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送鬼》

《傳送鬼》,佛法類唱詞。

佛法

內容

傳送鬼貪黨為罪,是人罪畢,遇人為形,名傳送鬼。
役使鬼貪成為罪,是人罪畢,遇明為形,名使役鬼。
魍魎鬼貪明為罪,是人罪畢,遇精為形,名魍魎鬼。
魘鬼貪罔為罪,是人罪畢,遇幽為形,名為魘鬼。
餓鬼貪傲為罪,是人罪畢,遇氣成形,名為餓鬼。
癘鬼貪憶為罪,是人罪畢,遇衰成形,名為癘鬼。
蠱毒鬼貪恨為罪,是人罪畢,遇蟲成形,名蠱毒鬼。
魅鬼貪惑為罪,是人罪畢,遇畜成形,名為魅鬼。
魃鬼(女妖)貪色為罪,是人罪畢,遇風成形,名為魃鬼。
怪鬼若於本因,貪物為罪,是人罪畢,遇物成形,名為怪鬼。

鬼中的大鬼,有可能很大的,比如大的魃鬼,經過的地方就可能幹旱,蠱毒鬼,則散布蠱毒。但它們未必有自己的主動意識,也即未必本身惡毒的想要所過的地方乾旱、有毒,所以我們不一定要恨它們,而應以為其超度為佳。總的來說作為三惡道中的鬼,往往是蠻受苦的,我們對它們要報有同情。

世人不可過於貪心,過於貪心,哪怕一個人貪的錢不是貪污腐敗偷竊詐欺得來的,而僅僅是因為心理上過於貪心,也可能成餓鬼。錢賺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人要善於知足,那樣人的生活反而會更加快樂。要知賺錢本身不是最終目的,只有快樂才是最終目的,為了賺錢反而使自己總的來說生活變得不快樂,是本末倒置的愚昧行為。

我尤其推薦人們生活達到一定水平,比如衣食無憂了以後,就不要過於追求物質享受。辛辛苦苦賺錢買個大房子、買車或買乃至一輛車不夠不斷買大車好車,你又能享受到多少呢?而且這些死了又帶不走。不如多花點時間在修行佛道上,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長久的快樂和滿足。

從社會角度講,也應提倡這種平和、簡樸的生活方式。因為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過簡樸的生活,更有利於環境保護和長期的可持續發展。主張以刺激需求促進經濟成長的經濟理論是一種目光短淺的、本末倒置的經濟理論,它沒有注意到經濟成長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人的需求本身。本來慢慢發展經濟,人的需求也能良好滿足,你去刺激需求,看似經濟增長,人需求的滿足程度卻並未必見得提高,同時卻又過度消耗地球資源,所以實在是非常不智的。經濟制度要更強調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而不是經濟發展指數的提高。

地獄道

說到地獄,我都有些不忍心。因為地獄裡面的狀況是非常痛苦的,如果大家有興趣詳細了解地獄裡面的苦處,就自己去看《地藏經》吧,我是不想詳細說了。總的來說,地獄裡面每一種痛苦都是人幾秒鐘都受不起的,然而有些人犯的罪業,卻可能要在地獄里呆千百萬年,乃至‘千萬億劫,求出無期’。這樣分析下來,地獄的痛苦實在是極大的。

給你一百萬美元,換你感受手摸燒紅的烙鐵一天,你肯不肯?我看5分鐘你也不會肯。給你享受一萬年性高潮的快感,讓你感受一年全身被烙鐵烙的滋味,你肯不肯?我看一天你也不會肯。而地獄罪報經常是時間非常長的。

如果真的是像人世間這么的痛苦感受,又時間那么長,那么地獄的罪苦實在是太過了。我傾向於分析認為,因為當時人的身體其實已經沒了,所以這個感受只是神識的感受,也許剛開始時是有那么極端的痛苦,但時間長了或許也就習慣了,痛苦不那么大了。考慮到有的人可能要在地獄裡呆千百萬年,我也只有這么希望了。

注意這只是我個人的分析和猜想,我還未在佛經里找到足以支持這個猜想的論述。如果真的是像人間那樣痛苦的感受千百萬年,我的同情心是受不了的。別說千百萬年,單單替人想像幾秒鐘我就受不了。我想一般人也都是受不了的。你自己也不妨捫心自問一下,想像你最恨的人,如果在你面前極端痛苦的被大火燒上幾分鐘,我想你的恨也會變成同情心的。

