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vity[電影《Gravity》]

gravity[電影《Gravity》]

《地心引力》由阿方索·卡隆執導,桑德拉·布洛克和喬治·克魯尼主演。劇本由導演阿方索·卡隆與兒子喬納斯·卡隆共同撰寫。影片於2014年3月3日獲得第86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效果、最佳音效剪輯以及最佳配樂獎七項大獎。 影片講述了一個在探索者號太空梭上的兩名男太空人和一個女太空人出艙進行哈勃望遠鏡維修時,遭遇太空碎片襲擊導致飛船發生嚴重事故後在太空中發生的故事。由於其他同行全部喪生,所以這部在太空領域內的“密閉空間”式電影人物極少,影片後半部分幾乎只有桑德拉·布洛克主演的女主角一人,她將面對的是殘酷的宇宙環境的人類內心中無限的孤獨和恐懼。

劇情簡介

劇照 劇照

美國太空人馬特·庫沃斯基(喬治·克魯尼飾)和女博士萊恩·斯通(桑德拉·布洛克飾)搭乘“探索者”號太空梭執行STS-151任務,修復哈勃太空望遠鏡。出艙執行修復工作期間,俄羅斯發射飛彈擊毀其一顆廢棄間諜衛星,爆炸產生的碎片擊毀大量太空飛行器並沖向“探索者”號,將其與哈勃望遠鏡一同撞毀。除了出艙的兩人,其他航天員全部喪命。庫沃斯基與斯通搜尋回太空人的屍體,轉而前往國際空間站,打算使用那裡的俄羅斯“聯盟”飛船撤離。在靠近國際空間站時,二人撞上空間站的太陽能電池板並失控,僅靠一根纏住斯通腳部的繩索與空間站相連。庫沃斯基解開自己的攔截索以保斯通得救,後者駕駛“聯盟”飛船開向中國天宮空間站,期間的各種故障讓她近乎絕望。但憑藉著瀕死前看到庫沃斯基的幻象,她振作起來,找到方法登上了中國天宮空間站,並最終駕駛神舟飛船返回地球。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桑德拉·布洛克瑞恩·斯通配音 狄菲菲
喬治·克魯尼馬特·科沃斯基配音 王瑋
艾德·哈里斯飛控中心工作人員簡介 配音演出
巴什爾·薩瓦吉國際空間站站長簡介 配音演出
法爾杜特·夏爾馬謝里夫
Orto IgnatiussenAningaaq簡介 配音演出
艾米·沃倫探險者號機長簡介 配音演出

職員表

出品人阿方索·卡隆
製作人克里斯托弗·迪法利亞、大衛·海曼、史蒂芬·瓊斯、妮基·佩妮、加布里埃拉·羅德里格斯
導演阿方索·卡隆
副導演(助理)愛德華·布雷特、萊昂納多·卡勒布奇、托比·赫爾弗南、艾瑪·霍頓、本·霍華德、詹姆斯·麥克格雷迪、約什·羅伯遜、艾米莉·佩洛恩
編劇阿方索·卡隆、喬納斯·卡隆、喬治·克魯尼
攝影艾曼努爾·盧貝茲基
配樂史蒂文·普萊斯
剪輯阿方索·卡隆、馬克·桑格
選角導演理察·希克斯、大衛·魯賓、露辛達‧塞森
藝術指導安迪·尼克爾森
美術設計馬克·斯魯頓
服裝設計簡妮·費舍爾
視覺特效馬特·卡斯密爾、理察·麥克布賴德、本·莫里斯、蒂莫西·韋伯、托尼·克拉克
布景師羅茜·古德溫

註:演職員表的參考資料來源

其他配音演員
張欣 周帥 趙乾景 吳迪
譯製職員
翻譯 陸瑤蓉
導演 張欣
錄音 鐘鳴
混合錄音 張拯 鐘鳴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進口
上海電影(集團)公司
上海電影譯製廠 譯製
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發行

音樂原聲

•作者:Steven Price;發行時間:2013年9月17日

《地心引力》原聲曲目
Above Earth Parachute
Debris In the Blind
The Void Aurora Borealis
Atlantis Aningaaq
Don't Let Go Soyuz
Airlock Tiangong
ISS Shenzou
Fire Gravity

幕後花絮

•在桑德拉·布洛克之前,安吉麗娜·朱莉、娜塔莉·波特曼、蕾切爾·薇姿、凱瑞·穆里根、瑪麗昂·歌迪亞、斯嘉麗·詹森都曾是考慮過出演本片。

•《地心引力》於2013年8月28日在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舉行首映,這也是該電影節歷史上首部被選開幕片的3D影片。

•影片編導卡隆父子自從2006年《人類之子》之後就開始籌備本片,而男主角的最初人選為小羅伯特·唐尼。

•片中,桑德拉·布洛克飾演的太空人Ryan最後登上中國的天宮一號未來版,並最終返回地球。

•影片彩蛋《安因岡》由阿方索·卡隆的兒子喬納斯·卡隆(Jonás Cuarón)打造,時長七分鐘。該短片彩蛋展現了災難發生後,桑德拉·布洛克在飛船里向這位名叫Aningaaq的漁夫求救時的對話。這部短片曾在威尼斯電影節上作為《地心引力》首映的彩蛋播出過,但卻沒有加到公映版本中。片方華納決定讓該片角逐奧斯卡最佳短片獎。

