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

“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

每年的3月5日,是“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種積澱,是一種隨著時代進步而不斷發展的與時俱進的精神。1963年3月5日,毛澤東主席為瀋陽部隊某部因公犧牲的英雄戰士雷鋒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在《人民日報》發表。此後,全國廣泛開展學習雷鋒的活動。於是每年的3月5日也便成了雷鋒紀念日。

“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

每年的3月5日,是“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
雷鋒精神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種積澱,是一種隨著時代進步而不斷發展的與時俱進的精神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主席為瀋陽部隊某部因公犧牲英雄戰士雷鋒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在《人民日報》發表。此後,全國廣泛開展學習雷鋒的活動。於是每年的3月5日也便成了雷鋒紀念日

節日由來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主席為瀋陽部隊某部因公犧牲的英雄戰士雷鋒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在《人民日報》發表。 此後,全國廣泛開展學習雷鋒的活動。在因公犧牲之生前,雷鋒事事吃苦在前,享樂在後,乾一行就愛一行,工作專揀重擔子來挑,主動給災區人民捐款,做了數不清的好事,但從不留姓留名……

“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
1961年-1962年間,這位可愛的小戰士的照片和感人事跡已在軍內的《前進報》遼寧的幾家地方報上多次發表了。許多單位邀請他去做憶苦思甜的報告,還有一些國小校聘任他為校外輔導員。1962年8月15日雷鋒犧牲後,全國各地、軍內軍外對雷鋒的宣傳掀起了新的更加浩大的聲勢。1963年1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批准雷鋒生前所在部隊運輸連四班為“雷鋒班”,這個名譽很高,極少有人能夠得到。命名大會召開後,新華社《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等全國主要媒體均對雷鋒平凡而又偉大的事跡加大宣傳力度,在全國全軍產生了空前的轟動效應,雷鋒的名字家喻戶曉,響徹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緊接著,幾家大報刊又把雷鋒事跡寫成報告文學,並同時配發評論和雷鋒日記摘抄,文藝界的作家和詩人也都通過撰文和寫詩熱情地頌揚雷鋒精神。總之,舉國上下不約而同地提出,要讓雷鋒精神在神州大地開花結果。一個自覺學習雷鋒的活動,在全國各條戰線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中國青年》雜誌社的懇請,毛澤東主席1963年2月22日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1963年3月2日《中國青年》第5、6期合刊出版,在歷史上首先發表了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三天后,也就是1963年3月5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都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了毛主席的手跡。從這一天起,一個學習雷鋒的活動在全國範圍內以排山倒海之勢蓬勃興起。之後每年的3月5日也就成了學習雷鋒的紀念日。

回顧歷史

在毛主席題詞之前 雷鋒已經"紅"遍軍內外
在因公殉職之前,雷鋒事事吃苦在前,享樂在後,乾一行愛一行,工作專揀重擔子挑,主動給災區人民捐款,做了數不清的好事,從不留姓留名。1961年之後的兩年期間,這位可愛的小戰士的照片和感人事跡已在軍內的《前進報》和遼寧的