無論如何,人間的小小享受絕對抵不過地獄的極大痛苦,所以我們人一定要行善去惡,絕對避免造下地獄的惡因。

要避免下地獄,就一定要看《地藏經》,了解哪些是要下地獄的罪業。簡而言之,《地藏經》中要下最深地獄‘無間地獄’的五無間罪是:殺父母;出佛身血,毀謗三寶,不敬尊經;殺僧,或玷污僧尼,在寺廟內恣行淫慾;做假和尚,欺騙世人,違背戒律,做種種惡;偷竊或掠奪寺廟的財物。

在《阿含經》中佛陀說的五無間罪是:出身血、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不過兩者區別不是太大。

《地藏經》關於無間地獄痛苦的說法是‘若墮此獄,從初入時,至百千劫,一日一夜,萬死萬生,求一念間暫住不得,除非業盡,方得受生,以此連綿,故稱無間。’指明了痛苦極大的。

另外還有毀謗重要佛經,比如毀謗《妙法蓮華經》,因為遮斷了人的成佛道路,也是要下大地獄受無量苦的。

出佛身血的事情很少有。因為佛出世本身就很少碰上,而且佛有大威神力,沒人能從正面傷到他。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曾經有一次在山下行走,他的一個大仇人,提婆達多看見了就從山上推了個大石頭想砸死他,但大石頭在虛空中粉碎,只一個小碎塊弄破了釋迦牟尼佛的腳趾出了點血。

大家可能會問這提婆達多是誰,怎么這么恨釋迦牟尼佛呀?提婆達多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他對佛的恨是出於宿世的原因。佛有一次前世和他是兄弟,為了獨占父母留下來的遺產佛那位前世殺了提婆達多的前世,那位前世因此下過地獄,但後來提婆達多還是恨他恨得要死。

提婆達多也隨佛出家,但竭力破壞佛法。據說提婆達多是活著下地獄的,也就是地突然裂開,把他吞下去的。不過佛在《妙法蓮華經》中還是預言了他無數年以後還是會修行成佛的。

很多人可能以為地獄是閻羅王指使手下大鬼小鬼加諸於人的,其實不是這樣。地獄是源於人自身的業感。閻羅王本身與你無怨無仇,幹嘛來害你。《地藏經》中有一章就是專門講閻羅王的,這閻羅王也發願愛護世人,救度世人的。只是眾生業感如此,閻羅王也不一定幫得了你。

閻羅王本身也嘗過地獄的苦處,有一次被烊銅灌口,過後發願救度地獄眾生。

地獄的構成,從識心角度講,是由眾生的嗔恨心和過度的慾火造成的。從物理角度看,我傾向於認為地獄是地下世界所對應空間。地殼下面是地幔,也即火熱的岩漿,在靈性神識的感覺看來,可能就是大猛火。其他宗教的地獄,像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地獄都是大猛火。佛教因為基於極大智慧神通之力,所以地獄也觀察得很細,《地藏經》中講了很多種地獄,不過概要而言,也以火獄為主。

最深層的無間地獄,則是在‘大鐵圍山’之內。裡面多是鐵制的刑器。那可能是神識所感的地核。地核就是一鐵核,裡面是液態鐵。

鐵,化學符號Fe,可能是人們最熟悉的一種金屬。它的化學性質和巨觀物理性質大家都很了解。但這兒我要補充一下,鐵的原子核有一個很重要的特性:

大原子核裂變成兩個總質量較輕的小原子核,即核裂變,釋放相應的能量;兩個總質量較重的小原子核聚變成一個大原子核,即核聚變,釋放相應能量;這樣不斷裂變或聚變,重核裂變到鐵核,就再也不會釋放能量了,輕核聚變到鐵核,也再也不會釋放能量了。也即是說,鐵核是能量最小的一種原子核。

為什麼同樣數量的質子、中子,組合成26個氕原子(一質子一中子的氫原子)就重,組合成一個鐵原子就輕?到目前為止物理學的解釋是核中的拉力更大。但更深層次的解釋或許是:神識,從物理角度看,涉及更細微的物質和能量。這或許可以是未來物理學家們研究識心、神識和宇宙本質的一個著手點。

比如我們可以研究,縱慾者,或者造重惡業的殺人犯,或者吸毒者,他身體的原子核,是不是比清淨的佛教僧侶,或者行善業者,或者其他靈性修行者,身體內同類的原子核,相比之下是否要輕一些。

縱慾本身未必損害他人,但為什麼會被神認為惡?因為縱慾過多降低人神識的能量。人在世時若神識的能量消耗得過多,就可能感應鐵獄。

除了上面要感應無間地獄的五無間罪外,其他要感應地獄的罪業有:

