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amas

singamas

勝獅貨櫃企業有限公司於一九九三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經過逾十年的業務發展,勝獅已成為全球較大的貨櫃製造商及物流服務經營者之一,同時,我們更是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擁有覆蓋範圍最廣的貨櫃製造及貨櫃堆場業務網路的經營者之一。現設有十二間廠房,十一間位於中國,一間位於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的泗水。本集團生產各式產品,包括乾貨櫃、可摺疊式平架貨櫃、開頂式貨櫃、柏油箱、冷凍貨櫃、美國內陸貨櫃、罐箱、其他特種箱,貨櫃配件及貨櫃拖架等。

簡介

勝獅貨櫃企業有限公司(「勝獅」)於一九九三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股票編號:716)。勝獅為全球具領導地位的貨櫃製造商及於亞太區主要物流服務經營者之一。

勝獅貨櫃 (SINGAMAS CONT)勝獅貨櫃 (SINGAMAS )

在製造業務方面,我們現時於中國共設有十一間廠房。本集團生產各式產品,包括乾貨櫃、可摺疊式平架貨櫃、開頂式貨櫃、冷凍貨櫃、柏油箱、罐箱、53尺乾貨櫃、其他特種箱及貨櫃配件等。
另外,集團共經營十一個貨櫃堆場,八個位於中國、兩個位於香港及一個位於泰國。我們亦於香港經營碼頭業務及於中國廈門設有一間物流公司。
本集團的製造業務於二零零九年的貢獻占總營業額的86.5%。由於全球於二零零八年底受經濟衰退的影響,令此業務的營業額較去年下跌82.4%至237,440,000美元。面對貨櫃需求放緩,本集團縮減貨櫃的產能。年內本集團共生產了86,600個廿尺標準箱,較去年下調84.7%,其中約36,299個廿尺標準箱來自邊際利潤較高的特種貨櫃,餘下為傳統乾貨櫃。因此,製造業務的營業額大幅下跌,導致回顧年內產生除稅及少數股東權益前虧損66,734,000美元(二零零八年:除稅及少數股東權益前溢利為7,315,000美元)。

業務狀況

集團主要經營製造貨櫃及其他相關產品及提供物流服務。主要業務如下:

勝獅貨櫃 (SINGAMAS )勝獅貨櫃 (SINGAMAS )

(1)製造業務:生產海運乾貨櫃、冷凍貨櫃、可摺疊式平架貨櫃、罐箱、其他特種箱、貨櫃配件以
及貨櫃拖架;
(2)物流服務:提供貨櫃存放、維修、拖運、貨運站、貨櫃/散貨處理、中流作業服務、以及其他集裝
箱相關服務;
 - 截至2009年12月,在製造業務方面,集團共設有12間廠房,11間位於中國,1間位於印度尼西亞共
 和國的泗水。集團共經營11個貨櫃堆場/碼頭,8個位於中國大連、天津、青島、上海、寧波、福州、廈
 門及順德等重點港口,2個位於香港及1個位於泰國Laemchabang。集團亦於香港經營中流作業及
 於中國廈門設有1間物流公司。

業績表現

 - 截至2011年6月止半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1・1倍至10・24億元(美元;下同),股東應占溢利亦
 上升9倍至1・02億元。期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營業額增長主要由於新貨櫃的需求持續向好、平均售價上升、成本控制措施奏效及生產效率提升的成
果;
 (二)製造業務:營業額增長1・1倍至10・07億元,占總營業額98・3%,經營溢利亦增長7・9倍

勝獅貨櫃 (SINGAMAS )勝獅貨櫃 (SINGAMAS )