“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1963年3月5日,毛澤東主席為瀋陽部隊某部因公犧牲的英雄戰士雷鋒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在《人民日報》發表。此後,全國廣泛開展學習雷鋒的活動。 這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
幾家地方報上多次發表了。部隊戰友對雷鋒的熟悉和喜愛自不必說,地方上成千上萬的百姓也都誇獎這位解放軍小戰士,許多單位邀請他去做憶苦思甜的報告,不知多少人為他流下悲痛、同情和慶幸的熱淚。還有一些國小校聘任他為校外輔導員,雷鋒叔叔的英名和形象深深紮根在少先隊員們的記憶里。1962年8月15日,雷鋒犧牲後,全國各地、軍內軍外對雷鋒的宣傳掀起了新的更加浩大的聲勢。1963年1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批准雷鋒生前所在部隊運輸連四班為"雷鋒班",這個名譽很高,極少有人能夠得到。命名大會召開後,新華社、《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等全國主要媒體均對雷鋒平凡而又偉大的事跡加大宣傳力度,在全國全軍產生了空前的轟動效應,雷鋒的名字家喻戶曉,響徹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緊接著,幾家大報刊又把雷鋒事跡寫成報告文學,並同時配發評論和雷鋒日記摘抄,文藝界的作家和詩人也都通過撰文和寫詩熱情地頌揚雷鋒精神。總之,舉國上下不約而同地提出,要讓雷鋒精神在神州大地開花結果。一個自覺學習雷鋒的活動,在全國各條戰線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中國青年》雜誌動義 請毛主席為雷鋒題詞
面對全國宣傳雷鋒的火熱局面,當時擔任團中央第一書記的胡耀邦,聽了有關匯報後,以極大的熱情充分肯定了宣傳雷鋒事跡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並要求共青團系統加大對雷鋒的宣傳強度,組織全國青少年以實際行動向雷鋒學習。對胡耀邦的指示與號召,團中央機關刊物《中國青年》雜誌當然應帶頭回響、責無旁貸,但作為半月刊的《中國青年》雜誌,在宣傳速度上和報紙相比自然是稍遜一籌的,因此,他們立即發動全社人員獻計獻策,並召開編委會,精心研究,開動腦筋,另闢蹊徑,千方百計找出新的角度,迎頭趕上甚至超前於全國宣傳雷鋒的其它兄弟報刊。編委會上,有人提出把五、六期《中國青年》合刊,出版"學習雷鋒專輯";也有人提出請董必武、林伯渠、謝覺哉、郭沫若等黨內名望甚高的"四老"為雷鋒題詞。這些構想應該說都很好,也都得到了同仁的首肯,但細究起來,其宣傳速度和力度仍然會落在其它報刊的後面。這時,會上一直沉默不語的思想修養組組長王江雲提議:能否請毛主席題詞?王江雲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的建議一石激起千層浪,話一出口,便得到了大家的熱烈回響和一致贊同。但冷靜之後,人們又都認為請毛主席題詞,非同小可,不是一般的動議,是不是有點太敢想敢幹了?能有把握嗎?會上又有人說:不試怎么能知道行不行呢?與會者都覺得試一試有道理,最後決定:請毛主席為雷鋒題詞。
“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
寫給毛主席的信的內容是:"現在全國已掀起一個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熱潮,我們《中國青年》擬出一期學習雷鋒的專號,向全國人民推薦這個先進典型,教育青年一代在社會主義時期更好地鍛鍊成長,懇請您老人家為雷鋒題詞。"
打好草稿後,請一位毛筆字寫得最好的同志,工工整整地抄寫下醒目的兩行大字:中南海,呈毛主席。
用北京話說:《中國青年》的年輕人膽子夠"肥"的呀!竟敢煩勞毛主席他老人家題詞。當時,中直機關有人聽說此事後,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他們說,毛主席給劉胡蘭題過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為白求恩和張思德分別寫過紀念文章,可那是發生在戰爭年代,和平時期還未見他老人家給其他普通人題過詞,是不是有點兒異想天開?
