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醫屢試屢效方》

《名老中醫屢試屢效方》

《名老中醫屢試屢效方》是張棟編著的醫學類作品,由人民軍醫出版社在2009年1月1日出版。該書是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傳承叢書之一。內容豐富,實用性強,適合各級中醫師、中醫院校師生閱讀參考。

基本信息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內容簡介

名老中醫屢試屢效方》按病證分類,精心輯錄了名老中醫臨床長期套用的屢試屢效驗方,主要介紹了名老中醫驗方的主治套用及心得體會,讓讀者得以領會名老中醫的組方用藥獨到之處。大部分驗方附以具體病例,以便於讀者對該驗方的領會運用。驗方作為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的重要載體,在中醫學術經驗傳承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編輯推薦

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和監證經驗是中醫藥學術特點,理論特質的集中體現,是中醫藥學這個偉大寶庫中的一筆寶貴財富。是中醫繼承工作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名老中醫效方驗方不僅是中醫理論的有力驗證,也是名老中醫傳承、發揚中醫理論的有效載體。

目錄

第1章內科病證
風寒表證——葛蘇湯王逢寅方)
四時感冒-青瘟湯(姚樹錦方)
暑天感冒——清暑退熱飲(鮑正飛方)
體虛易感——扶正解表湯(臧堃堂方)
外感熱病——通變柴胡湯李紹南方)
濕溫——藿朴清震湯趙炯恆方)
脾咳——理飲湯(張錫純方)
咳喘——九寶降氣湯楊介賓方)
咳喘——溫肺逐飲湯(楊百茀方)
咳喘痰——三拗射膽湯(董漱六方)
咳喘痰——麻黃合劑(王渭川方)
痰喘——五子定喘湯(祝諶予方)
哮喘——哮喘必止方(董漱六方)
哮喘——截喘湯(姜春華方)
虛證哮喘——食果丹(張百慶方)
慢性支氣管炎——慢支方(張海峰方)
慢性支氣管炎——佛耳草湯(陳孝伯方)
慢性支氣管炎——四子養親湯(曹玉山方)
急慢性支氣管炎——咳喘七子湯(臧堃堂方)
肺癆——雙百膏(秦增壽方)
懸飲——源堤歸壑湯(焦樹德方)
冠心病——保元養心湯(袁海波方)
冠心病——舒心湯(楊培君方)
冠心病心絞痛——通陽宣痹旋氣方(張鸛一方)
早搏——益心湯(李輔仁方)
心律失常陽虛型——韞陽復脈湯(張志鈞方)
病毒性心肌炎——四參安心湯(張學文方)
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組方(周信有方)
病態竇房結綜合徵——病竇方(周信有方)
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方(楊牧祥方)
高血壓病——桑菊平肝湯(楊介賓方)
高血壓病——于氏鎮肝熄風湯(於己百方)
眩暈——平肝清暈湯張子琳方)
眩暈——益氣清眩湯(孫伯楊方)
眩暈——定眩飲(姚樹錦方)
眩暈——補腎化痰湯(鄭紹周方)
眩暈等——益氣聰明湯金壽山方)
低血壓病——低血壓方(周信有方)
