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歷史》[呂思勉作品]

《中國大歷史》[呂思勉作品]
《中國大歷史》[呂思勉作品]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本書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也是呂思勉先生的第一部通史著作。1923年9月出版,此後一再重印,成為20世紀發行量最大、最受歡迎的一部中國通史。

基本信息

圖書看點

封面封面

民國以來影響最大的中國通史

呂思勉、陳寅恪、錢穆、陳垣並稱“史學四大家”

一書在手,中國歷史全知道

內容簡介

本書以歷史事件為經,以經濟、文化、社會制度、風俗為緯,詳細地記敘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發展、制度變遷、社會風俗更易、疆域的變化和文化的演變等,內容極為豐富。一書在手,中國歷史全知道。

本書原名《白話本國史》,此次出版,改名為《中國大歷史》。為方便讀者閱讀,將書中的民國紀元改為公元紀年,一些地名的古今變化也做了標註。

作者簡介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生於江蘇常州,12歲以後在父母師友的指導下讀史書,16歲自學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後在蘇州東吳大學、江蘇省立第一師範等校任教。1926年起,任上海光華大學國文系、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戰期間,歸鄉閉戶著書。抗戰勝利後,重返光華大學。1949年後,任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呂思勉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的史學家,知識淵博,學術造詣高。在中國通史、斷代史和各種專史領域都做出了獨到的貢獻,為後人的學習研究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與陳垣、陳寅恪、錢穆並稱為“史學四大家”。著作宏富,有《白話本國史》《中國通史》等,於通史著述中頗有開創之功,影響深遠,流傳極廣。

媒體評論

編著中國通史的人,最易犯的毛病,是條例史實,缺乏見解,其書無異變相的 《綱鑑輯覽》或《綱鑑易知錄》之類,極為枯燥。及呂思勉先生出,有鑒於此,乃以豐富的史識與流暢的筆調來寫通史,方為通史寫作開一個新的紀元”

——顧頡剛

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嚴耕望

清人章學誠在其名著《文史通義》中指出:“能具史識者,必具史德。”正史出於勝利者,而信史出於旁觀者,從這部敘事心平氣和、解析鞭辟入裡的中國通史中,不僅能窺見作者的史德與史識,也可洞悉中國歷代王朝興替的周期律,令後來者鑒之,祈勿使後人復哀後人也。

——章立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