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ng out sister

Swing Out Sister(搖擺姐妹)是八十年代中期異軍突起的一支雅皮組合,樂隊強調在流行舞曲結構上加入fusion與jazz的結合,走的是輕鬆愉快的中產節奏,同時還帶點輕靈調皮的色彩,這在當時來說是個很清新的嘗試。再加上有型大方、十分上鏡的女主音Corinne Drewery,更令樂隊生色不少。都會、淡憂鬱、輕爵士、白人靈魂唱腔,在Swing Out Sister的作品中,可以洗滌人的心靈,輕飄飄地遊走在他們製造的感覺中,有快樂、有悲傷,但聽來毫無壓力。

簡介

swing out sister swing out sister

樂隊最早由鼓手Martin Jackson和鍵盤手Andy Connell於1985年在他們的家鄉--英國的曼徹斯特組成,隨著學服裝設計出身的女歌手Corinne Drewery加入進來,Swing Out Sister的陣容才正式確定下來。1985年底,樂隊推出了第一首單曲 "Blue Mood" ,但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但隨後推出的另一首單曲 "Breakout" 卻大獲成功,打上了英國榜的TOP 10,第二年的秋天,這首歌也在大洋彼岸的日本也成為了一首TOP 10的熱門歌曲。

發展歷程

1987年,樂隊推出處女大碟《It's Better to Travel》,在專輯中樂隊正式建立起自己流行舞曲以及fusion與jazz相結合的輕快風格,再配以Corinne Drewery可愛有趣的演唱,這種清新的曲風在充滿華麗和妖艷的80年代中後期的確讓人感到眼前一亮。在錄製下一張專輯《Kaleidoscope World》期間,Martin Jackson 宣布退出樂隊。

變為二人樂隊的Swing Out Sister在1989年推出第二張專輯《Kaleidoscope World》,專輯同樣精彩,樂隊從60年代的多人流行管樂隊中汲取靈感,再配以自己特有的輕快曲風。只不過同活力四射的首張專輯相比《Kaleidoscope World》顯得稍微"不夠熱情"了些,專輯中的單曲 "You On My Mind" 和 "Waiting Game" 在英國成為熱門歌曲,但在美國,《Kaleidoscope World》並未取的的的反響。同年,樂隊專為日本市場推出了一張由兩張專輯中熱門歌曲混音版組成的專輯——《Another Non-Stop Sister》,90年,也有一張類似的叫《Swing 3》的專輯出現過,其實裡面收錄的都是樂隊的一些B-Sides和未發行的歌曲。

1991年,樂隊推出第三張專輯《Get In Touch With Yourself》,這時人們驚奇的發現Swing Out Sister在形象上忽然摩登了許多,而且在音樂上也帶出一種摩登的美感,專輯中一些歌曲帶有輕爵士味道,和樂隊電子舞曲的基本風格相糅合後更顯得嫵媚動人。專輯中樂隊成功翻唱了60年代女歌手 Barbara Acklin 的 "Am I the Same Girl" ,並在英國、美國獲得成功。在日本,Swing Out Sister 憑藉著專輯的成功成為當年最受歡迎的流行明星之一,樂隊則乘勢推出了又一張混音專輯《Swing Out Singles》和一張現場專輯《Live at the Jazz Cafe》。

樂隊的下一張專輯——94年的《Living Return》在英國並未獲得成功,其實專輯還是有許多亮點的,比如那首翻唱60年代美國著名靈歌樂隊The Delfonics 的 "La La Means I Love You" 就非常精彩,這首歌的 Swing Out Sister 版本同時也被收錄到熱門電影《四個婚禮與一個葬禮》的電影原聲大碟中。1997年,樂隊推出專輯《Shapes and Patterns》,提到到這張專輯不得不提起裡面的那首著名的 "Now You're Not Here" ,這首泛著淡淡哀怨的抒情歌曲曾被作為日劇《白晝之月》的片尾曲而被傳唱一時。在日本,《Shapes and Patterns》還是延續了樂隊以往的銷售佳績。

1999年的專輯《Filth and Dreams》僅在日本發行,這使得專輯成為他們的歌迷(日本以外)爭相收藏的珍品。

2000年,唱片公司將Swing Out Sister 那張只在日本出版的現場專輯《Live at the Jazz Café》重新出版發行,在這張現場專輯中樂隊將原來的許多長度只有3-4分鐘的歌曲延長到6-7分鐘,並在歌曲中穿插著大量的即興的純器樂Solo,這種即興的純器樂Solo正是爵士音樂的最大魅力(其實 Swing Out Sister 也不算是一支純爵士的樂隊)。

2002年,樂隊的新專輯《Somewhere Deep in the Night》出版,與以往的那些充滿熱力的泛著電子音符的歌曲不同,《Somewhere Deep in the Night》顯得更冷靜,更內斂,是已步入中年的 Swing Out Sister 的真實的心靈寫照。

影響

80年代晚期成軍的英國新浪潮樂隊Swing Out Sister (搖擺姐妹),在90年代前半段紅透歐洲樂壇。但是之後便陷入沉寂,出版的幾張專輯都沒有得到樂評和市場的承認。樂隊轉而到日本發展,受到日本樂迷的大力追捧。2004年,在歐洲樂壇消失多年的SOS重新發力,出版新專輯Where Our Love Grows (我們的愛情在這裡生長)。這張專輯裡面,SOS拋棄了原來流行搖滾的風格,轉向比較復古的Big Band Jazz (大樂團爵士)。樂隊大量使用管樂和人聲合唱,讓聽眾有回到上個世紀40年代的感覺。專輯第一首歌曲“Love Won't Let You down" 便是這種風格的完美體現。主唱Corinne Drewry的醇美聲線給這首作品帶來了活力。專輯同名曲Where Our Love Grows則以類似曼西尼60年代的電影配樂風格的前奏開頭,帶有一點巴西舞曲的搖擺。這首作品是比較貼近SOS早年風格的,但是在宏大管弦樂和背景和聲的襯托下,依舊是一幅懷舊復古的情懷。接下去的幾首作品則基本上是各類爵士風格的融合,Corinne的聲音若有若無的漂浮在精巧的器樂上面。很明顯,SOS正在努力向純正的爵士樂隊走近。

Swing out sister(搖擺姐妹)1985年,兩位獨立音樂製作人(Andy Connell,鍵盤;Martin Jackson,鼓手)和一名沒有任何專業音樂經驗的主唱(Corrin Drewery)在英國曼徹斯特組就了純商業樂隊Swing out sister.1986年憑藉一首打入英國和日本排行榜的歌曲“BREAKOUT”,開始上位,1987年更加是進軍美國歌壇。他們的音樂風格屬於Sophisti-pop,我們習慣稱其為輕爵士,是一種比較輕柔舒服的音樂。後來,Swing out sister唱紅了諸如“La La Mans”之類非常適合娛樂片的歌曲。休-格蘭特向好萊塢大拋媚眼之作《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以及織田裕二出演的日劇《白晝之夜》都選用了他們的作品。後者的主題曲“Now You'er Not Here”至今仍是日本人心目中最動聽的日劇音樂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