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得里亞堡條約》

《亞得里亞堡條約》

《亞得里亞堡條約》1829年9月14日土耳其和沙皇俄國締結的旨在結束俄土戰爭的《和平條約》。條約包括16項條款和1個議定書。俄國奪得多瑙河河口及整個黑海東岸地區,土承認由俄國負責"保護"多瑙河兩公國(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的自治權。土耳其向俄國及其他國家的商船開放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向俄國賠款,承認希臘獨立。

《亞得里亞堡條約》亞得里亞堡條約
《亞得里亞堡條約》Treaty of Adrianople結束俄土戰爭的《和平條約》。又譯《阿德里安堡條約》。1821年,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希臘爆發了獨立戰爭,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調集軍隊進行殘酷鎮壓,到1826年末,希臘獨立運動形勢危殆,歐洲列強為了各自的利益,紛紛插手希臘問題。

內容

結束俄土戰爭的和平條約。又譯《阿德里安堡條約》。1821年,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希臘爆發了獨立戰爭,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調集軍隊進行殘酷鎮壓,到1826年末,希臘獨立運動形勢危殆,歐洲列強為了各自的利益,紛紛插手希臘問題。英、俄兩國在1826年4月4日簽訂了《彼得堡議定書》,以協調彼此對希臘的政策。1827年7月6日英、法、俄3國又締結了《倫敦條約》,要求希、土雙方停戰。遭土耳其拒絕後,國艦隊在納瓦里諾灣(今皮洛斯)殲滅了土、埃聯合艦隊。土耳其斷絕同俄、英、法的外交關係,並號召進行“聖戰”。沙俄以此為藉口,於1828年4月14日正式對土耳其宣戰,1829年8月20日占領亞得里亞堡,直接威脅土耳其京城君士坦丁堡。俄國的勝利引起土耳其蘇丹的驚惶和歐洲其他列強的不安,英、法及普魯士為了阻止俄軍前進和防止奧斯曼帝國崩潰,出面調停。1829年9月14日,俄、土締結了《亞得里亞堡條約》。條約包括16項條款和1個議定書。俄國奪得多瑙河河口及整個黑海東岸地區,土承認由俄國負責"保護"多瑙河兩公國(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的自治權。土耳其向俄國及其他國家的商船開放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向俄國賠款,承認希臘獨立。

背景

希臘宣布獨立後,歐洲列強開始進行干涉和爭奪。1827年7月6日俄、英、法簽訂《倫敦三國條約》。主張在土耳其享有宗主權的前提下,允許希臘實行內部自治,並決定派出聯合艦隊迫使雙方停火。同年10月發生納瓦里諾海,英法俄聯合艦隊擊潰土埃艦隊。1828年爆發俄土戰爭,隨後法國也出兵占領伯羅奔尼撒。1829年9月俄土簽訂《亞得里亞堡條約》,土耳其被迫接受英法俄《倫敦三國條約》。

《亞得里亞堡條約》《亞得里亞堡條約》
希臘軍民利用土軍被牽制和被削弱的有利時機,發起進攻。不久,整個東希臘除提佛等地外全部獲得解放。9月迫使敵人撤出大陸希臘地區,從而勝利地結束了獨立戰爭。根據1830年2月3日俄、英、法3國簽訂的倫敦議定書,希臘被正式承認為獨立王國。

影響

黑海東岸高加索古城堡。在今喬治亞波堤港附近。原屬明格列里亞公國。十七世紀,公國為奧斯曼帝國占領。1829年帝俄戰敗土耳其,根據亞得里亞堡條約,整個地區和黑海沿岸割給俄國。

亞得里亞堡

亞得里亞堡古城名。即今土耳其埃迪爾內。地當巴爾幹通向伊斯坦堡和愛琴海鐵路的交點,具有交通和戰略上意義。中世紀時,先後為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占據。1354年屬土耳其。1913年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結束,《倫敦和約》中規定,土耳其把從依諾斯到密地亞一線以西包括亞得里亞堡在內讓與巴爾幹各國。同年第二次巴爾幹戰爭後締結《布加勒斯特條約》,亞得里亞堡仍歸土耳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