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行業三巨頭]

kat[行業三巨頭]

國內雲計算行業三巨頭金山雲、阿里雲和騰訊雲的簡稱,他們分屬國內三大網際網路巨頭金山集團(Kingsoft)、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騰訊公司(Tencent)。KAT即三巨頭首字母縮寫。在網際網路市場,中國有BAT(百度、阿里、騰訊);而在公有雲市場,就可以演繹為KAT。金山雲、阿里雲、騰訊雲目前在網際網路市場已經影響巨大,版圖從最初的雲儲存擴展到移動APP,遊戲甚至是醫療服務業,正在逐漸全方面帶領大家享受雲服務。

基本信息

簡介

金山雲金山雲
眾所周知,BAT中的百度將重點投入人工智慧,因此目前只有阿里騰訊大規模推出了公有雲服務。金山雲則由於雷軍的“Allincloud”戰略獲得10億美元投資,同時入股世紀互聯(中國最大的獨立IDC)而獲得足夠規模的基礎設施資源。此外,阿里雲和騰訊雲長期服務集團旗下業務,金山雲屬於雷軍系主要企業,服務小米以及雷軍系旗下企業,KAT三家因為有自身客戶支撐,因此積累了技術和運營經驗,更有足夠規模的數據中心資源。在網際網路市場,中國有BAT(百度、阿里、騰訊);而在公有雲市場,就可以演繹為KAT。

金山雲

2015年3月,金山軟體發布公告宣布,金山雲已經完成新一輪6666萬美元融資。此輪融資包含兩個部分,分別是與金山軟體和IDG簽署B輪融資協定以及金山軟體和小米公司行使A系列優先股認股權證。交易完成後,金山軟體、小米公司和IDG將分別持有約52.3%、24.5%和3.98%的金山雲股份權益。
金山雲服務於三大領域:第一,為創新型智慧型硬體公司提供雲服務,藉助手環、智慧型電視、智慧型攝像頭等入口布局移動網際網路;第二,為客戶提供更大規模的存儲、圖片和視頻服務;第三,在“網際網路+”浪潮下,利用雲計算優勢,幫助傳統行業和企業擁抱網際網路,實現業務轉型。

阿里雲

阿里雲,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雲計算品牌,全球領先的雲計算技術和服務提供商。創立於2009年,在杭州、北京、矽谷等地設有研發中心和運營機構。
2010年,阿里雲對外開放其在雲計算領域的技術服務能力。用戶通過阿里雲,用網際網路的方式即可遠程獲取海量計算、存儲資源和大數據處理能力。截至2014年6月,阿里雲服務的客戶數超過140萬,遍布網際網路、移動APP、音視頻、遊戲、電商等各個領域。根據IDC調研報告,阿里雲是國內最大的公共雲計算服務提供商。

騰訊雲

騰訊雲有著深厚的基礎架構,並且有著多年對海量網際網路服務的經驗,不管是社交、遊戲還是其他領域,都有多年的成熟產品來提供產品服務。騰訊在雲端完成重要部署,為開發者及企業提供雲服務、雲數據、雲運營等整體一站式服務方案。
具體包括雲伺服器、雲存儲、雲資料庫和彈性web引擎等基礎雲服務;騰訊雲分析(MTA)、騰訊雲推送(信鴿)等騰訊整體大數據能力;以及QQ互聯、QQ空間、微雲、微社區等雲端連結社交體系。這些正是騰訊雲可以提供給這個行業的差異化優勢,造就了可支持各種網際網路使用場景的高品質的騰訊雲技術平台。

實力展示

在沒有實際業績數字支持的情況下,一般從三方面來判斷公有雲的實力:規模、技術和運營,也能反映企業的未來戰略布局。

規模

騰訊雲騰訊雲
資源是公有雲IaaS的基礎,資源也是一場圈地運動,先來了解一下KAT都是如何進行資源部署的。
金山雲(K):金山雲目前估值6億美元,也是僅次於阿里雲的中國第二大公有雲企業。2014年1.72億美元持股世紀互聯11.6%的股份,獲取了優質的基礎設施資源。此外,近日,世紀互聯宣布獲得私有雲邀約,更有傳金山會藉此收購世紀互聯。如今,金山雲已經擁有比肩BAT數萬台伺服器規模的數據中心資源。作為中國最大的獨立IDC,世紀互聯在全國部署了10個以上獨立機房,在40餘個城市運營管理80多個數據中心,擁有超過14000個機櫃及400餘個網路節點。
阿里雲(A):阿里自建數據中心,是所有企業中自建數據中心規模最大,勢頭最猛的。其張北雲計算基地二期近日宣布開工建設,將成為北方地區重要支撐。此外,阿里不僅在北京、青島、杭州、矽谷等地自建數據中心,自去年赴美上市後一心布局全球市場,還計畫在歐洲、新加坡、日本和杜拜等地建立數據中心,最快年底前投入營運。
騰訊雲(T):騰訊自建數據中心,其在天津濱海建設了亞洲最大的數據中心,且一二號數據中心已經滿負荷運營,三號數據中心正在迅速擴充,且全部採用先進的網際網路定製的整機櫃設備。近日,騰訊又在重慶開工建設其中國中西部地區首個雲計算數據中心,該項目總投資30億元,建成後將形成10萬台伺服器的計算能力。