 至1・44億元。期內,集團共生產39・7萬個廿尺標準箱及售出39・4萬個廿尺標準箱,??偶?
箱及特種貨櫃的銷售百分比分別為81・2%及18・8%;
 (三)物流服務:營業額微升0・2%至1701萬元,而經營溢利則下跌6%至308萬元。
 - 2010年度,集團營業額增長4倍至13・73億元(美元;下同),業績轉虧為盈,股東應占溢利
 9254萬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業績增長主要因為全球市場復甦,出口貿易(尤其中國)上升亦帶動新乾貨櫃的強勁需求,加上售價
上升及生產效率提升均對毛利率及經營利潤有正面影響;
 (二)製造業務:營業額增長4・6倍至13・36億元,占總營業額97・3%,業績轉虧為盈,分部溢利
為1・15億元;年內,集團共生產了63・6萬個廿尺標準箱,銷售總量為61・2萬個,乾貨櫃
及特種貨櫃的銷售百分比分別為88・6%及11・4%;集團購入長江沿岸南通市啟東區的一塊地
皮,計畫用於興建兩座新廠房;
 (三)物流服務:營業額下跌0・6%至3700萬元,分部溢利下跌15・4%至639萬元;年內,集團
物流服務處理量增長9・6%至392萬個廿尺標準箱;
 (四)按區域劃分,美國、歐洲及香港營業額分別增長5・6倍、3・2倍及3・6倍,至5・64億元、
2・66億元及2・33億元,分占總營業額41・1%、19・4%及17%;中國、南韓及其他國
家營業額分別增長2・1倍、3・8倍及4・8倍,至1・28億元、6060萬元及1・21億元,
分占總營業額9・3%、4・4%及8・8%。
 - 2009年度,集團營業額減少80・2%至2・75億元(美元;下同),經營業績轉盈為虧,股東應占虧
 損5191萬元。年內集團業績概述如下:
 (一)製造業務:營業額減少82・4%至2・37億元,占總營業額86・5%,經營業績轉盈為虧,經營
虧損5718萬元。年內,集團生產86,600個廿尺標準箱,減少84・7%
 (二)物流服務:營業額減少2・3%至3742萬元,經營溢利減少26・5%至755萬元。年內,集團
處理廿尺標準箱下降29・5%至358萬個;
 (三)美國、歐洲、香港、中國和南韓營業額分別減少80%、84%、78・8%、50・7%和
81・7%至8590萬元、6309萬元、5069萬元、4137萬元和1271萬元,分占總營
業額31・3%、23%、18・5%、15・1%和4・6%。
 - 2008年度,集團營業額減少10・4%至13・85億元(美元;下同),股東應占盈利下降86・7%
 至452萬元。年內集團業績概述如下:
 (一)集團營業額減少主要因為全球經濟低迷,以及中國出口放緩所致;股東應占盈利下降是因為2008年
上半年解除了掉期衍生金融工具產生一次性虧損1700萬元,以及衍生金融工具之公平值變動虧損
3046萬元和貨櫃工廠所得稅上升至25%所致;
 (二)製造業務:營業額減少10・9%至13・47億元,占總營業額97・2%,經營溢利上升
85・1%至6260萬元。集團共生產56・7萬個廿尺標準箱,其中乾貨櫃為50・4萬個;
 (三)物流服務:營業額上升11・6%至3810萬元,經營溢利減少3・9%至1027萬元。貨櫃及
碼頭共處理507萬個廿尺標準箱,下降1・7%;
 (四)美國、香港、南韓、台灣與其他地區營業額分別減少10・9%、10%、22・6%、53・4%、
12%至4・29億元、2・39億元、6960萬元、4811萬元與1・21億元,分占總營業額
31%、17・3%、5%、3・5%與8・7%;歐洲和中國營業額分別上升2・4%及1・1%至
3・94億元和8394萬元,分占總營業額28・5%和6・1%;
 (五)為了更有效控制成本,集團從2009年開始,全年以單一最大班次進行生產,取代往年旺季實行的兩
班次生產,廠房最高年產能力將由125萬個降低至70萬個。
 - 2007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67・3%至15・46億元(美元;下同),股東應占溢利在增加
 87・9%至3399萬元。年內集團業績概述如下:
 (一)製造業務:營業額上升69・8%至15・12億元,占總營業額的97・8%,分部溢利上升
62・3%至3381萬元,營業額上升主要由於貨櫃需求強勁以及貨櫃平均售價上升。2007年度
,集團生產83・9萬個廿尺標準箱,較2006年上升43・7%,廿尺乾貨櫃平均售價上升
9・1%至1916元;
 (二)物流服務:營業額增加1・5%至3414萬元,分部溢利增加10%至1069萬元。2007年度
,集團處理516萬個廿尺標準箱,較2006年上升4%;
 (三)集團預期合共166萬個廿尺標準箱櫃位的新貨櫃船於2008年交付於多家船公司;
