了。稍晚些的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雖模仿志怪的路子,但由於仍加入了人情世故,所以讀起來依舊乏味。所以,周作人在《談鬼論》中有這樣的說法:“我對於鬼的故事有兩種立場不同的愛好。一是文藝的,一是歷史的。關於第一點,我所要求的是一篇好故事,意思並不要十分新奇,結構也無須怎么複雜,可是文章要寫得好,簡潔而有力。其內容本來並不以鬼為限,自宇宙以至蒼蠅都可以,而鬼自然也就是其中之一。其體裁是,我覺得志怪比傳奇為佳,舉個例來說,與其取《聊齋志異》的長篇還不如《閱微草堂筆記》的小文,只可惜這裡也絕少可以中選的文章,因為裡邊如有了世道人心的用意,在我便當作是值得紅勒帛的一個大瑕疵了,四十年前讀段柯古(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心甚喜之,至今不變,段君誠不愧為‘三十六’之一,所寫散文多可讀……此外如舉人孟不疑、獨孤叔牙、虞侯景乙、宣平坊賣油人各條,亦均有意趣。蓋古人志怪即以此為目的,後人則以此為手段,優劣之分即見於此,雖文詞美富,敘述曲折,勉為時世小說面目,亦無益也。”
陰陽路
在《酉陽雜俎》所記的下面這個故事中,段成式順便提了一下他的同行——中唐時代的另一位幻想小說家李公佐。李公佐所寫的《南柯太守傳》被認為是中國古代夢境小說的第一代表作。關於《南柯太守傳》的故事,人們已經是很熟悉了:中唐時期的一個午後,有叫淳于棼的,與朋友在宅旁古槐下喝酒大醉,恍惚間被一使者迎至槐安國,官至南柯太守,又招為駙馬,騰達數十年。後檀蘿國進攻槐安國,淳于棼作戰失利,加之公主新亡,榮華散盡,最終被遣返回鄉——夢醒後,淳于棼發現剛才喝酒的朋友還在槐樹下醉臥,此時太陽尚未落山。所謂人生如夢,一如南柯。
李公佐大曆中在廬州,有書吏王庚請假歸。夜行郭外,忽值引騎呵辟,書吏遽映大樹窺之,且怪此無尊官也。導騎後一人,紫衣,儀衛如節使。後有車一乘,方渡水,御者前白:“車軥索斷。”紫衣者言:“撿簿。”遂見數吏撿簿,日:“合取廬州某里張某妻脊筋。”乃書吏之姨也。頃刻吏回,持兩條白物,各長數尺,乃渡水而去。至家,姨尚無恙,經宿忽患背疼,半日而卒。
說的是李公佐於唐代宗大曆年間為官廬州,其手下有一小吏名叫王庚。一日,王庚因事請假回家,夜行官道,突遇一隊人馬,大聲呵斥行人迴避,王庚遂躲在一棵大樹後窺視,心裡嘀咕:這個地方,哪來的顯赫官員?正想著,只見前面的人馬分開,後面出現一個身著紫衣的人,乘於馬上,看不清面目。他左右的儀仗和侍衛很是威嚴。這支隊伍很長,後面還有一車輛,正在渡過一處淺流。此時,忽有侍衛跑到紫衣人身前說:“車鞠(夾馬頭的器具)上的繩索斷了,車輛難以過河。”紫衣人聽後,徐徐道:“取生死簿來。”侍從取出一個冊子,呈至紫衣人面前,後者翻看了一下,說:“廬州有張某,取其妻背上之筋。”躲在樹後的王庚大驚,因為他們說的那張某之妻,正是他家大姨。驚恐間,卻見那紫衣人的侍從已經回來了,手裡拿著兩條長達數尺的條狀白物,一如人筋。紫衣人說:“拿去把車鞠上斷的繩索換下來。”
在王庚的注視下,那隊人馬繼續前行,不一會兒後面渡水而過的車輛也跟了上來。王庚閉上眼睛,倒吸口涼氣。他擦了擦眼睛,再向那幽暗的官道望去,一個人也沒有了。難道剛才出現了幻覺?在恍惚與驚恐間,王庚行至家中,看到他大姨健在,並無異常情況發生。一家人吃飯時,王庚未敢把他離奇的遭遇講出來,但在當天晚上他大姨忽喊背疼,轉天便死去了。
顯然,李公佐手下的小吏王庚在回家時不慎踏上了傳說中人鬼並行的陰陽路。
