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兒狀元》

《乞兒狀元》

香港舊粵劇黑白大片,李兆元與娥情的愛情故事。

影片簡介

主 演:新馬師曾 陳翠屏 陳皮梅 歐陽儉 半日安 (更多)
上 映:1958年12月24日
地 區:中國香港
語 言:粵語
顏 色:黑白
聲 音:單聲道
類 型:戲曲片 愛情片

故事梗概

兆元赴京應試, 中途戀上歌妓趙青娥, 鴇母騙盡元錢財後用計拆散二人. 元淪為乞丐, 得娥鼓勵及資助上赴考, 果高中狀元. 娥情深義重, 終感動思想封建的元父, 讓二人成婚.

演員表

新馬師曾 .... 李兆元
陳翠屏
陳皮梅
歐陽儉
半日安
羅艷卿 .... 趙青娥

演員資料

新馬師曾(1916—1997)
1916年6月20日出生,原名鄧永祥,廣東順德人。九歲隨何壽年(何細杞)學粵劇,十歲時入“

《乞兒狀元》《乞兒狀元》
一統太平”班赴四鄉演出,早已有神童的稱號。 新馬師曾因演戲時模仿名伶馬師曾,於是他師傅給他改了“新馬師曾”這個藝名。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至今,新馬先後參加過多個劇團及多次自組劇團演出;早期有“覺先聲”及“定乾坤”等著名劇團,亦曾自組“玉馬男女劇團”。 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新馬師曾除了自組“新馬劇團”之外,亦參加過“新艷陽”、“新龍鳳”、“新利年”、“龍鳳”等劇團。主演的名劇包括《刁嬋》、《西施》《萬惡淫為首》、《臥薪嘗膽》、《光緒皇夜祭珍妃》等。 新馬師曾雖然身材瘦小,但擅演“關戲”,且對京劇頗有研究,並曾赴上海學藝,與京劇藝人林樹森麒麟童等過從甚密。基本上新馬的“關戲”以京劇為宗。 新馬師曾是當代其中一位擅演古腔的伶人,但頗為“京化”。其唱腔自成一格,稱為“新馬腔”。事實上,新馬唱腔能博取眾長,再形成個人的特色,例如他汲取小明星的南音演唱技巧,卻為了適應戲台演出,多噴口吐字,使字音能傳遠。 他把京劇的運氣唱腔融為己用(有稱"腦後音"),中氣雄渾,共鳴強烈,拉腔圓滿豐潤,他與薛覺先同台演出時,常站於舞台邊,背對麥克風演唱,以示其雄渾聲線。五十年代,新馬師曾與當時其它紅伶一樣,接拍電影;除粵劇戲曲片外,他亦以喜劇演員身份,與鄧寄塵合作,演出多阿福及兩傻系列電影。 1960年,新馬師曾創辦了永祥唱片公司,除了灌錄了他多首本名曲外,也曾灌錄京劇唱片。他亦擔任過八和會館多屆主席,並於1977年獲得英國牛津大學頒贈名譽藝術博士,1978年又獲英女皇頒贈M.B.E.勛銜。此外,因為新馬經常參加慈善活動,更是東華三院慈善籌款的台柱,故又有“慈善伶王”之稱。 1997年4月21日,新馬師曾病逝於香港。死後發生[鄧家爭產事件],甚為可惜。
《乞兒狀元》《乞兒狀元》
艷卿

原名羅大紅,廣東順德人,著名粵劇花旦。師事余麗珍,能做善唱,尤善踩蹺武功,羅艷卿除了學得師傅的南派武功之外,還習練京劇北派武打,因此練就一身非凡的武功本領。
她還向同一劇團的羅品超學會許多演藝技能。抗日戰爭勝利後,她拜薛覺先為師,主要學習文靜戲,經過薛覺先的耳提面命,技藝突飛猛進,掌握了細緻的唱做藝術,成為允文允武的多面手,演藝界稱之為[美艷親王]。
先後在覺先聲、錦添花、大龍鳳等劇團,由第三花旦做到正印花旦,與她先後合作的大老倌有羅品超、新馬師曾、何非凡、林家聲等,主演的名劇有《醉打金枝》《刁蠻公主戇駙馬》《乞米養狀元》、《劉金定斬四門》、《樊梨花》等。在一次八和會館為籌款救濟失業藝人而舉行的義演中,她和新馬師曾合演《四郎探母》,新馬師曾扮楊四郎,她飾鐵鏡公主,兩人合作珠聯璧合,羅艷卿的表演做功借鑑運用了京劇的藝術手段,甚為觀眾讚賞。
20世紀50年代後期,她先後參加東方、大光明、大鳳凰等劇團,與紅線女、馬師曾、文覺非、何非凡、譚玉真、羅麗娟、麥炳榮、薛覺先、白玉堂、任劍輝、靚次伯等合作演出,其中與羅劍郎合作拍攝的粵劇電影更大受歡迎。1966年後她因病退出舞台,20世紀70年代復出,她與薛覺先的徒孫蘇少棠組成艷堂皇劇團前往美國演出,仍然深受當地華僑觀眾的歡迎。後來又與羅家寶合作組成寶艷紅劇團,演出《雙龍丹鳳霸王都》、《燕歸人未歸》等劇目,羅艷卿舞颱風采依然。

製作團隊

職員表
龍圖 .... 副導演
蘇永年 .... 監製
羅坤 .... 製片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