給毛澤東的信是1963年2月15日送到中南海的,年輕人性急,過了幾天見沒動靜,便打電話到"毛辦"去催問。當時任毛澤東秘書的林克說,毛主席已看過了你們呈上來的信,但是還沒有表態。換句話說,就是沒拒絕,還有戲!
毛澤東在閱讀《中國青年》的來信前,已經從《人民日報》上讀到了雷鋒的事跡和日記摘抄,也閱讀了團中央的關於開展向雷鋒學習的匯報材料,他在思考:大躍進之後,緊接著三年自然災害,非正常死亡幾千萬人,黨和政府在人民民眾中的威信受到損害,黨群關係也疏遠了,國際上,中蘇正在論戰。國內外這一系列事實與現狀,令毛澤東再三思考千年大計--中國的前途和未來。1962年,他曾有過一次談話,說美國要想在中國第一、第二代身上進行和平演變是不可能的了,他們只能把和平演變寄希望於中國的第三代第四代身上。一個有實際意義的想法在毛澤東的腦海里油然而生,要教育青少年有堅定的信念和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雷鋒不正是一個鮮活的教材和絕好的榜樣嗎?
於是,毛澤東決定為雷鋒題詞了。
毛主席為雷鋒題詞後 雜誌社和團中央轟動了
過了幾天《中國青年》雜誌又打了一次電話,得到的回答是:"主席已決定為你們題詞"。聽了這個回答,編輯部的同志 都很興奮,接著請主席辦公室的同志轉告主席,"學習雷鋒專輯準備3月1日出版,付印時間2月26日,請主席最好能在2月25日前題好。"
“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1963年3月5日,毛澤東主席為瀋陽部隊某部因公犧牲的英雄戰士雷鋒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在《人民日報》發表。此後,全國廣泛開展了學習雷鋒的活動。雷鋒的模範事跡和崇高精神在全國產生了極大影響。這是雷鋒同志像。
這不是向最高領袖逼"文債"嗎?不過,毛澤東還真的滿足了他們的願望。
毛澤東題詞這一天,是2月22日。
以下是毛澤東秘書林克晚年的回憶:
"……我將他們《中國青年》雜誌社的要求報告了毛主席。毛主席讓我先擬寫幾個題詞供他參考。我回辦公室,思索了一番,擬好了十來個題詞,立即送給了他。我現在還可以回憶起其中幾個題詞的大致內容。如:'學習雷鋒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學習雷鋒同志鮮明的階級立場'、'學習雷鋒同志大公無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學習雷鋒同志艱苦樸素的作風'、'學習雷鋒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優良品德'、'學習雷鋒同志勤奮好學的革命精神'等等。2月22日,毛主席睡醒以後,值班警衛員打電話告訴我,主席讓我去一下。我帶著事先選好的檔案,隨機將新檔案放到他床頭的長桌上。他示意我坐下,我便在他床前一張藤桌旁的椅了上坐下來。這時,毛主席從他身體左半邊床的書堆上拿起了一張信紙遞給我,我一看,只見他已在紙上用毛筆書寫了'向雷鋒同志學習'七個瀟灑飄逸的行草字。我為他擬的十來個題詞,他一個也沒用。這時,他吸了一口香菸,從容地帶著詢問的目光問道,'你看行嗎?'我爽快地回答說:'寫得很好,而且非常概括'。毛主席好像要解釋為什麼沒有採用我擬的題詞這一疑問似的,接著說道:'是嘛,學雷鋒不是學他哪一件好事,也不是學他某一方面的優點,而是要學他的好思想、好作風、好品德;學習雷鋒長期一貫地做好事,而不做壞事;學習他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全心全意人民服務的精神。當然,學習雷鋒要實事求是,扎紮實實,講求實效,不要搞形式主義。不但普通幹部、民眾學習雷鋒,領導幹部要帶頭學,才能形成好風氣。'現在看來,毛主席的這番講話不僅指出了學雷鋒的方法,而且指明了雷鋒身上最本質的東西;特別是指出了學雷鋒的方向。毛主席談完之後,我便回到我的辦公室,打電話給《中國青年》雜誌編輯部,告訴他們,毛主席的題詞已經寫好了,請他們到中南海西門來取。應當特別指出,毛主席在題詞之前,就閱讀了報紙上有關雷鋒的報導,了解雷鋒的事跡。他曾對當時的軍委秘書長羅瑞卿說過:雷鋒值得學習"。
《中國青年》雜誌社領導接到林克的電話,非常興奮,派年輕的攝影記者兼通訊員劉全聚,立即騎上機車,向中南海奔去。幾十分鐘後,毛澤東書寫"向雷鋒同志學習"幾個剛勁有力的大字便展現在大家面前。
《中國青年》雜誌社轟動了,團中央轟動了。
劉、周、朱、鄧、陳先後跟進 他們的題詞盡顯個人特色和風格