•《地心引力》只有空間站內部的大部分戲份是在搭建的布景中拍攝,而本片中帶來逼真感受的外太空其實都是CG的功勞,所有的太空鏡頭都是CG製作的。

•片中的每一個鏡頭畫面都是基於現實。特效總監透露,除了中國的天宮一號和神舟飛船由於很多內容尚未公布,大部分都是靠想像之外,電影裡的其他太空站和衛星等都經過了精準的建模 。

獲獎記錄

類別年份名稱獎項接收方結果
電影獎2013年電影藝術獎最佳配樂Warner Bros提名
2014年 金球獎最佳導演阿方索·卡隆獲獎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地心引力》提名
最佳導演阿方索·卡隆獲獎
最佳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提名
最佳攝影艾曼努爾·盧貝茲基獲獎
最佳剪輯Joe Walker
最佳視覺效果《地心引力》
最佳音響效果
最佳音效剪輯
最佳藝術指導提名
最佳配樂獲獎
人民選擇獎 最受歡迎電影人 喬治·克魯尼 桑德拉·布洛克 提名
最受歡迎劇情類電影 《地心引力》 提名
2015年人民選擇獎最受歡迎劇情片《地心引力》獲獎
電影節2013年好萊塢電影節年度女演員桑德拉·布洛克獲獎
威尼斯影節 數位未來電影影展獎 阿方索·卡隆 獲獎
2014年棕櫚泉國際電影節沙漠棕櫚成就獎桑德拉·布洛克獲獎
協會獎2013年美國電影學會年度十佳電影《地心引力》獲獎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地心引力》獲獎
最佳導演阿方索·卡隆
最佳攝影艾曼努爾·盧貝茲基
最佳剪輯 阿方索·卡隆 Mark Sanger
紐約線上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阿方索·卡隆獲獎
最佳攝影艾曼努爾·盧貝茲基
波士頓影評人協會最佳攝影艾曼努爾·盧貝茲基獲獎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創新電影獎《地心引力》獲獎
年度十佳電影《地心引力》
2014年美國視覺效果協會最佳特效電影視覺效果《地心引力》獲獎
最佳真人影片CG背景
最佳虛擬攝影
最佳模型
最佳真人影片模擬動畫效果
最佳視覺效果合成
雜誌2013年《時代》年度十佳年度十佳電影《地心引力》獲獎
《電影手冊》年度十佳年度十佳電影《地心引力》獲獎
《娛樂周刊》年度娛樂人物年度娛樂人物桑德拉·布洛克獲獎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影片劇本由導演阿方索·卡隆與兒子霍納斯合寫,由阿方索·卡隆的老搭檔、《哈利·波特》系列製片人大衛·黑曼和傳奇影業共同為華納兄弟公司製作, 其主題和意義是對“不可能”的反抗。影片中卡隆需要把難以想像的場面具體呈現出來,超越“這一套我們都見過”的觀眾預期。

然而這還不是他所面對的最大挑戰。經過50多年之後,太空旅行已經有些黯然失色,部分原因或許是電影讓我們見怪不怪。已經很久沒有什麼導演能喚起《2001太空漫遊》給人帶來的敬畏,抑或《異形》所帶來的恐怖,又或者重新抓住人們對外太空旅行莫名的好奇。 這部在太空領域內的“密閉空間”式電影人物極少,幾乎只有這兩位主演,他們將一同面對宇宙的無垠和人類的孤獨——這也意味著男女主角喬治·克魯尼和桑德拉·布洛克的演技將面臨很大的考驗。

導演阿方索·卡隆說:“為了儘可能讓觀眾身臨其境,我查詢了很多太空人的資料,並與之做交流,獲取了不少信息。女主角的獨角戲難度很大,所以我更關注細節,關注她每一個呼吸節奏。對於特效而言,電影最大的挑戰是表現失重的狀態,並將其呈現給觀眾,除了讓演員儘可能忘記重力的感覺,我們也用了很多CG動畫技術,使之合成更真實。”

視覺效果

劇照 劇照

影片的60%都將採用CG技術進行製作,並將有一個長達20分鐘的片頭開場,使用電腦特效的程度堪比《阿凡達》。整部電影中與真實生活有關係的只有桑德拉·布洛克以及喬治·克魯尼的臉。導演阿方索·卡隆在宣傳影片的過程中反覆提到,在影片的發展過程中的重點之一就是以創作卡通片為靈感,讓電影向卡通片看齊。劇組花了兩年半的時間確定燈光,拍攝角度以及動畫人物如何有效視覺化,最後才確定舉行演員試鏡。“我相信每一年我們都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動畫技術被採用在電影裡,”負責奧斯卡短片及動畫長片單元的比爾·克羅伊爾表示。