頭痛——慢性頭痛方(陳寶田方)
偏頭痛——偏頭痛基本方(楊繼蓀方)
中風——滋陰清肝湯(張殿隆方)
中風中經絡一恿絡活血湯(王季儒方)
中風中經絡——通絡益氣湯(王季儒方)
中風中臟腑——鎮肝益陰湯(王季儒方)
中風中臟腑——固脫保元湯(王季儒方)
中風偏癱——通絡復癱湯(邱幸凡方)
腦病——烏龍丹(臧堃堂方)
慢性腦病——三黑榮腦湯(謝海洲方)
血管性痴呆——醒腦湯(陶根魚方)
震顫麻痹——通絡定顫湯(楊百茀方)
癇證——安神定癇湯(成孚民方)
癲癎——金棗代赭湯(王以文方)
癲癎——癲癎丸(何任方)
神經衰弱——挹神湯(焦樹德方)
情志相關病——八味解郁湯(黃煌方)
情志相關病——八味除煩湯(黃煌方)
狂證——增損旋覆代赭湯(武九思方)
郁證——菖蒲鬱金湯、溫膽湯化裁方(吉良晨方)
失眠——神經衰弱失眠驗方(施今墨方)
失眠——血行不暢之失眠驗方(施今墨方)
失眠——氣機不暢之失眠驗方(施今墨方)
頑固性失眠——調燮陰陽湯(張鸛一方)
神經衰弱——柴胡棗仁湯(謝海洲方)
胃脘痛——疏肝和胃散(裘吉生方)
胃脘痛——三合湯(焦樹德方)
胃脘痛——胃脘痛基本方(於慎中方)
胃脘痛——調氣湯(張其昌方)
消化性潰瘍——潰瘍方(周信有方)
胃炎——楂梅益胃湯(廖金標方)
胃炎——清中消痞湯(李壽山方)
慢性胃炎——于氏萎胃寧(方)
膽汁反流性胃炎——膽胃湯(鍾堅方)
慢性淺表性胃炎——慢胃平(張鏡人方)
萎縮性胃炎——益胃平萎湯(周信有方)
慢性萎縮性胃炎——萎胃安(張鏡人方)
慢性腹瀉——仙桔湯(朱良春方)
腹瀉——潰瘍性結腸炎(王國三方)
腹痛泄瀉——香姜紅糖散(張志遠方)
結腸炎——烏梅敗醬方(路志正方)
便秘——平肝和胃方(王鵬飛方)
習慣性便秘——扶脾益腎潤腸方(張鸛一方)
肝炎——舒肝化癥湯(周信有方)
肝炎——茵陳消黃湯(薛泱洪方)
B肝——犀澤湯(顏德馨方)
慢性肝炎——護肝湯(張琪方)
肝炎肝硬化——疏肝化瘀湯(劉學勤方)
肝硬化——化瘀消癥湯(謝兆豐方)
肝硬化腹水——肝硬化腹水方(張夢儂方)
肝硬化腹水——蘭豆楓楮湯(鄒良材方)
肝硬化腹水——蒼牛防己湯(方藥中方)
肝硬化腹水——利水消臌湯(喬保鈞方)
肝硬化腹水——通利散結活血湯(喬保鈞方)
脂肪肝——化脂腹肝湯(張瑞霞方)
脂肪肝——蒲黃降脂湯(臧堃堂方)
脂肪肝——脂肪肝經驗方(林鶴和方)
慢性肝病——新訂雞脛湯(葛仰山方)
膽病——利膽湯俞尚德方)
膽病——清膽排石湯(臧堃堂方)
結石——軟堅湯孫一民方)
尿路結石——消堅排石湯(張琪方)
水腫——泄洪飲陳潮祖方)
陰水——消水腎愈湯(宋文耀方)
特發性水腫——開郁消脹湯(呂承全方)
淋證——清熱通淋湯(張子琳方)
腎病——龍芪魚草湯(楊景柱方)
尿路感染——利濕通淋湯(臧堃堂方)
乳糜尿——乳糜尿經驗方(張羹梅方)
慢性腎炎——戴氏經驗方(戴希文方)
腎病綜合徵-青解腎康靈(曾章超方)
慢性腎功能不全——灌腸方(張琪方)
尿毒症——尿毒症方(謝海洲方)
高脂血症——決明子飲(張琪方)
糖尿病——降糖對藥方(祝諶予方)
糖尿病並發腦血管病——清化復陰湯(廖金標方)
旭痹——補腎祛寒治虺湯(焦樹德方)
旭痹——補腎強督治尫湯(焦樹德方)
旭痹——補腎清熱治尫湯(焦樹德方)
寒濕痹痛——韞經止痛散(楊介賓方)
第2章婦科病證
第3章兒科病證
第4章男科病證
第5章外科病證
第6章五官科病證
第7章皮膚科病證
第8章其他病證

