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主義:從休謨到當前的社會政治思想文集》

《保守主義:從休謨到當前的社會政治思想文集》

《保守主義從休謨到當前的社會政治思想文集》是2010年12月1日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國)傑里·馬勒(JerryMuller),譯者是劉曙輝、張容南。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譯林出版社;第1版(2010年12月1日)
外文書名:conservatism
叢書名:西方政治思想譯叢
平裝:504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544714235,7544714233
條形碼:9787544714235
商品尺寸:23.2x15.6x3cm
商品重量:699g
ASIN:B004H3WYDM

內容簡介

《保守主義:從休謨到當前的社會政治思想文集》作者編選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重要的保守主義思想家最重要的文獻,並對每篇選文作了導讀,提供了原始文獻的歷史背景和作者思想簡介。通過系統梳理保守主義思想的歷史語境和發展脈絡,闡釋了保守主義是有一時一地之特殊性的意識形態,而非普遍主義的思想範式;同時通過選編原始文獻展現了英、法、德、美等國保守主義思想框架。

編輯推薦

《保守主義》:西方政治思想譯叢

媒體推薦

當我們作用於無生命的物質時,如果說謹慎和慎重是智慧的一部分,那么當我們要拆除或建造的對象並非磚塊木材而是有知覺的東西,謹慎和慎重則無疑成為責任的一部分。
——白克
對所有社會組織來說,要避免危險的話,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什麼是不應該做的,而非為了取得特定目標知曉什麼是應該做的。
——哈耶克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傑里·馬勒(JerryMuller)譯者:劉曙輝張容南叢書主編:李強
傑里·馬勒,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現任教於美國天主教大學歷史系。著有《亞當·斯密在他的時代和我們的時代》(AdamSmithinHisTimeandOurs,1995),《精神與市場:現代歐洲思想中的資本主義》(TheMindandtheMarket:CapitalisminModernEuropeanThought,2002,2003),《資本主義與猶太人》(Capitalismandthe.Jews,2010)。

目錄

前言
致謝
導論什麼是保守主義社會政治思想?
第一章啟蒙時代的保守主義
一大衛·休謨
《論正義》導讀
論正義,選自《道德原理研究))(1751)
休謨三篇文章導讀
論政府起源(1777)
論原初契約(1748)
論消極服從(1748)
二埃德蒙-伯克
《(為自然社會辯護>第二版前言》導讀
《為自然社會辯護》第二版前言(1757)
三尤斯圖斯·默澤爾
《論我們時代的妓女及其子女被減輕的恥辱》導讀
論我們時代的妓女及其子女被減輕的恥辱(1772)
《禁止依據成績來提升》導讀
禁止依據成績的提升(1770)
第二章對革命的批判
一埃德蒙·伯克
《反思法國大革命》導讀
反思法國大革命(1790)
二路易·德·博納爾德
《論離婚》導讀
論離婚(1801)
三約瑟夫·德·邁斯特
《論政治體制及其他人類制度的生成原則》導讀
論政治體制及其他人類制度的生成原則(1814)
四詹姆斯·麥迪遜
《(聯邦黨人文集)第49篇》導讀
《聯邦黨人文集》第49篇(1788)
五羅福斯·喬特
《美國法律界作為國家保守成分的地位和功能》導讀
美國法律界作為國家保守成分的地位和功能(1845)
第三章權威
一馬修·阿諾德
《文化與無政府狀態》導讀
文化與無政府狀態(1869)
二詹姆斯·菲茨詹姆斯·史蒂芬
《自由·平等·博愛》導讀
自由·平等·博愛(1874)
第四章不平等
一威廉·胡雷爾·馬洛克
《貴族與進化》導讀
貴族與進化(1898)
約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
《能力與社會流動》導讀
能力與社會流動(1927)
第五章對好意的批判
威廉·格雷厄姆-薩姆納
薩姆納三篇文章導讀
社會學錯誤(1884)
被遺忘的人(1883)
高貴情感的考察(1887)
第六章戰爭
托馬斯·歐內斯特·休姆
《論戰爭》導讀
論戰爭(1916)
第七章民主
卡爾·施密特
《當議會不能代表主權》導讀
當議會不能代表主權(1931)
二約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
《政治領導與民主》導讀
政治領導與民主(1942)
第八章理性主義的限度
一溫斯頓·邱吉爾
《重建下議院的演講》導讀
重建下議院的演講(1943年10月28日)
二麥可·奧克肖特
《政治中的理性主義》導讀
政治中的理性主義(1947)
三弗里德里希·啥耶克
《建構主義的錯誤》和《社會正義的幻象》導讀
建構主義的錯誤(1970)
社會正義的幻象(1973)
四愛德華·班菲爾德
《重訪不神聖的城市》導讀
重訪不神聖的城市(1974)
第九章社會解放和文化解放批判
歐文·克里斯托
《色情、淫穢與審查的案例》導讀
色情、淫穢與審查的案例(1971)
二彼得·伯格和理察·約翰·紐豪斯
《賦予人民權力》導讀
賦予人民權力:公共政策中調節結構的作用(1977)
三赫爾曼·盧貝
《試圖創造平等帶來的社會後果》導讀
試圖創造平等帶來的社會後果(1984)
第十章社會科學與文化批判之間
一阿諾德·蓋倫
《論文化、自然和本性》和《人與制度》導讀
論文化、自然和本性(1958)
人與制度(1960)
二菲利普·里夫
《走向一種文化理論》導讀
走向一種文化理論(1966)
編後記保守主義思想中反覆出現的緊張與困境
進一步閱讀指南
索引
譯後記

