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的傳說》

《不老的傳說》

《不老的傳說》,是一部電影的名稱,導演是馬克·福斯特 Marc Forster,並出動了實力派演員約翰尼·德普 Johnny Depp,凱特·溫絲萊特 Kate Winslet,朱莉·克里斯蒂等來打造這部電影。也是歌神張學友的1997年發布的音樂作品名稱。

基本信息


《不老的傳說》

影片概述

導演:馬克·福斯特 Marc Forster

《不老的傳說》《不老的傳說》

主演:約翰尼·德普 Johnny Depp

凱特·溫絲萊特 Kate Winslet

朱莉·克里斯蒂 Julie Christie ...

國家/地區: 美國/英國

對白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2004年9月4日 義大利 ...

類型:劇情/傳記

片長:106 min

劇情介紹

詹姆斯·巴里(約翰尼·德普飾)是一個居住在倫敦的作家,每日重複的平實生活讓他找不到創作的靈感。每天他都會路過肯辛頓公園兩次,每次他都會看見一群孩子不厭其煩的在草地上追逐玩耍,有一天公園中發生的一幕讓他停下了腳步,用心觀察這裡發生的一切。

孩子們把肯辛頓公園當作是他們進行海盜遊戲的大本營,他們用樹枝搭起一個小屋,摳起地上的泥土捏成了供奉給海盜的點心。男孩子們在腰間紮起寬寬的紅布條,插進他們引以為豪的大刀,頭上自然少不了海盜們的標誌性頭巾,最後就是海盜船的船長。巴里在一旁看著孩子們煞有介事的遊戲,孩子們發現之後熱情的邀請巴里加入海盜的隊伍,於是這支肯辛頓公園海盜小隊又多了一個獨眼大海盜。巴里和孩子們一起玩遊戲、惡作劇、過家家,進入城堡和國王、牛仔和印第安人、海盜和漂流的世界。是他把小山坡變成帆船、木棍削成寶劍、風箏畫成仙女,把四個小男孩裝扮成“迷失的夢幻島男孩”。

通過和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們的接觸,幾個孩子豐富的想像力感染了巴里,打開了巴里想像力的大門,他不但拉來孩子們的母親(凱特·溫斯萊特飾)加入海盜小隊,更以此為靈感創造了之後家喻戶曉的人物--小飛俠彼得·潘。最初,巴里的劇團對這部童話劇的吸引力非常懷疑,就連一向支持他的製作人查爾斯(達斯汀·霍夫曼)也擔憂不已。但是在巴利堅持不懈的努力下, 《小飛俠》最終以天真的童趣和豐富的想像,打動了不計其數的孩子和大人。然而,正當詹姆斯·巴里準備向全世界介紹《小飛俠》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打擊讓所有人意識到現實的殘酷……

《不老的傳說》《不老的傳說》

演員介紹

《不老的傳說》《不老的傳說》
約翰尼·德普,1963年6月出生於美國肯德基州的一個中產家庭。小時候他不喜歡念書,經常一個人關在房間裡苦練吉他,高中輟學後,他前往洛杉磯尋求發展,希望成為搖滾歌星。但陰錯陽差,一次偶然試鏡卻讓他與表演結了緣。他領銜主演的電視劇《龍虎少年隊》播出後,迅速成為美國青少年的偶像。1984年,約翰尼·德普進入電影圈,在恐怖片《猛鬼街》 (《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中飾演角色,隨後又在鬼才導演蒂姆·波頓(Tim Burton)的《剪刀手愛德華》中扮演主角,並憑藉此片首次獲得金球獎提名。拍攝期間,他與片中扮演女主角的維諾娜·賴德陷入熱戀並訂了婚,但這場婚約僅維持了三年便宣告破裂。1993年,約翰尼·德普以《帥哥嬌娃》一片再次獲得金球獎提名。一年後他與鬼才導演蒂姆·波頓二次合作了另類黑白片《艾德伍德》 (《Ed Wood》),他憑藉精湛絕倫的演出第三次榮獲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提名。 

幕後製作

【詹姆斯·巴里小傳】

1904年,《彼得·潘》第一次席捲倫敦舞台,所有觀眾都被其傾倒,紛紛陶醉在前所未有的奇幻和暢想中。《彼得·潘》成為了社會如何改變對童年看法的重要象徵,即使時至今日,彼得·潘的故事依然在提醒世人,不管世事如何,都要保留一顆未泯的童心。

詹姆斯·巴里一直在渴望一個充滿童趣和奇思怪想的世界,這直接源於他不如意的童年。1860年,巴里出生在一個蘇格蘭的織布工人家庭,6歲時,他13歲的哥哥在一次溜冰意外中不幸喪生,這件事深深震撼了年幼的巴里,為了安慰極度悲傷的母親,巴里希望能夠取代死去的哥哥,他模仿哥哥的姿勢和習慣,甚至穿上他的衣服。小巴里曾宣布,當自己長到13歲時,將停止成長。