殺生:包括殺人,重傷人到一定程度,及過度殺傷動物;

偷盜:應該要到一定程度才會業感地獄;尤其不能偷竊寺廟財物;

大妄語:尤其是誹謗佛法,或誹謗其他有大德行的人或神;未證言證、做假見證;一般的妄語說多了則可能下拔舌地獄;

邪淫:一般認為,和配偶以外的性行為均算邪淫,但根據我的分析,和配偶的性行為如過於強烈和頻繁也可能導致業感地獄;淫是一種自性能量降低性質的損害。

不良生活行為:如抽菸、吸毒、過多食用動物等。

這些的害處,將在下面‘五戒詳談’一章中詳細論述。

有的人可能還有一種這樣的想法,即以為如果不信有地獄,乃至沒聽到關於地獄的說法,就不會遭受地獄的因果報應了。這雖然是一種毫無邏輯可言的想法,但很多缺乏智慧的人還是可能會這么想。佛在世的時候,就有弟子這么問佛。當時佛反問他道:如果你前面有個火炕,你看見了,但還是走進去,結果會怎樣?弟子答:當然被燒死。佛接著問道:如果你前面有個火炕,你沒看見,走進去了,結果會怎樣?弟子答:還是被燒死。

地獄的存在是客觀的,並不是說你不知道,或者你認為它沒有,就沒有了。我也最好地獄沒有,但它是有,那么我們就只能儘量避免下地獄,而不是拚命否認它的存在。

從高層次的大修行人角度看,一切都是虛妄的,地獄當然也是虛妄的,但問題在於,你並沒有能力認為它是虛妄的。你現在是人,有清晰的思維,有生命的能量,你有沒有能力認為面前的水杯是虛妄的,就讓它在你眼裡成虛妄的了呢?神識到了地獄裡思維和能量都要低得多,怎么還有能力認為地獄是虛妄的呢。

所以不要寄希望於地獄沒有,也不要寄希望於以大智慧力超出地獄。沒有一定的持戒、修行,不善之人,業障阻礙之下,得大智慧力是不可能的。

以佛教的眼光看,現代社會中人,包括一般向善的人,不知不覺中也造了很多罪業。比如,毀謗佛法;自己動手殺生;吃過多動物;經常騙人;偷盜,包括貪污受賄;各種婚外性行為,等等。

這些都需要真誠懺悔,如果是傷害人的罪業,要向被傷害者懺悔以求得原諒。有的罪業太重,光懺悔還沒用,一定得按照佛教中的某些修法來消業,比如念《地藏經》、‘大悲咒’、‘南無阿彌陀佛’佛號、或者放生、傳播佛經等等。

這兒又要提到一些聰明過頭的人,一方面懷著世俗的不正當欲望,一方面又害怕地獄罪報,於是就想:現在先撈夠了再說,或者先殺了仇人再說,以後再懺悔。這你就要注意了:人再聰明也聰明不過全知一切的眾生神識,你若是把懺悔、念佛,當做你行惡並且避免地獄罪報的工具,恐怕更糟。因為懺悔,尤其是懺悔害到他人的罪業,是要懺悔到對方神識原諒你、消除了對你的嗔恨心才有效的。而人的神識是全知一切的,如果你知道一個人是想以懺悔為技巧,他的想法是先殺了你過後再靠懺悔免罪,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你還會不會在他過後懺悔的時候原諒他呢?我想恐怕很難吧。

偷盜或者貪污腐敗則要具體分析。偷盜直接害到人。貪污腐敗呢,你要看看你貪污腐敗所涉及的行為會不會害到人,導致他人的嗔恨。如果你做件事,事情本身辦得不錯,同時給自己撈點利益,沒具體的人恨你,那罪可能要小一點,只是不當得利終究還得還。但如果此不當得利損害了他人,比如豆腐渣橋壞掉死人了,或者豆腐渣建築壞掉常得讓人花錢修,或者檢驗的食品、藥品其實有問題卻放行、這些都會害到人,為人的神識所知,冥冥之中自有報應。單純的偷盜、貪污腐敗,最終還是要還才能免罪,並且要還的往往要多得多。所以想先撈再懺悔免罪,恐怕也和上面先殺再懺悔免罪一樣沒有什麼可行性。

至於飲酒,或者淫慾,因為主要是自己神性上的墮落,而不是害到別人,那么趁年輕先享受,到老了再懺悔、修行,或許還有某種可行性。

總而言之,所謂‘上士聞道,勤而習之’,聰明人聽聞佛法,就應立刻至心改惡向善,不要再糾纏於一點世俗的蠅頭小利,而要追求更大的福報、和靈性的升華、永恆的快樂。這是對有智慧的人講的。