序言

這本書出版的時候,很多人都在談論“保守主義者”一詞,不管它是作為榮譽的標誌還是作為一個帶侮辱性的詞。然而,保守主義的當代影響與對保守主義歷史的關注之間,有著很大的不一致。這不僅適用於保守主義政治運動研究,且特別適用於保守主義思想研究。誠然,對一個或另一個保守主義思想家的精彩研究很多,但是涉及一個時代的保守主義思想或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保守主義歷史的學術著作卻很少。但願想了解保守主義思想,想獲得一種對他們所處時代和地方何者被認為是保守主義的批判或比較視角的讀者,會發現這本書有用。當“保守主義者”這一標籤被不加區別地套用於原教旨主義者、平民主義者、自由至上主義者、法西斯主義者以及一種或另一種正統觀念的支持者時,該書有助於讀者對保守主義社會政治思想的獨特之處有一個更清楚、更細微的理解。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社會主義以及其他“主義”同為現代思想的一條主線。在這些思想當中,保守主義按說是最需要歷史闡釋和跨文化闡釋的思想傳統。
本書是有論點的文集,它把18世紀中期至當今歐美保守主義社會政治分析的重要樣本放在一起。在其“導論”中,本書主張,並在其內容中表明:保守主義分析有著典型的特徵,這些特徵反覆出現於不同時間,並跨越國家邊界

後記

隨著西方政治哲學思潮在國內涌動,自由主義、共和主義、社群主義等各個理論流派被相繼引入。與看似帶有解放色彩的自由主義不同,“保守主義”這個術語聽上去讓人覺得陳腐不堪。然而,作為一種社會政治思想的保守主義實則經歷了數個世紀,聚集了眾多卓越頭腦對政治和歷史的反思,其觀點和主張發人深省。
受到啟蒙運動的影響,我們很容易簡單地把現代性看作對傳統的克服,似乎傳統與現代之間隔著一條鴻溝,我們需要藉助康德式的“理性”輕輕一躍,才能變成一個自主獨立的現代人,可以自由地選擇自身的善觀念,憑藉理性的自我立法和理性人之間的契約關係建構起一個全新的社會。然而,對人性或者說人類理性的這種樂觀,在保守主義思想家這裡卻飽受質疑。在保守主義思想家看來,最經得起考驗的不是人的理性,而是歷史沉澱起來的習俗和制度。對保守主義者來說,一項制度或實踐的歷史存活已經證明它滿足了人類的某些需要。因此,他們看重經驗和效用,看重製度的穩定性和歷史的連續性。

