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就是力量》

《信心就是力量》

信心不是無所不能的,但是沒有信心,所有好事都可能無法增強幸福感,所有壞事都可能變得更加糟糕。信心是相信未來,是對未見之事的積極把握,是接納自己也喜愛他人。信心是尊貴的信仰,是最無堅不摧的力量。

基本信息

媒體評論

當前,世界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機。戰勝這場危機,不僅要靠物質的力量,還要靠精神的力量。
——摘自2009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溫家寶總理在國家圖書館的講話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
——毛澤東
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會消逝。
——歐巴馬最愛讀的暢銷書《自立》作者羅夫·華多·愛默生
只有滿懷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充滿自信地沉浸在生活中,並實現自己的意志。
——高爾基
深窺自己的心,而後發覺一切的奇蹟在你自己。
——培根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
——蕭伯納
如果你們有信心,就沒有什麼事情是你們不能做到的。
——五屆美國總統推薦書《只要敢想你就行》中的名言
我們有責任向世界傳遞信心、勇氣和希望。
——摘自2009年1月28日溫家寶總理在瑞士達沃斯經濟論壇上的致辭
希望像一盞明燈,給予我們各國、各家企業、世界人民照亮了方向,永不熄滅。
——摘自2009年4月18日溫家寶總理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大會上的講話

目錄

第一章無論寒冬暖春,信心都是力量之源
信心危機只能加重苦難和不幸
身處困境,信心讓命運轉彎
信心不是能力,卻影響能力的發揮
信心為行動染色,肯定自我是成功的前提
“我能”:困境中的排山倒海之力
抱團過冬:有你,有我,有信心
信心傳送帶:從我開始,帶動我們
第二章信心的力量:向外拓展與向上攀升
信心就是生產力、戰鬥力
缺乏信心的入,即使成功也會感到不幸
信心寫就人在事業中的精神狀態
信心可以增加勇氣
自助者天助,自尊者人尊
熱忱可以擴大影響力
雙方的自信,成就婚姻的未來
內在的鎮靜從容是一種難得的職場修為
第三章信心真解:對未見之事的積極把握
對美好前景勝券在握
培養正向思考的習慣
相信自己的心,摒棄浮躁安穩下來
我是這世上的鹽
善待自己,悅納他人
不在比較中摧毀信心,也不在比較中“提升”信心
敢於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善於自嘲,大心胸大境界
第四章沒有一種信心是無憑無據
驕傲是盲目的,自信是清醒的
人貴有自知之明
自信不是強調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每個“我”都是獨一無二的
自信不是只信自己不信他人
越炫耀越不安,虛榮只是狐假虎威
衣衫可以破爛,靈魂不可卑微
人的潛能是無限的
第五章不要讓“消極聲音”在信心的背陰面野蠻生長
人人內心都住著一個“苛求者”
庸人自擾:因缺乏信心而對環境產生戒備
身邊的阿Q:依賴別人來決定自己的價值
人際交往:不做羞答答的玫瑰
垃圾工作的承受者:無法說“不”的人
自卑的人在自卑中埋沒自己
恐懼是一扇虛掩的門
第六章冬天的作為:人生必經Ⅳ次冬泳
生活再難,也沒有解不開的難題
“危”中有“機”:在最困苦時選擇奮起
認出那些化了妝的祝福
不完美才是真美
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同時產生的
成功沒有想像中的那樣難
將“N0”變成“ON”
突破自己: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第七章在危機中尋找機遇
自信者不輕言放棄
屈伸自如,才能從容淡定
勇於反省,就是向成功邁進
沒有解決辦法,就勇於改變問題
創造機遇:強者從不守株待兔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將信心變為行動
經營長處:用優勢鑄造自信
信心源自不斷地學習
第八章信心百寶箱
沒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斷培養的信心
培養“大不了回到原點”的豁達態度
發掘“自我”的礦藏
敢為人先,不懼人言
不一定要贏得別人的認可
勇於擔當,讓信心沉澱
避免對自己進行負面的審判
用“我敢”代替“我不怕”
讓大腦中保持一套積極思維的自動程式
一招也可以雄霸天下
第九章敢於開放,成就最自信的自己
打開自己,就贏得整個世界
忌妒別人是一種骨子裡的自卑
人生格局:敢於做大才能更強
人生要有立新的勇氣
敢於承認自己不如人
喜歡現在的自己
把超越已知當做習慣
勇於嘗試,勇於蛻變
機會成本:敢舍,才能有所得

前言

2008年9月24日,在紐約華爾道夫飯店,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面對美國經濟金融界知名人士.用斬釘截鐵的聲音說:“在經濟困難面前,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在當前全世界都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之際,這句擲地有聲的話語向人們傳遞了振奮人心的力量!
感謝這句話,它不僅在困境中給予人們力量,更為人們提供了重新認識“信心”的絕好契機。
如果沒有這句名言,“信心”在人們的眼中也許還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辭彙。人們習慣於用“信心”二字,在面試之前、求婚之前、面對沒有把握的事情之前,給自己加油打氣;在參加演講之前、領獎之前、躊躇滿志的時候,為自己吶喊助威;在挫折和失敗面前,面對令人沮喪的現實時,讓自己擁有一根精神支柱。
我們習慣了被“信心”鼓動,樂於接受它輸送給我們的瞬間力量,卻常常忽視了它的本義,錯誤地以為“信心”是一個隨叫隨到的朋友,而不明白它其實是紮根在內心深處的認知和能量。
不得不承認,大多數時候,是“信心”這兩個字給了我們力量,而不是信心本身。
缺乏信心的人太多太多,並不特指我們身邊極少數內向、害羞、膽小的人,那些表面強悍的、鎮定的、春風得意的人,未必是自信的人。在判定自己是否有信心之前,人們至少先要反思下面的問題:
你的目光是否經常閃爍不定?
你與別人握手的時候是否堅定有力,讓對方感到被尊重?
你對於外界評價的重視程度是否在合理的範圍之內?
你懷疑自己將夢想變成現實的能力嗎?
你是否對別人的冒犯反應過激?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無論寒冬暖春,信心都是力量之源
信心危機只能加重苦難和不幸
1939年,毛澤東在延安在職幹部教育動員大會上講話時指出:“我們隊伍裡邊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本領恐慌是一種客觀現象,它存在於每個個體之中。它鞭策人們不斷學習,掌握新本領,創造新業績。所以說,世界上最大的恐慌不是政治恐慌,也不是經濟恐慌,而是本領恐慌;人世間真正的危機不是安全危機,也不是金融危機,而是信心危機。本領恐慌和信心危機讓一切恐慌和危機加劇,讓逆境中的人們消沉頹唐,放棄拼搏;讓順境中的人們感到未來暗淡無光,徒勞無功。
法國著名心理學家伊爾·索爾芒調查了全世界的18個貧困國家的人們,得出結論:人類最大的敵人不是災禍,不是瘟疫,不是令人憎恨的戰爭,而是自己。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時候,人就完了!
有一個意外事故可以證明這一點:
一位鐵路工人意外地被鎖在一個冷凍車廂里。他清楚地意識到,他是在冷凍車廂里,如果出不去,就會被凍死。20個小時後,當冷凍車廂被打開時,這位工人已經死了。可是,仔細檢查車廂後,人們發現冷氣開關並沒有打開。那位工人確實死了,因為他確信,在冷凍的情況下是無法活命的。這位悲觀主義者在行動之前,就已經確認自己無可挽救了。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