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兒》

《京味兒》

《京味兒》是崔岱編著的生活書籍,於2009年12月1日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內容所記錄的,是那些惟有北京才有的,最地道的北京滋味。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要想了解一個地方的人,最簡捷的辦法是瞧瞧他們吃點兒什麼。北京人注重體面,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講究禮貌,無論貧富。都不能失了身份。反映在吃上,無論是宮廷御膳還是市井粗食,都蘊涵著真正的手藝。《京味兒》所記錄的,是那些惟有北京才有的,最地道的北京滋味。

《京味兒》所要傳達的,並不僅是這些吃食的正宗做法和吃法,甚至也不只是那些已經和正在消逝的京城的字號,規矩,實誠和雅致,更有一種北京人所特有的生活態度、為人處事的方式。它們構成了地道的京味兒文化。這種生活的藝術,正在漸漸離我們遠去。

作者簡介

崔岱遠,生於上世紀60年代末,地道的北京人,打小兒在紫禁城邊兒的南池子長大,做過工程師,現為某出版社編輯,編輯過百十來本書,在《光明日報》、《北京晚報》等媒體上發表過多篇懷念北京的文章。2007年出版了《看罷西遊不成精》一書,曾在中國國際廣播電台連播。

目錄

北京滋味(代序)

天地一家春
豌豆黃兒·驚夢
北京菜頭牌
無魚不成席
煎雞蛋容易嗎零

誰也不是吃素的
夏天離不開的芝麻醬
吃的就是個順溜兒
水牛兒,水牛兒
伏天的豆腐,冬天的茶

家傳燒茄子
飛上天的鴨子
北京的背後是大草原
葷里素
燒餅?還是火燒?
自來紅,自來白
不見葷腥的葷菜

紅紅火火數九天
大白菜,俗中雅
窮人解饞
幸福的珠串
臘七、臘八兒,凍死寒鴉兒
過了臘八兒就是年
新年頭一口兒
後記

前言

人的一種品性總是與一類吃食息息相關的,而“吃”往往又能體現一個民族的性格乃至文化。所以,要想了解一個地方的人,最簡捷的辦法是瞧瞧他們吃點兒什麼。
比方說吧:西方人比較直白、簡潔,同樣一個麵團兒,人家直接用烈火乾柴烤成麵包,而咱們中國人比較含蓄、內斂,所以用貌似溫柔的水蒸成饅頭。西方人要么吃的是大塊的肉,要么就是一大盤子生菜,即便是吃餡兒餅都要把餡兒擺在明面兒上。就連吃個包子都講究“有肉不在褶兒上”。韓國人更有意思,即便是簡單的泡菜都能做出那么多花樣來,可見自尊心比較強。
扯了那么遠,其實就想說說咱北京的吃。別看“吃”是件每天都離不了的挺“俗”的事兒,卻很好地反映了北京人所特有的性情和北京城所特有的厚重文化。因為在北京,“吃”已經不僅僅是充飢,而是一種精神需求,一種生活享受,乃至一種行為藝術。
北京的“吃”是一種活生生的載體,它所承載的是對生活的態度和對人生的感悟。
幾百年來,北京一直是中國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在這個不大的地方兒走馬燈似的雲集過各色達官顯貴和文化名流。而這兩類人又從來都在引領著飲食文化的潮流。
老北京人,由於過了幾百年“皇城子民”的特殊日子,養成了有別於其他地方人士的特殊品性。在北京人身上,既可以感受到北方民族的粗獷,又能體會出宮廷文化的細膩,既蘊涵了宅門兒里的閒散,又滲透著官府式的規矩。而這些,無不生動地體現在每天都離不開的“吃”上。
北京人注重體面,講究禮貌,無論是有錢的沒錢的,有地位的還是沒地位的,都不能失了身份。天子腳下嘛,皇城根兒長大的主兒,有錢的,那是真講究,沒錢的,也都窮講究。北京人閒適而安穩,散淡而追求品味,自尊而又有些自傲,用現在話兒說,叫做懂得享受生活。所以即使是賣力氣乾粗活兒的,也得拿出“爺”的份兒,儘管沒錢,也得擺出有閒的譜兒。賣完了一天的力氣之後,上茶攤兒上泡壺高末兒——享受。反映在吃上,無論是宮廷御膳還是市井粗食,無論是窮人解饞的還是富人休閒的,都蘊涵著真正的手藝。不僅如此,每道吃食里往往還包含了它的製作者和愛好者們許多的傳奇故事,可以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文化”。