技術

雲服務其實包括軟硬體兩個層面,硬體需要資源優勢,軟體則需要技術優勢。技術領域約定俗成的一個規律便是:10倍的規模帶來架構的變更,規模的不斷提升會帶來架構不斷的疊代,技術積澱也來源於規模的提升。因此,也只有超大型企業才可能為技術工程人員提供超大規模的套用場景去驗證技術的疊代更新,從而衍生出這種成熟、穩定、高品質的雲服務,這是核心。這種一環扣一環的邏輯,恐怕正是強者越強的道理。
金山雲(K):由於服務小米等雷軍系企業,作為中國最大的雲存儲企業,金山雲在存儲規模和量級上來看已經達到與臉譜、谷歌等企業同等的世界級水平。目前,金山雲裝機容量在200PB左右,每天的新增上傳量峰值超過700個TB,意味在穩定性、性能、數據安全性做到了目前行業的領先水平。從計算規模看,金山雲國內一流的遊戲雲服務商,其高性能雲主機從公開評測數據看都在行業領先,從用戶規模上也進行了技術驗證。
阿里雲(A):阿里雲作為中國最早開始進行公有雲部署的企業,如今各項技術服務大部分已經可以和全球排名第一的亞馬遜AWS進行對標。截至2014年6月,阿里雲服務的客戶數超過140萬,遍布網際網路、移動APP、音視頻、遊戲、電商等各個領域。此外,其核心技術飛天平台近日還中標海關千萬元大單,得到了部分傳統行業標誌性企業的肯定。
騰訊雲(T):騰訊一直追求連線,為此,騰訊雲的微信雲服務是展現技術實力的一大特色平台。騰訊雲有遍布全國的網路架構,機房的規模,CDN內容分發網路,外網接入技術,自主研發存儲技術,虛擬資源熱遷移等,也一一與亞馬遜AWS大部分技術服務對標。

運營

阿里雲阿里雲
運營能力與技術實力的比較較為類似。需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由於KAT都與亞馬遜AWS一樣出身集團自家對雲的強烈需求,因此自身業務的規模、性能、穩定性和成熟性可以說明問題。這裡需要強調的是,雲在各個行業的運營皆有壁壘,因此除了用戶自身技術實力較強的移動網際網路行業,如果需要突破其他行業,生態體系的布局和各個行業標誌性客戶的認可可以作為重要指標,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一種行業圈地行為。
金山雲(K):除了在遊戲行業的深耕之外,今年將布局智慧型硬體、移動網際網路等風口。而在慢熱但市場巨大的傳統行業中,金山雲近日攜手北大醫信合作開創醫療雲的全新格局。據悉,北大醫信覆蓋全國的500多所醫院,這意味著它們都將摒棄自建的傳統而使用雲服務,不僅基礎架構IaaS層是“金山醫雲”,且套用軟體也是北大醫信的SaaS雲模式。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民醫院系統,還將對全國整個醫院體系產生胡蝶效應。這也打開了金山雲在傳統行業的布局。
阿里雲(A):阿里雲服務的客戶數140萬基本集中在移動網際網路領域。不過從2013年起,針對風險最為敏感的金融機構,阿里雲還專門搭建了金融雲,其自身的網際網路金融銀行也首當其衝採用阿里雲。此外,阿里雲飛天平台中標海關千萬元大單也是標誌性事件,打開了阿里雲在其他行業的布局。
騰訊雲(T):除了在遊戲行業依舊占據優勢地位外,騰訊雲近日還開啟了“雲+計畫”,欲打造國內第一大雲生態圈,並與真格基金、創新工場、深創投、凱鵬華盈共同發布“雲+眾創”計畫,將提供1億元的扶持資金,對創業者的扶持周期長達2年,這是迄今為止,雲計算領域力度最大的一次創業雲扶持。可見,騰訊雲正在廣泛撒網,在行業合作方面,去年與IBM諮詢服務部的戰略合作也展示了騰訊雲向傳統行業拓展的野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