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問》

作品簡介

《千年一問》《千年一問》
文學者安東近些年來在民族文化、比較文化領域頗有建樹,繼《龍騰鷹翔虎嘯蜀——一個涼山彝人的三星堆遐想》、《懸棺密碼》之後,又將出版新的專著《千年一問》。隨筆雜記類的研讀文本,是他多年來廣泛遊歷各地、閱覽大量人文典籍,用心體悟、思考和理解的結晶。是一個彝人逾越文化間的障礙、逾越狹隘的自我中心主義,從內部看其他世界,從外部來看自己的世界,用好奇的、開闊的、探究的眼光看遠方,看自己的母族,客觀、平實地找尋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的相通之處及隨之而來的疑問之處。這些疑問是作者拋出的話題,這些疑問也許永無令人信服的定論,是一個處於永恆探討之中抑或具有永久性的問題。正是有這些探究和追問(有的屬於哲學式的追問),其一,我們才獲得一種開放的和追本溯源的眼光和胸懷,遨遊世界,徜徉古今,實現各文化形態的交融及真誠的對話。這之種種,對於一切民族、一切時代的人都會有啟示意義。其二,我們是通過對象才認識自己的。有比較才能鑑別,文化比較正是通過對方而獲得對自己的認識。這是很富有誘惑力的課題。
《千年一問》以一個人的普通視角,對國內外一些古蹟、遺址出土或所呈現的文化事象與彝文化進行對比研究,提出:漢馬王堆文化、殷墟文化、二里頭文化、良渚文化、三星堆、金沙文化、海南黎文化、高山族文化、甘孜阿壩的羌族等部分少數民族文化與彝文化有關。為人類學、民族學等領域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和啟示。
該書於2014年1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安東,彝族,學名安紋忠。曾當過教師、記者、任過地方雜誌和電視台責編、主編、總編,著有《龍騰鷹翔虎嘯蜀——一個涼山彝人的三星堆遐想》、《懸棺密碼》等。

基本信息

作者:安東
出版: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編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六里橋北里甲1號
責任編輯:徐榮
印刷: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本:787×1092mm1/16
印張:20
版次:2014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價:65.00元

作品導讀

《千年一問》第一輯“楚風浩蕩”,即以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代表作、被譽為“千古萬古至奇之作”的《天問》起頭,安東在此要問天的是,古彝文記錄下的民間口頭文學作《勒俄》,這一部被稱作彝人的《詩經》、彝人的《楚辭》的古老的彝文典籍與《天問》,一楚一彝,兩者的內容為何如此互滲相透?比較,總是在兩方或兩方以上的對象中進行,他們相互孕育、相互影響,相互借鑑、相互成就,營造了一個特定的人文情景,形成了一定的關係。馬王堆里的樂俑與彝族樂器樂事對比,海南黎族的善蘭酒和彝族的桿桿酒對比,2000多年前的楚木勺和彝族木勺對比,等等,太多太多的對比,其相似相通性,著實叫人驚嘆、叫絕並生疑。讓人聯想從發生學的角度看史前原始藝術的同源混生現象。最後一輯以“龍的傳說”戛然而止,隱含“龍的傳人,生生不息”之意,旨在以保持華夏民族文化的統一性。文化間的關係是辯證的,這種辯證性正是同一性與差異性的統一。本書圖文並茂,每一章節每一主題大都以圖為證,看圖說話,使得所述事物真實地展現,增強了觀察和揭示的說服力。
發思古之幽情,作者趟過歷史的長河,縱向比較,讓古代文化與現代文化相互對比;越過崇山峻岭,觀今朝地域之風物,橫向比較,讓其他的民族文化與彝族文化彼此交流;涉過江河湖海,讓外國文化與本土文化互為參照。作者站在跨文化的立場上,抱持一顆平常心,對一定的文化現象進行比較,他要探究各種文化之間的相互對應和相互反應。從蒐集的文化資料中抽樣,對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體在形態和特徵上進行考察和分析,對各文化體的存在意義做出實證性和思辨性的闡釋,以期尋求其普遍性及獨特性,尋求其通則,乃至尋求其發展運行規律。作者對於知識的根據問題和人生的根據問題持認真態度,並非牽強的、生拉硬扯的發現、展現與闡釋。
當然,文化比較不可能做到科學的檢驗和證實,它只是展現或闡釋,是通過比較來更深一層地或在一個新的角度上來理解被比較的雙方。一切民族的文化傳統中都有優秀的成分,他們同屬於全人類的文化遺產。文化中最有價值的東西必定是共通的,是屬於全人類的。文化比較,其終極目標,應該是探索世界各民族文化的深層內蘊,尋找各民族文化對世界文化的獨特貢獻,在他們交匯、碰撞、融合中,既能不斷汲取營養,又能在種種進步文化的參照中,移風易俗,使民族文化發展始終處於良性循環軌道。
《千年一問》撩開文化的神秘面紗,敘述與論證深入淺出,感性與智性交匯跌宕,觀點新鮮而獨到,涉及文學、哲學、神話、傳說、歷史、宗教、習俗,涉及生活形態、物質形態、藝術形態、審美心理等,讀來饒有興趣,令人品評、思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