王庚撞鬼的故事結束了,但其上司李公佐的故事還未結束。在這則故事中,透露出一條極有價值的信息:作為唐朝最重要的幻想小說家之一,李公佐是甘肅人,被認為去世於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但其出生時代一直是個謎。過去人們一直認為他生於唐代宗大曆年間(766年至779年),甚至有人肯定地稱其生於大曆五年(770年),而依段成式在本故事中的記載,在大曆年間李公佐已在廬州為官了。由此判斷,他肯定生於大曆元年(766年)之前。當然,李公佐在廬州為官,還沒到市長級別的,也就是市長手下的一個幕僚。李公佐的一生似乎一直在兩個點之間徘徊:一是漫遊。長沙、南昌、蘇州、杭州、南京,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二是做他人的幕僚。李本是進士出身,如善於經營,應該有所發展,但作為一個幻想小說家,他顯然不精通為官之道,一生仕途不順。在他生命的更多的時間裡,只是在他人的幕府中工作,在業餘時間寫些志怪傳奇故事。在廬州之外,他還做過江南西道(洪州,即南昌)觀察使的判官,以及江淮從事一職。在唐武宗時代,李公佐雖做到了揚州錄事參軍,但很快唐宣宗即位,因莫名地受牽於“牛李黨爭”,最後被罷官,爾後不知所終。
關於李公佐的故事,就是這些了。他的朋友不是很多,交好的,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簡算一個。而李公佐本人所著,除了《南柯太守傳》外,現在可以看到的還有《廬江馮媼傳》、《謝小娥傳》、《古岳瀆經》。其中,最著名的是《謝小娥傳》。後來,李復言在《續玄怪錄》中對這個主題為報仇的故事有所擴展,明末暢銷書作家凌漾初更是在《初刻拍案驚奇》中進一步演繹了該故事:“李公佐巧解夢中言,謝小娥智擒船上盜”。
唐朝畫皮
按照《酉陽雜俎》“諾皋記”一門中所記,唐德宗貞元年間,長安以西望苑驛,有百姓王申,其人樂善好施,在路邊廣植榆樹,成林成蔭,為行旅遮風蔽日;又在住所旁建了幾間茅屋,盛夏時供行人歇腳,並置辦漿水、果子,很是熱心。他有一男孩,一十三歲,每每負責伺候客人。此日午後,有一女子求水,男孩於是將其引進門來。女子身著綠衣,戴白巾,說:“我家住在此地以南十餘里處,夫死無兒,今喪期已滿,去馬嵬坡親戚家,從這路過,討些吃的。”女子容貌美艷,言語明快,舉止可愛。
王申遂留之吃飯,說:“今晚你可以住在這裡,明天一早趕路,落日時可抵達馬嵬坡。”
女子欣然從之。吃飯後,王申之妻將那女子帶到後堂,呼之為妹,叫她幫自己做衣服。女子所縫做之衣,針腳細密,不是一般人能做出的。王申夫婦很是驚異,其妻猶喜歡那女子,戲言道:“你既然沒有至親了,能做我的兒媳婦嗎?”
女子笑道:“我身孤苦,現願聽您的安排。”
當天,女子與王申的兒子就成婚了。當時正是酷暑,入洞房後,女子告誡王申的兒子:“最近聽說盜賊很多,不可開門而睡。”說著,她意味深長地看了王申的兒子一眼,用巨棒將門頂住……
到了後半夜,王申之妻突然被噩夢驚醒,在夢中,其子披著頭髮哭訴:“母親,孩兒快被鬼吃盡了……”
王妻將所夢之事告訴王申,後者很不耐煩:“你得了個這樣好的兒媳婦,難道是喜極而說夢話嗎?呵呵!”