 (四)集團計畫在上海設立第二家罐箱製造廠,建成後集團罐箱年產能由5000個提升到10,000個。
此外,集團同時擴充位於上海的廠房,將最高年產力由現在的17萬個廿尺標準箱提升至20萬個,亦
將旗下的冷凍貨櫃製造廠最高年產能力由20,000個廿尺標準箱增加至33,000個。
 - 2006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9・6%至9・24億元(美元;下同),股東應占溢利下跌59・7%至
 1810萬元。各業務概況如下:
 (一)製造業務之營業額上升10%至8・9億元,占集團營業額96%,然因新廠房延期投產及新產品之前
期虧損,令溢利減少79・7%至1003萬元;
 (二)年內,集團共生產58・4萬個廿尺標準箱,上升18・1%,最高產能由去年之85萬個廿尺標準箱
增至125萬個;
 (三)物流服務方面,隨著中國港口之貨櫃吞吐量持續增長,集團之貨櫃堆場及碼頭共處理了470萬個廿尺
標準箱,營業額及溢利上升8・6%及21・2%,至2009萬元及913萬元;
 (四)中流作業之溢利上升4・4%至338萬元,處理增長8%至30・5萬個廿尺標準箱。
 - 2005年度,集團營業額及股東應占溢利分別上升58・2%及13・3%,至8・43億元(美元.下
 同)及4490萬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貨櫃製造之營業額上升62・4%至8・09億元,占總營業額96%。營業額上升主要來自集團之附
屬公司上海寶山及天津太平之貢獻,另因貨櫃平均售價上升18・6%所致;
 (二)貨櫃生產之最高年產能力增至85萬個標準箱,而總產量因下半年之貨櫃需求偏軟影響,而下跌
20・1%至49萬個標準箱;
 (三)集團受惠於中國出口業務持續增長及全球貨櫃交通提升,物流業務之營業額上升23・8%至1850
萬元;
 (四)中流作業方面,集團將部分業務外判,致營業額下降22・2%至1527萬元。
 - 2004年度,集團營業額及股東應占溢利分別上升18・2%及94・6%,至5・33億美元及3964
 萬美元。各業務概況如下:
 (一)貨櫃製造業之營業額及溢利上升19・9%及79%,至4・98億美元及4118萬美元。年內,集
團之生產力提升至每年64萬個標準箱,生產力使用率為96・7%。集團將於2005年進一步提高
生產力至每年85萬個標準箱;
 (二)集團之貨櫃堆場及碼頭共處理433・4萬個標準箱,其中一間附屬公司之分拆令營業額下跌
17・4%至1495萬美元,但溢利增加15・9%至736萬美元;
 (三)中流作業及物流之營業額及溢利分別增加15・1%及14・8%,至1962萬美元及315萬元。
中流作業共處理36・15萬個標準箱,上升9・3%;
 (四)於2004年12月底,集團持有6268萬美元現金及銀行結餘,銀行借款為1・08億美元。流動
比為1・35倍。
 - 2003年度,集團營業額及股東應占溢利分別得1・5倍及38・7%升幅,達4・5億美元及2040萬
 萬美元。各業務表現如下:
 (一)貨櫃製造繼續為集團的核心業務,占總營業額92・2%。貨櫃製造業務之營業額上升1・9倍至
4・16億美元,除稅前溢利上升65・5%至2300萬美元。年內,總生產量達46・7萬個標準
箱,上升50・5%;
 (二)貨櫃堆場/碼頭錄得營業額減少23・3%至1810萬美元,除稅前溢利為增加38・9%至635
萬美元。營業額下跌主因為有60%權益之上海勝獅貨櫃貨運進行合併後,集團持有該公司權益減至
25%,其營業額不再反映於集團之綜合賬目內所致;
 (三)中流作業及物流之營業額及除稅前溢利分別為1700萬美元及274萬美元,較去年分別上升
9・1%及3・6%。年內,並處理了33・1萬個標準箱。
 - 2002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5%至1・81億美元,股東應占溢利上升42・4%至1470萬美元。各
 業務狀況如下:
 (一)貨櫃製造業務占總營業額78%,營業額上升6%至1・41億美元,除稅及少數股東權益前溢利則上
上升27%至1390萬美元;
 (二)貨櫃堆場及碼頭業務錄得營業額2360萬美元,下跌8%。除稅及少數股東權益前溢利為445萬美
元,減少7%。此業務的表現欠佳乃由於美國西岸罷工事件拖累了香港的貨櫃堆場業務所致。其他貨櫃
堆場之所在地-上海、青島、天津、寧波、廈門、大連及福州,年內取得32%的平均增幅;
 (三)中流作業營業額上升22%至1560萬元,而除稅及少數股東權益前溢利為265萬美元,較去年上
升36%。年內,中流作業共處理32萬個廿尺標準箱,較去年增加23%;
 (四)廈門速傳為集團持有6・83%權益之聯營公司。於2002年1月開始營運,廈門速傳於年內已有優
秀的表現並持續擴展。

