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雲館帖》

《停雲館帖》,明代匯刻叢帖。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至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長洲(今江蘇省蘇州市)文徵明集晉、唐、宋、元及當時名人與文人自書。由其子文彭、文嘉摹勒,溫恕、章簡甫鐫刻。初為木刻,僅4卷,不久即為火焚,故四卷本極為難得。漸次增至10卷,毀於火,後仍重刻於石,增至12卷。卷一晉﹑唐小楷;卷二唐摹晉帖;卷三孫過庭《書譜》;卷四唐名人書;卷五﹑六﹑七宋名人書;卷八﹑九元名人書;卷十﹑十一明名人書;卷十二文徵明書。

明代匯刻叢帖。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至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長洲(今江蘇省蘇州市)文徵明集晉、唐、宋、元及當時名人與文人自書。由其子文彭、文嘉摹勒,溫恕、章簡甫鐫刻。初為木刻,僅4卷,不久即為火焚,故四卷本極為難得。漸次增至10卷,毀於火,後仍重刻於石,增至12卷。卷一晉﹑唐小楷;卷二唐摹晉帖;卷三孫過庭《書譜》;卷四唐名人書;卷五﹑六﹑七宋名人書;卷八﹑九元名人書;卷十﹑十一明名人書;卷十二文徵明書。

介紹

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刻第一卷《晉唐小字》 ,以後得佳墨逐次加刻。在文徵明生前共刻成11卷,文徵明卒後一年,他的子孫把他的小字《黃庭經》和行書《西苑詩十首》刻為末卷,時為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此帖經過23年,共刻121石。其石後移入桐鄉趙氏,繼則分藏武進劉氏和常熟錢氏,後轉鎮洋畢氏,最後如桐鄉馮氏,然斷裂已多,且補刻《黃庭經》 《樂毅論》。

文氏父子皆工書畫,精鑑賞,富收藏。《停雲館帖》選擇精嚴,偽書獨少,多以墨跡上石,較當時其它叢帖為優。刻者為鐵筆名手章簡甫,與《真賞齋帖》並為明代刻帖上品。此帖除了可供研究文字學和書法藝術外,還提供了許多關於古代歷史、文學史和工藝美術方面的研究資料。世人對此帖評價甚高。近人張伯英《法帖提要》稱?quot;此刻偽書獨少……《閒者軒帖考》謂《停雲》清勁不俗,為近世諸刻第一,此論甚公。"張庭濟《清儀閣金石題識》曰:"文待詔父子經營數十年,成十二卷,又有章簡甫細意摹勒,故有明數十匯刻,惟無錫華中甫真賞齋刻出其右,余若郁岡、余清、快雪,具遜一籌。用功深者收名遠,天下事類如是也。"

故宮博物院現藏此匯刻叢帖的善本。12冊,12卷全。石刻本。托裱經折裝,每頁縱27.4厘米,橫13.3厘米。無題簽﹑題跋,每冊鈐"效禹審定"印。

另有《小停雲館帖》 ,乃文徵明匯刻本朝名人筆跡者,見《故宮周刊》第二百八十九期。

相關詞條

《晉唐小字》《小停雲館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