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克西》

《亞克西》

《亞克西》,青海特色音樂。

基本信息

《亞克西》《亞克西》
《亞克西》歌詞
 

伊犁河水翻波浪,灌溉著牧場和農莊;
邊防戰士駐守在河岸上哎,來往的人們喜洋洋。
邊防戰士駐守在河岸上哎,來往的人們喜洋洋。
亞克西亞克西ye,什麼亞克西也?人民的生活亞克西。哎!亞克西亞克西ye,
什麼亞克西也ye,人民的生活亞克西。

有了親愛的***,領導著人民建設邊疆;
咱們有了親愛的邊防軍呃,幸福的生活有保障。
咱們有了親愛的邊防軍呃,幸福的生活有保障。

亞克西亞克西ye,什麼亞克西也?人民的軍隊亞克西。哎!亞克西亞克西ye,
什麼亞克西也ye,人民的生活亞克西。

青海民歌的類別及其音樂特色

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東部.西北部與新疆接壤,西南與西藏相連,東南與四川毗鄰,東部和北部與甘肅相鄰.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七十二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漢,回,藏,撒拉,蒙古六個民族.境內高山兀立,河流縱模,荒漠平原同生,雪山湖泊相映.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儒,釋,道及伊斯蘭幾種宗教文化並存.複雜的地理環境與多樣的人文背景造就了青海民歌豐富的內容與多彩的藝術個性.現依其歌種分別述略如下.
一,花兒
花兒是流傳於漢,回,土,撒拉,藏,東鄉,保全,裕固八個民族之間,分布在青海,甘肅,寧夏,新疆四處省區的一種山歌.青海民間稱"少年".花兒唱詞的基本結構一般是四句體七音或九音單字尾與七音或八音雙字尾相間,即奇句奇字尾,偶句偶字尾.六句或多於四句的其它句式都是四句體結構的變異曲式.花兒中經常使用各種襯詞,這些襯詞與相應的鏇律結合在一起,使花兒的鏇律連結自如,擴展從容,表達情感的感染力加強.同時也用這些襯詞命名曲令.花兒的曲式結構基本上屬於擴充的上下句體,上下句幅長度不等.其音階以五聲性的商,徵調式最為多見.依其音樂風格的不同,可分為三種.一是漢族回族花兒;二是土族花兒;三是撒拉族花兒.
1,漢族回族"花兒"
這是青海花兒中數量最大,流傳最廣的一種花兒,是青海花兒的主體.主要流傳在青海東部農業區的湟源,湟中,大通,互助,平安,化隆,民和,樂都,循化各縣及西寧市,海南州的貴德縣,海化州的門源縣等地.這類花的音樂特色在於四度音程的跳進和音列上的迂迴運動,其中商徵型的基本音列起著主導作用,有時會強調角音或以清角代替角音的手法來沖淡曲調中商徵型的四度音的跳動感,由此而形成一種淡淡的憂傷.鏇律以商,徵,商為基本框架,而以商音到角(或清角),羽音到宮音的運動為媒介,形成單純,質樸,明快的音樂個性.
2,土族"花兒"
這是流傳在以互助地區為中心,輻射至大通及鄰縣的以土族為主要流傳民族的花兒,其曲調委婉柔美,內在而含蓄.土族花兒以徵商五聲調式為鏇律構成基礎,它不是廣泛的使用四度音程的跳進,而以級進的鏇法和句尾的大幅度下滑音形成自己的特色,使曲調具有單純,明朗,飄灑的特點,鏇律進行中常用商音到商音的八度內迂迴級進,在上行和下行中突出和強調宮音在鏇律中的支持和穩定作用,體現了土族人民含蓄,純樸,真摯,懇切的內在藝術風格和心理素質.
3,撒拉族"花兒"
主要流傳在循化,化隆,同仁和民和等地區,其曲調是以羽音為中心,商,角為骨幹音的音列構成.撒拉族花兒除了最基本的常見商徵型曲調之外,多數是建立在小調的基礎之上.它的曲調內在古樸,極富歌唱性.鏇律運動常是角音列羽音的四度跳進和商音列羽音的迂迴下行或是宮音到羽的三度下行.一種是鏇律平衡流暢,充滿抒情氣質的小調色彩,一種是活潑明快,富於彈跳性的小調色彩.