巴里自幼酷愛寫作,在1882年從愛丁堡大學畢業之後,便重拾寫作,從事了兩年的新聞工作。1915年移居倫敦之後,成為自由撰稿人的巴里開始創作反應蘇格蘭人生活的劇本和小說。1919年巴里擔任聖安德魯斯大學校長,1928年當選為英國作家協會主席,1930年成為愛丁堡大學名譽校長。巴里的作品偏向田園派,浸染幽默和溫情的筆觸經常深入蘇格蘭農村,除了這部令他家喻戶曉的《彼得·潘》之外,社會喜劇和幻想元素也經常出現在巴里的作品當中。《彼得·潘》這部兒童讀物大獲成功之後,改編的同名舞台劇在倫敦引起巨大反響。這部著作被翻譯成多國語言,流傳於全世界兒童中間,以小飛俠為原型的連環畫、紀念冊和郵票等風行各國。

《不老的傳說》《不老的傳說》

【彼得·潘的深遠影響】
·儘管在《彼得·潘》誕生之前兒童文學具有著悠久淵源,但這本小說發起了兒童文學變革,從《彼得·潘》開始,出版商終於意識到兒童讀者的巨大潛力,兒童文學自此成為流行書刊中的重要門類。·“Neverland”一詞被收錄進《美國傳統詞典》,意為“虛幻而美妙的地方,夢幻之地”。·溫迪的名字源於詹姆斯·巴里合作夥伴的女兒瑪格麗特的發音習慣,雖然瑪格麗特6歲就夭折於人世,但溫迪這個人物卻一直流傳下來,而且很多父母都給女兒取名溫迪。·時尚界將大圓領稱為“彼得·潘領”。·《彼得·潘》在舞台上上演了數千次,還被改編為百老匯音樂劇、多部電影和電視劇,成為動畫經典,並出現在迪斯尼主題公園,彼得·潘的雕像被設在倫敦的肯辛頓公園。·詹姆斯·巴里將《彼得·潘》的著作權遺贈給英國大奧蒙街兒童醫院,由此獲利的數百萬美元用於救助貧困兒童。

【重塑傳奇】

當製片人理察·格萊德斯坦(Richard Gladstein)將出自大衛·馬吉(David Magee)之手的《不老的傳說》的劇本拿給導演馬克·福斯特時,福斯特正苦於無法找到頗具魔力的劇本。可想而知,福斯特很快被故事深深吸引了,他開始情不自禁的想像創作《彼得·潘》時的境況和情緒,那是曾打動全世界上百萬人的故事。

“我將影片看成是講述一個人用非凡的創造力將人們帶到另外一個世界的故事,從而體現出人類對幻想、夢想和信仰的深切需要,這些足以賦予我們坦然面對悲劇的力量,”福斯特說,“對我來說,這種創造力是想像產生的變形力,會讓你脫胎換骨,即使沒人相信你。”

在製片人理察·格萊德斯坦看來,影片將個體和情感同意想不到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結合在一起,這是次獨特的機會。

本片劇本改編自獲獎劇作家艾倫·尼(Allan Knee)的舞台劇劇本《The Man Who Was Peter Pan》,製片人奈莉·貝爾弗勞爾(Nellie Bellflower)在當地劇院的工作間裡發現了這個劇本,當即選中,並將劇本交給大衛·馬吉改編。貝爾弗勞爾說:“艾倫·尼創作出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個男子變成了這群孩子們的父親式的人物,引導他們從悲劇中走出來。”

“其實,我完成的劇本並非是詹姆斯·巴里在創作《彼得·潘》時經歷的真實再現,長大意味著什麼?要對你周圍的人擔負起責任,這就是我所要講述的故事。我希望觀眾將影片當作對巴里創造天賦的致敬,”馬吉是如此闡釋創作劇本的定位。在創作劇本的同時,馬吉的個人生活也正處在特殊時期:“在我開始動筆時,我的第一個孩子即將出生,而我身患癌症的父親在同病魔抗爭多年之後也將不久於人世,我開始思考成長的意味,感慨時光的飛逝。”作為一個作者,馬吉也非常想探索生活如何啟發藝術、藝術又如何反作用於生活。許多富有創造力的天才都比我們大多數人更長久的保有童年的天性,而被日常生活銷蝕殆盡的我們需要通過故事和藝術來回味。巴里的過人之處在於,他在表現出童年快樂的同時,也表達出我們遠離之後的遺憾。

劇本經過進一步加工後,尋找導演的工作也隨即展開。此時米拉麥克斯的執行製片米歇爾恰好看了《死囚之舞》 ,深受打動的他理所當然的選擇了馬克·福斯特。他們在改進劇本和尋找演員時,從詹姆斯·巴里本人的一句話中發現了靈感,巴里在指導他的演員時曾寫過:“所有角色無論成人還是孩子,都必須以孩子式外觀為唯一標準,”這項要求也成為影片製作的指南。主創人員甚至將這句話作為序言,每次改寫劇本都放在開頭,好讓演員和劇組明白意圖。

可以說約翰尼·德普是扮演巴里的最佳人選,因為他本身所帶有的孩子氣的氣質是角色必備的特質。為了練就地道的蘇格蘭口音,德普還特地向語音教練請教。而他之所以對巴里的角色情有獨鍾,是因為《彼得·潘》的魔力深深感染了他,“這是天才的作品,是想像力的傑作,”德普盛讚道。