第三節 超凡入聖

信仰佛教的人,往往習慣於把佛、菩薩無限神化,雖然是出於崇敬,但從科學角度看,卻是缺乏意義的;從理解角度講,則容易讓人摸不著頭腦;從傳播角度講,也容易讓人和低級鬼神之類迷信混淆起來。我這本書以徹底的科學精神講述佛教,所以這兒我想還是清晰的論述一下比較好。

首先,上一章我在核心部分已經講了,佛教是不承認有一個人性化的終極主宰的,因此也可以說,佛教本質上是無神論的。佛和菩薩都是與我們人類一樣的有情生命,只是他們這些生命的非常非常高級。

釋迦牟尼佛,作為人,他示現了出生和涅槃。釋迦牟尼佛的神識,則是不生不滅的,或者說,是永恆的;佛神識所成的法身,也是‘壽命無量阿僧祇劫,常住不滅’的。(《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

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也是壽命無量的。佛在《觀無量壽佛經》中講了阿彌陀佛在極樂極樂淨土中的色身(從我們人的角度講,也即阿彌陀佛的法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也就是說,佛在自己的淨土中是有個身體的。

但是佛經中也曾提到有些佛的壽命,比如《妙法蓮華經》中釋迦牟尼佛為弟子迦葉尊者授記時,說迦葉尊者以後成的佛名為‘光明如來’,壽12小劫,這個應該是在世俗世界內的壽命,因為經中後面立刻講到其正法和像法時代都是20小劫,這個時間肯定是世俗社會的時間。有的生命世界不像人類地球世界,壽命非常長,這從理論上講,是完全有可能的。

佛在佛淨土中的壽命,應該都是無量的,或者說,是可以無量的,長短應該只取決於他自身的願力。也有說以後到一定時間阿彌陀佛會涅槃,然後觀世音菩薩繼位為佛,具體時間沒講,是在很長很長時間以後。

那么佛在佛淨土中,繼續涅槃之後,是什麼情況呢?佛經中有‘涅槃八味’之說,描述了涅槃狀態的八個特性:

一、住,涅槃之理通徹三世而常存,圓遍十方而常在,故稱常住。

二、滅,涅槃之理寂絕無為,生死永滅,故稱寂滅。

三、老,涅槃之理不遷不變,無增無減,故稱不老。

四、死,涅槃之理原本不生,然亦不滅,故稱不死。

五、淨,涅槃之理安住清寂,諸障皆淨,故稱清淨。

六、通,涅槃之理虛徹靈通,圓融無礙,故稱虛通。

七、動,涅槃之理寂然不動,妙絕無為,故稱不動。

八、樂,涅槃之理無生死逼迫之苦,而具真常寂滅之樂,故稱快樂。

根據本書的模型,我們也可以認為涅槃就等於化入宇宙終極本原識心了。不生不滅,沒有時間概念,不去不來,沒有空間位置概念,可以說是遍滿虛空了。

涅槃是佛的最高最終境界。

涅槃狀態,是否導致神識個體性的消失呢?也就是眾佛涅槃後是不是就變成一個了呢?

如果個體性消失,雖然感受快樂,但對一般人來講似乎也可能少了點什麼。

對這個問題,我傾向於作否定的回答。也就是說,佛涅槃後,還是有其神識的個體性存在。

《妙法蓮華經》中講了一位多寶如來,在無量阿僧祇劫以前就已涅槃了,但他曾經發了個願,以後只要有佛給人講《妙法蓮華經》,他就現個大寶塔出來,結果當釋佛講《妙法蓮華經》的時候,就出了這個寶塔,多寶如來就坐在這個寶塔里,後來釋佛就進寶塔里和多寶如來坐在一起給大家講經。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佛在終極涅槃狀態下,既不出現在世俗世界,也不出現在法界,佛自身神識的個體性仍然是可以存在的。

這兒大家也許會想到個有趣的問題,佛教里有很多佛,那這些佛的關係是什麼樣的呢?