二,漢族民歌
青海的漢族民歌除了"花兒",還有小調,秧歌,酒麴,習俗曲,勞動號子和兒歌.
1,小調
小調是漢族民歌中數量最多,流傳最廣的一個歌種,詞曲相對而言較為固定,表現手法多樣,表達情感細膩.多在民眾生產之餘,在休閒娛樂和喜慶的場合中演唱,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為分節歌形式,各種句式結構都有.小調的節拍規整,節律明顯,但節奏形態豐富多樣.鏇律線曲折起伏,樂匯常用變化和對比手法,因此鏇律流暢而優美.小調的樂句結構,功能明晰清楚,常見的句式結構有兩種,一是對應性的上下句結構,二是起承轉合式的四句式結構.另外,小調的樂段結構因歌詞句式的多樣性而呈現出不同的結構形態,但樂段形式比較完整,具有相對獨立和完整的結構特點.常見調式以商,徵為主,羽,宮次之.除了五聲性的結構外,尚有在五聲的基礎之上增加了清角或變宮的六聲,清角和變宮同時存在的七聲.青海漢族小調的音樂風格跟青海漢族的來源不一樣,呈現出漢文化的多元性.先民們在西遷青海的同時,也帶來了各原籍地的民歌,這些民歌中的小調流傳至今,雖幾經變異,但仍可看到其原有的風貌.因此在青海漢族的小調中,既有江南的風格,也有中原和北方各地的風格.這些來自各地的小調在青海的流傳過程中,受青海當地的方言和風俗的影響,從鏇法到節奏形態逐漸改變了原有的風格.調式骨幹音變為青海民歌中常見的四五度結構,以徵,羽,宮,商的確立形成了富有青海地方色彩的調式功能音,從而被青海廣大民眾認可並流傳至今.
2,秧歌
秧歌是春節期間社火表演中必不可少的歌種.是社火中最受歡迎的節目之一.有對唱,齊唱,形式多樣而活潑.以鑼鼓伴奏開始,歌聲結束後仍由鑼鼓烘托氣氛.有四樂句和上下樂句兩種結構,多用五聲徵,宮調式.固定的唱詞不多,多是即興性的應景填詞.內容主要是慶豐收,保平安等祝福國泰民安,慶賀人畜興旺的良好祝願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四個樂句的結音分別為宮,徵,羽,宮.巧妙地形成了與四句歌詞相呼應的起承轉合結構.
3,酒麴
酒麴是猜拳,歌唱和飲酒相結合的一種歌唱形式.以五聲性徵調式和羽調式最為多見,此外尚有少數增加了清角和變宮的六聲結構,或是以清角取代角音的五聲結構.酒麴的曲式結構及鏇法都與小調相同,只是因其社會功能及使用場合的不同而另列.酒麴多在親友相聚時飲酒取樂而歌,歌詞風趣詼諧,曲調優美動聽.可分為三類,一是喜迎賓客,讚頌長輩的敬酒歌,二是為活躍氣氛,多人所唱的表演性歌,三是以數字為內容,帶有競技性的歌,這類歌是酒麴的主體,數量最多,流傳最廣.
4,兒歌
可分為兩種,一是兒童自己唱的,或是成人模仿兒童的思維和心理,以兒童的口吻編唱的歌.二是成人為哄兒童,使其產生美感,舒適感和安樂感而安心入睡,或者啟蒙幼兒知識所唱.兒歌的結構簡單,詞組短小.簡明易記,口詞化的歌詞配合簡樸的曲調,使兒童易記易懂,常是短小的上下對應樂句,五聲性徵式最為多見.
5,習俗歌
習俗歌是因民眾的宗教信仰而產生的,有佛教信徒燒香拜佛時所唱,也有道教信徒對修仙成道的描述.還有為朝山,求雨等宗教活動而歌之.這此歌詞句不太規整,五音徵調式為主.一人領唱,眾人應和,情緒飽滿熱情.常見的結構是對應性的上下樂句或單樂句的連續反覆,終止音常用調式主音,起音用四度或五度音,有時起音與終止音同用調式主音,這種起音和終止音的親和性使鏇律在反覆時頭尾相接,形成了連續不斷的循環往復,因此聽起來終止感不是很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