“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

向雷鋒同志學習

毛澤東為雷鋒題詞的訊息很快傳到了新聞界,各大報刊紛紛要求刊登毛澤東題詞手跡。
1963年3月2日《中國青年》第5、6期合刊出版,在歷史上首先發表了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三天后,也就是1963年3月5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都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了毛主席的手跡。從這一天起,一個學習雷鋒的活動在全國範圍內以排山倒海之勢蓬勃興起。之後每年的3月5日也就成了學習雷鋒的紀念日。
1963年3月6日,即首都各大報發表毛主席題詞的第二天,《解放軍報》獨家發表了在京的國家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人的題詞手跡。

劉少奇的題詞是:"學習雷鋒同志平凡而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

“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

周恩來的題詞是:"向雷鋒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鬥志。"
“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

朱德的題詞是:"學習雷鋒,做毛主席的好戰士。"
“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

鄧小平的題詞是:"誰願當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者,就應該向雷鋒同志的品德和風格學習。"
“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

陳雲的題詞晚幾天,內容是:"雷鋒同志是中國人民的好兒子,大家向他學習。"
“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

共和國第一代領導核心的集體行動,呼應並強化了毛澤東題詞的聲勢,宛如眾星捧月,為學習雷鋒活動的廣泛開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不過細細推敲起來,幾位中央領導人的題詞除了在當時的語境下使用共同的流行詞句外,還是各有角度、各有風格、各有寓意的。
劉少奇的題詞強調的是"平凡而偉大",抓住了雷鋒精神的特徵。雷鋒既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平凡與偉大,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結合統一。從凡人小事中看到和強調不尋常的價值,這大概與劉少奇過去長時期領導工人運動有關,與他擔任國家主席,具有公民意識有關。這一點,體現在他為雷鋒的題詞上,也體現在他接見掏糞工人時傳祥並與之握手等行為上。

“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
周恩來先後兩次題詞,在毛澤東題詞之前,他已經題過一次了,內容是"雷鋒同志是勞動人民的好兒子,毛主席的好戰士。"第二次題詞的內容具體而鮮明,不僅反映出他一向尊重毛主席謙恭嚴謹的工作作風,同時也為學習雷鋒指明了方向。
朱德是一位德高望重、寬厚慈祥的革命元老。他被尊稱為"紅軍之父",長期與毛澤東並稱為"朱毛",資格老、功勞大、地位高。但他功高不自居,位重不自顯,度量大如海,總是維護毛澤東的最高領袖地位和權威。為雷鋒題詞,要求大家"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正是他這種忠厚和謙遜態度的表現。
陳雲和鄧小平的題詞,字如其人,文如其人,平實、切實、樸實,與他們平實的為人處事風格一脈相承。他們以求真務實著稱於世,雖數次被貶斥為"右",而終不改其志,陳、鄧二人的題詞中沒有"毛主席"三個字,這一點頗具意味,在個人崇拜已抬頭的當時,陳、鄧二人的題詞愈顯難能可貴,又一次印證了陳雲的那句"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的名言和鄧小平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一貫品格和文風。

節日意義

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種積澱,是一種隨著時代進步而不斷發展的與時俱進的精神。雷鋒那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的精神,那種乾一行愛一行,立足崗位艱苦奮鬥的敬業精神,那種

“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
對同志、對民眾像春天般溫暖,捨己為人、助人為樂的精神,都是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必須大力發揚和倡導的。

