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

《共和國》

《共和國》又譯作《國家篇》、《理想國》等,與柏拉圖大多數著作一樣以蘇格拉底為主角用對話體寫成,共分10卷,其篇幅之長僅次於《法律篇》,一般認為屬於柏拉圖中期的作品。這部“哲學大全”不僅是柏拉圖對自己前此哲學思想的概括和總結,而且是當時各門學科的綜合,它探討了哲學、政治、倫理道德、教育、文藝等等各方面的問題,以理念論為基礎,建立了一個系統的理想國家方案。

基本信息

簡介

《共和國》《共和國》

《共和國》討論的主題是正義問題,首先討論國家的正義。柏拉圖認為一個好的國家應該具備智慧勇敢自製正義這4種德性。

國家的智慧要求它有治理整個國家的知識,只有少數人才具有這樣的智慧;國家的勇敢屬於保衛它的衛士;國家的自製是一種和諧,當統治者與被統治者能夠和諧一致,這個國家就達到了自製。若一個國家有了這三種德性,也就有了正義。

《共和國》手抄本

哲學家是愛智慧的人,不過那種對任何事情都好奇的人還不是真正的哲學家,只有熱忱於尋求真理的人才是哲學家,這就涉及到了真理問題。

柏拉圖把世界劃分為可感世界與理念,那些只愛好具體事物如美的聲調或形象的人只有意見而無知識,只有那些認識美自身即美的理念,而且將其與具體事物區分開,而不互相混淆的人才是有知識的人。

柏拉圖通過“太陽”的比喻說明,正如太陽是可見世界之所以可見的原因,善乃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原因,它是最高的理念。他又通過“線”的比喻進一步將兩個世界劃分為4個部分:

第一,影象;

第二,影象所像的實物;

第三,數理對象。靈魂將影象的實物作為影象來研究,它只能從假設出發下降到結論;

第四,理念。靈魂從假設出發上推到第一原理,它不再使用影象而是使用理念來作系統研究。

前兩個部分屬於可見世界,後兩個部分組成了可知世界

與此相應,靈魂的狀態也可以分為4個階段,這就是想像或猜測信念、理智和理性。

《共和國》書籍

柏拉圖通過“洞穴”的比喻指出,認識的4個階段並不是後天學習的發展過程,而是“靈魂的轉向”。因為靈魂本身具有一種認識能力,教育只是使這種能力掌握正確的方向,使它從黑暗轉向光明,從現象的世界走向真實的世界,因此教育也是《共和國》的重要主題之一。

柏拉圖設計了一套理想的教育課程,除了體育和音樂這兩門初等課程之外,必須學習算術、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天文學和諧音學等5門課程,按照這個次序將靈魂從可見世界逐步引向哲學,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國家統治人才,促成他們的靈魂轉向。

影響

《共和國》一書在哲學史乃至人類思想史上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凡是知道柏拉圖的人幾乎都知道這部著作

柏拉圖的《共和國》不僅對他前此的唯心主義哲學思想作了最為完整系統的表述,而且在人類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一個完整系統的理想國家方案,構成了以後各種作為社會政治理想而提出的烏托邦方案的開端。

評論

《共和國》插圖

《共和國》又譯《理想國》、《國家篇》。副標題為《國家或正義論》。大約寫作於公元前386年柏拉圖開辦學園時。中譯本於1929年由吳獻書譯出,商務印書館出版。該書從正義這一概念出發,系統論述了理想國的一般性質,採用對話體寫成。全書共10卷,大致可分為4大部分。