展望

全球市場對新貨櫃的需求於過往數月大幅上升,預期此現象將持續。其中一項最明顯的指標是目前中國的閒置貨櫃數量已由正常水平約250萬個廿尺標準箱減至低於100萬個的歷史新低,而貨櫃租賃公司的貨櫃使用率亦極高。由於出口商對新貨櫃的需求殷切,但較少貨櫃製造商可滿足有關需求,因此本集團處於有利位置,能把握市場對貨櫃不斷上升的需求。預期貨櫃售價將於短期內上升。

勝獅貨櫃 (SINGAMAS )勝獅貨櫃 (SINGAMAS )

經濟狀況改善外,更換舊貨櫃亦有助推動本集團業務,原因是過往兩年全球經濟衰退,使更換貨櫃活動幾乎停頓。由於許多舊貨櫃仍在使用以應付現時貨櫃短缺的情況,因此目前更換舊貨櫃的比率極低。因貨櫃的使用壽命有限,本集團預期貨櫃更換比率將於二零一一年較後時間恢復至最少每年5%至7%的正常水平。此外,於二零零八年中至二零零九年底金融危機期間,市場上共售出約150萬個舊貨櫃,此批舊貨櫃亦須於短期內更換。
本集團亦預期原材料價格將於未來數月維持穩定。鋼鐵價格可能因近期鐵礦石價格上漲而有所上升,但仍將受中國政府的調控措施監控。本集團將繼續採取成本加成的策略,將增加的原材料成本直接轉嫁客戶。
本集團將於未來六個月專注把握乾貨櫃的強勁需求,然而,本集團亦將繼續投放資源於特種貨櫃的研發,以及發掘新材料及開拓貨櫃種類以作未來發展之用。本集團亦將尋求任何有助其擴充業務的商機,包括併購或建立策略聯盟。
本集團注重產品品質及生產效率的焦點將維持不變。與此同時,我們亦會注意員工的整體福利、加強培訓及提升員工的水平,以促進本集團持續增長。本集團亦大大受惠於去年進行的股份配售及供股,兩項活動為本集團提供充裕的營運資金,並加強本集團的財務狀況,對推動其迅速增長及把握新湧現商機舉足輕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