時代需要雷鋒精神

每年的3月5日是“學雷鋒日”,雖然一項對3776位網民的調查顯示77.8%的人把雷鋒當作榜樣,但“每年突擊學一次雷鋒”也讓57.3%的人覺得易流於形式。有網友在留言中直言不諱地質問:“在這百業興旺的年代裡,雷鋒精神卻在悄悄地遠離我們,這是為什麼?”
要我說,雷鋒精神根本就沒有遠離我們,廣大志願者就是新時代的雷鋒——只要留意觀察,無論是在城市的社區街巷,還是在村鎮的田邊地頭,凡是有孤寡、殘疾、貧困等弱勢群體的地方,都有熱心公益活動的志願者身影,都有他們愛的奉獻。
四十多年了,雷鋒的名字曾經是激勵我們幾代人成長的路標,四十多年了,古老而年輕的中國正
學雷鋒學雷鋒
在蓬勃地發展,然而,雷鋒的名字卻隨著我們生活的美好而漸漸遠離了我們。有人置疑,有人嘲笑,有人批判,然而,無論我們經歷多少變化和困惑,他的名字應該永遠刻在我們的心頭,他的精神應該是我們工作和生活中永遠的指南。因為,一個人要獲得成功與幸福,不能缺少雷鋒精神,一個公司要想成功,不能缺少雷鋒式的好員工。
在工作上,我們需要雷鋒精神,我們應該像雷鋒那樣愛崗敬業、刻苦鑽研、勤儉節約,把工作當成自己的職責,做一個有利於公司,有利於團隊的人。只有這樣,公司才能得到發展,我們自己的能力才能得以更大的發揮。
在生活中,我們需要雷鋒精神,只有我們自己發揚助人為樂的精神,與人為善,我們才能得到別人的幫助和尊敬,才能在互動的真誠中感到真正的快樂。
“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
一個公司要發展,也不能缺少雷鋒精神。今天,一切的成功都必須通過合作來實現,如果我們沒有為他人服務的思想,沒有助人為樂的精神,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是難以獲得成功的。一個企業,如果所有的員工都只做自己分內的事情,不團結互助,這樣的企業是沒有競爭力的。所有的企業都在努力尋找雷鋒式的員工,因為這樣的員工不僅會把自己分內的事情做到最好,還會額外做許多。他們面對任何困難都不會尋找藉口,而會自動自發、盡職盡責地完成任務。通常,企業的領導會給這樣的人委以重任。如果你想在公司里獲得成功,就必須成為這樣的人。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一個悲哀的民族;然而一個有英雄卻不知尊重、不知珍惜的民族,則是一個可憐的民族。雷鋒是我們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的一位平民英雄。雷鋒從來不會離開我們,而我們卻曾經幾度遠離了雷鋒。
是的,幾十年來,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再也不要穿帶補丁的衣服了,再也不要忍受飢餓了,再也不要像雷鋒那樣經歷那么多苦難了。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他。任何時候,他還應該是我們的榜樣,任何時候我們都需要雷鋒精神。無論我們的生活多么豐富多彩,我們永遠也不能缺乏雷鋒身上那種對他人和世界的關懷與愛。
雷鋒應該永遠屬於中國,雷鋒精神應該是我們每個中國人應該有的精神,無論你從事哪個行業,哪種工作。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能力超越自己、超越他人。我們的國家才能進步,我們的生活才能更美好。

雷鋒簡介

“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
姓名:雷鋒
性別:男
生卒:1940年1962年
籍貫:湖南省望城縣人
雷鋒,原名雷正興。 1940年12月18日,農曆11月20日,雷鋒出生在湖南省長沙(望城)縣簡家塘一個貧苦農民家裡。因為這一年是農曆“庚辰”年,給他取了一個乳名叫“庚伢子”。雷鋒出生的時候,正是抗日戰爭時期,人民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
雷鋒是一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湖南省望城縣人。1940年出身於窮苦農民家庭。7歲淪為孤兒。對中國共產黨懷有深厚的感情,先後加入中國共產主義少年先鋒隊和青年團。他工作積極,埋頭苦幹,多次被評為“紅旗手”“工作模範”“勞動模範”“先進生產者”和“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
1960年11月,雷鋒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61年6月,被選為撫順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雷鋒同志不幸因公殉職,年僅22歲。生前任瀋陽軍區工兵第十團運輸連四班班長。1963年1月7日,雷鋒生前所在班被國防部命名為“雷鋒班”;同年3月5日毛澤東主席發出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偉大號召。

相關詞條

雷鋒紀念日雷鋒精神3月5日共產黨

推薦連結

毛主席為雷鋒題詞的前前後後《穿越時空的雷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