主要內容包括:①討論什麼是正義以及什麼是正義的國家(即理想國)。柏拉圖從國家起源於勞動分工的觀點出發,把公民按先天稟賦的優劣分為治國者、武士勞動者3個等級。當3個等級各盡其職,各安其位時,國家便達到了正義的境界。②描述理想國的圖景。在理想國中,最高統治者由通曉理念論的哲學家擔任;治國者和武士兩個等級實行公產、公妻制,以消除統治者的私慾;還有一套完備的教育制度,對公民逐步進行音樂體育、數學到最高的哲學的終身教育。③討論了理想國墮落為4種現實政體的演進過程。理想政體因3個等級的婚配不善發生混雜,引起爭鬥,墮落為軍人政體;軍人政體財富聚於少數人手中,使寡頭政體出現;貧富矛盾發展到一定程度,民眾就會起來革命要求分享財富和權力,產生民主政體;民主政體發展到極端又為僭主政體所取代。④討論了荷馬等人詩歌的弊端,同時進一步發揮作者的理念論。最後,柏拉圖提出靈魂不滅和來世報應的觀點以勸誡人們多行正義。《共和國》在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西方第一部集中論述政治問題的著作。書中許多觀點及所採用的從抽象原則出發,運用推理研究國家本源的方法,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對理想國家的描述開

《共和國》《共和國》

《共和國》《共和國》一書在由希臘文譯成拉丁文時,書名譯為Depespudlica即希臘文中的polis(城邦國家),英譯本據此把譯為TheRepublic即共和國。早期的中譯本譯為《共和國》,後來譯為《理想國》,現在有的學者把它譯為《國家篇》。各種譯名都有自己的道理。總的說來,柏拉圖的這本書主要是討論了城邦國家的起源、政體及各種制度的問題,可以說是“國家篇”或“論國家”。《理想國》的作者柏拉圖的著述很多,而且在古代學者中他的著作是保留得最多最完整的。據考證有36種,其中有6種後來被證明為偽作,還有一二篇對話及若干書信被懷疑為偽作。因此,被確認為柏拉圖的原作的有28種(包括書信在內)。《理想國》是其中最重要的著作,它是柏拉圖核心的著作,也是他影響最大的著作。柏拉圖的《理想國》共分10卷,由於每卷中並不限於討論某一方面的問題.所以嚴格按照卷數來劃分其內容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具體介紹該書的內容時,大家都比較贊同《理想國》的英譯本的譯者康福德的做法,也就是打破按卷劃分內容的模式,將全書分為六大部分。它們分別是:(1)有關正義的某些流行觀點(第一卷327A—354c)。(2)國家和個人的正義(第二、三、四卷357A—445B)。(3)哲學王以及關於兩個世界劃分的理論,關於存在與認識的四個階段的學說,有關善的理念教育的課程、辯證法等思想(第五、六、七卷471c—541B)。(4)社會和靈魂的退步,論各種政治制度(第八、九卷543A—592B)。(5)哲學與詩之爭(第十卷595A—608B)。(6)論不朽,重新回到正義的問題(第十卷608C—621D)。由此可見,上述的第二、三、四這三個部分是全書最重要的部分。當然這種分法也不盡如人意,但它起碼可以間讀者了解全書的一個概要,因此也還是有益的。總之,《理想國》以唯心主義哲學為基礎,論述加強奴隸制圖家統治的方案,為當時和以後的剝削階級的國家學說奠定了基礎。馬克思曾指出:“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分工被說成是國家的構成原則。就這一點說,理想國不過是埃及等級制度在雅典的理想化……”直到20世紀,西方哲學家仍將《理想國》譽為“柏拉圖那個時代文化的最高代表作”,“代表那個時代的最佳世俗思想”。P5-6

《共和國》與靈魂三級論

1、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社會分成三個等級,第一等級是哲學家王者和執政者,第二等級是武士(軍人),第三等級是農民、商人和手工藝人,是物質需要的供應者,奴隸在外。第二、第三階級要服從第一級的命令,各階級各執其事,各安其分,這樣國家才成為正義的國家。

2、柏拉圖把人的靈魂分等並與他的“理想國”的等級相應。靈魂分為理性、意氣和欲望。理性位於頭部,意氣位於胸部,欲望位於腹部橫膈膜與臍之間。理性用意氣控制欲望,猶如哲學家用武士控制平民一樣。靈魂三級各執其事,各安其分,人就成為正義的人。他對人的心理的看法無疑是他對國家看法的縮影。

