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讀懂中國文學史》

《一本書讀懂中國文學史》

《一本書讀懂中國文學史》是由中華書局大眾圖書分社的社長及幾位編輯同志擬定的,在確定每一段寫作提綱、具體撰寫的過程中,責任編輯聶麗娟女士不辭辛苦,多次提出富於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並時時督促,保證書稿按期完成。初稿完成後,又經她通篇審讀,使文風更趨平易,體例更加統一。同時聶女士還承擔了為本書配圖的任務,費時不少。可以說,沒有她細緻而富於專業精神的工作,就沒有這本書的問世。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書的基本知識框架和學術觀點大體與目前學術界的研究保持一致,編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寫過程中參考了目前通行的幾種文學史,對於一些有爭議的學術問題則參考中華書局版《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所收的相關研究成果,以及其他相關成果後,再進行取捨。本書雖是為非專業的閱讀者所寫,但其中的觀點卻都是在全面地綜合吸收了專業研究者的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產生的。專深的研究和常識的推介是學術的兩大必要課題,中華書局推出的一系列學術研究典籍已功在學林,有目共睹。近幾年也致力於中國文學基本知識的推介,也初見成效。就這套“一本書讀懂”系列來說,其用意也在於此。

目錄

先秦文學
中國文學的搖籃——上古神話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左傳》:敘事文學的最佳範本
《老子》:失意文人的精神家園
孔子和語錄體散文《論語》
《孟子》:論辯散文的典範
莊子筆下瑰奇浪漫的哲理散文
《苟子》:儒家思想集大成之作
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與楚辭
《戰國策》:縱橫捭闔的歷史散文
宋玉與中國文學中悲秋傷逝的永恆母題
先秦寓言的淵藪——《韓非子》
秦漢文學
李斯和《諫逐客書》
才高見妒的文學家賈誼
劉安和《淮南子》
漢賦代表作家司馬相如
滑稽文人東方朔和他的遊戲之作《答客難》
司馬遷與史傳文學的典範之作《史記》
揚雄及其辭賦
漢樂府敘事詩中的雙璧:《陌上桑》與《孔雀東南飛》
班固與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
張衡對後世文學的多方面貢獻
文人五言詩的壓卷之作:《古詩十九首》
東漢主政論文的代表:《論衡》與《潛夫論》
魏晉南北朝文學
“三曹”“七子”與建安文學
竹林七賢與正始文學
西晉文壇的雙子星座:陸機、潘岳
左思、劉琨對建安風骨的繼承
“中興第一”郭璞和遊仙詩
《搜神記》與鬼怪世界
陶淵明和他的田園牧歌
狂傲放浪的山水詩人謝靈運
《世說新語》與魏晉風度
文學批評家劉勰和《文心雕龍》
庾信文章老更成
南北朝民歌
隋唐五代文學
初唐四傑
陳子昂與“唐詩風骨”
王維和山水田園詩
“詩仙”李白
邊塞詩人高適、岑參
“詩史”杜甫
大曆詩壇百態
韓愈、孟郊與崇奇尚怪之風
白居易與元稹
杜牧、李商隱與晚唐文壇
唐代傳奇小說與市井百態
花間鼻祖溫庭筠
“詞中之帝”李煜
宋遼金文學
王禹偁與宋初文壇
柳永詞的市井情調
閒雅雋永的晏殊
文壇領袖歐陽修
蘇軾的人生與創作
黃庭堅與江西詩派
富艷精工的周邦彥詞
婉約詞人李清照
歷代詩人之冠:陸游
愛國詞人辛棄疾
江湖雅士姜夔與吳文英
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正氣歌》
元好問與金代詩歌
元代文學
《全相平話五種》與元代說話藝術
關漢卿與《竇娥冤》
白樸和《梧桐雨》
王實甫和《西廂記》
馬致遠與元初散曲
鄭光祖和《倩女離魂》
南戲“四大傳奇
張可久與元末散曲
回族詩人薩都剌
高明和《琵琶記》
為梅而生的詩人王冕
明代文學
羅貫中與《三國演義》
施耐庵與《水滸傳》
劉基和寓言名作《郁離子》
文壇宗主李夢陽
吳承恩的《西遊記》
“狂人”徐渭和《四聲猿》
王世貞及其文學創作
叛逆文人李贄
湯顯祖與《牡丹亭》
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
袁宏道兄弟三人的創作
馮夢龍與“三言
清代文學
身仕兩朝的詩人錢謙益與吳偉業
顧炎武與清初詩壇
王士稹與康熙詩壇
納蘭性德和他的詞作
洪異和《長生殿》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
吳敬梓和《儒林外史》
曹雪芹與《紅樓夢》
袁枚的生平和創作
桐城派的古文創作
地方戲的勃興和京劇的誕生
李汝珍與《鏡花緣》
近代文學
首開風氣的詩人龔自珍
英雄的頌歌:《三俠五義》
落魄名士陳森的《品花寶鑑》
黃遵憲與“詩界革命
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
女俠詩人秋瑾
劉鶚的《老殘遊記》
蘇曼殊和他的哀情小說
南社詩人柳亞子
汪笑儂與京劇改良