文摘

上的真:這些被聲稱的真理可能建立在特殊啟示或自然法之上,它是所有理性人都能獲得的,其來源可能是宗教的,也可能是世俗的。保守主義者維護現存制度的原因則是由於,這些制度的存在假定了它們在功能上的有用性,去除這些制度可能導致有害和意想不到的後果,或者是由於長期確立的制度所凝聚的崇敬感使其有潛力滿足新的目的。儘管正統的和保守主義的思想家有時會得出相同的結論,他們到達那些結論的思想路徑也是不同的。保守主義與正統之間的區分常常在保守主義的自我表達中消失不見了,因為有時保守主義思想家可能覺得讓大多數人相信現存制度符合於某種終極真理是有用的。
如同保守主義與正統之間的混淆一樣,保守主義與啟蒙之間的虛假二分也同樣誤導人。與通常描繪的保守主義是啟蒙的敵人這種看法相反,更為準確的歷史說法是啟蒙運動中有多股思潮,其中的一些是保守主義的。的確,作為一種獨特思維模式的保守主義是啟蒙的產物。讓保守主義的社會及政治言論不同於正統論說的是,保守主義對自由主義或進步論論調的批判發生在基於理性的運用追求人類幸福的文明戰場。
甚至將保守主義建基於正統宗教原則的保守主義者,也不將其論證建立在尋求拯救的傳統宗教基礎之上。托馬斯·阿奎那,一名正統的基督教思想家,從以下假設出發開始了他的政治思考:“既然天堂的至福是我們現在所過的美德生活的結局,那么君主的任務就是以一種方式去推進大多數人的好生活,使其獲得天堂里的那種幸福感,也即,他應該主導那些可以導致天堂般幸福的事情,並儘可能地避免相反的結果。”埃德蒙·伯克則相反,儘管他是一名基督徒,卻是一位保守主義者而非一位正統思想家,他不斷地援引世俗的功效性作為政治決策的主導標準。他寫道:“任何政治信條的實際後果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它的價值。政治問題主要考慮的不是真或假的問題。它們與善或惡相關。在結果上可能產生惡的,在政治上就是錯誤的;在結果上能產生善的,在政治上就是正確的。”伯克對制度的合法性建立在它與某種形上學真理之符合這種觀點的厭惡是眾所周知的。例如,在他最後一篇大作《新輝格黨對舊輝格黨的呼籲》中,他寫道:“沒有任何普遍的東西可以被理性地加諸任何道德的或政治的主體之上……沒有定義形上學是無法生存的;而審慎就在於她如何審慎地定義。”相比而言,“神權政治下的”保守主義理論家如路易·德·博納爾德(LouisdeBonald)和約瑟夫·德·邁斯特(JosephdeMaistre)比伯克更傾向於論證他們所喜愛的特殊制度植根於神的意志之上。但面對那些認為這些論證不再有說服力的聽眾,他們也不得不將其論證建立於效用的基礎之上。這就是為什麼在《人民的主權》一書中,邁斯特在“最好的政府類型”一章用了一個功利主義哲學的奠基人邊沁可能會用的論證。他寫道:“對每個國家而言,最好的政府是那些在其領土之內能夠為最大多數人在最長的時間內產生出最大可能幸福和力量總和的政府。”
儘管一些保守主義的理論家是宗教信仰者,而且他們中的大多數都肯定了宗教信仰在維持個人道德與社會凝聚力方面的社會功用,但沒有人將他們的社會和政治論證主要建立在終極宗教真理之上。總的來說,對世俗幸福的追求,是區分保守主義的社會政治分析與宗教正統論的一個假設。保守主義的論證是功利論的,這個術語可以被粗略地理解為判斷世俗福祉的標準。當然“功利主義”也作為一種正式的哲學和政治學說而存在,它為做出政策決定提供測量標準,通常是個體需要的總和。保守主義在此意義上與“功利主義”分道揚鑣,因為保守主義者強調社會複雜性,強調社會制度之間的功能相關性,以及潛在功能的重要性。由於這些原因以及下面將要談到的原因,保守主義者往往對功利主義的教條抱有懷疑,因為功利主義通過假設存在一個單一的、可確定的人類幸福的標準切斷了複雜性。
保守主義因其對歷史的強調也與正統學說不同。既強調歷史又強調功效,對保守主義社會和政治分析的普遍稱呼是“歷史的功利主義”。這個稱呼可能不為人知,但它有力地抓住了保守主義思想的許多特徵。
對保守主義者來說,一項制度或實踐(不管它是婚姻、君主制還是市場)的歷史存活已經證明它滿足了人類的某些需要。這種需要可能是制度外顯的目的,但它也常常可能異於制度外顯的目的。如歐文·克里斯托(IrvingKristol)注意到的,假設“已經存活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制度有其內在的理由和目的,有一種集體的智慧凝聚於其中,那么我們不能完美地解釋它的運作只表明了我們自身的缺陷”。②或者,用當代德國哲學家漢斯·布魯門伯格(HansBlumenberg)的話來說,“‘制度’這個詞所傳遞的首要意思是對論證負擔的分配。一項制度存在的地方,它的理性基礎的問題並不緊要,論證的負擔總是由那些反對制度安排的人承擔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