製作發行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
中國2013年10月3日(香港)、4日(台灣),11月19日(大陸)
義大利2013年8月28日(威尼斯電影節),10月3日
美國2013年8月31日(特柳賴德電影節),10月4日
加拿大2013年9月8日(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西班牙2013年9月23日(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10月4日
巴西2013年9月26日(里約熱內盧國際電影節),10月10日(里約熱內盧)(首映)、11日
瑞士2013年9月27日(蘇黎世電影節),10月3日(德語區)、23日(法語區、義大利語區)
美國2013年10月1日(紐約市,紐約)(首映)
黎巴嫩2013年10月2日(貝魯特國際電影節)、17日
澳大利亞、捷克共和國、德國、喬治亞、匈牙利、黑山、馬其頓共和國、馬來西亞、荷蘭、紐西蘭、菲律賓、塞爾維亞、俄羅斯、斯洛伐克、烏克蘭、泰國2013年10月3日
奧地利、保加利亞、加拿大、賽普勒斯、愛沙尼亞、印度尼西亞、立陶宛、拉脫維亞、羅馬尼亞2013年10月4日
阿根廷2013年10月8日(布宜諾斯艾利斯)(首映)、10日
埃及2013年10月9日
波多黎各、葡萄牙2013年10月10日
新加坡2013年10月10日;2014年2月20日(重新發行)
英國2013年10月10日(倫敦電影節),11月7日
哥倫比亞、波蘭、印度、土耳其、越南2013年10月11日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玻利維亞、智利、約旦、韓國、科威特、斯洛維尼亞、烏拉圭2013年10月17日
冰島、墨西哥、巴拿馬、南非2013年10月18日
法國2013年10月22日(尼斯國際奇幻電影節)、23日
瑞典2013年10月25日
比利時、巴基斯坦2013年10月30日
芬蘭2013年10月30日(夜視電影節),11月8日
丹麥、希臘、愛爾蘭、以色列2013年11月7日
挪威2013年11月8日
秘魯2013年11月14日
日本2013年12月5日(東京)(首映)、13日
委內瑞拉2013年12月13日
孟加拉國2014年1月1日

(信息來源 )

影片評價

電影海報 電影海報

《綜藝》:雖然影片更加寫實、更加沒有幻想的成分,但是這部電影和之前的3D以及特效大片,如《少年派》等並沒什麼實質上的不同。仰仗於最新的數位技術,《地心引力》提供了一種夢境般的感受。這是一部給人白熱化感受的影片。無論是影評人還是觀眾,都會被這部電影啟發。

《好萊塢報導者》:《地心引力》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科幻片,它充滿著張力和令人驚喜的橋段,阿方索·卡隆打造了一部最具現實感和美麗的太空電影。沒有外星人,星際空間的大戰,也沒有反烏托邦情節的設定,只有一個男人和女人在最不利的環境下,應對所面臨的問題,但這卻構成了十分緊湊的90分鐘。

《紐約郵報》:《地心引力》以一種壯觀無比的方式描繪了外太空,具有跟《2001:太空漫遊》同等的開創性。

《洛杉磯時報》:言語無法描述這部太空歌劇驚人的視覺呈現,其效果只能在電影院裡用3D才能完全捕捉。

The Playlist《地心引力》基本上是你能在影院裡獲得的最佳體驗了,它是 技術奇蹟,更是一部有靈魂的大片。

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我覺得這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太空題材的影片。這種電影,我很久沒有看到了。阿方索和布洛克聯手送上了一部講述在零重力空間內一個女人為自己的生命而抗爭的故事。這個故事毫無做作的痕跡。

吉爾莫·德爾·托羅:最具設計感、最優雅、最有力量的科幻電影。

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

《鳳凰網》:《地心引力》中,導演一直保持有條不紊的節奏,絲毫沒有拖泥帶水,每一次轉折都具備邏輯性,總能在最絕望的時刻吊起觀眾的胃口。相對於敘事的簡潔,該片的視覺呈現卻非常複雜。與不少經典的科幻之作一樣,《地心引力》在講述單一事件的同時隱藏著博大的人類命題。該片選在世外之處回溯生命的伊始,展現生命的狀態,“失重”成為離開俗世、回歸原始的一種表現方式,並從宇宙的角度反觀地球這個人類生存的地方,以巨觀的角度令人思索人類的存在價值。連線太空站的繩索,如同連線母體的臍帶,太空人一次次想抓住繩索,又一次次被迫切斷繩索,也象徵著一次次的生命之始。如導演所言,電影表達的是關於“重生”的兩重意義,一個是困境的重生,太空人在困境中要與己抵抗,如果輸給自己,就會選擇放棄和死亡,但最終掌握命運的還是自己;另一個是死後的重生,一方面Matt看似犧牲了,但實際上在關鍵時刻喚醒了瀕死的Ryan,在Ryan的心中以另一種方式重生,另一方面,Ryan借著救生艙成功落到海中,最後海水進入艙內,出現很多氣泡,是比喻人類的一種進化,因為人類最初本就是從水裡的單細胞生物進化而來的,影片的結尾,Ryan從海中緩緩爬到陸地,適應了一下,最終爬起來直立行走,整個過程如同人類進化、生命演變的縮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