賞析

《共和國》作者雕像

[英]懷特海:“兩千年的西方哲學史都是柏拉圖的註腳。”

這是一部啟發天才有哲學素養的奠基之作。

在所有的知識里,不能離開哲學的思維。我們非常佩服柏拉圖這樣偉大的哲學家,能在他的書籍中展示他思考人生的智慧,他住址地自動控制了我們認識世界的方法。他的這部書科就是“精神的麵包”

它可以使我們對古希臘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有大致的了解;重點掌握柏拉圖對世界的劃分和註解,從中培養自己的哲學思維,懂得用哲學概念說話。

名言:“意見既非無知,又非知識”

《共和國》書大約在公元前389~前369年間所著;書中內容廣泛深刻,優生、節育、婚姻、專政、獨裁、共產、民主、宗教、自選、文藝、教育、男女平等各種問題,實際上是哲人政治家柏拉圖所寫的治國計畫綱領。

這是一部長篇對話錄,柏拉圖假蘇格拉底等人之口,系統地表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他的這種“理想國”實際上就是貴州奴隸主專制的國家。柏拉圖的理論為後世,特別是空想主義者揚接受。他的“理想國”也成為空想主義者追求的目標。

藝術感悟

《共和國》書籍

包羅萬象的哲學經典

“理想國”的主題十分豐富,它雖是一部哲學經典著作,但內容包括政治學,倫理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文藝學等諸方面。這是因為,當時的哲學是一門綜合學問,各門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還沒有分化出為。“理想國”包含的哲學體系可以說是一個關於人的綜合學說,其中包含著各門學科的經典理論。現在,人們研究西方文化傳統,一定要追溯到希臘去尋找其淵源,因而有“言必稱希臘”之說。同樣,西方哲學和各門社會科學,幾乎都可以在“理想國”中找到一些最初的經典表達形式。

“理想國”堪你西方第一部政治學著作,柏拉圖在其中中討論了國家的起源,性質和結構等根本問題,他還區分了不同的政體,比較它們的優劣得失,尋找它們的歷史發展規律。更重要的是,柏拉圖設計了一套政治藍圖,既帶有烏托邦的理想色彩,又有階級國家的痕跡,對於西方政治思想具有難以估量的影響。

作者

《共和國》作者

柏拉圖(Plato,公元前427一前347年)

柏拉圖出身於雅典貴族,青年時從師蘇格拉底。蘇氏死後,他遊歷四方,曾到埃及小亞細亞義大利南部從事政治活動,企圖實現他的貴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動失敗後逃回雅典,在一所稱為阿加德米(Academy)的體育館附近設立了一所學園,此後執教40年,直至逝世。他一生著述頗豐,其教學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國》和《法律篇》中。柏拉圖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其哲學體系博大精深,對其教學思想影響尤甚。柏拉圖認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所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實的存在,永恆不變,而人類感官所接觸到的這個現實的世界,只不過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現象所組成,而每種現象是因時、空等因素而表現出暫時變動等特徵。由此出發,柏拉圖提出了一種理念論和回憶說的認識論,並將它作為其教學理論的哲學基礎

凡是知道柏拉圖名字的人幾乎都知道,《理想國》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西方哲學家幾乎都認為這篇對話是一部“哲學大全”。

柏拉圖是哲學史上第一個有大量哲學著作傳世,並且創立了龐大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的哲學家,留下了近30種作品,大多用對話體寫成,其文體之優美亦堪稱文學史上的典範。

柏拉圖生活在雅典民主制度由盛而衰的時代,他從青年時代起就決心獻身於政治,認為只有在正確的哲學指導下才能分清正義與不正義從而公正地治理城邦。

雅典的現實使他感到失望,三次西西里之行試圖把他的政治理想付諸現實亦以失敗告終,在理想和現實的深刻矛盾中他不得不退而著作,探討治理國家的學問,建立理想的政治藍圖。《理想國》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寫成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