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神韻》

《古詩神韻》

著名詩人聞一多所著詩集。

基本信息

《古詩神韻》《古詩神韻》
古詩神韻
作者:聞一多著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00681366
出版日期:2008-6-1

內容提要

聞一多先生具備才子悟性、名士風度、戰士激情,他從事古詩研究所做的基礎工作用的卻是乾嘉學者的考據方法,冷板凳一坐十餘年。當他用中西兼具的文化儲備和詩人的靈性去觀照冷冰凍的文字資料,古典詩人一個個復活了,成了可以和今人唱和的朋友。相隔多年,我們依然能感受到聞先生引經據典、淺斟低唱背後隱藏的萬丈豪情。本書是聞一多先生一生中國古代詩歌研究成果的精華選本。藉由一個新詩人的古典詩歌研究,讀者可以多方面領略中國古典詩歌的神韻,窺見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學全豹之一斑。

作者簡介

聞一多(1899-1946),原名家驊,字友三,湖北浠水人。

《古詩神韻》聞一多
現代著名詩人,美術家,中國文學教授,也是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1922年7月赴美留學。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詩集《紅燭》。1925年5月回國,秋天任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教務長。1926年參與創辦《晨報副刊·詩鐫》。1927年任武漢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藝術股長。同年秋任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外文系主任。1928年1月出第二本詩集《死水》。1928年秋任國立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從此致力於中國古典文學研究。1930年深秋去山東任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國文系主任。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華大學國文系教授。抗日戰爭期間任西南聯大教授。1944年加人中國民主同盟1946年7月15日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本書目錄

第一輯

詩經新解
詩經的性慾觀
匡齋尺牘
說魚

第二輯楚辭札記
騷雜
司命考
屈原問題
人民的詩人——屈原
端午考
廖季平論離騷
什麼是九歌
東皇太一考

第三輯唐詩雜論
類書與詩
四傑
宮體詩的自贖

陳子昂
孟浩然
賈島
英譯李太白詩
杜甫
詩的唐朝

《古詩神韻》《古詩神韻》

唐詩校讀法舉例

第四輯詩律研究
歌與詩
文學的歷史動向
律詩底研究
詩歌節奏的研究
詩的格律
詩與批評

編後記

關於《古詩神韻》的相關連結

聞一多解《詩經》:先民的情慾之歌

汪曾祺在回憶西南聯大的文章中說,聞一多講唐詩最叫座。聞一多最讚賞五言絕句,認為五言絕句是唐詩中的精品,二十個字就是二十個仙人,容不得一個濫竽充數。汪曾祺說:“能夠像聞一多先生那樣講唐詩的,並世無第二人。因為聞先生既是詩人,又是畫家,而且對西方美術十分了解,因此能將詩與畫聯繫起來講解,給學生開闢了一個新境界。”很多人了解作為詩人和民主鬥士的聞一多,不了解作為學者和畫家的聞一多。我們無法穿越時空,一睹他講唐詩之風采,但讀他研究古詩成果的精選本《古詩神韻》——可以彌補這個遺憾。

《古詩神韻》《古詩神韻》

《古詩神韻》分為四輯:詩經新解,楚辭雜記,唐詩雜論,詩律研究,篇篇可見聞一多的才情和性情。比如《說魚》這一篇,曾發表在陶雲逵主編的《邊疆人文》上。聞一多在《說魚·探源》中寫道:種族的繁衍如此被重視,而魚是生殖力最強的一種生物,所以在古代青年男女間,若稱對方為魚,那就等於說:“你是我最理想的配偶!”

聞一多從民俗、民謠和古詩中,考釋魚的隱語,指出古詩和民歌中,魚為配偶、情侶之意,打魚、釣魚隱指求偶,烹魚、吃魚喻合歡或結配。以我們熟悉的漢樂府民歌《江南》為例,“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之句,在聞一多看來,魚喻男,蓮喻女,魚與蓮戲,是一種戀愛的舞蹈,是原始繁殖儀式的變形。唐代的女詩人還解此詩的風情,魚玄機《寓言詩》曰:“芙蓉葉下魚戲,蟲帶蟲東天邊雀聲。人世悲歡一夢,如何得作雙成?”採蓮是一種文化儀式,一種求愛風俗,我們被教科書中解釋的採蓮勞動場景騙了,不讀聞一多的《說魚》,還被蒙在鼓裡呢。

《古詩神韻》收錄了聞一多寫於1941年的《宮體詩的自贖》,這文是為躲避日軍空襲,聞一多從昆明疏散到郊區陳家營時所作。讀此文,想起聞一多和汪曾祺的趣事。

在西南聯大,汪曾祺當槍手,為同學代寫了一篇關於李賀的詩論給聞一多。這文章說,別人的詩都是在白底子上畫畫,李賀的詩是在黑底子上畫畫,所以顏色特別濃烈,大為聞一多激賞。聞一多說,這文章寫得好,比汪曾祺寫的還好!

我以為,《古詩神韻》中精彩的部分“詩經新解”,新詩人以人情人性解讀先民的情慾,將《詩經》中“淫”的一面聚焦呈現。聞一多將《詩經》中有關情慾的詩句分門別類摘錄出來,歸成“明言性交”、“隱喻性交”、“暗示性交”、“聯想性交”、“象徵性交”五類,從而撩開了它的面紗,還原了中國早期社會生活的本來面貌。他動用古文字學、古聲韻學,研究詩經中的性慾,指出《野有蔓草》《溱洧》是講性交的。在《詩經的性慾觀》文末,他說:“認清了《左傳》是一部穢史,《詩經》是一部淫詩,我們才能看到春秋時代的真面目。”接下來可見聞一多的冷幽默:“原始時代本來就是那一回事。也不要提原始時代了,咱們這開化的二十世紀還不是一樣的?我們應該驚訝的,倒是《詩經》怎么沒有更淫一點!”

《古詩神韻》《古詩神韻》
1933年,聞一多住進清華西院46號,書齋名為“匡齋”。查《聞一多年譜長編》,語出《漢書·匡衡傳》:“無說詩,匡鼎來,匡語詩,解人頤。”聞一多以匡衡自許,的確是“解人頤”。《匡齋尺牘》里論《詩經·芣苡》,發前人未發,觀點獨特,讀來令人耳目一新。芣苡本是多籽的車前草,每逢秋季,田間道旁邊處處可見,生命力極強。聞一多從清代樸學的訓詁法入手,藉助現代生物學觀點,發現“芣苡”的本意是“胚胎”,因有“宜子的功用”,方被初民社會作為“性本能的演出”。接著,他又運用社會學方法,指出《苤苡篇》實際上是隱喻了婦女在種族繁衍上的作用。聞一多以深厚的學養、詩人的敏感研究古詩,可謂明心見“性”。

聞一多特別欣賞初唐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譽其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這首詩有濃厚的唯美傾向,卻帶有幾分虛無頹唐的意味,讓我們看到他作為民主鬥士金剛怒目的另外一面。他的選擇,他的悲壯的歸宿,也令人有“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碣石瀟湘無限路”之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