精彩書摘

一冬天沒怎么吃上青菜的北京人,就是這么咬上一口鮮嫩異常的“火焰兒”和能煥發生氣的春韭,在和和美美、順順噹噹兒中品味著悄然而至的春天滋味兒,與其說是為了解饞,倒不如說是一種精神需求和生活享受。
上面說的炒合菜,只是春餅里所包裹的最基本的內容,普通百姓人家都吃得起,就連達官貴人乃至皇親國戚也都好這口兒。《我的前半生》里就記載著末代皇帝溥儀一連吃六個春餅,領班太監知道了怕他撐著,叫兩個太監一左一右提起他的雙臂,像砸夯似的在磚上墩他消食兒的趣聞。只不過不同階層的人所吃的春餅的內容是有區別的,這也是人之常情。
稍微富裕一點兒的小康之家吃春餅,除了上面講的這兩道熱菜,還得至少備上兩盤兒冷葷:一個盤兒是切成條兒的松仁兒小肚兒,再有一盤兒就是切成絲的醬肘子或者醬肉。這就是立春時一頓簡約而豐盛的大餐了。這兩樣吃春餅搭配的經典冷葷最好是買“天福號”的。這家乾隆三年開業的老店做的肘子至今還是那么酥嫩,不膩口,不塞牙,五香小肚兒也依然香醇味厚,吃起來那叫夠味兒。
更豐盛一些的春餅大餐是過去北京的大宅門兒里吃的,還要外叫一種盒子菜。
提起盒子菜,就得先說說這盒子。它特指裝冷葷用的朱紅扁圓的漆盒兒,有大有小,小的直徑半尺,大的直徑有三尺的。簡易的盒子分成六格,正規一點的是周圍九個格子,中間一格圓盤兒。

盤點美食書籍

美食,貴的有山珍海味,便宜的有街邊小吃。但是不是所有人對美食的標準都是一樣的,其實美食是不分貴賤的,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就可以稱之為美食。吃前有期待、吃後有回味的東西。美食遭遇心情的時候,美食已不僅僅是簡單的味覺感受,更是一種精神享受。一起協作有關美食的書籍吧!
《跟胖星兒學做菜》
《說魚道蝦》
《芝士蛋糕的誘惑》
《大齙牙吃遍義大利》
《亞洲美食之旅》
《曾美子的黃金比例蛋糕》
《威士忌品鑑大全》
《我享素》
《麵包坊》
《文怡精選家常菜》
《人間有味》
《清新餐後甜品》
《易牙遺意》
《滿漢全席之進宮》
《廚房裡的哲學家》
《香檳品鑑大全》
《老滋味》
《滿漢全席之滿菜》
《家常菜精選1288例》
《廚房中術》
《一學就會的愛心便當》
《一碗好面》
《餕餘雜記》
《法國料理基礎篇Ⅰ》
《孟老師的100道手工餅乾》
《美食日語聽力大挑戰》
《紅燜廚娘》
《40種手工果醬》
《文人飲食譚》
《咖啡全書》
《愛因斯坦的廚房》
《自制不一樣的花式甜點》
《朱古力全書》
《名店麵包大公開》
《蔡瀾食典》
《一切取決於晚餐》
《德國老啤酒主義》
《滿漢全席之餑餑》
《食相報告》
《餐桌上的普羅旺斯》
《味覺現象學》
《一個人也得下廚房》
《個性化頂級法國CUTE甜點》
《酸甜苦辣鹹》
《村上春樹美食廚房》
《美味方丈記》
《食在自然》
《梅璽閣菜話》
《知堂談吃》
《超Q潤戚風》
《細說川菜》
《為國王們烹飪》
《兩個素食者的創意廚房》
《親愛的西餐》
《年夜飯的藝術》
《中國吃》
《香草茶品鑑大全》
《菜蔬小語》
《超人氣甜點輕鬆做》
《吃的大冒險》
《超人氣麵包簡單做》
《隨園食單:中華生活經典》
《最詳盡的麵包製作教科書》
《吃透法蘭西》
《上海老味道》
《君之的10分鐘蛋糕》
《乾酪品鑑大全》
《天真本色》
《經典麵包製作大全》
《禮拜三的糕餅課》
《麵包品鑑大全》
《我的小煮意》
《親愛的今天吃咖喱飯》
《極致之味:怡蘭的18堂飲食課》
《下廚記》
《幸福的料理箱》
《烹飪、菜餚與階級》
《從小愛吃的菜》
《天生嫩骨》
《巴黎小廚房》
《經典曲奇500》
《汪曾祺談吃》
《人和食物是平等的》
《京味兒》
《經典果飲500》
《快煮慢食》
《西式糕點製作大全》
《超好吃吐司變化100種》
《日本蛋糕名店的私藏秘方》
《吃,吃的笑》
《暴食江湖》
《義大利餐製作大全》
《戀味者》
《跟著君之學烘焙》
《壽司品鑑大全》
《台灣味道》
《最詳盡的甜點製作教科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