前言

文學是人類心靈的形象展現,閱讀經典的文學作品是人類獲得詩意、尋找精神家園的高尚行為。中國的文學史和中華文明史一樣,源遠流長。當我們翻開中國文學史,透過蒼涼而厚重的文字,撲面而來的是古先賢親切的面容、博大的胸懷、磊落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諧的心靈……當我們和著歷史的春夏秋冬,徜徉於中國文學的百花園中,那些梅蘭竹菊、風花雪月,那些悲歡離合、詩酒琴棋,和著濃濃的書香,讓我們在一種極度的愉悅中體驗著與古先賢們進行心靈溝通與對話的過程。也許有些緊張,有點焦慮,但當“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詠嘆在耳畔響起,當“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場面次第展開,當“庭院深深深幾許”的閒愁悄悄襲來,當“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的無奈揮之不去……掩上書卷,我們總會發出會心的微笑,內心油然而生一種感動。當你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忙碌得倦了,當你在人生的名利場中打拚得累了,或者當你忙於繁重的功課、考試,或者陷入一種消極的情緒而不能自已,總之,不管遇到什麼,閱讀中國文學史,你總會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心靈棲息地”。這些,就是編寫這樣一部形式特別、內容簡明的中國文學史的初衷。

精彩書摘

如果為“魏晉風度”畫一幅速寫,我們將看到這樣的一幅畫面,一位形骸瘦削的士子輕裘緩帶、寬袍大袖,腳登木屐,清瘦的臉頰上似乎還塗抹了脂粉,他手揮麈尾,放言玄遠,老莊那深奧的哲理從唇間輕緩吐出,他身旁靜候著一大壺寄託思緒的酒與一小包延年益壽的藥,他神情飄逸清俊,綽約如神山仙子。畫面如此鮮活逼真,然而這也僅僅是魏晉風度的表象。驚世駭俗的超脫行止下,是他們高超的哲學化思想與藝術化的精神人格。他們崇尚自然並超凡絕俗,他們追求好姿容、好神情,他們思想解放、個性張揚,他們率性而為、瀟灑不羈,他們一往情深並重視心靈的內在感受……他們短逝而美麗的生命如同一首首美輪美奐的妙歌,響徹歷史的天空。狂放不羈的正始名士、性情各異的竹林七賢等人就是魏晉風度的典型代表。
《世說新語》堪稱魏晉風度的一卷速寫畫集,作者劉義慶(403-444)或從正面或從側面,或工筆細描,或粗筆勾勒,活脫脫畫出一幅幅魏晉士人的寫真像。其中所錄種種人物事跡皆令後人扼腕。我們可以由此一睹“魏晉風度”的風神氣韻。《世說新語》是一部記述人物言行的志人小說。編者劉義慶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襲封為臨川王,官至尚書左僕射、中書令。他愛好文藝,門下召集文學之士眾多,這些門客也很有可能參與了《世說新語》的編撰。此書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三十六門,也即三十六篇。以類相從,每篇下列許多有相同性質的人物事跡。三十六篇合之便集中呈現出了“魏晉風度”的種種真實情狀,將我們民族那一時期的“內在智慧,高超精神,脫俗的言語,漂亮的風貌”都直錄而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