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波拉”病毒

“伊波拉”病毒是人類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死亡率最高的一種病毒,死亡率在50%至90%之間。

概述

這種病毒最早是於1967年在德國的馬爾堡首次發現的,但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薩伊即現在的剛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區再次發現它的存在後,才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伊波拉”由此而得名。

伊波拉病毒簡介

-------------------------------------------------------------------------------
“伊波拉”病毒的形狀宛如中國古代的“如意”,極活躍,病毒主要通過體液,如汗液唾液血液傳染,潛伏期為2周左右。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現高燒、頭痛、咽喉疼、虛弱和肌肉疼痛。然後是嘔吐、腹痛、腹瀉。發病後的兩星期內,病毒外溢,導致人體內外出血、血液凝固、壞死的血液很快傳及全身的各個器官,病人最終出現口腔、鼻腔和肛門出血等症狀,患者可在24小時內死亡。其死亡率高達50%甚至90%。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到目前為止,該病毒已使大約1500人受感染,其中約1000人死亡。
“伊波拉”病毒的傳染除了通過血液和人體分泌液傳染外,接觸被病人血液污染的醫療用具也有可能被傳染。而且這種病傳染極快,所有病人一旦被發現就必須立即被隔離,與病人接觸過的人也必須接受定期檢查。目前,全球醫學界還沒有找到預防這種病的疫苗和可以治癒這種疾病的藥物。但只要及時採取控制措施,嚴格隔離病發區,病毒的傳染就能得到迅速遏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