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本色》

《中國人本色》

《中國人本色》,美國外交官見聞錄,[美]何天爵編著,大眾文藝出版出版。本書是何天爵根據他本人在中國居留16年的所見所聞的深入思考寫成的,是關於晚清中國社會的一幅全方位、大視角的生動畫卷,其內容涉及中國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對中國人特質的揭示,對生活在今天的中國人仍然具有借鑑意義。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人本色》《中國人本色》

本書為公版本,是十九世紀美國外交官何天爵根據他本人在中國居留16年的所見所聞和深入思考寫成的,是關於晚清中國社會的一幅全方位、大視角的生動畫卷,其內容涉及中國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對中國人特質的揭示,對生活在今天的中國人仍然具有借鑑意義。

本書不是為中國人辯護,不是替中國人表示歉意,不是對中國的批評,也不是為中國人歌功頌德。本書只解釋中國和中國人。

全書穿插了許多具體事例,每一個事例都是真實發生的,不帶任何粉飾和誇張。

作者簡介

何天爵(ChesterHolcombe,1844-1912),美國傳教士,外交官,原名切斯特·何爾康比,何天爵是他的中文名。他1869年來華,在北京負責公理會所辦的教會學校,1871年辭去教會職務,先後任駐華使館翻譯、頭等參贊、署理公債等職。曾參與起草1880年關於華人移居美國的條約,還參與了1980年美國和朝鮮簽約訂條約。美國前總統格蘭特訪華期間曾接待陪同,在處理美國僑民在華經濟糾紛和教案方面不遺餘力。1885年回美國。1895年出版其頗具影響的《中國人本色》一書。另撰有《TheRealArmyandNavyinTheRealChineseQuestion》等作品。

編輯推薦

這本書里的一些細節非常有趣,作者發表的觀點一針見血,有一種局外人特有的敏銳與清醒。它像一面鏡子,在鏡子裡,我們隱約看到了既陌生又熟悉的活在中國傳統中的自我。——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晚清研究專家夏曉虹

費正清說,中國人有一種深藏不露的文化優越感。本書描繪了這個自以為是的“世界中心”的隕落……類似我們今天對美國的觀察。本書提供了一種有益借鑑:在敵視和交融理解的兩岸,我們既收穫了閱讀享受,也點燃了思考的燃點。——《新京報·書評》主編蕭三郎

晩清中國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圖景?國人或許已經熟悉了這樣的描述:腐敗墮落的朝廷,愚昧無知的國人,幾個賣國賊和幾個勇敢的士大夫在帝國落日的餘暉中慘澹經營著這個被人痛擊的國度……無論是中國人自己,還是西方人,可能都誤讀了那個時代。何天爵的可貴之處在於他儘量拋棄西方中心論的偏見,把中國人作為真實的人對待,把中國社會作為真實的社會對待。——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晩清外交研究專家李揚帆

美國外交官何天爵意識到自己作為“鏡子”的局限:“我們都用自己建造的標準、用從自己身上總結出的模式去衡量他人。他人是否正確、是否明智,都取決於他們是遵從了還是背離了我們已經樹立的規範。”因此他儘可能地克服了這種引起“變形”的局限,他的《中國人本色》才得以成為那個時代中國社會、中國人非常全面、難得的“鏡像”。——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研究員 雷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