在影片拍攝期間,德普和四個小演員的親密關係不僅僅是在鏡頭前,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都已經成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常陪他們玩耍,有時還會邀請他們去他的房車做客,似乎已經成了一家人。凱特·溫斯萊特幾乎每天都會帶著自己2歲的女兒出現在片場,她不但驚訝於德普純正的蘇格蘭口音,還被德普頑皮淘氣的一面感染不少。在拍攝一段晚餐的場景時,德普偷偷帶了一個會發出放屁聲音的小玩意,然後出其不意的發出聲響,讓拍攝現場輕鬆了起來,同時也達到了導演的拍攝要求。

《不老的傳說》《不老的傳說》

【打造幻境】

《不老的傳說》的獨特設計帶來了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世紀之初的倫敦和奇異瑰麗的夢幻國度。通過美術、服裝、攝影和照明,兩個世界此消彼長又相互依存。美術設計吉瑪·傑克森認為,這個故事糅合了多種元素,但是幻想的主題畢竟超越現實。馬克·福斯特不想執著於歷史細節,因此他們更著力打造現實之外的世界。

能夠挑戰與以往不同的工作,對於曾經獲得奧斯卡提名的服裝設計師亞歷山大·拜恩來說是件十分過癮的事情。在服裝設計上要求想像和現實結合的情況很罕見,電影人通常只針對其中一種作出選擇,因此拜恩開始到博物館參觀展品和畫作以蒐集資料。但是設計孩子們夢幻中的服裝就不那么輕鬆了,還需要基於時代的特點體現出幻想的魅力。

拜恩從當時的穿著時尚中汲取靈感,為凱特·溫斯萊特和拉達·米切爾設計出緊身外套和休閒家庭裝,還為孩子們提供了輕鬆活潑的帽子和燈籠褲。在片中重要的演出時間裡,拜恩則明顯輕現實重想像,神奇的仙女翅膀、海盜馬褲、印第安頭巾紛紛亮相。在和攝影指導羅伯托·薩弗的共同努力下,打造出一個充滿無窮幻想魅力的世界。

實際上,羅伯托和特效設計師凱文·托德·漢的合作更密切。他們一起努力把彼得·潘之父眼中的世界呈現給觀眾,將巴里周遭的事物都表現得與眾不同。在這些幻想中的場景中,他們結合了動畫、電腦特效和真人表演,同時攝影機的移動方式也明顯不同,這樣一來所有的幻想戲便顯得非常生動。

影片在英國拍攝完成,外景地包括倫敦市中心的肯辛頓公園、歷史上著名的賽維爾俱樂部和建於19世紀的布羅姆頓墓地,杜約克劇院則由位於薩里郡的里奇蒙劇院代替,里奇蒙大劇院極盡豪華,建於1899年,90年代被翻修一新。而最令人興奮的景觀,莫過於故事中神奇的夢幻島。

夢幻島只存在於每個人的想像中,它的草木山水無不讓人陶醉其中。這個重要的地點在賽普頓攝影棚搭建,起初製作者只考慮到它是巴里腦中的仙島,但後來他們放開了思路,力圖打破“眾口難調”的慣例,讓每個人都會認可。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劇組人員動用了所有關於童年的記憶和想像。

《不老的傳說》《不老的傳說》

花絮

·達斯汀·霍夫曼(虎克船長)在拍攝中指尖受傷,靠著打嗎啡才完成了拍攝。·本片原定於2003年秋季上映,但由於哥倫比亞公司同期上映的《小飛俠》持有原著作者J.M. Barrie的著作權,他們不同意米拉麥克斯使用某些原著片斷除非他們延期上映。最後米拉麥克斯以延期一年上映換得了著作權。·正如影片中一樣,舞台劇中的小飛俠歷來都是女孩扮演的,這是一個傳統。·約翰尼·德普是演員中第一個簽約的,凱特·溫絲萊特是第二個。·影片開頭那場戲中很多民眾演員爭相走過左邊那扇門,這樣他們就能握到達斯汀·霍夫曼的手了。·在影片拍攝期間,達斯汀·霍夫曼曾因摺疊椅坍塌而失去一隻指尖,為了減輕疼痛,霍夫曼曾在表演的一整天依賴嗎啡止痛,在一個鏡頭中,還將手插進衣兜以隱藏繃帶。·影片預期在2003年上映,但享有巴里著作權的哥倫比亞公司不允許米拉麥克在《不老的傳說》中使用部分場景,最終米拉麥克斯只好推遲1年上映。·據製片人理察·格萊德斯坦說,有50位導演拒絕執導本片。·實際上,彼得·潘的人物原型並非是片中所指的彼得·李維林·戴維斯,而是他的弟弟麥可。

《不老的傳說》《不老的傳說》

穿幫鏡頭

·當彼得打翻戲劇布景時,玻璃窗上映出了一位劇組人員。

精彩劇照

《不老的傳說》《不老的傳說》
《不老的傳說》《不老的傳說》
《不老的傳說》《不老的傳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