雖然佛非常少,眾生有幸碰上佛的機會,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但因為時間無始無終,眾生數目無量無邊,在漫漫時間長河和無數眾生中,當然也有無量多的佛出世。而眾生一旦成佛,壽命往往就是無量無邊的,那么當然會有很多佛碰到一起的情況。那么我可以告訴大家:‘佛佛道同’,佛都是全知的、至善的、道德終極完美的。所以祂們之間是沒有任何矛盾衝突的可能性的。也沒有任何攀比可言。

不同佛之間的區別,主要計有:

一、名號不同;名號也意味著各自的個性特色。像釋迦牟尼佛,包含了他父輩的種族名號,現在釋迦族的人可能找不到了,但釋迦族的名號則流傳了下來並為無數人所傳揚。阿彌陀佛,是無量光、無量壽的意思,也就是說祂的光在眾佛中是特彆強的,祂色身的壽命也是眾佛中特別長的;

二、出世時間不同;

三、所在淨土不同;釋迦牟尼佛出在我們這個五濁惡世,當然不是什麼淨土,離開我們這個五濁惡世後,升入常寂光淨土;阿彌陀佛是在西方極樂淨土;藥師佛在東方淨琉璃淨土;這些都是不一樣的;

四、所接觸的世界、經歷的生活、擁有的弟子、度化的眾生不同。這些與一般人沒什麼區別;

五、個性特色不同;像迦葉未來將成的光明如來,特點是非常光明,而迦葉就是天生金色閃閃發光的;而佛座下‘解空第一’的須菩提,未來將成名相如來,喜好在空中說法,也是特別與空有緣;另外像上面說的多寶如來,就發了那個特別的願,也是跟其他佛很不一樣;

總的來說佛除了全知、至善、終極完美外,在其他人性化的方面,也是有自己的個性特色的。

沒有色身的生命形態,在三界內就有,即無色界生命,但無色界生命還會由於自身業力而繼續輪迴。佛超出三界後,下不下來就在於祂自身的願力了。也就是說,我分析認為佛隨時可以從不生不滅的終極涅槃境界中出來,形成法身主持佛淨土,或者比如像多寶如來那樣,平時在涅槃中,然後每當世界上有佛出世講《妙法蓮華經》時就現個寶塔出來,如果對方設法邀請,祂還可以現身坐在裡面。

佛也可能‘倒駕慈航’,下來做等覺菩薩,或乃至下到三界來度化眾生。我們大家最熟悉的觀世音菩薩,之前就是‘正法明如來’,成了佛後又下來,現在又修成了菩薩,在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淨土,阿彌陀佛涅槃後又將成‘普光功德山王如來’接替阿彌陀佛的位置。

我們大家為什麼要信佛、學佛、修佛呢?最低層次,就是求得自身的福報;其次,是得到佛菩薩的願力感應,死後往生佛淨土;最高層次,就是自己修成佛,永遠處在無比美好、自由自在的境地當中。

除佛以外的三聖,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也都是超出三界,可以不入輪迴了。但是阿羅漢、辟支佛只是自己覺悟了,還要行菩薩道,努力覺悟其他眾生,覺行圓滿了,才能最終成佛。也就是說,成阿羅漢不是最終果位,成佛才是最終果位。

佛是真正至善無私無畏的,佛的最終目標就是教人成為和祂一樣的佛。

中國的道教類似佛教的阿羅漢道修行,最高可修到辟支佛,也算超出三界輪迴了。另外也有修到肉身成仙的,這種仙可以活個千百萬年,也有的說法是可以與日月同壽,但即使是和日月同壽,可日月也是會毀滅的,所以還是遠不及聖道。聖道是什麼情況?形象一點,聖道就是躲在另外一個空間,看著我們這個空間一次次的爆炸、收縮、爆炸、收縮;眾生在世間一次次的輪迴,生老病死、受苦受樂……其中佛、菩薩因為慈悲心大,所以時常下來度眾生,阿羅漢、辟支佛則要等他們發了大慈悲心修菩薩道後會下來。

佛教和道教本質上都是屬於偏重修行的超世俗的宗教。相對而言,基督教伊斯蘭教則是較為世俗的宗教,也因此對世俗社會有更直接的影響,比如制定了很多關於世俗生活方面的規則。這些宗教主要是教人上天堂,成為其主神的眷屬,也就是成為某種高層天的生命。

佛淨土中的生命則有點特別。生命進入佛淨土的時候,通常並未達到能入四聖道的境界,但他們在佛淨土中很容易修成阿羅漢果。他們似乎同樣擁有長久在佛淨土中呆下去的能力,但他們也有可能因自身意志而再入三界。

在聖道中,一個生命可能化成千百個生命,或者千百個生命可能匯聚成一個生命。比如觀世音菩薩,祂的色身現在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但祂同時又可能化成很多身到地球或其他星球去,這是一化多的關係。佛在《妙法蓮華經》中為500弟子授記,說他們後世將成為一位佛,這是多化一的關係。無論多化一還是一化多,我們都可以認為是一個神識的多種表現形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