王妻只好躺下接著睡,隨後又夢到兒子的哭訴。驚醒後告訴王申,這時候王申也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馬上跟妻子下床,舉著蠟燭去兒子的房間。來到門口,二人呼喊兒子和那女子,裡面一無聲音,死一般寂靜。王申大呼“不好”,將門撞開,剛一開門,裡面忽地竄出一物,圓眼利齒,其身暗藍,一如厲鬼,猛然而去。此時,王申之妻已經嚇得癱於門口,王申哆嗦著進了屋子……原文記述如下:
貞元中,望苑驛西有百姓王申,手植榆於路傍成林,構茅屋數椽,夏月常饋漿水於行人,官者即延憩具茗。有幾年十三,每令伺客。忽一日,白其父:“路有女子求水。”因令呼入。女少年,衣碧襦,白幅巾,自言:“家在此南十餘里,夫死無兒,今服喪矣,將適馬嵬訪親情,丐衣食。”言語明悟,舉止可愛。王申乃留飯之,謂曰:“今日暮夜可宿此,達明去也。”女亦欣然從之。其妻遂納之後堂,呼之為妹。倩其成衣數事,自午至戌悉辦。針綴細密,殆非人工。王申大驚異,妻猶愛之,乃戲日:“妹既無極親,能為我家作新婦子乎?”女笑日:“身既無托,願執粗井灶。”王申即日賃衣貰禮為新婦。其夕暑熱,戒其夫:“近多盜,不可辟門。”即舉巨椽捍而寢。及夜半,王申妻夢其子披髮訴曰:“被食將盡矣。”驚欲省其子。王申怒之:“老人得好新婦,喜極囈言耶!”妻還睡,復夢如初。申與妻秉燭呼其子及新婦,悉不復應。啟其戶,戶牢如鍵,乃壞門。闔才開,有物圓目鑿齒,體如藍色,沖人而去。其子唯余腦骨及發而已。
禪定寺歌伎
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夏,太平公主網羅宰相竇懷貞、蕭至忠、岑羲、崔浞,想發動政變,廢掉唐玄宗,學著母親武則天的樣子弄個女皇噹噹。但她的對手畢竟不是武則天時代的一樹軟柿子,而是手腕比他更硬的唐玄宗李隆基,這李三郎可不是吃素的,尤其年輕時,頗有些李世民的味道,哥們兒搶先下手,率另一名宰相郭震、龍武將軍王毛仲、內宦高力士、殿中監姜皎等人起事平亂,蕭至忠、岑羲被殺,竇懷貞和太平公主自殺,崔浞被流放。從此以後,這無限江山穩當如磐,開元盛世由此到來。當時,追隨皇帝平叛的各位骨幹,均獲得封賞,其中姜皎因功封楚國公,後升任太常卿,極受皇恩。本故事所涉及的,正是此人。
開元時代,歌舞昇平,宴會多多,寺院也不例外。這則關於姜皎的故事,就發生在長安最負盛名的禪定寺。禪定寺位於永陽坊,在唐朝時與弘福寺並稱首都兩大寺院。在《長安志》中曾這樣記載:“天下伽蘭之盛,莫與此寺為比。”該寺香火綿延唐朝,即使在武宗滅佛時,也未被毀掉。有一大,姜皎去禪定寺參加一個夜宴。在飯局上,按照老規定,大家一邊飲酒,一邊欣賞歌舞。在表演節目的歌伎中,有一女,梳著流行的墮馬髻,貌美絕倫,引得姜皎不時愣神兒,問身邊的官員A:“此女叫什麼?”
冒員A搖搖頭,問官員B,後者也說以前沒見過。姜皎感到好奇,禪定寺的飯局他總參加,跟那些歌伎混得也很熟了,怎么獨不認得眼前這位美女呢?在觀看那女子跳舞時,姜皎發現,該女子不時地凝視著他。過了一會兒,姜皎發現,那女子不是有時凝視於他,而是自始至終凝視於他,尤其是在舞動長袖,轉身回首時,那一瞥更是滿帶深情。姜皎望著那張臉,那是一張多么美麗而白晳的臉,白晳得沒有血色。望著望著,不知道為什麼,姜皎意出了一身冷汗。正在這時,那女子一路舞動著,捧得美酒獻於案前,姜皎笑了一下,一飲而盡。那女子仍面無表情。

書摘與插圖

《唐朝的黑夜》插圖

相關詞條

歷史 唐朝 黑夜

相關資料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30875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