前言

名老中醫是將中醫藥學基本理論、前人經驗與臨床實踐相結合,解決臨床疑難問題的典範,代表著中醫學術和臨床發展的最高水平。他們的學術思想和臨證經驗是中醫藥學術特點、理論特質的集中體現,與浩如煙海的中醫古籍文獻相比,它們更加鮮活,更具實用性,是中醫藥學這個偉大寶庫中的一筆寶貴財富,必須要讓其得以繼承,並發揚廣大。因此,開展名老中醫學術思想、經驗傳承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名老中醫學術思想、臨證經驗研究,是中醫繼承工作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繼承是我們首先需要做好的重要的基礎工作。繼承是為了更好地創新,繼承是創新的基礎和前提,如果不能很好地繼承,創新就會成為無源之水。這是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佘靖在“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畫“名老中醫學術思想、經驗傳承研究”課題啟動會上的講話所強調的。
中醫的精髓是“辨證論治”,包涵了名老中醫的診法、辨證、處方、用藥經驗等。其中,名老中醫效方驗方是中醫理、法、藥綜合運用的具體反映形式。它不僅是中醫理論的有力驗證,也是名老中醫傳承、發揚中醫理論的有效載體。加強名老中醫驗方的學習和研究,領略並掌握中醫處方里所蘊涵的學術內涵、臨證思路,乃是中醫業者拓展臨證診治思路,提高中醫臨床水平有效途徑。
驗方能經得起臨床實踐的反覆驗證。本書所輯錄的驗方均經名老中醫或其學術傳人、其他醫師反覆驗證,臨床可謂是屢試屢效。讀者應在辨證論治原則的指導下,有是證用是方,借鑑名醫處方用藥思路,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而不可盲目照搬照用,以免貽誤病人。

精彩書摘

【加減】若咳嗽痰多,舌苔厚膩者加冬瓜仁、白朮、桔梗以健脾祛濕,清肺化痰;咳喘較甚者加紫菀、款冬花、前胡、桑白皮以降氣平喘,止咳化痰;痰涎壅盛,大便不通者,加葶藶子、白芥子、桃仁以瀉肺滌痰,潤肺通便;胸痛氣塞者,加瓜萎皮、鬱金以寬胸理氣,通絡化痰:痰色轉黃,口乾渴者,去麻黃,減乾薑用量,加川貝母、天花粉以清肺生津,化痰止咳。
【驗案】王某,男,59歲。1992年2月21日診。咳喘20餘年,每於冬春加重,久治不愈。近因感冒而咳喘加重,尤以夜間至凌晨為甚,不能平臥,咳吐白黏痰,口乾而不欲飲,後背及下肢發冷、惡寒。舌質暗淡苔白厚,脈弦滑。此乃宿有寒飲貯肺,復加風寒襲肺,痰氣相觸而發咳逆喘息。治以溫肺散寒,化痰止咳。投溫肺鐲飲湯:細辛3g,法半夏、紫蘇子、杏仁、枳殼、厚朴各10g,乾薑、五味子、甘草各6g,茯苓、麥冬各15g。服7劑後,咳喘大減,夜能安臥入睡,惟偶咳白黏痰。遂於上方加陳皮、桑白皮、炙紫菀、炙款冬花各10g,再進7劑,咳喘平息而愈。
【體會】本方服法尤具特點,慮其咳喘日輕夜甚,故除日服2次外,擇夜間陰寒之氣較甚,陽氣較弱之時,臨睡前加服1次,以加強助陽散寒,溫化痰飲之效。本方證辨證關鍵是要掌握寒飲阻肺,反覆咳喘,痰質清稀,形寒肢冷的病症特點,若屬痰熱咳喘,則不可妄投。
楊老認為咳喘日久,常伴有脾腎兩虛之證。脾失運化,腎失溫煦,而導致痰濕內生,咳喘不愈,故在使用溫肺逐飲湯俟寒邪發散,咳喘緩解後,應從健脾、固腎著手治療,酌情使用苓桂術甘湯、金匱腎氣丸、參蛤散等以圖治本。且應“冬病夏治”,從夏秋季即開始服藥,至冬春則可望咳喘減輕或痊癒。
【方源】鄭曉英,楊百茀醫方治驗選介.四川中醫,1993(1):12
咳喘痰——三拗射膽湯(董漱六方)
【組成】淨麻黃5g,大杏仁10g,嫩射干9g,紫蘇子9g,淨蟬蛻4.5g,炒僵蠶9g,制半夏9g,廣陳皮4.5g,江枳實5g,制膽南星9g,桔梗4.5g,生甘草4.5g,鵝管石(煅,杵)12g。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