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莫斯科去》

《到莫斯科去》在文章一開頭,便為我們描述了一個具有希臘氣息的房間陳設,女主人公素裳家的客廳中陳列的希拉西士與水中的仙女不知道是希臘的哪位神仙,此外,還有維納斯的油畫和伊卡洛斯之死的油畫。

基本信息

簡介

《到莫斯科去》《到莫斯科去》

一九二八年春,胡也頻到了上海,胡也頻開始閱讀馬克思主義理論書籍,並明確地以文學為革命服務。在《到莫斯科去》的序文中,他強調創作應“抓住這鬥爭底時代的現實”,強調新文學的作者應跨出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生活圈子,“深入於無產階級的社會而經歷他們的生活和體驗他們的意識”,這些認識和主張顯然有助於他的創作,《到莫斯科去》正是“這種主張的實踐”。

內容

作品描寫一個“新女性”素裳,厭惡金馬玉堂的資產階級生活,追求有意義的人生,但對當時各種不同的思潮感到惶惑。共產黨員施洵白的出現,使她在迷途中找到了指南,堅定了革命的信念,兩人產生感情,並決定一同到莫斯科去。這時她的丈夫官僚徐大齊卻捕殺了施洵白,新的仇恨加深了素掌對舊的生活的憎厭,她終於毅然獨自出發。

簡評

作品傾向鮮明,表現了作者創作的新的起點。但政治熱情尚未能同具體的藝術描繪緊密結合。素裳轉變的最初過程較多在言談和思索中越過,黨員施洵白的形象也沒有得到鮮明有力的刻劃,這些反映了作者這時尚缺乏生活實感,有時還不自覺地流露出小資產階級的思想感情,給作品帶來了明顯的弱點小說中的主人公素裳是一位美麗的才女,她認為“人應該把未來主義當作父親,和文學親嘴”,胡也頻先生借葉平的嘴道出了對她無限的讚美。素裳讀過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法郎士的《苔依絲》、廖·抗夫的《夜未央》、屠格涅夫的《春潮》、莫泊桑的《人心》以及托爾斯泰的名著,這只是小說中提及的幾部作品而已,素裳讀過的文學作品應該遠遠不止於此。素裳在文學方面的造詣分明是胡也頻先生的化身,應該可以推知胡先生不喜歡福樓拜塑造的包法利夫人,他認為她的愛太過世俗,比較欣賞苔依絲這位小說中的女性人物,有時間我要找來讀一讀,看看是不是與素裳有類似之處。

作者

胡也頻胡也頻

胡也頻(1903—1931)開始文藝活動在一九二四年,與人合編了北京《京報》附刊之一《民從文藝》,同時用胡崇軒署名在這個刊物上發表作品。此後數年內,創作量很大,寫成《聖徒》(短篇集)、《也頻詩選》、《三個不統一的人物》(短篇集)、《別人的幸福》(戲劇集)、《一幕悲劇的寫實》(中篇)等十多個集子。較早作品涉及題材很廣,從生活見聞中信手拈來,以後則較集中於對不同類型知識分子的生活的刻劃。文筆流暢明快,間或流露著幽默和諷刺。這些作品反映生活的深度還嫌不夠,政治意識也不明顯。一九二九年作長篇小說《到莫斯科去》,一九三 年作長篇小說《光明在我們的前面》,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和發展。

書評

初讀《到莫斯科去》會以為這是一部愛情小說,讀到最後才知道愛情只是小說的一個線索罷了。通篇文章流露著二十世紀國中國知識分子的憂國憂民心理。與柔石的作品不同,柔石的作品比較朦朧,以寫鄉村或者小鎮為主,柔石的文字中顯露出彷徨;胡也頻先生的文字更加激昂,充滿著力量,許多人也許會痴迷於他對愛情的精確的描述,卻未必欣賞他的筆風。

這部反映革命的作品卻不適合孩子們讀,因為其中充斥著對柯倫泰夫人杯水主義性觀念的討論。柯倫泰夫人是俄國女革命家,主張對俄國傳統的社會習俗和制度進行根本的改革,她是沙俄帝國軍隊中一名將軍之女。蘇聯十月革命之後,柯倫泰夫人是列寧培養的教育部長,她在性觀念方面提出了杯水主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