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干擾素

干擾素(IFN)是一種廣譜抗病毒劑,並不直接殺傷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過細胞表面受體作用使細胞產生抗病毒蛋白,從而抑制病毒的複製。其中,α-干擾素是機體免疫細胞產生的一種細胞因子,是機體受到病毒感染時,免疫細胞通過抗病毒應答反應而產生的一組結構類似、功能接近的低分子糖蛋白。

α-干擾素

藥品名稱中文名稱: α-干擾素
中文又名: 干擾能 惠福仁 羅擾素 貝爾勞 賽若金
英文名稱: Interferonα
英文又名: Wellferon

藥品介紹

自80年代初期重組干擾素問世後,使高純度 IFNα大劑量臨床套用成了可能。由於製劑的來源不同,胺基酸結構有一些差異而形成不同的產品和不同的商品名。大體上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基因工程生成的重組干擾素,如rIFNα-2b、rIFNα-2a、rIFNα-1b、rIFNα-2e等,它們均為單一亞型的α干擾素,純度高;另一類為病毒誘導人體淋巴母細胞株生成的α干擾素─一IFNα-N1,是一高純度天然人體干擾素,大約含有22個亞型的α干擾素的混合產品。以上各種IFNα有共同的作用機理、臨床療效、使用劑量及不良反應。IFNα具有抗病毒、抗腫瘤、抑制造血細胞增殖和免疫調節等功能。抗病毒取決於病毒表面是否有特異的IFNα受體。當IFNα進入病毒體內,刺激2,5-寡腺苷酸合成酶、雙鏈核糖核酸(dsRNA)依賴蛋白酶、MX蛋白等的活化,而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抑制核酸密碼轉錄,以及分解病毒RNA;或通過免疫調節而抑制病毒的複製或殺傷病毒。IFNα對淋巴細胞系腫瘤,尤其是低分化者如 多毛細胞白血病(HC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多發性骨髓瘤(MM)有顯著療效,其作用機理還不十分清楚,可能是通過免疫調節或直接作用,如HCL病人套用IFNα後,血液中毛細胞很快消失。IFNα對骨髓增生性疾病如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具有顯著療效。作者曾作過體外細胞培養研究,比較IFNα對CML和正常人骨髓細胞的作用,CML細胞的被抑制較其更為明顯,似乎有直接抑制作用。有文獻報告,IFNα對CML的療效可能是通過免疫調節實現。
IFNα的t1/2有明顯的個體差異,IFNα-2a靜注後的t1/2為3.7~8.5 h;IFNα-N1為4~12h。血清濃度峰值:肌注為1500~2580ng/L;皮下注射為250~2320ng/L。達峰值時間:肌注為3.8h;皮下注射為7.3h。IFNα主要通過腎小球濾過以及分解代謝排泄。每分鐘的總廓清率為57ml/m2。
適應症
適用於:(1)病毒感染性疾病(如肝炎)的治療。(2)淋巴細胞系腫瘤:①HCL:IFNα是首選,療效達90%左右;②MM:IFNα需與化療聯合,用於化療問期或化療誘導緩解後作維持治療。本品可以延長緩解期,減少復發率;③低惡NHL:IFNα與化療聯合套用,可以延長緩解期,減少復發率;④其它腫瘤:對皮膚T細胞惡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等亦有效。(3)骨髓增生性疾病:對此類疾病均有效,其中具顯效者有兩類:①CML:作為慢性早期病人的首選藥物,或與化療聯合套用,可以減少或消滅費城染色體(Ph')陽性細胞,明顯延長生存期;也可以作為骨髓移植後清掃殘存的Ph'陽性細胞,或移植後復發病人使用;②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亦首選IFNα,一般治療3~12個月(中數4個月),血小板可降至正常;亦可與化療聯合套用。(4)其它腫瘤:如 黑色素瘤、:腎細胞癌(尤其有轉移病變不能手術者)、卡波肉瘤、尖銳濕疣等。
注意事項
(1)流行性感冒樣綜合徵:發熱、寒戰、頭痛、全身不適、肌痛等,一般發生於IFNα使用後1~2h內,尤其大劑量初次注射時明顯。主張在用藥前1h內給撲熱息痛,可以減輕症狀,或睡前注射,使病人易於耐受;也可以開始2、3次套用較小劑量,待適應後加大劑量。如反應十分嚴重,必須停止使用;(2)連續套用可有嗜睡、乏力、疲勞、食慾減退、噁心、嘔吐,偶有腹瀉;(3)中樞神經系統症狀:抑鬱、精神紊亂、淡漠、運動障礙;(4)有的病人出現血壓改變(降低或升高)、心律不齊等;(5)骨髓抑制,尤其表現在白細胞、血小板減低,多發生於大劑量使用時。
IFNα可以干擾細胞色素C、P450活性,凡依賴此酶或與其代謝有關的藥物,如西米替丁、苯妥英鈉、華法令、茶鹼、安定、心得安等使用時,會影響其療效。IFNα與中樞神經系統藥物共同使用時,可以加重精神症狀。
(1)老年人對IFNα的耐受性較差,並易有蓄積作用,故使用時應密切觀察;(2)有神經系統疾病的病人,如癲癇、協調性神經系統損害等病人應慎用或禁用;(3)使用IFNα期間不宜駕駛車輛及操作機器;(4)有肝、腎、心功能不良者慎用;(5)孕婦及兒童禁用或慎用;(6)大劑量使用者,應定期監測血像和肝、腎功能。
用法用量
肌注或皮下注射,常規推薦劑量:(1)HCL:2~3MU/d,一般12~16周血中毛細胞消失,然後改為每周3次注射;骨髓中毛細胞消失約需6個月。(2)CML:3MU/d,耐受後加量至6~9MU/d。3個月應有血液學好轉,12個月染色體改善(Ph'減少>35%)。若發病時WBC很高,宜先用羥基脲或聯合化療,或IFNα加聯合化療,有助於縮短療程。緩解後改為維持量治療,3~6MU/次,每周3次。(3)MM:3MU/次,每周3次,用於化療間期或作維持量治療。(4)低惡NHL:3MU/次,每周3次,持續12周。維持治療可每周2次,持續至6個月。(5)皮膚T細胞惡性淋巴瘤:3~9MU/次,病情緩解後改為每周3次,持續治療12個月。(6)其它腫瘤:可用增劑量法。第1周每次3MU,每周2次;第2周每次5MU,每周2次;第3~6周,每次10MU,每周2次。如有效,則繼續用原劑量2~4周。
(1)干擾能:每支1MU;3MU;10MU;30MU。(2)羅擾素:每支3MU;4.5MU。(3)惠福仁:每支3MU;10MU。
輔助分類項: 醫藥顧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